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转化子和重组子怎样区分 帮帮忙
重组子(recon):两个突变位点之间可发生交换产生野生型的最小单位,即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转化子: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Ⅱ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产物涂布于平板后由什么筛选出转化子/非转化子
用于基因工程的许多质粒载体含有编码抗生素抗性的基因,如pBR322携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这些基因作为载体的标记,其中一个(如amp)可以用来选择转化子。因转化子能在含有抗生素的琼脂糖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而非转化的细胞被杀死。另一个基因(如tet)可以用作重组的质粒载体的标记,因为目标序列插入此基因导致插入失活。因此,用重组质粒转化的细胞仅对amp有抗性,而环状(天然)质粒转化的细胞对amp和tet都有抗性。
区分这两类转化体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复制平板:
转化体首先放在含氨苄青霉素的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生长,过夜培养后,两种类型的细菌均会产生单一的菌落。
2. 将一张无菌茸板轻轻压在培养皿表面,使一些细胞转移到板上。
3. 将板上的细菌接种在含有四环素的琼脂培养基上(即一个复制平板):任何仅能在第一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一定来源包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胞。这些菌落可用于筛选特定的目的DNA(如使用免疫技术)。
PUC系列质粒比pBR322系列质粒的应用更广泛,这种质粒具有以下优点:
拷贝数:每个细菌细胞中存在着几千个相同拷贝的质粒,提高了质粒DNA的产量。
2. 重组子的“一步选择”:这种质粒携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并在β-半乳糖核苷酶的基因含有一个多克隆位点。β-半乳糖核苷酶基因的插入失活可以被包含有一种合适的酶诱导物(如异丙醇基硫代半乳糖苷)和生色底物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琼脂培养基检测到。来源于有质粒的细胞的菌落呈蓝色,而含有重组分子的菌落呈白色。另有一些质粒使用不同的标记物,如荧光素酶基因可以在荧光素底物的存在下通过生物发光检测到。
Ⅲ 限制酶介导整合转化
限制酶介导整合(Restriction Enzyme Mediated Integration,REMI)技术由Schiestl和Petes于1991年在研究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时首先建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当中,是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下用质粒DNA转化真菌的一种方法。研究发现,转化混合物中加入限制酶可以明显提高转化效率,因此,限制酶已被用于提高真菌插入突变的效率及单拷贝插入的效率(Kahmann R et al.,1999;Riggle PJ et al.,1998)。它可以通过单拷贝质粒的非同源整合使基因突变,从而直接获得基因标记,并可通过质粒拯救等技术进行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大大提高了转化效率。
8.1.6.1 限制酶介导整合(REMI)的基本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是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可识别DNA上特异的位点并在该位点处进行切割。用酶切得到的线性质粒与该限制性内切酶组成的转化混合物转化细胞时,限制性内切酶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切割其细胞基因组,使之产生与线性质粒互补的粘末端,随后,外源质粒通过碱基配对插入基因组。如果插入发生在一个已知基因的内部,则该基因的功能可能改变或丧失,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插入发生在一个未知基因的内部,可通过受体细胞表型的改变筛选转化子,再结合质粒拯救(plasmid rescue)即可在发现新基因的同时对该基因做深入地研究;当外源质粒带有抗性基因时,可利用此抗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的表达筛选转化子,此过程即基因标记。
8.1.6.2 限制酶介导整合转化木霉的一般步骤
REMI是一种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下,将线性质粒DNA随机插入受体细胞基因组的技术,用于基因突变、基因标记、寻找新基因等方面的研究。REMI转化一般包括3个过程,即木霉原生质体制备(过程见8.1.1)、限制酶介导的转化和转化子筛选。
限制酶介导的转化,在限制性内切酶存在下,由该限制酶酶切的线性化质粒通过PEG介导或电击转化细胞,随后,进入细胞的限制性内切酶会切割受体细胞基因组特定部位,使之产生与线性质粒互补的粘末端,与外源质粒通过碱基配对连接,从而质粒与基因组整合。质粒的线性化通常使用识别6个碱基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而PEG介导或电击时共转化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可以使用与质粒线性化所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或使用识别4个碱基序列的同尾酶。识别4个碱基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比识别6个碱基序列的同尾酶切割基因组DNA频率更高(它们可识别的序列在完全随机的情况下,平均每256个和4096个碱基中会出现一个识别位点),从而线性质粒随机整合到基因组的位点更多样,基因获得突变的概率就更高。REMI质粒含有筛选标记,便于筛选成功整合的转化子。筛选标记依赖于所用的质粒,可以使用营养缺陷型标记,例如使用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细胞,质粒整合后使细胞恢复了合成尿嘧啶的能力;还可以使用携带抗药性基因的质粒,例如潮霉素和博莱霉素(Zeocin)的基因等,对此没有特定的限制。
转化子筛选,质粒插入基因组是随机的,插入的结果可能使某个或某些基因的功能丧失,最终表现为细胞某种表型丢失或获得新表型。因此,转化子筛选方法须依据所要研究细胞表型的变化而定,即针对不同的表型选用合适的筛选方法。例如,李纪顺等(2013)利用外源β-1,4-葡聚糖酶基因REMI法转化绿色木霉,即采用潮霉素(HygB)抗性筛选结合葡聚糖酶活性筛选获得高效生防木霉工程菌株L-10。Tang等(2009)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REMI)构建转化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功能的深绿木霉(T.atroviride)T23,获得了对敌敌畏降解能力较野生株的T23的基础上明显改善的转化子。
8.1.6.3 限制酶介导整合转化的影响因素
在REMI转化中有2次要用到限制性内切酶,一次是质粒的线性化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另一次是用限制性内切酶与线性化的质粒共转化受体细胞,进入受体细胞后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受体细胞基因组。其中,质粒酶切为基因工程的常规技术,对REMI的实验结果影响不大,而影响较大的是共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对转化率的影响如下:①限制性内切酶的加入会提高转化率,但针对不同的微生物,限制性内切酶对转化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在有切割活性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下,线性质粒插入盘基网柄菌基因组的频率大于酵母(Kuspa A et al.,1994)。②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性内切酶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转化率,但达到峰值后又会因限制性内切酶用量的继续增加而下降(VanDijk R et al.,2001)。③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活性对于转化率是关键因素,例如Palaniyandi(1998)实验用的BamHⅠ用其突变体BamHⅠ-E77K 蛋白替代,后者虽也能与BamHⅠ位点结合,但切割DNA的速率只有BamHⅠ的1/1000,由BamHⅠ-E77K介导的REMI并未对转化率的提高有所帮助。此结果说明,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活性对由它介导的REMI是必要的。
通常说来,REMI对质粒没有特殊要求,通常质粒酶切和共转化所选用限制性内切酶应具有相同黏性末端,但有研究表明,质粒插入受体细胞基因组的前提并不一定是质粒与基因组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末端完全互补,也不需要质粒的末端是粘末端,但需要线性化质粒的末端和受体细胞基因组所产生的末端至少有2个碱基相同。一种解释是:受体细胞内存在一个可对DNA进行适当修饰的酶系统,该酶系统通过移去不配对的碱基、在DNA连接酶催化下添加碱基、外切酶使平末端转变成粘末端等,使质粒和受体细胞基因组末端重新配对。但不同物种类似的酶系统存在的普遍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Ⅳ “转化子”的概念什么
用于基因工程的许多质粒载体含有编码抗生素抗性的基因,如pBR322携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这些基因作为载体的标记,其中一个(如amp)可以用来选择转化子。因转化子能在含有抗生素的琼脂糖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而非转化的细胞被杀死。另一个基因(如tet)可以用作重组的质粒载体的标记,因为目标序列插入此基因导致插入失活。因此,用重组质粒转化的细胞仅对amp有抗性,而环状(天然)质粒转化的细胞对amp和tet都有抗性。
区分这两类转化体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复制平板:
1. 转化体首先放在含氨苄青霉素的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生长,过夜培养后,两种类型的细菌均会产生单一的菌落。
2. 将一张无菌茸板轻轻压在培养皿表面,使一些细胞转移到板上。
3. 将板上的细菌接种在含有四环素的琼脂培养基上(即一个复制平板):任何仅能在第一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一定来源包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胞。这些菌落可用于筛选特定的目的DNA(如使用免疫技术)。
PUC系列质粒比pBR322系列质粒的应用更广泛,这种质粒具有以下优点:
1. 拷贝数:每个细菌细胞中存在着几千个相同拷贝的质粒,提高了质粒DNA的产量。
2. 重组子的“一步选择”:这种质粒携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并在β-半乳糖核苷酶的基因含有一个多克隆位点。β-半乳糖核苷酶基因的插入失活可以被包含有一种合适的酶诱导物(如异丙醇基硫代半乳糖苷)和生色底物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琼脂培养基检测到。来源于有质粒的细胞的菌落呈蓝色,而含有重组分子的菌落呈白色。另有一些质粒使用不同的标记物,如荧光素酶基因可以在荧光素底物的存在下通过生物发光检测到。
Ⅳ 如何用抗生素插入失活法和IacZ基因插入失活法筛选转化子
lacZ基因插入法就是在lacZ基因上插入外源DNA片段,重组质粒中lacZY基因被破坏,不能分解底物产生蓝色菌落,形成白斑。因此通过蓝白斑就能大致确定重组转化子。 抗生素插入失活法就是抗生素基因上插入外源DNA片段,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不能抗相应的抗生素不能生长。因此将转化子复制在有无相应抗生素的平板上,通过菌落能否生长就能大致确定重组转化子,即不能生长的为重组转化子。
Ⅵ 如何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你没有说明具体是什么转化子,一般的重组质粒转化细菌鉴定就是提质粒,酶切检测目的片段,也可以用pcr检测,最保险的方法当然就是测序。
Ⅶ 假如一特异PCR扩出的基因或基因片断重组进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如何鉴定并获得真实转化子
你这个实验应该是从转化以后再开始的吧,
制备蓝白筛选的平板,一般的T载体我们都会选择氨苄抗性的板子来涂平板,因为氨苄的比卡那的板子好长,因为你是PCR扩增出来的,所以推荐你使用大号的平板以获取更多的菌落,将IPTG(1mol/L浓度)取4-8微升,取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的浓度为100微摩尔每升的X-Gal,50-80微升,将两者混匀之后均匀得涂到含有氨苄抗生素的大平板上,在暗处晾干之后将转化后的菌液全涂到平板上,过夜培养。次日就会发现平板上会长出菌落,有蓝色和白色的菌落,取白颜色的菌落接种,过夜培养,然后提取质粒进行测序。注意有一种情况,会看到有浅蓝色的菌落,这样的菌落是因为转化进的片段比较小造成的,这种菌落也不是阳性的。只有白颜色的是阳性菌落。
Ⅷ 双酶切时,XhoI和XbaI分别是什么位点,如何筛选转化子
XhoI酶切位点是 C*TCGAG
XbaI 酶切微点是 T*CTAGA
*代表断裂处
转化子筛选方法取决于你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