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肠杆菌怎么检测
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温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显微镜。 1.6 均质器或乳钵。 1.7 平皿:直径为90mm。 1.8 试管。 1.9 吸管。 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 1.13 酒精灯。 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 操作步骤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 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 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 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4 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物(见3.2条)转种于EC肉汤管内,置44.5±0.2℃水浴箱内(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EC肉汤液面),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EC肉汤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所有产气的E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 培养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4.2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❷ 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化妆品检测项目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流程:
10g/mL样品+90mL灭菌生理盐水 →10mL+10mL双倍乳糖胆(含中和剂)培养基→粪大肠菌群 44.5℃,48h培养
注:在化妆品检测项目中,如果样品含有油脂性的成分,如精油,在样品前处理中需加入液体石蜡、吐温80、生理盐水进行均质,使样品能够均匀分散开来。
粪大肠菌群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微生物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下: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定义(GB2010):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粪大肠菌群:大肠菌群的一种,又称耐热大肠菌群,培养温度:44.5±0.5℃,粪大肠菌群是化妆品检测项目中必检的微生物项目。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
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
您可能感兴趣的检测服务:
❸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粪大肠菌群
Fecal Coliforms
1 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s)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44.5℃±0.5℃培养24h~48h能发酵乳糖产酸并产气。
该菌直接来自粪便,是重要的卫生指示菌。
3 仪器
3.1 恒温水浴箱或隔水式恒温箱:44℃±0.5℃。
3.2 温度计。
3.3 显微镜。
3.4 载玻片。
3.5 接种环。
3.6 电磁炉。
3.7 三角瓶,250mL。
3.8 试管:15×150mm。
3.9 小倒管。
3.10 pH计或pH试纸。
3.11 高压灭菌器。
3.12 灭菌吸管,10mL、1mL。
3.13 灭菌平皿:直径90mm。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双倍乳糖胆盐(含中和剂)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 40g
猪胆盐 10g
乳糖 10g
0.4%溴甲酚紫水溶液 5mL
卵磷脂 2g
吐温80 14g
蒸馏水 1000mL
制法:将卵磷脂、吐温80溶解到少量蒸馏水中。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解到其余的蒸馏水中,加到一起混匀,调pH到7.4,加入0.4%溴甲酚紫水溶液,混匀,分装试管(每支试管中加一个小倒管)。68.95kPa(115℃ 10 lb)20min灭菌。
4.2 伊红美兰(EMB)琼脂
成分:蛋白胨 10g
乳糖 10g
磷酸氢二钾 2g
琼脂 20g
2%伊红水溶液 20mL
0.5%美蓝水溶液 13mL
蒸馏水 1000mL
制法:先将琼脂加到9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校正pH值为7.2~7.4,分装于三角瓶内,103.43kPa(121℃ 15 lb)15min高压灭菌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融化琼脂。冷至60℃左右无菌操作加入灭菌的伊红美蓝溶液,摇匀。倾注平皿备用。
4.3 蛋白胨水(作靛基质试验用)
成分:蛋白胨(或胰蛋白胨) 20g
氯化钠 5g
蒸馏水 1000mL
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融化,调pH值为7.0~7.2,分装小试管,103.43kPa(121℃ 15 lb)15min高压灭菌。
4.4 靛基质试剂
柯凡克试剂:将5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75mL戊醇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25mL。
试验方法:接种细菌于蛋白胨水中,于44℃±0.5℃培养24h±2h。沿管壁加柯凡克试剂0.3mL~0.5mL,轻摇试管。阳性者于试剂层显深玫瑰红色。
注:蛋白胨应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胨买来后,应先用已知菌种鉴定后方可使用。
4.5 革兰氏染色液:
4.5.1 染液制备
4.5.1.1 结晶紫染色液:
结晶紫 1g
95%乙醇 20mL
1%草酸铵水溶液 80mL
将结晶紫溶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4.5.1.2 革兰氏碘液:
碘 1g
碘化钾 2g
蒸馏水加至 300mL
将碘与碘化钾先进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4.5.1.3 脱色液:95%乙醇。
4.5.1.4 复染液:
a 沙黄复染液:
沙黄 0.25g
95%乙醇 10mL
蒸馏水 90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b 稀石碳酸复红液:称取碱性复红10g,研细,加95%乙醇100mL,放置过夜,滤纸过滤。取该液10mL,加5%石碳酸水溶液90mL混合,即为石碳酸复红液。再取此液10mL加水90mL,即为稀石碳酸复红液。
4.5.2 染色法
4.5.2.1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
4.5.2.2 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4.5.2.3 滴加95%乙醇脱色,约30s,或将乙醇滴满整个涂片,立即倾去,再用乙醇滴满整个涂片,脱色10s,水洗。
4.5.2.4 滴加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4.5.3 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注:如用1:10稀释石碳酸复红染色液作复染,复染时间仅需10s。
5 操作步骤
5.1 取10mL 1:10稀释的检液,加到10mL双倍乳糖胆盐(含中和剂)培养基中,置44℃±0.5℃培养箱中培养24h~48h,如不产酸也不产气,则报告为粪大肠菌群阴性。
5.2 如产酸产气,划线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18h~24h。同时取该培养液1~2滴接种到蛋白胨水中,置44℃±0.5℃培养24h±2h。
经培养后,在上述平板上观察有无典型菌落生长。粪大肠菌群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紫色,中心较深的菌落,亦常为粪大肠菌群,应注意挑选。
5.3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
5.4 在蛋白胨水培养液中,加入靛基质试剂约0.5mL,观察靛基质反应。阳性者液面呈玫瑰红色;阴性反应液面呈试剂本色。
6 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平板上有典型菌落,并经证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靛基质试验阳性,则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粪大肠菌群。
❹ 如何检测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研究所测试中心)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温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显微镜。
1.6 均质器或乳钵。
1.7 平皿:直径为90mm。
1.8 试管。
1.9 吸管。
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
1.13 酒精灯。
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 操作步骤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 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 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 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4 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物(见3.2条)转种于EC肉汤管内,置44.5±0.2℃水浴箱内(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EC肉汤液面),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EC肉汤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所有产气的E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 培养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4.2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❺ 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进入无菌室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前应打开紫光灯进行灭菌,时间为0。5—1小时。
2. 关灯后0•5小时后放可进入。
3. 进入更衣间更换衣服,佩带口罩、帽子、鞋套
实验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后,先把酒精灯点燃,然后在用酒精棉进行手部消毒。(酒精棉是用75%的酒精加入脱脂棉中制成)
2, 准备双料管3根,单料管6根,培养皿7个。
3, 直接从原液中吸取10ml放入双料管,(3根每根各10ml)
4,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5,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6,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盐水管中制成-1梯度的样液
7, 更换一根吸管,从-1梯度的样液吸取1ml样液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8, 再吸取-1梯度样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9, 再把每个培养皿中到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允(注另作3个培养皿:空气空白,把培养皿打开十分钟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琼脂空白,把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盐水空白,吸1ml生理盐水放入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
10, 把全部作好的放入培养箱中,温度36C+-1×C,大肠24H+-2H,菌落48H+-2H,(待培养皿中的琼脂凝固后反转过来放入培养箱中)
11, 梯度:-1梯度为1ml原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2梯度为1ml-1梯度样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3梯度-4梯度配制方法和-1、-2梯度的配制方法一样
12, 如果大肠初发酵产生气泡,用接种笔沾一个产气的液在伊红美兰平板上画之字形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6C,24H+-2H 。(接种笔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在酒精灯上消毒。所画之形不能划破伊红美兰琼脂表面)
13, 取出后在用接种笔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入乳糖复发酵管中 ,然后再培养36C+-1C,24H++-2H。
14, 再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到载玻片上作镜检。(方法见标准)
15, 只有镜检成紫红色和乳糖复发酵管产气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断定这根管是不合格。
16, 清洗消毒这根试管前必须进行消毒霉菌,121C,0。5小时同时不能放气。
❻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是一种检测水体中大肠杆菌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是在44.5℃的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连续培养24h,而后能产生分解荧光底物——葡萄糖醛酸酶,从而释放出荧光产物,进而使培养基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特征荧光。此方法可被用来对原样品中的菌落数作统计学估计。
在单料或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内发酵,分离培养试验,利用伊红美蓝培养皿分离,接着是在乳糖发酵管中进行二次发酵,最后通过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来完成。多管发酵法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成本低,但是检测时间较长,容易受其他条件干扰,进而影响到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6)粪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检样时注意无菌操作。
2、稀释时采用的稀释液可以用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接种时可采用九管法,设置三个梯度,分别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个稀释度的试管应充分混匀。
3、每次实验需要有阴性对照。
4、使用小倒管培养基配制时,为排净气泡,灭菌时不要把试管的盖子盖的太紧,灭菌后注意观察一下倒管中的气体是否排完全、
5、高压灭菌后等高压灭菌锅的压力表达到0,取出培养基放到冰箱冷却,效果会比较好。
❼ 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和致病菌的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温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显微镜。
1.6
均质器或乳钵。
1.7
平皿:直径为90mm。
1.8
试管。
1.9
吸管。
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
1.13
酒精灯。
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
操作步骤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
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
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
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4
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物(见3.2条)转种于EC肉汤管内,置44.5±0.2℃水浴箱内(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EC肉汤液面),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EC肉汤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所有产气的E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
培养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4.2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❽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中的规定操作步骤:
1、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2、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
3、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SN016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规定操作:
1、推测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2、证实试验:将产气管培养物接种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管中,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以BGLB产气为阳性。查MPN表,报告每ml(g)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❾ 关于水中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看来我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区别是你没有操作过,对吧
按你提问的顺序分列
一、 试管的规格大约为长度--cm,直径2--2.5cm,小玻璃管的长度大约2-3cm直径约0.3-0.5cm。操作的时候是把小的玻璃管(一端封闭)开口的一端朝大试管底部放入,至于需要多少支。要看你一次做几个样品,几个倍数,我们一般准备30--50套。
二、不管是什么培养基,我们都是自己配制,试剂商店里可以买到的(按方法中所列试剂品种购买。
三、肯定要加塞子的,我们用的塞子是软材料(好像是软橡胶?白色的,塞子中间另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塞子,能保证加塞后的试管透气,其实用什么材料不重要的。
四、需要的仪器设备为:生化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空气精华级别100)、高压灭菌锅、冰箱、干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