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追击问题解决方法 就是初一的一元一次方程那种 没告诉路程的 画线段图也很混乱 有没有公式之类的
在同等时间下 2个单位所行的路程有个等式
即
慢的那个单位所行的距离+之前2个单位间的差距距离=快的那个单位行驶的具体
❷ 一次函数的解题技巧
首先:弄懂X轴和Y轴的含义。
其次:要弄清楚图像描述的是行程中追及问题,还是相遇问题。
再次:解决问题时既可以用函数方法去解,又可以使用算数方法解决。所以在考场中,仔细审题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解决省时省力。
(2)一次函数追击问题及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一次函数的性质:
1、在正比例函数时,x与y的商一定。
在y=kx+b(k,b为常数,k≠0)中,当x增大m时,函数值y则增大 km,反之,当x减少m时,函数值y则减少 km。
2、当x=0时,b为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该点的坐标为(0,b)。
3、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当然正比例函数为特殊的一次函数。
❸ 八年级一次函数解题技巧
解一次函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代入法,把已知的两对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值代入,求得函数关系式,用代入法解一次函数的过程,实际就是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的要求就是一次项的系数不为0。
求解析式:
①在没有表格、图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直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根据表格、图像列解析式:先设解析式为y=kx/y=kx+b,然后找两个点,把x、y值,带入设的解析式里,求出k、b,列出解析式
(3)一次函数追击问题及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1、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有相似的表达形式。
2、一次函数表示的是一对(x,y)之间的关系,它有无数对解;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未知数x的值,最多只有1个值。
3、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根。
4、以二元一次方程组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a/b)x+c/b的图象相同。
5、二元一次方程组a1x+b1y=c1,a2x+b2y=c2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a1/b1)x+c1/d1和y=(-a2/b2)x+c2/d2的图象的交点。
❹ 一次函数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首先确定函数关系式,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特定的条件限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由自变量系数的正负决定函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最大或最小值.
❺ 数学里一元一次方程解追击问题 顺逆为题 盈亏问题 生产问题有什么窍门 麻烦快点 马上就考试了
加油吧!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B*C(C<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❻ 一次函数之类的问题解决方法
一次函数解题往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求一次函数表达式;2、图像性质(过哪几个象限);3、利用图像性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求最大值最小值,以及解不等式);4、一次函数上的动点问题;
解这些题都是要掌握其图像性质解题的。比如k>0时必过一三象限等。这些需要你自己会总结。总结出来了,那么无论是动点问题还是求最值问题都是简单题了。
❼ 一次函数的掌握方法
一次函数学习方法
(一)、理解一次函数和其它知识的联系 一次函数和代数式以及方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仍然是函数,同时,等号的两边又都是代数式。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代数式有很大区别。首先,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都只能存在两个变量,而代数式可以是多个变量;其次,一次函数中的变量指数只能是1,而代数式中变量指数还可以是1以外的数。另外,一次函数解析式也可以理解为二元一次方程。
(二)、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特征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kx+b是关于x的一次二项式,其中常数b可以是任意实数,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非零数,k≠0,因为当k = 0时,y = b(b是常数),由于没有一次项,这样的函数不是一次函数;而当b = 0,k≠0,y = kx既是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三)、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分清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尤其要弄清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其中一种量因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2、找出具有相关联的两种量的等量关系之后,明确哪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函数;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存在着三种量,如距离、时间、速度等等,在这三种量中,当且仅当其中一种量时间(或速度)不变时,距离与速度(或时间)才成正比例,也就是说,距离(s)是时间(t)或速度( )的正比例函数;
4、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一般采取待定系数法。
(四)、把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依题意,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
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
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所设的函数解析式,从而得到所求函数解析式。
(五)、正确理解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1、直线y = 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一次方程kx+b = 0的解,求直线y = kx+b与x轴的交点,可令y = 0,得到方程kx+b = 0,解方程得x =- ,- 就是直线y = 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反之,由函数的图象也能求出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使一次函数y = kx+b的函数值y>0(或y<0 的自变量的所有值,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或kx+b<0 的解集。
❽ 关于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击,相遇等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达到空间某位置。
基本思路是:①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②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③列出位移方程;④找出时间关系,速度关系⑤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
(8)一次函数追击问题及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解追及问题的常规方法是根据位移相等来列方程,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所以解直线运动问题中常要用到二次三项式(y=ax²+bx+c)的性质和判别式(△=b²-4ac)。
另外,在有两个(或几个)物体运动时,常取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即让它变为“静止”的,只有另一个(或另几个)物体在运动。这样,研究过程就简化了,所以追及问题也常变换参照物的方法来解。这时先要确定其他物体相对参照物的初速度和相对它的加速度,才能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❾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重点答题方法与要点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以解决一次函数问题时可以结合方程思想去答题。例如求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解出他们的表达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重点是结合图像熟悉y与x的变化关系,进而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图像与性质搞懂了,一次函数的问题不在话下。
❿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追及问题求解 方法 详细
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模型要点】
追及、相遇问题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特别说明】
1.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物体
若二者速度相等时,追赶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赶者,则追赶者永远追不上被追赶者,此时二者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时,追赶者的速度等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刚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赶者的速度仍大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还有一次被被追赶者追上追赶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
只要时间足够长,追赶者一定能追上被追赶者发生碰撞。当二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若位移相等即追上(同一地点出发)。
在相遇问题中,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到即相遇,解决方法同上;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之和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