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茯苓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土茯苓的叶子叶片为薄革质,形状为椭圆形或者卵形,一般长6-12cm,宽1-4cm。叶片尖端呈尖形,颜色一般为绿色。叶柄长5-15cm,旁边有细细的卷须2条。
市面上也会有些不良的商家卖假的土茯苓,真的表面是棕色的,凹凸不平,质地比较坚硬,很难折断,断面的是白色和淡红棕色,你能看到上面有一些束状纤维管,还有一些小亮点,气味比较轻微,尝起来有些微涩,我们要注意辨别。
(1)土茯苓性状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土茯苓的根茎比较粗,呈块状,茎匍匐在地上,茎上还长出许多根,根也会扎在泥土里,很难拔出。它的叶片比较薄,大约长十厘米左右,先端很尖,通常都是淡绿色的,花朵呈伞状花序,有十多朵花系在一起,土茯苓的花大多是绿白色。
土茯苓结的果实,是黑色的小浆果,上面有白色的粉霜,一般在5月份到10月份左右开花,11月份到来年4月份左右结果。注意一下茯苓和我们说的土茯苓是两种不同的药物,大家不要弄混了,土茯苓是一种灌木。
② 土茯苓的特征和作用
特征: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厘米。茎长1-4米, 枝条光滑,无刺。叶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厘米, 宽1-4(-7)厘米,先端渐尖,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柄长5-15(-20)毫 米,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伞形花序通常具10 余朵花;总花梗长1-5 (-8)毫米,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柄近等长;在总花梗 与叶柄之间有一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毫 米;花绿白色,六稜状球形,直径约3毫米;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毫米,兜 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毫米,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蕊靠合,与 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 雄蕊。浆果直径7-10毫米,熟时紫黑色,具粉霜。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土茯苓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具短分枝,有结节状隆起,长5至22厘米,直径2至5厘米。表面黄棕色,凹凸不平,突起的尖端有坚硬的须根及残基,分枝顶端具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状及多数小亮点,水烛后粘滑感,气微,味淡、涩。以断面淡棕色,粉性足者为佳。作用:本种粗厚的根状茎入药,称土茯苓,性甘平,利湿热解毒,健脾胃,且富含淀粉,可 用来制糕点或酿酒。抗肿瘤作用1、对大鼠膀胱化学致癌的影响 实验动物雌Wistar大鼠,体重70-110g,致癌剂N-J基一N(4-羟丁基)亚硝胺(BBN),实验时以20%乙醇将BBN原液配成36%的溶液。正常对照组:在乙醚浅麻醉下,单纯以溶剂(20%乙醇)0.25ml经导管ig,每周2次,共12wk。病理对照组:36%BBN溶液0.25ml(90mg)ig,每周2次,共12wk、每只鼠BBN总剂量2.16g。土茯苓组:BBN处理同病理对照组,以每lkg含120g土茯苓干粉的饮食饲养。至wk30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膀胱、输尿管、肾盂,肾、肝和脾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土茯苓组对BBN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因此在使用该品防治膀胱肿瘤时,应持慎重态度。2.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 取性Wistar大鼠,8wk龄,ipAFB1(280ug/kg,6次/wkx2)作肝癌启动动剂。2wk后,施以促癌程序:给含0.015%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wk,在wkl末,切除大鼠肝中叶和左外侧叶。10d后,断颈处列大鼠,肝脏取材作r-谷氨酰转肽酶(r一GT)染色。大鼠从注射AFB1前10d起,至停注AFB1后3d止,进食含受试物饲料。结果,大鼠肝癌前病变r一GT染色阳性肝细胞灶,土茯苓组(饲料中含377.7g/kg)的病灶也稍少,且显着小于对照组。提示土茯苓对预防肝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解毒作用采用土茯苓水煎剂(剂量:每鼠每日相当生药1g和0.5g两种),土茯苓稀醇制剂(剂量:相当生药1g和2g),土茯苓粗黄酮(剂量:50mg和100mg),土茯苓多糖(剂量:0.5ml和1.0ml),硫酸亚铁(剂量8mg),每组用药3d后分别igl次纯棉酚650mg/kg、850mg/kg和100mg/kg,观察解毒作用。结果,土茯苓水煎剂、稀醇制剂和粗黄酮均具有拮抗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P<0.05,P<0.001和P<0.001)。一般棉酚中毒时可用硫酸亚铁拮抗,但能影响抑精作用。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1-2]食疗作用味甘、淡,
③ 茯苓和土茯苓的形状区分
茯苓与土茯苓外型区别比较大,茯苓把外皮剥开是纯白色的,而土茯苓有红色的和略偏粉和偏白几种颜色。茯苓的块茎形状比较规则,而土茯苓的外形奇型怪状,根须特别硬,淘宝网“绿色邻居”店纯天然野生的土茯苓。
④ 土茯苓种植几年后可以收
主要是看品种,品种不一样,结苓的时间不一样,有的品种栽种3~4个月之后就可以节苓,属于早熟,9~10个月之后就可以收获;
但有的品种栽种6~7个月才开始结苓,属于晚熟,12~14个月之后才可以收获。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
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4)土茯苓性状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土茯苓生理特性:
土茯苓生为攀缘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500px,宽1.2~125px,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
叶柄长1~50px,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
花小,白色,直径约4mm;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⑤ 土茯苓泡水是什么味道、口感
1、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是什么?
茯苓:【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土茯苓:【功能与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2、 土茯苓长什么样的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它味甘淡,平,归肝、胃、脾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能,主要用于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特别提示:此药肝肾阴亏者慎服。
3、土茯苓是什么?
《中国药典》:土茯苓
图片
拼音Tǔ Fú Línɡ
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鉴别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8~48μm,脐点裂缝状、星状、三叉状或点状,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 ~4 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40~144μm,直径约5μm。石细胞类椭圆形、类方形或三角形,直径25~128μm,孔沟细密;另有深棕色石细胞,长条形,直径约50μm,壁三面极厚,一面菲薄。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22~67μm。具缘纹孔导管及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大多延长成梯状。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60g。
4、土茯苓泡水是什么味道、口感?
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因为茯苓是甘淡的,所以土茯苓,习惯上也认为甘淡,其实这是它的真实滋味,它没有什么味道,那么味苦,主要是说明它的性能,其实口尝的时候,土茯苓是没有什么味道的,是真正一个甘淡的味。
5、土茯苓的叶子是什么样
土茯苓
Smilax glabra Roxb.
菝葜科 Smilacaceae 菝葜属
别名:光叶菝葜 土茯苓 白茯苓 白余粮 萆薢藤 草禹余粮 刺猪苓 饭团根 狗郎头 狗朗头 狗佬薯 光菝葜 红萆薢 红土苓 鲎壳藤 花萆藤 花萆薢 花藤 尖尾叶 金刚豆藤 金刚藤 进山虎 久老薯 蓝果土茯芩 冷饭头 冷饭团 冷饭陀 龙须菜 马甲簕 毛尾薯 绵鼻子藤 千斤力 山归来 山奇良 山奇量 山尾薯 山遗粮 山遗量 山猪粪 十八陀 土萆薢 土茯芩 土苓 仙人换 仙遗粮 硬饭头 禹余粮 菝葜 草禹馀粮 光滑菝葜 光叶葜菝 九牛力 冷饭藤 千尾根 山地栗 土伏茯 土伏苓 。
.
6、土茯苓和茯苓一样的吗
土茯苓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茯苓
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7、土茯苓的作用和禁忌
建议:你好:土茯苓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它与金银花,萆薢,黄芪相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8、土茯苓可以煮水喝吗?什么作用?
土茯苓作用:利湿、祛风、解毒。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瘰疬(老鼠疮),梅毒,湿疮,痈肿,筋骨挛痛,解汞中毒。煎服15-30克。
9、土茯苓和马甲头的区别
马甲头为客家话叫法,学名叫菝葜也称金刚藤,金刚根、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藤本落叶攀附植物。马甲头的茎叫金刚根多用于酿酒和做药。
土茯叫土茯苓,客家地区多叫为硬饭头,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植物,多生于山坡或林下深地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晒干燥用于煲汤祛湿热,解毒凉血。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⑥ 土茯苓是什么
《中国药典》:土茯苓
图片
拼音Tǔ Fú Línɡ
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鉴别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8~48μm,脐点裂缝状、星状、三叉状或点状,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 ~4 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40~144μm,直径约5μm。石细胞类椭圆形、类方形或三角形,直径25~128μm,孔沟细密;另有深棕色石细胞,长条形,直径约50μm,壁三面极厚,一面菲薄。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22~67μm。具缘纹孔导管及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大多延长成梯状。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60g。
⑦ 土茯苓有哪些特性
【性味归经】甘、淡,平。入肝、胃经。
【功效主治】
1.解毒,利关节用于梅毒,可单用本品500克水煎去渣,加入白糖30克,煎成浓煎液服用,也可配伍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方如土茯苓汤;若患梅毒因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者,可以本品15~60克,配大皂荚3克、牵牛子3克同用。
2.除湿用于膀胱湿热,淋浊,小便频数涩痛,常配伍公英、萆薢、车前子等;皮肤湿疹,牛皮癣疮,风痒疥癣,常配伍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防风等;下焦湿热带下阴痒,常配伍苦参、黄柏、龙胆草等。
近年以土茯苓配伍地榆、青蒿、白茅根,试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效果。
【用量用法】15~60克,水煎服。
【禁忌】肝肾亏损,筋骨不利者忌用。服用本品时不宜饮茶,以免降低药效。
【按语】土茯苓甘淡性平,利湿导热之中,更长于解毒,为治疗梅毒之要药。且能利关节,解轻粉、水银毒,故对梅毒或因服汞剂以致肢体拘挛者,功效尤佳。
【类药鉴别】土茯苓与白鲜皮均有解毒除湿之效,二者同中有异。土茯苓长于解毒利关节,善解轻粉、银汞中毒,故对梅毒筋骨拘挛者,尤为适用有效;白鲜皮则长于燥湿止痒,善治湿热疮毒,风疹疥癣,皮肤瘙痒等证,二者常配伍应用。
土茯苓与萆薢皆能清热利湿,祛风除痹,其中土茯苓甘淡性平,偏于解毒、利湿,其治重在肝、胃经;而萆薢苦甘性平,偏于清热利尿,分别清浊,其治重在肝、肾经。
⑧ 云苓和土茯苓均有去湿的功效,到底两者间的区别在哪里
云苓和土茯苓区别为:来源不同、形状不同、产地不同。
一、来源不同
1、云苓:云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2、土茯苓: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二、形状不同
1、云苓:云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
三、产地不同
1、云苓:云苓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于安徽、云南 、湖北。
2、土茯苓:土茯苓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茯苓
网络——土茯苓
⑨ 野生的土茯苓和种植的土茯苓的区别
一、茯苓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它不仅有野生的,还有人工种植的。茯苓中还有一种土茯苓,土茯苓是生长在山坡间的药材,它和平时所见的茯苓是有些区别。
1、物种不同
茯苓:茯苓是一种菌类,属于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树的根部,中药用的是这种菌类的干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这种灌木在根部结有块状根茎,这时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分。
2、成分不同
茯苓:热量、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镁、脂肪、烟酸、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
土茯苓: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落新妇甙、异黄杞甙、琥珀酸、胡萝卜甙、棕榈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挥发油、糖、甾醇、淀粉等。
3、功效不同
茯: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4、泡制方法不同
茯苓: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成品呈白色。
土茯苓: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5、食用方法不同
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因此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苓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为中药,很少用来食用,因为土茯苓带有药味,严重影响食用价值,食用的方法仅限于需要中药气味的菜肴类,比如:土茯苓炖龟。
6、土茯苓价格
土茯苓的药用价值很高。根据中医理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湿热疮毒、梅毒、淋浊、带下等并。近年来对土茯苓的临床研究以及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抗癌、治疗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方面,土茯苓也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土茯苓在中药市场需求量极大。
但是,由于近年来连年开采,野生土茯苓形成“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循环,并且目前还未实现人工栽培批量生产,所以其不可持续利用问题越来越严重,土茯苓价格也日益紧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土茯苓价格为2~4元每公斤,并且收购量不多,随着严重的过度采集,土茯苓价格已攀升至15~30元每公斤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