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头鉴定
鉴定石头为宝石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宝石泛指一切美丽而珍贵的石料,我国学者用“贵美石”一词替代。狭义的宝石则专指可用于制作贵重首饰的石料。一般认为它应具有瑰丽、稀罕和耐久三个特性。当今首饰市场上使用的宝石材料可按人工介入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六种:真正的天然宝石,经人工改良的天然宝石,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模拟宝石和粘合宝石。
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 色泽美丽、硬度高、在大气和化学品作用下不起变化的贵重矿石。可作仪表轴承、研磨剂、装饰品等。亦泛指珍贵的石头。
宝石[1]是岩石中最美丽而贵重的一类。它们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同时赋存稀少,是可以制作首饰等用途的天然矿物晶体,如钻石、水晶、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金绿宝石(变石、猫眼)等;也有少数是天然单矿物集合体,如玛瑙、欧泊。还有少数几种有机质材料,如琥珀、珍珠、珊瑚、煤精和象牙,也包括在广义的宝石之内。 玉石也是石之美者。但它也具有鲜艳色彩,坚硬而细腻的质地,抛光后具有美丽的光泽等特性。 从目前的宝石学看,宝石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概念宝石和玉石不分,泛指宝石,指的是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也包括部分有机材料。 狭义的概念有宝石和玉石之分,宝石指的是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成宝石首饰的单矿物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如钻石、蓝宝石等;而玉石是指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或岩石,如翡翠、软玉、独山玉、岫玉等,同样既包括天然的,又包括人工合成的。 玉石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硬玉[2](以缅甸翡翠为代表)和软玉(以和田玉为代表);广义则包括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的矿物和岩石。至于彩石,则是指大理石等颜色和质地较美观细腻而硬度较低、光泽不强但能符合加工工艺要求的低档工艺美术石材。有的学者主张将彩石包括在广义的玉石之中,或将彩石暂时作为玉石的同义语。
现代宝石学最新根据宝石的用途将宝石分为三个类别,它们分别是:彩色宝石[3]、钻石和玉石。
钻石:
无色的宝石,由于钻石的产量很大,而且本身又是无色的,所以将钻石单独拿出来归为一个类别。
彩色宝石:
指那些有颜色的宝石,比如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猫眼宝石、变色宝石、黄晶宝石、欧泊、碧玺、尖晶宝石、石榴石宝石、锆石宝石、橄榄绿宝石、翡翠绿宝石、石英猫眼、绿松石、青金石、珍珠等。
玉石:
这一类别是专门针对中国人划分的,指翡翠和白玉等多晶体集合体矿物。而钻石和彩色宝石都是单晶体。 玉从色彩上分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黄玉、黄岫玉、绿玉、京白玉等。 从地域上分有:新疆玉、河南玉、岫岩玉(又名新山玉)、澳洲玉、独山玉、南方玉、加拿大玉等,而其中新疆和阗玉是我国的名特产。
玛瑙:
从色彩上分有:白、灰、红、兰、绿、黄、羊肝、胆青、鸡血、黑玛瑙等。 从花纹上分有:灯草、藻草、缠丝、玳瑁玛瑙等。在我国的东北、内蒙、云南、广西均有出产。且有含水玛瑙,称为水胆玛瑙。
石:
寿山石、绿松石、青金石、芙蓉石、木变石(又名虎皮石)、桃花石(又称京粉翠)孔雀石、兰纹石、羊肝石、虎睛石、东陵石等,其中绿松石是我国湖北郧阳一带的名产。
晶:
白水晶、紫水晶、黄水晶、紫黄晶、红水晶、粉晶、蓝水晶、钛晶、墨晶、幽灵晶、茶晶(又名烟晶)、软水晶、鬃晶、发晶。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出产,其中江苏东海县盛产天然水晶。
翡翠:
具有紫、红、灰、黄、白等色,但以绿色为贵,它是我国近邻缅甸的名特产。
珊瑚:
分红、白两色,是一种海底腔肠动物化石,我国台湾省出产的质量很好。
珠:
珍珠(海水珍珠、淡水珍珠)、养珠(海水养珠、淡水养珠)。
鉴定
红宝石手链
宝石的鉴定一般可以分为原石和成品两大类。 对于原石的鉴定,又可以分为野外鉴定和室内鉴定。野外鉴定多数采用放大镜和小刀等简单工具,用以初步对宝石矿物进行定名。室内鉴定主要是利用各种手段和仪器,进一步测定宝石矿物的数据,为鉴别宝石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宝石成品的鉴定,必须是在不破坏宝石完整性的前提下去鉴别所测定的宝石。 目前常用的、易于掌握的宝石鉴定仪器有以下几种: 1.笔式聚光手电:用来观察浓色宝石的透明度。聚光手电的电珠应凹于笔头面,不能凸出笔头面,否则不便于观察。 2.放大镜:是宝石放大观察的仪器之一。最常用的是10倍放大镜,还有20、30倍的几种。放大镜是宝石专家的关键工具和必备之物,便于携带。可用它来鉴定宝石的品种和真伪。用放大镜可以观察:(1)宝石的表面损伤、划痕、缺陷。(2)琢型质量。(3)抛光的质量。(4)宝石内部的缺陷、包裹体。(5)颜色的分布和生长线等。鉴定时,应将宝石置于离10倍放大镜约2.5厘米的强光之下,慢慢调节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选择放大镜的质量也很重要,质量差者在放大时将产生图形畸变。 3.二色镜:有的宝石具有多色性,观察宝石多色性最好的仪器是二色镜。二色镜是一种结构合理、价格便宜、小巧简单的光学仪器。二色镜使用的是一块合适的透明的无色方解石(冰洲石)菱面体,由于冰洲石的双折射率较高,该仪器可以将穿过宝石的两条平面偏振光线分离开来。要求必须是有颜色透明的单晶体宝石才能够检测出多色性,玉石不能检测多色性。二色镜主要用于区别红宝石和红色尖晶石、红色紫牙乌;区别蓝色尖晶石和细小的蓝碧玺;区别蓝宝石和蓝色人工合成尖晶石等。用二色镜检测宝石时必须不断转动宝石,直到两个差异最大的颜色出现在窗口上为止。对于宝石的三色性的确定,必须认真地反复检测,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测,出现三种颜色才是三色性。检测时注意:眼睛、二色镜和宝石样品,其间距应不超过2-5毫米。 4.折光仪:折光率是透明宝石重要的光学常数,是鉴定宝石品种的主要依据。测折光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法,用折光仪测量;另一种是相对测量法,用液体浸没法。折光仪是根据光的全反射的原理制造的。目前常用的折光仪只适用于折光率为1.36-1.81范围内的宝石。宝玉石的折光率(N)的计算方法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1)与在宝石中的传播速度(V2)之比为一个常数,即N=V1 /V2 。均质体宝石,光在其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变,折光率相等,称之为单折光率。非均质体宝石,在折光仪中有两个读数,最大、最小折光率值之间的差值,称之为双折光率。折光仪是宝石学家最常使用的仪器之一,它的体积小,使用方便。他既可以测试刻面宝石的折光率,还可以用点测法测出弧面宝石的折光率。 5.查尔斯滤色镜:滤色镜是利用吸收光的特定波长这一特征而设计的。它由两片仅让深红色和黄绿色光通过的明胶滤色镜组成的宝石鉴定仪器。滤色镜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对识别一些染色宝石和人造宝石特别有效,对识别炝色翡翠非常有效。它可以鉴别祖母绿和其它仿造品,而要准确地确定,还要借助于其它方法综合考虑。在滤色镜下祖母绿呈现红色或粉红色,而其它和祖母绿相似的天然绿色宝石,在滤色镜下观察不显红色。 6.宝石显微镜:宝石放大观察的一种重要的仪器。它能够检测10倍放大镜不能清晰地确认或观测到宝石外部和内部特征。宝石显微镜可以观察宝石内部的包裹体、解理、双晶纹、生长线、色带;观察宝石的磨工、抛光度和意外损伤;鉴别拼合宝石二层石、三层石。宝石显微镜的结构合理,辅助设备齐全,放大倍数可变幅度较大,一般是10至70倍。宝石显微镜有两种光源,一般用底灯观察宝石的内部缺陷,如包裹体、裂隙等;用反射灯观察宝石的表面特征,如断口、色带、解理面等。宝石显微镜是精密仪器,要严格按操作规则使用。 7.热导仪:热导仪是根据钻石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而设计制作的。绝大多数宝石不具备热导性或热导率极低,所以一般热导仪均为区别钻石与人造仿钻制品而设计的,是鉴别钻石与其它仿钻制品的专用仪器。钻石热导仪由金属针状测头与控制盒组成,当测头尖端触及钻石表面时,温度明显降低,由仪器表头信号灯或鸣叫声显示测定结果。热导仪长十多厘米,便于携带,使用极为方便。 8.偏光器:是使平面偏振光垂直相交,光线通不过的原理制造的一种简单的光学仪器。偏振器是由两个震动方向垂直的偏光片、支架和底部照明灯组成。用以检测宝石的光性(是均质体还是非均质体)和多色性。在打开照明灯的偏光器中,转动观察宝石样品的明暗变化情况。(1)如果样品明亮,没有明暗变化,可能是隐晶质或微晶集合体,如玉髓、翡翠等。(2)如果样品全黑,没有明暗变化,将样品变换一个角度继续观察,如果仍然无明暗变化,样品属均质体。属均质体的宝石有等轴晶系和非晶质宝石。(3)如果转动宝石360°时,宝石样品发生四次明暗变化,这表明样品为非均质体。属非均质体的宝石有四方、六方、三方、斜方、单斜、三斜晶系中的宝石。(4)如果样品在正交偏光下转动时,可看到灰暗的蛇纹状、网格状或不规则的现象,则可能是均质体宝石所呈现的异常干涉色,此时应十分注意。利用偏光器,还可以检测宝石的多色性,能够验证宝石的非均质性和均质性。 此外,常用的宝石鉴定仪器还有吸收光谱摄谱仪、荧光灯、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
② 如何辨别普通的石头和玉石呢
玉石与石头的区别一般是从质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来辨别的。
1、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玉石与石头的区别之一就是玉入手细腻,温润坚结,半透明状,光泽如脂肪;而石则粗糙干涩,缺乏光泽,也多不透明。
2、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如压、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难度越大是玉石的特点。玉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划硬度法。可以用刻划硬度法辨别玉石与石头。
3、透明度:一般来说,宝玉石的光泽在光亮度上可简单分类为“灿光”、“灼光”、“闪光”和“弱光”几种。灿光是最强的光亮度,人必须把眼睛眯起来,例如磨好的钻石全反射面就具有这样的光亮度。石头多是没有透明度的。
4、比重:玉石的比重在2.9~3.1之间,石头多在2.5左右,相比之下石头要轻飘一些。
5、颜色:光泽也是玉石与石头的辨别特征之一。玉石分为四类:半金属光泽,折射率在2.6-3之间,如针铁矿;玻璃光泽折射率在1.3-1.9之间,如翡翠;油脂光泽,似动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而石头是没有像玉石一样的光泽的。
(2)石料简单鉴定方法扩展阅读
玉器的价值
玉器商品不是一般商品,它的价值虽然主要由劳动量获得,但不是绝对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石料质量的影响,受到艺术家对石料艺术处理手法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审美和物质条件的影响,提供给社会的玉器是少量的,社会的需求也是少量的,这种量的变化对玉器的影响很大。
优劣不同材质的玉石虽然同属一个品种,但价值有天壤之别。人的技术条件、加工技术、处理手法是否得当,都对玉器效果发生影响,使玉器在造型上千变万化,产生的价值自然也就有了出入。
人们在选用玉器中,由于民族、社会习俗、传统观念以及信仰的差异,对玉器的价值有不同的认识,这些就是玉器无固定价值的主要原因。
③ 岩石鉴定的主要方法
岩石鉴定的方法
第一步,判断岩石是岩浆岩、变质岩还是沉积岩;第二步,确定颗粒的大小,按照检索,就能找到正确的分类位置,符号眼睛代表粗粒,放大镜代表中粒,显微镜代表细粒;第三步,必须考虑岩石的其他特征(颜色、构造、矿物组合)。 第四步,则是对沉积岩的鉴定检索。
④ 怎样简单鉴别玉和普通石头、玻璃的区别
首先说说玉的分类,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黄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布均匀;至于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黄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于不同种质会有差异。由于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目前赝品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新开发的石料、矿料,或用黄岫岩假冒黄玉。
简单的鉴定方法:
1、对着阳光看,玉里有些云雾状的东西,一团一团的,象棉絮一样。
2、玉的硬度很高,象金刚石一样,所以可以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的痕来。
3、玉是凉的,放一根头在玉石上,用打火机烧,贴着玉的头发烧不断。
目前赝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质量极差、价格极低的玉石杂色料或石性严重的次料进行伪造,成形以后再进行人为强化腐蚀,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极厚的氧化腐蚀皮层。这种皮层容易脱落而且脱落后根本没有洁净透润的质地。这种花地杂色料是历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现代骗人用的一种石料。
拓展资料
古玉鉴定有几点:
一、工艺痕迹鉴定
二、氧化鉴定
三、凝结物鉴定
四、艺术水平鉴定
五、沁色鉴定
六、气味鉴定
⑤ 如何鉴别印章石料
名贵印章石料的仿冒作伪自古即有之,只不过因时而异各有千秋。目前,市场上就有制假者以石粉、聚脂加色合成的仿品,冠以“山冻”佳名售之获利。
面对市场出现的类似“仿冻”石料,如何识别它们呢,简单方法如下:
一、看。仿冻表面光滑,亮度强,俗称火气足,“真冻”表面光滑而温润,无刺眼光。仿冻色纯单一,即加入红色作血冻,但色间无过渡层、过渡色,颜色呆板不耐看,而真冻即使有其他色相间,也过渡自然匀称,耐看耐赏。
二、划。取印章石料—枚,使其一角在水泥地上轻划,真冻划出的线明显,且有似粉笔灰一样的粉末,而仿冻则只有浅痕无粉状物。
三、刻。真冻受刀而又能称心如意,仿冻坚中带脆,受力即崩,即使耐心细琢,也难求韵味。
四、锯。用同体积真假冻石相比,锯断仿冻的时间为真冻的4至5倍,因为仿冻韧性足。若锯切厚度在1厘米内者,仿冻则随体内冰样裂纹而解体,形不成隙缝;而真冻,即使锯0.2厘米的片料也不断不散。
五、烤。用火烤冻石上的腊,冷却后擦之,真冻石上腊有残留并且颜色更佳,仿冻无残留,擦之即净。
六、铲。以篆刀把或小锤敲掉章料一角后以指甲铲之,真冻难铲,而仿冻则易。
七、磨。以500号金刚砂纸蘸水打磨,真冻易磨且滑,仿冻久磨不滑,须以利刃刮之。
⑥ 怎么分辨普通石子和矿石子
我们用简便的物理方法,对我们的石头进行鉴别。我们根据最明显的石头颜色来判断。石头要是矿石的话,是会呈现有自色、他色和假色。自色是指矿石自己本身的颜色,比如说铅灰色的方铅矿石,拥有比较明显的颜色,方便我们辨识。他色,矿石自己因为其他颜色物质的混入,而受到影响,石英石本是透明的石头,但是有杂质的混入,却呈现出漂亮的玫瑰色。假色,我们的矿石在我们的环境下,会受到气体的影响,发生变质。
⑦ 怎样鉴定石头为宝石
想要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宝石,要看它是否满足宝石的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
1、美丽:一般颜色鲜艳柔和,光泽和花纹美观,结构均匀,折光率强。不管是作为装饰或观赏用,赏心悦目是宝石的首要条件。因此,漂亮是石头可以成为宝石的一个先决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耐久:主要是指硬度较高、成分稳定,耐腐耐融性较强。自然界许多矿物结晶因为化学成分的不稳定,昙花一现般美丽,无法承受时间的考验而未能成为宝石。耐用性表示宝石必须具有承受磨损与不易破裂两大特性,这与宝石的硬度和韧度有关。
3、稀有性: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宝石,定是令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特质,这“价”才高。
目前世界上3000多种矿物中,有230种以上可以作为宝石,但应用最广的一般只有20-30种。这些所有的宝石分为两类:贵重宝石和半宝石。
贵重宝石又称珍贵宝石。1968年法国定义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这四种为贵重宝石。半宝石的称呼,给人以误解,半宝石,另外一半是什么?是不是做假的?其实半宝石是其次珍贵的宝石,是相对与珍贵的高级宝石来说的。
(7)石料简单鉴定方法扩展阅读:
中国宝石的分类标准:
1、【天然生成的宝玉石】是由大自然界的天地水空气生产出来的,它们必须要具备以下的几点特征要素:具有一定的美观欣赏性、一定的耐酸碱耐久的耐侵蚀性、产量稀少珍贵难求性,并且还需具备可能雕凿琢磨的可塑形性,雕磨成装饰饰品和艺术品的单晶质矿物体物质。
2、【天然生成的玉石】是由大自然界的天地水空气生产出来的,它们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要素:具有一定的美观欣赏性、一定的耐酸碱耐久的耐侵蚀性、有收藏价值和工艺价值的集合矿物质体,其中非晶质体占小部分。例如:硬玉、白玉、东陵玉、碧玉、和田玉、黑曜石、玛瑙、蛋白石等。
3、【天然生成的有机物质宝石】全部是由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形成,具有一般宝玉石的特征要素,能被做成各类珠宝首饰饰品和生活上的装饰品,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天然生成的有机物质宝石。像恐龙的化石、海洋生物的骨骼、珍珠贝壳、象牙牙雕、树木的种子果核等等。
4、【科学养殖的宝玉石】通过科技手段人工养殖的宝玉石,完全或部分由科技工艺人工因素培养、维护、生长而成的养殖宝石,其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天然宝玉石完全一样,如养殖珍珠、养殖珊瑚等。
5、【人造的人工宝石】或者叫做仿真宝石,由跟珠宝玉石外表、色彩、光学效应、重量、密度等相似的其它物质制作而成,其化学物理成分完全不同于天然宝石。如人造玉石、人造琥珀、人造珍珠等。这种被当作宝石的材料基本上就是玻璃、塑料、树脂、陶土等,体现主要的是工艺品牌价值。
6、【再造的人工宝石】是指由人类用各种工艺和手法,把残余的无用处的、或残次的没有商业价值的宝玉石的粉末状,碎渣状、经过熔化、揉和、压制等方法处理而造成的珠宝玉石。比如:琥珀、珊瑚、绿松石等等。
⑧ 篆刻石料鉴别
对于透明石料,在暗处对着灯光,或对着阳光,检查其质地是否均匀,有类似玻璃颗粒的不要,有很多其它质地的成分的不要,会损坏刻刀。其实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买着名的石头,如青田,寿山等等,这样的石头一般都质地均匀,只要商家不是奸商,这类石头一般都很好用。
⑨ 如何鉴定石雕的真假及好坏
一、从石雕佛像的材质上鉴定
石料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些,也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限制石材的开采。政府管控愈加严厉,就会增加市场的紧张氛围,从而抬高石材的价格,现在的芝麻黑石料价格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石材的价格攀升后,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取订单,也会有一些厂家选用一些低劣的石材,以次充好。因此有一双慧眼是很重要的。要准确无误地区分出材质的优劣,首先是观察。
优质的花岗岩石料,其一般质地坚硬细密,质感很好,采用这种石料雕刻成的佛像能够有效的利用本身材质的特殊性而向外展示出雕像的韵味,能够保存的年限也比较长。
二、从石雕佛像的雕刻刀法上鉴定
古代石雕刀法简练,技术纯熟,线条流畅,而复仿制品的作者由于不熟悉原物的时代风格,工艺过程和雕刻方法,因而新作总留有自己的风格痕迹。
三、从石雕佛像的石材密度上鉴定
即使大部分的石雕佛像外观颜色大致相同,但是也有可能是不同的矿石料。不同种类的石料密度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滴墨的散开速度和范围来判断石料的好坏。
现在市场上有些石料是人工石料,有些是劣质石料,优质的石料滴上墨水后要很久才会散开,散开的范围也不会很大。而人造石材或者低密度的石料,则快速四散。
1、表面的石雕花纹色调不美观作为装饰用石雕。人们主要的还是其加工后表面的装饰效果。
2、理化性能指标差,用于装饰的石雕,常常以其装饰性能(即石雕表面的颜色花纹、光泽度和外观质量等)来作为选材的要求,但评价石雕质量时,除考虑装饰性能外,还应考虑其它质量指标,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耐磨性、硬度等。
3、规格尺寸的偏差太大。装饰用石雕狮子都是被加工成板材使用的。施工时都采用拼铺(用于地面时)或拼贴(用于墙面时)的方法进行的。为保证装饰面平整、接缝整齐,国家标准规定了板材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偏差以及板材表面平整度、正面与侧面角度的极限公差。
4、加工后板材的外观质量差。天然石雕的表面特色是经过切割、锯切、研磨、抛光等工序后显现出来的。在加工过程中会在石雕表面外观上留下一些缺陷,若这些外观缺陷超出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石雕即为不合格品。
用这些外观质量差的劣次板材进行饰面石雕装饰,其整体装饰效果不会令人满意的。所以在判定石雕质量时,建议除考虑花纹色泽外石雕,石雕质量该如何辨别还必须检查其外观质量。
⑩ 怎么辨别建筑用石料石子质量的好与坏
石子的质量一般难以很严格的划分,只能大概区分。比如,用外观来大体判断石子质量的方法。主要看石子的外观的成色,光亮的就比较好,没有光亮的质量就不好。还有根据石料中碎末的比例(有些会进行人工清理),碎的比较多的质量不好。判断石子的质量好坏最简单的实验方法就现场用锤子砸。硬度越高质量越好,反之质量就低。
影响石子质量的因素
影响石子石料的主要因素就是原材料的质量,如原料的硬度较高,则石料的硬度教高,反之亦然。另外也会收到机械设备的影响,一次成型的石料比多次撞击石料的各项属性都要好,这也是反击式破碎机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反击锤式破碎机能够使得一次成型的石料比例大大增加)。
购买石料的细节
购买石料一般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购买的石料石子是否是自己当时选购的石料,是否掺杂了其他石料。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土木建筑工程对混凝土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具有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和易性;具有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材料组成经济合理、生产制作节约能源。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另外还常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为一个坚实的整体。
1. 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分。水泥品种的选择,应当根据混凝土工程性质与特点,工程的环境条件及施工条件,结合各种水泥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应当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经验证明,配制C30以下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1~1.8倍,配制C40以上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0~1.5倍,同时宜掺入高效减水剂。
2. 细骨料
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砂)称为细骨料。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技术要求分述如下。
砂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砂、中砂与细砂之分。在相同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而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在混凝土中,砂子的表面需要由水泥浆包裹,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就愈多。因此,一般说用粗砂拌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需的水泥浆为省。
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中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所填充,为达到节约水泥和提高强度的目的,就应尽量减小砂粒之间的空隙。要减小砂粒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搭配。
因此,在拌制混凝土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当砂中含有较多的粗粒径砂,并以适当的中粒径砂及少量细粒径砂填充其空隙,则可达到空隙及总表面积均较小,这样的砂比较理想,不仅水泥浆用量较少,而且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强度。
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常用筛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筛分析的方法,是用一套孔径(净尺寸)为9.50、4.75、2.36、1.18、0.60、0.30、0.15㎜的标准筛,将500g的干砂试样由粗到细依次过筛,然后称得各筛余留在各个筛上的砂的重量,并计算出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i及累计筛余百分率Ai(各个筛和比该筛粗的所有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