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秋季腹泻就是这样的,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对症治疗就性了
可以吃思密达和金双歧,饮食也要注意,稀饭,果汁为主,大便正常后,逐渐过渡到正常
Ⅱ HRV病毒是什么
轮状病毒(HRV)1973年由Bishop等人发现,它是引起A,JL~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占所有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据WHO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20%~7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全世界每年约有6OO000名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与HRV感染有关,改变卫生条件对轮状病毒的预防并不十分有效,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3~5岁儿童均感染过HRV。
症状
轮状病毒感染后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常为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约为2~3天,发热、呕吐和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数患儿在病初即可发生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5145-增多,每日多在10次以内,亦可达数十次。量多,黄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粪便中钠与氯升高,少数可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常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状,据统计约40%~80%的患儿有脱水,可伴代谢性酸中毒,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严重者可伴发肠套叠、Reye综合征、脑炎、流脑一尿毒症症候群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血清转氨酶升高等。
孩子是如何感染轮状病毒的?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主要途径为粪-口传播。但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因轮状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2-3天,而且从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可检出轮状病毒)。所以卫生状况的改善并不能有效地阻止轮状病毒的传播,营养状况与发病程度的关系也并不密切。5岁以下孩子几乎人人都遭受过轮状病毒的感染,但高危人群主要为6个月~3岁的孩子。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孩子胃肠道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
轮状病毒腹泻跟普通腹泻有什么区别?它的危害大吗?
孩子被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4大明显症状:
1.突然发热,孩子发病初期多先有发热、咳嗽、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有的爸妈误以为宝宝感冒了,给宝宝喂治疗感冒的药物。
2.随之而来的水样腹泻,不久,宝宝便开始腹泻,一天拉稀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多是“哗啦”一下,几乎是从肛门中窜出来。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粘掖,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
3.呕吐和腹痛,宝宝频繁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有时不吃也吐,开始时吐清水样的东西,之后吐出黄色的苦水。腹泻导致肠蠕动加快,孩子就出现肚子疼,大一点的孩子会表达,小孩子只能用哭闹表现。
4.病程时间长,一般可持续3~9天,前3天腹泻最严重。
由于腹泻严重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毒性代谢产物的释放增加,如果不及时,治疗方法不正确,危害性很大。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甚至死亡)
诊断和治疗
医生可根据大便性状、粪便镜检、发病年龄及流行季节估计最可能的病原,水样便、小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最大。国内外对轮状病毒肠炎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常用的免疫方法有电镜法、放免法、酶标法、荧光法、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等。目前仍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呕吐腹泻较重时,可用止吐剂,口服或静脉补液可纠正电解质紊乱。
Ⅲ 如果婴儿在感染病毒时,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那么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这取决于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注意当地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接触史和疫苗接种史 病毒感染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但临床表现包括全身中毒症状,如寒冷、发热、全身倦怠、厌食以及受影响组织和器官的炎症。 不同的受影响组织和器官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症状。 此外,还应注意一些具有诊断意义的特殊体征,如麻疹患者的麻疹粘膜斑块(Koplik 's plaque),狂犬病患者的狂犬病体征等。 常规实验室试验表明,外周血白细胞一般减少到约3000~4000/l(微升),淋巴细胞增多 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和现阶段患者的诊断。 近年来,分子杂交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病毒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可以诊断不同类型和菌株的病毒感染。 此外,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诊断病毒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研究病毒抗原的结构。
Ⅳ 杨晓明的发表论文
李黎,黄仕和,杨晓明。细胞因子疫苗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7):781-785。
孟胜利,徐葛林,程满荣,舒祥,吴杰,严家新,杨晓明。中国狂犬病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5):449-454。
潘勇兵,张爱华,胡迪超,闭兰,杨晓明。 抗CD25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瞬时表达。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2):113-117。
卢佳丽 杨晓明。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微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38(1):74-78。
陈伟,杨晓明,黄佐林,李军,孙文,徐葛林,郑新雄,张隆明,郑景山,张良豪,廖学有,洪孔清,祝玉桃,邓化芳。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CTN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30(12):1261-1264。
李新国,袁军,张洋,孙晓芳,项美娟,杨晓明。Lowry法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蛋白含量干扰现象的排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10):1029-1031。
吕宏亮,王栋,杨培豫,张万林,何海蓉,付秀花,崔松奇,程婷,高彤民,杨晓明,胡启毅。兽用灭活纯化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9):882-886。
胡迪超,张爱华,杨晓明。人鼠嵌合抗体的基因构建。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9):933-936。
孟胜利,徐葛林,吴杰,严家新,杨晓明。中国12株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25(6):497-501。
孟胜利,刘红,胡岱霖,朱理业,徐葛林,吴杰,杨晓明,严家新。安徽省阜阳市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09,(10):1966-1968。
杨晓明。生物制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海预防医学2009,21(7):351-353。
孟胜利,杨晓明。登革热病原学及疫苗研究进展。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32(1):12-18。
徐葛林,严家新,张永振,董关木,唐建蓉,杨晓明,孟胜利,吴杰,肖奇友,周敦金,朱凤才,王萍, 王定明, 明平刚。我国各地区动物狂犬病街毒的检测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8,26(8):463-466
梁婧,徐葛林,黄晓媛,王继麟,孙文,夏飞,杨晓明。 检测轮状病毒滴度的荧光灶法的改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7):620-622
梁婧,杨晓明。人轮状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3):107-109。
吴永强,董关木,秦思远,杨晓明。大容量人源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8):647-650。
梁婧,徐葛林,黄晓媛,王继麟,孙文,夏飞,Kapikian AZ,杨晓明。检测轮状病毒滴度的荧光灶法的改进。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7):620-622。
董关木,徐葛林,肖奇友,王定明,胡月梅,周敦金,王萍,张永振,杨晓明,朱风才,王昭孝,罗述斌,罗同勇。家养犬、猫及野生动物中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我国不同类型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观测研究。病毒学报 2007,23(6):417-422。
李东,国泰,杨晓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20(11):863-865。
明平刚,徐葛林,严家新,吴杰,明贺田,周敦金,肖奇友,杨晓明。新分离5株狂犬病毒街毒株N和G 基因的序列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20(8):553-556。
孟胜利,徐葛林,明平刚,孙文,吴杰,杨晓明,严家新。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八代次N和G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学报 2007,23(4):327-336。
侯启明,马霄,田博,刘德铮,肖詹荣,杨晓明,陈平纡,项美娟,付惠兰,吴玫,王梨苹,梁雅文,张路民,张庶民。中国不同区域婴儿抗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母体抗体水平的调查。中国计划免疫 2006;12(3):209-211。
熊晓培,杨晓明。炭疽杆菌毒素致病机制及炭疽疫苗的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6):653-656
王丽婵,张庶民,余模松,杨晓明。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B的原核表达。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26):418-421。
明平刚,孙文,徐葛林,吴杰,杨晓明,严家新。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V三个代次的GP基因序列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3):217-235,235。
王丽婵,张庶民,余模松,杨晓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克隆、表达、纯化与鉴定。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2):120-123。
萍萍,杨晓明,方志正,易玲,吴杰,郑新雄。SARS病毒NS-1株稳定性及培养条件的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5;33(1):1-5。
李萍萍,杨晓明,方志正,张爱华,刘俊生,孙文,易令,夏智,吴杰,郑新雄,鲁建忠。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5):390-393。
李萍萍,杨晓明,张爱华,易令,刘俊生,吴杰,鲁建忠,郑新雄,方志正。SARS病毒NS-1株三级毒种库的建立。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3):227-228。
杨晓明,李策生,方志正,张爱华,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3):1-4。
李策生,张爱华,林连珍,李星,刘俊生,杨晓明。SD法灭活血浆中SARS冠状病毒的试验观察。微循环学杂志。2005;15(2):26-27。
刘国安,杨晓明,葛瑞昌,何长民。百日咳毒素的等电点测定及层析分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68-70。
杨晓明,乔瑞洁。重组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31(4):24-27。
乔瑞洁,杨晓明。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4):205-207。
杨晓明。百日咳疫苗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2):128-130。
乔瑞洁,杨晓明。肽核酸。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9;27(1):86-90。
刘方蕾,乔瑞洁,杨晓明。血凝法检测百日咳毒素及丝状血凝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年刊。1999。
秦力,杨晓明,鲁劲民等。发酵罐生产无细胞百日咳杆菌免疫原。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26(4):41-45。
何长民,陈爱荣,陈平纡,杨晓明等。吸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III期临床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报告。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26(4):25-30。
秦力,刘方蕾,杨晓明等。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2):12-16。
王祖森,杨晓明。百日咳毒素及其应用。卫生研究。1998, 27(Suppl):158-165。
孙述学,杨晓明等。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4):21-23。
杨晓明,秦力。不同减毒方法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减毒效果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3):22-26。
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杆菌粘着素的分子克隆、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4):1-11。
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杆菌生物学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24(1):65-68。
杨晓明,陈爱荣,何长民。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质量控制的研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4;22(1):23-29。
杨晓明,陈平纡,何长民。吸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菌苗配方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4;23(1):7-10。
田效恩,何长民,秦进才,杨晓明等。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中华流行病学。1993;14(3):155-159。
陈爱荣,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稳定性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3;22(1):31-34。
陈平纡,杨晓明,何长民。ELISA在检测百日咳杆菌免疫原中的应用。上海免疫学杂志。1992;12(1):27-29。
王祖森,杨晓明,何长民。中华仓鼠卵巢细胞在检测百日咳杆菌免疫原中的应用。上海免疫学杂志。1992;12(2):47-49。
何长民,杨晓明,陈平纡,陈爱荣。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11(5):289-293。
何长民,杨晓明。人血结合珠蛋白的纯化和检定。中华输血杂志。1988;1(3):108-111。
Ⅳ 病毒鉴定常用方法有哪些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蚊媒寨卡病毒检测时,对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时,应同时考虑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可能。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检测应按照相应的技术指南开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一般认为发病7天内检测阳性率高。
(1)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目前早期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检测手段。
(2)病毒分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2.血清学检测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发病3天后可检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但发病7天后检出率高。可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IgM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寨卡病毒,但寨卡病毒IgM抗体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黄病毒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
(2)中和抗体: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方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且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可以确诊。
(二)媒介标本检测。
1.标本处理
将分类后的伊蚊成蚊或幼虫,按照采集地点,每10~20只为一份进行研磨处理。
2.病毒核酸检测
用RT-PCR的方法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
3.病毒分离
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Ⅵ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弱阳性,严重吗怎么会有这种病毒呀急
病情分析:你好,轮状病毒为较常见的肠道病毒之一,常见于小儿腹泻,秋季腹泻,在小儿体质下降时,病毒侵袭肠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菌群失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病毒感染,从而导致了腹泻等症状的发生。
意见建议:建议饮食少吃油脂过高,不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喝小米油,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以乳酸菌素片,蒙脱石散,补充平衡盐溶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防止虚脱发生。
Ⅶ 抗病毒纺织品的测试标准是什么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iso18184:2014),规定了纺织品(包括机织和针织面料,纤维,纱线等)抗病毒性能的测试方法。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国际上功能纺织品检测技术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发展有了新的进展,功能纺织品步入了抗病毒的新时代。
ISO18184:2014《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包括机织物和针织面料、纤维、纱线等)抗病毒性能测试方法。标准中规定的抗病毒检测包括包膜病毒(流感病毒)、非包膜病毒(猫杯状病毒),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世界功能纺织品检测技术和评估系统的研讨和开展有了新的发展,功能纺织品步入了抗病毒的新时代。
中科检测具有抗病毒面料检测资质,配备生物二级实验室,开展抗病毒纺织品如下病毒检测:单纯疱疹病毒(ATCCVR-1493)、带状疱疹病毒(ATCCVR-1433) 、冠状病毒229E(ATCCVR-740)、流感病毒H1N1 ( ATCCVR-1469)、流感病毒H3N2 (ATCCVR-544) 、腺病毒5型(ATCCVR-5)、肠道病毒EV71 (ATCCVR-1432) 、柯萨奇病毒A18 (ATCCVR-176) 、轮状病毒(ATCCVR-2018)。
Ⅷ 病毒检测方法
检测病毒方法有:特征代码法、校验和法、行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 这些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实现时所需开销不同,检测范围不同,各有所长。
1、特征代码法:
特征代码法被早期应用于SCAN、CPAV等着名病毒检测工具中。国外专家认为特征代码法是检测已知病毒的最简单、开销最小的方法。
2、校验和法:
将正常文件的内容,计算其校验和,将该校验和写入文件中或写入别的文件中保存。在文件使用过程中,定期地或每次使用文件前,检查文件现在内容算出的校验和与原来保存的校验和是否一致,因而可以发现文件是否感染,这种方法叫校验和法,它既可发现已知病毒又可发现未知病毒。在SCAN和CPAV工具的后期版本中除了病毒特征代码法之外,还纳入校验和法,以提高其检测能力。
3、行为监测法:
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性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称为行为监测法。通过对病毒多年的观察、研究,有一些行为是病毒的共同行为,而且比较特殊。在正常程序中,这些行为比较罕见。当程序运行时,监视其行为,如果发现了病毒行为,立即报警。
4、软件模拟法:
多态性病毒每次感染都变化其病毒密码,对付这种病毒,特征代码法失效。因为多态性病毒代码实施密码化,而且每次所用密钥不同,把染毒的病毒代码相互比较,也无法找出相同的可能做为特征的稳定代码。虽然行为检测法可以检测多态性病毒,但是在检测出病毒后,因为不知病毒的种类,难于做消毒处理。
Ⅸ 什么是轮状病毒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什么是轮状病毒?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感染的判断很简单,通常只要依据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还有疾病症状,便可明确判断了。该病大多发生于秋季,并集中于某一地区流行,若发现当地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该要注意该病。
c
诊断: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敏感的方法。.但在秋冬季腹泻流行季节,典型病例即便无条件做粪便轮状病毒检验根据临床特征即可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