Ⅰ 你觉得幼儿教师解决同伴冲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请列举
情景再现: 迈克:你别动,别把我的飞机弄坏了! 斯蒂文:我要这个! 迈克:我先拿到的! 迈克抢不过斯蒂文,用手使劲儿推了斯蒂文一下,斯蒂文哭了起来。 老师:好了,不要抢了!把这个积木先给我! (迈克不情愿地把积木给了老师,老师搂着斯蒂文,给斯蒂文擦眼泪。) 老师:迈克,打人是不对的。你要先向斯蒂文道歉,说“对不起!”。 迈克小声地低头说:对不起。 老师:谁能告诉我,这个积木是谁先拿到的? 迈克:是我,我都拼到飞机上了,他要抢的! 老师:斯蒂文,是这样的吗? 斯蒂文: (斯蒂文点头)嗯。但是我也想要。 老师:这个是迈克先玩儿的,你要是也想要的话,要先询问他。来跟我说一下,“这个给我玩儿可以吗?” 斯蒂文:这个给我可以吗? 迈克:不行。这个是飞机上的武器。 老师:斯蒂文,这个是迈克先拿到的,他现在不愿意把这个让给你。玩具是大家的,我们可以稍后玩儿。你可以找其他的积木代替啊,这个行吗? (老师拿起了一个稍短一些的红色积木) 斯蒂文看了看飞机上的积木,又看了看老师手上的,然后点了点头。于是,两个孩子继续刚才各自的活动。 上述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幼儿园里上演,而争抢玩具似乎也成了幼儿发生冲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教师,每天在教室里和户外都要处理好几次这样的争执,为此,老师们也都头疼不已,不禁要问: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些冲突的发生呢?而冲突一旦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幼儿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Highscope认为,教师不应把幼儿之间的冲突当成令人头痛的问题,而应将之视为幼儿学习如何独立解决冲突的机会。只有在他们遇到冲突时获得解决经验才是最高效的学习。 我们还要相信,幼儿在不同的冲突场景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才能积累更多的解决策略,逐渐具备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看待幼儿间的同伴冲突。 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主体,也不是裁判,教师只需要扮演支持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真正的主体是幼儿本身。 当我们能够开始积极看待幼儿的同伴冲突,并认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后,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儿童冲突解决六步法 Step1 冷静地接近,阻止伤害性行为 作 为教师,我们发现幼儿发生冲突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制止幼儿间任何伤害性言行的发生。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说:“迈克,你生气了,生气是可以的,打人是不可 以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幼儿间的争执和打闹而变得烦躁。要记住,我们要积极看待这些冲突。然后我们可以蹲下来,与幼儿的视线 持平,通过轻抚幼儿的背或拥抱幼儿来缓和幼儿的情绪。如果出现争抢的物品,老师需要把这个物品拿到自己手中,可以这样对幼儿说:“迈克,请先把这个积木给 我,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Step2 认可幼儿的情绪 如 案例中所示,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制止了伤害行为之后,往往会对动手打人的幼儿先进行说教,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情绪。可是,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老师关 注并说出幼儿当下的感受时,幼儿就会感到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认可,并被鼓励表达自己更多的感受,从而逐渐变得缓和;同时他们也尝试了解到另一方的情绪感受, 这为幼儿下一步思考解决方法奠定了基础。 Step3 收集信息 这一步,我们需要支持幼儿对发生的冲突进行描述,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 一,一定要让幼儿双方分别对事情进行描述。通过幼儿的描述,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细节,更为重要的是,这能让冲突的幼儿双方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以及自己的行为对对方的影响。幼儿需要我们的帮助去关注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第 二,我们要注意自己问问题的类型。你可以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你想要做什么?”避免问“为什么”这类问题,因_为对幼儿来说,“为什么”的问题比较抽象。 Step4 重述问题 在收集信息后,教师要中立地复述刚才获得的信息,帮助幼儿聚焦问题的一到两个细节内容。比如,针对今天的案例,老师可以说,“迈克先拿到的这个积木,他要拼飞机,斯蒂文也想要这个积木做坦克的炮。所以问题是,你们两个都想要这个积木,可是我们只有一个。” Step5 支持幼儿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我 们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解决冲突问题的。前提是,当他们的情绪稳定后,他们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的细节,想出更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法。这时,我们要鼓励幼儿提 出他们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并思考哪种方案可行。有时,我们可能觉得孩子选择的方案并不那么公平,可孩子们却能欣然接受。这时我们要谨记:孩子的世界 和成人不同,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他们所接受的,对他们来说就是合理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做好后续的跟进和支持,比如,你可以说,“那么,你们 所同意的解决方法是,斯蒂文你拿着这两块拼到一起,做一个炮的样子。而迈克用那根长的来装饰飞机。” Step6 给予进一步鼓励 当幼儿开始实施解决方案时,你可以对幼儿说:“看,多好,你们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鼓励性陈述方式,帮助幼儿从问题解决过渡到游戏。同时,这样的陈述对幼儿也是非常大的鼓励,他们会不断积累经验,逐渐能够更为自信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最终成为独立的问题解决者! 问题解决以后,教师仍要进行观察,看看幼儿选择的方案最终是否起效,如果再出现冲突时,要及时对幼儿提供支持。
Ⅱ 我们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争执
其实孩子之间的事情,我们大人没必要参与其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处理这件事情,只要他们不发生打架的情况就可以。
有的时候我们大人不参与其中,他们反而更能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关系。你越是参与到其中,可能孩子以后越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人相处。
如果说是一个男孩儿和女孩儿之间起了争执,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这样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我就听到过很多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也会向着错误的方向引导孩子,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
如果你非得要进去干涉孩子们之间的争执,你也要听一听他们双方的观点,帮助他们自己分析一下他们谁对谁错。让他们能够自己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才是复合幼儿心理发展的。
Ⅲ 幼儿园老师怎么巧妙处理幼儿间的争吵
幼儿园老师怎么巧妙处理幼儿间的争吵 【摘要】: 所谓争吵行为,是指矛盾双方为某一利益或观点相持不下,有时易导致矛盾激化,产生冲突。争吵,是幼儿间很常见的事情。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由于孩子还比较小,思维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为别人应该顺应自己的需求。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就易发生争执吵闹的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难发现幼儿间有时候为了要玩同一个玩具,同一张凳子,同伴身体间有意或无意的触碰,或所搭建的积木被踢倒、破坏等因此而起争吵。当同伴交往时出现矛盾和争吵时,我们应该站在孩子角度妥善处理,化解矛盾。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交往和宣泄情绪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矛盾,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关键词:幼儿争吵 引导交流 学习方法 自主解决 学会交往 幼儿期思维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而在相互交往或游戏中常常由于动作或观点的不同而发生争执和冲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为了一件玩具、一个板凳而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是满脸泪水,而造成争吵的原因主要是同伴交往间出现分歧和矛盾时,不会协商,不会谦让,缺乏交往经验和能力。幼儿间的争吵是影响幼儿安全的因素之一,在一个班级里正确处理幼儿间出现的争吵和打闹现象,避免和减少争吵和打闹现象,不仅能保证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是保障幼儿安全的基础。因此,当幼儿产生矛盾和争吵时,教师可以从理解倾听矛盾原因,交流寻求解决问题方法,选择恰当宣泄情绪方式,学会正确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来处理问题。 一、理解儿童之间发生的争执行为是正常的。 幼儿之间发生矛盾,这个问题在同伴之间经常出现,这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幼儿期思维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而常会发生争执和冲突。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玩具都是一个人玩,大人也会让着他,没有人会去争抢,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独权的习惯。到了幼儿园,同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走到一起,会因为意见不和,不会妥协和谦让而引起矛盾和争吵,对幼儿来说这是集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争吵过程中,幼儿会逐渐明白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遵守约定俗成的活动规则,才能友好的与他们相处,得到同伴的喜爱,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每次的矛盾和争吵中,幼儿漫漫学会了怎样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时幼儿就开始理解和体谅他人,从而懂得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会互相谦让。因此在棉队幼儿争吵时,教师要以平和心态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 二、倾听了解幼儿争吵产生摩擦的原因。 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幼儿,他才愿意和你沟通。别以为孩子们还小,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管是一件事还是一个动作,都有他们如此做的理由。因此面对争执中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做到先听后说。切勿用眼睛感情的判断对错,或是急切的了事,面对孩子的争吵,我们要先冷静的询问事情的原因,认真听幼儿讲述事情经过,以此帮他宣泄负面情绪并寻找原因。如:在一次活动中滔滔小朋友把航航的鼻子打出血了,看到这个情况后我就开始询问滔滔为什么打航航,滔滔本来就很内向不爱说话,加上航航鼻子出血了他就很害怕,于是一直哭泣不说话,这时候我专向航航让航航说明原因,航航说我们玩奥铽曼的游戏,我们假装打怪兽,我是假打的滔滔真的打了,我问滔滔是吗?他不说只是哭泣,对于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受伤的是航航那一定认为是滔滔的不对,于是我就请滔滔道歉。到了晚上滔滔妈妈打电话说:是航航用脚踢了滔滔把他踢痛了,所以滔滔才动手打人的。于是第二天找来航航求证,证实是这样的。这样看来还能怪滔滔吗?航航做的也不对,如果只怪滔滔那他当然会觉得委屈。 倾听是了解孩子最佳途径。当处理矛盾的时候一定要耐心询问幼儿事件的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表现。只有当我们听幼儿说完之后,才有资格评价问题的看法,判断幼儿的行为错误与否。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只有先尊重孩子,才能使你的评价教育得到孩子认可。 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遇到问题才会真正地进行一些思考,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最好不要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应该引导幼儿交流在讨论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候会看到幼儿会因为一本书发生争吵,这时候我会组织幼儿讨论,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候应该怎么办?有的幼儿说:“一起看”有的说:“商量好你看好了我再看”也有的说:“用猜拳的方式,谁赢了谁看”孩子们七嘴八舌,想出来的方法也很多,不管是从别人那儿借鉴的,还是用过去学过的知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自己想出来的办法,更容易接受和运用。 四、学习正确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学会理解和谦让。 我们要有意识的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纠纷,也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因为不小心和同伴间产生碰撞,要主动的道歉争取同伴的原谅,当把同伴玩具弄坏的时候要进行修补,当把同伴弄哭的时候要负责给他擦眼泪,并把它哄好,当同伴与你分享玩具时要表示感谢,并要爱护同伴玩具,等让幼儿明白与同伴交往时要谦虚礼貌,学会征求意见,还要为自己的行为产生后果负责,遇到某个小朋友欺负自己时,我们引导幼儿自主协商,不改正时再请求教师帮助协调;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我们则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五、鼓励幼儿自主解决矛盾,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幼儿之间的纠纷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纠纷都由老师参与解决,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提高处理人界关系的能力。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和同伴开心的游戏着,认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都沉寂在游戏中,这时候我看到图书吧的嘉嘉和小航在正强着一本电子书,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静静的观看着这一幕,期待着接下来他们会怎么处理,这时候嘉嘉发现我在看他们,与是我就说这样你们都看不到,书也要坏了,动脑筋想想可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时候嘉嘉灵机一动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吧,谁赢了谁看,小航同意了,最后嘉嘉赢了而小航也欣然接受了,不再争抢。面对小小家伙的解决方式我还是很满意的,幼儿在日常每次矛盾争吵中已经积累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许这个能力就会被忽视,而教师要充当引导着,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让幼儿把已有的经验,用到实际当中去,鼓励孩子解决问题,消除矛盾,学会和同伴交往。 幼儿交往之间出现争吵,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通过争吵对幼儿双方都是一种磨练,幼儿从矛盾中学习,在争吵中成长。我们教师只要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幼儿,凡事都采取信任、积极、友善的态度,相信幼儿,每天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每天都会过得很快乐!
案例描述:一天在自由活动时间,突然李媛哭着走过来说:老师,嘉嘉掐我的手啦!他还抢我的小椅子!出于对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观察李媛左手背上的伤势。果然,手背上已经出现了一块手指甲掐红的伤块。我的视线立刻开始寻找嘉嘉的身影。此时的嘉嘉正双手按着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态。见我的视线正在盯着他,嘉嘉自觉地向我身边走过来,握住李媛的小手一边吹一边说:我都给她吹了,老师。那紧张的样子让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连忙拉着嘉嘉的手说:即使你帮她吹了,你也做错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红了,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呢!赶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红着眼圈转过身来和李媛说了对不起。看着李媛的手没什么大问题,我便让他们回位子坐好!我又开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为止了,可当小朋友都搬着椅子回位坐的时候,他们俩又为了一把小椅子而争抢了起来。李媛,别抢了!哪个椅子不一样啊!看到此情景,我连忙喊道。可李媛一点没有松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厉害。没办法,我又开始招呼嘉嘉嘉嘉,你过来,老师给你拿个新椅子!你快过来!听着我的话,嘉嘉不情愿的向我身边走过来,此时他的眼圈已经开始有些红润,表情也开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汉吗?这点事儿算什么?我拉着他的小手,鼓励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们再拿个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搂在怀里,试着鼓励这颗受伤的心!听了我的话,川川红着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 事到如此,我庆幸自己没有发脾气,而且观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励了嘉嘉,自我感觉处理得挺满意。可当离园时,在与嘉嘉的妈妈交流起这件事情时,嘉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句话,让我不禁心头一颤。今天,我有点生气。 为什么生气?妈妈问。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妈妈身后小声地说我不愿意把椅子给李媛。 嘉嘉不是男子汉吗?你应该让着小女孩对不对?再说老师批评你也是爱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 教育反思:听了嘉嘉和妈妈的一席话,一方面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为什么我煞费苦心地调解和安慰还会伤害到嘉嘉的心?为什么嘉嘉到离园时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处理的结果?究竟在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介入?怎样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情绪情感?怎样才能保护好每个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慢慢地我才觉悟到自己在处理冲突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为上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纲要》曾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新纲要理念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当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时,教师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来客观的给予他们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应该以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自主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其次,教师应该尝试蹲下来与幼儿交朋友。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约束者和管理者。最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经营已经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去营造,一旦建立则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用心经营,使之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是手段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例如:在嘉嘉和李媛在发生第二次争抢椅子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从同情弱者(哭)的角度出发,主观地判定了椅子的归属,替孩子解决了冲突的后果,而是应该在帮助他们理清事情发生经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两个人抢一把椅子的冲突和后果,让他们想想现在应该怎样办?怎样做才是对的?。只有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决,他们才容易愉快地接受冲突的后果。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呢?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观察生活中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的幼儿一般性格要强而倔强,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同伴发生争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会与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懂得谦让。面对有类似问题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周围的小伙伴会喜欢?给幼儿一个正确的行为指导,让他们学着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想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理清事实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好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者评判,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即可。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自行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第三,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冲突而成为冷面相对的仇人,然而在冲突发生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不管对错,都要和发生冲突的好朋友互相道歉,并友好的拥抱或者握手,以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适时地引导教育是目的 发生冲突的幼儿毕竟是少数,如何减少幼儿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让他们友好和谐的相处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合理解决幼儿间冲突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对其他幼儿展开讨论、交流、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教给幼儿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幼儿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教育影响。如:当幼儿间为争抢椅子而发生争吵时,首先,教师在正确处理冲突以后,可以以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将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描述下来(最好不要以幼儿真实的姓名去讲述,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他们做得对吗?哪做的不对?为什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做?,让幼儿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样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大家不欢迎的?让幼儿获得正面的教育信息。
Ⅳ 角色区中,幼儿因角色分配发生争执,教师如何指导
1、作为舞台管理者,帮助孩子为游戏做准备,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给予支持
2、可以作为参与孩子游戏,充当游戏中的角色,成为他们的玩伴
3、可以作为游戏的带头人,参与游戏并积极地丰富和延伸游戏,做指导
4、关注孩子的游戏安全
5、作为游戏结束的发言人
Ⅳ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因为都想扮演同一个角色发生争吵,说说你准备怎么引导幼儿
谁都想演主角,讨人喜欢的角色,幼小的孩子也不除外。
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主角重要,配角也很重要,同时有主角、配角才能玩成游戏。
或者也可以建议孩子们轮换扮演角色,每个人都有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
Ⅵ 当幼儿为“谁来扮演什么角色”而争执不休的时候,教师如何处理呢
老师应该教导这些孩子们,不要为这些小事情争吵,还要告诉他以后机会多的很。
Ⅶ 幼儿教师怎样处理幼儿同伴间的冲突
案例描述:一天在自由活动时间,突然李媛哭着走过来说:老师,嘉嘉掐我的手啦!他还抢我的小椅子!出于对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观察李媛左手背上的伤势。果然,手背上已经出现了一块手指甲掐红的伤块。我的视线立刻开始寻找嘉嘉的身影。此时的嘉嘉正双手按着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态。见我的视线正在盯着他,嘉嘉自觉地向我身边走过来,握住李媛的小手一边吹一边说:我都给她吹了,老师。那紧张的样子让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连忙拉着嘉嘉的手说:即使你帮她吹了,你也做错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红了,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呢!赶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红着眼圈转过身来和李媛说了对不起。看着李媛的手没什么大问题,我便让他们回位子坐好!我又开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为止了,可当小朋友都搬着椅子回位坐的时候,他们俩又为了一把小椅子而争抢了起来。李媛,别抢了!哪个椅子不一样啊!看到此情景,我连忙喊道。可李媛一点没有松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厉害。没办法,我又开始招呼嘉嘉嘉嘉,你过来,老师给你拿个新椅子!你快过来!听着我的话,嘉嘉不情愿的向我身边走过来,此时他的眼圈已经开始有些红润,表情也开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汉吗?这点事儿算什么?我拉着他的小手,鼓励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们再拿个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搂在怀里,试着鼓励这颗受伤的心!听了我的话,川川红着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
事到如此,我庆幸自己没有发脾气,而且观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励了嘉嘉,自我感觉处理得挺满意。可当离园时,在与嘉嘉的妈妈交流起这件事情时,嘉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句话,让我不禁心头一颤。今天,我有点生气。 为什么生气?妈妈问。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妈妈身后小声地说我不愿意把椅子给李媛。 嘉嘉不是男子汉吗?你应该让着小女孩对不对?再说老师批评你也是爱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
教育反思:听了嘉嘉和妈妈的一席话,一方面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为什么我煞费苦心地调解和安慰还会伤害到嘉嘉的心?为什么嘉嘉到离园时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处理的结果?究竟在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介入?怎样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情绪情感?怎样才能保护好每个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慢慢地我才觉悟到自己在处理冲突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为上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纲要》曾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习新纲要理念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当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时,教师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来客观的给予他们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应该以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自主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其次,教师应该尝试蹲下来与幼儿交朋友。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约束者和管理者。最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经营已经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去营造,一旦建立则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用心经营,使之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是手段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例如:在嘉嘉和李媛在发生第二次争抢椅子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从同情弱者(哭)的角度出发,主观地判定了椅子的归属,替孩子解决了冲突的后果,而是应该在帮助他们理清事情发生经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两个人抢一把椅子的冲突和后果,让他们想想现在应该怎样办?怎样做才是对的?。只有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决,他们才容易愉快地接受冲突的后果。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呢?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观察生活中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的幼儿一般性格要强而倔强,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同伴发生争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会与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懂得谦让。面对有类似问题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周围的小伙伴会喜欢?给幼儿一个正确的行为指导,让他们学着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想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理清事实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好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者评判,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即可。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自行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第三,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冲突而成为冷面相对的仇人,然而在冲突发生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不管对错,都要和发生冲突的好朋友互相道歉,并友好的拥抱或者握手,以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适时地引导教育是目的
发生冲突的幼儿毕竟是少数,如何减少幼儿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让他们友好和谐的相处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合理解决幼儿间冲突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对其他幼儿展开讨论、交流、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教给幼儿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幼儿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教育影响。如:当幼儿间为争抢椅子而发生争吵时,首先,教师在正确处理冲突以后,可以以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将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描述下来(最好不要以幼儿真实的姓名去讲述,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他们做得对吗?哪做的不对?为什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做?,让幼儿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样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大家不欢迎的?让幼儿获得正面的教育信息。
Ⅷ 幼儿争吵教师怎样对上面的角色游戏进行指导
游戏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在同一游戏中出现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应有自己不同的职责。观察中,幼儿之间因为“你该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发生争吵,这说明幼儿的游戏在进步。在之前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的角色少、不稳定,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角色增加了、游戏的情节丰富了,幼儿常常受游戏材料和参与游戏人数等因素的影响而离开自己当前的角色,参与到其他游戏,甚至强占他人的角色。这些现象的出现告诉教师,幼儿的游戏需要规则,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
Ⅸ 教师解决幼儿社会冲突的六步骤是什么 高宽课程
儿童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解决冲突是教师经常面对的难题。针对传统儿童冲突解决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美国高宽课程中采用“阻止伤害行为”“认可双方情感”“收集相关信息”“重述关键问题”“征求双方意见”和“准备后续支持”六步法解决儿童冲突。此法将使儿童逐渐学会自己解决同伴冲突,促进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388505.htm
高宽课程 儿童 冲突解决
儿童之间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所谓冲突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冲突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1]一提起冲突,人们往往会把它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可能使双方产生矛盾,瓦解原来协调、稳固的人际关系。因此,面对儿童冲突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直接干预,平息“战争”。但是这样的解决方法未必是最明智的选择。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儿童具有一定的成熟心理活动时,他们自身就具有了解决与他人冲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传统冲突解决方法的弊端
教师通常运用的传统冲突解决方法分为两类:权威方式和逃避方式。权威方式就是教师对冲突中的儿童下命令,使用威胁性惩罚或者是对儿童进行调控;逃避方式中,教师会尽力避免冲突,通过自己控制冲突或者直接告诉儿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来结束冲突。传统冲突解决方法确实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儿童的冲突行为暂时停止,但儿童却永远失去了一个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综合分析传统冲突解决方法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四点。
1.减少主动学习经验
一项研究表明18个月大的儿童就已经逐渐显露出问题解决技能,教师不能否认儿童的这种能力。教师的策略只告诉了儿童不做什么,并没有帮助他们学习新的交往和合作技能来解决以后遇到的问题,一旦教师每次都以自己的方式结束冲突,儿童的相关经验就会被大大减少,他们的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潜在能力就会被搁浅。
2.增强依赖性
当一个儿童与其他同伴发生争执时,每次都是由教师帮他直接解决,他就会习惯这样由他人替代解决的方式,他对教师的依赖性就会日渐增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寻求甚至是等待援助。长此下去,导致儿童心理成长的独立性缺失,成年后可能是一个独立性较差的人。
3.阻碍交往发展
儿童期同伴之间发生争抢冲突是一种正常的交往现象。当冲突发生时,教师总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制止,使得儿童丧失了自己解决冲突的经历,他就很难学会协商、合作这些基本的交往技能,他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很难得到发展。
4.产生负面情绪
传统儿童冲突解决方法中,教师直接担当“裁判者”角色,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追查事情的原委,而是简单地平息冲突,这会让受委屈的儿童心理不平衡,而引起冲突的儿童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儿童的冲突行为还有可能越来越严重。
二、冲突解决“六步法”的实施步骤
高宽课程是一个“建构主义”模型,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韦卡特创立。它主张儿童在个人经历和社会互动的基础之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学习不仅是成人向幼儿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儿童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2]。“六步法”是高宽课程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强调儿童在冲突解决过程中的参与性,让儿童亲身参与冲突解决的每一个步骤,逐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这一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阻止伤害行为
当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冷静地接近他们,阻止其对同伴的伤害性举动。这个步骤对于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面对儿童之间大喊大叫或者争抢推搡的情况,教师往往没有办法冷静,不妨尝试运用以下两个策略来平息自己的心境:首先,教师将儿童的这种行为归为社会性错误,意思就是儿童并不是故意要和同伴产生冲突,只是出于某种社会性原因。其次,教师要谨记:每一次冲突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教师必须支持儿童自己去解决冲突。增强这两个信念,可以让教师慢慢地冷静下来。[3]
此外,接近儿童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将自己置于儿童的中间,蹲下身来和他们齐平,然后可以选择一种安抚的姿态,例如用手臂环绕着儿童或是拉着他们的小手。眼神的接触和温柔的声音也是必不可少的,轻柔的话语可以抚平他们激烈愤怒的情绪,眼神的交流坚定他们自己解决冲突的信心。
2.认可双方情感
如果把儿童在冲突时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比作一个球,当他们抛出时,教师要接住这个球,这就是认可儿童的情感。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简单的言语回应儿童的情感,使他们愿意与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交流。同时教师还要重新构建儿童激烈的情绪化语言,去除原有对别人的威胁、指责,转化成更加具体、恰当的语言。如果儿童之间有伤害性行为,教师一定要对伤害性行为设置限制。当引起冲突的是玩具物品时,教师应该注意在调解过程中,保持物品的中立,这样儿童才能将注意力放在解决冲突上,而不是某个玩具上。[3]
3.收集相关信息
儿童感觉自己的情感被认可的标志是他们会停止哭闹,身体放松,语调降低。随着儿童的情感平静下来,教师通过向他们询问来收集有关冲突起因的信息。在询问中教师要避免向儿童提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听起来像是在责怪儿童,而且他们不能详细地回答。要采用的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问题是什么”之类的有效提问。儿童在回答时,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并做出简单的回应,这样他们才能信任教师,继续说出问题。即使有时儿童不能很好地回答询问,教师也要耐心地听完。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定自己是中立的角色。这样儿童才能感觉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公平的,才会愿意继续解决问题。
4.强调关键问题
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获得了关于冲突的一些细节,接下来的步骤就是重述引起冲突的主要问题。以“所以这个问题是……”的句式,开始重述引发冲突的关键问题,例如,“所以问题是:你想和她一起玩沙子,可是她并不想让你加入。”当冲突的情境比较复杂时,教师可以用“现在让我来看看我是否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问题是……”,这样的询问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让他们继续对自己解决冲突这件事保持热情。如果冲突涉及安全问题,如推打之类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在重述时就应该向儿童强调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安全的,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3] 5.选择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提问开始进行这一步骤:“你们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儿童自己的想法往往是新颖的,虽然他们有时很难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只要他们自己去寻找方法了,这就是他们学习自己解决冲突的起点。征求完儿童的意见,讨论出大家都赞同的一个方法,并向每一个儿童确定:“这样解决,你同意吗?”这样的做法会让儿童感觉到自己也是这件事情结果的决策者。
如果儿童不同意解决方案,教师首先向冲突所涉及的儿童询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向旁边的儿童征求想法:“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帮助解决吗?”同时也可以告诉儿童自己的想法,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听一下。当问题过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解决时,教师可以给出限制,如:“午餐时间要开始了,你们需要从讨论的方法中选择一个或是做出其他的决定。”
6.准备后续支持
当儿童找到共同的解决办法后,教师需要一个简单的陈述来对儿童的想法和努力给予进一步的支持,但要注意避免评价性的语言。教师可以说:“你们自己想出了方法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要说:“你们干得真棒!”。要陈述具体的方法细节,如:“你们想出了轮流搭积木的办法,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拿着一块积木,大楼很快就会盖好了。”用具体的话语鼓励而不是泛泛的表扬来认可儿童的成功,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对问题解决技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使他们在将来能有勇气再次使用这些技能。[3]
儿童采用新的方法继续活动时,教师仍要在较远的位置注意观察,保持警觉,随时给予再次的支持。很有可能有的儿童对解决方法仍然有疑惑或是冲突的情感再次爆发,所以后续的支持策略对于儿童而言是重要的和必需的。
三、冲突解决“六步法”的价值
美国高宽课程以促进儿童主动学习为主要理念和教育目标,在其方案中,主动学习被定义为“儿童通过直接操作物体,在与人、同伴、观点以及事件的互动中,建构新的理解的学习过程”[2]。可见,儿童自己解决冲突也是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渗透着主动学习理念的新型冲突解决法凸显了以下重要价值。
1.加快儿童去自我中心化进程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不能将自我与外界清晰地区分开。皮亚杰认为冲突是学龄前儿童去自我中心性的关键因素。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儿童逐渐能够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学会与人商讨,征求意见,获得了这些经验,也就慢慢能摆脱只从自己角度思考问题的束缚,尝试换位思考,整合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加速去自我中心化的进程。[4]
2.帮助儿童学会控制情绪
现在的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对家中的一切享有绝对的优先权,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当这些儿童第一次踏入到幼儿园、学校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必须要面对和其他儿童共同游戏活动或分享同一样东西的时候,情绪难免失控,大哭大闹。在冲突解决“六步法”中,教师通过对儿童情感的认可并理解,帮助儿童抚平生气哭闹的情绪。在平稳的情绪环境中,儿童更愿意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再遇到其他争执时,也能心平气和地解决。
3.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儿童是自己的主人,他们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在冲突解决六步法中,教师通过询问儿童关于冲突发生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自己做主,讨论解决方法,最后共同确定一个解决方案,这些步骤的实施着重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每一次具体的鼓励性评价都起到了促进儿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作用,让儿童对自己的做法充满信心。当儿童多次尝试自己解决争执后,就会学习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新技能,成为真正的独立解决问题者。
4.提供更多口语表达机会
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教师在每一个步骤都会向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这就需要儿童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和其他小伙伴讨论、提出的解决方案,用言语维护自己的观点,直到最后得到大家的认可。每一次的冲突解决过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乎逻辑的思辨能力。
5.奠定良好人际关系基础
在儿童交往的社会技能发展方面,冲突解决“六步法“为儿童提供了更大的交往平台。儿童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努力协商、合作,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尤其是当儿童独立地自己解决冲突后,他们更能擅长与人交流,更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协调与同伴之间的各种问题,这也为儿童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6.促进师生平等关系建立
与传统冲突解决方法不同,“六步法“里教师不再是“裁判者”的角色,而是中立者,他们不会刻意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听取任何一个有想法儿童的意见,和大家一起商讨最终的执行方法,并要得到每个参与儿童的肯定。在这种平等协商的氛围中,儿童感觉到教师像朋友一样,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形成平等积极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