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2. 他的产生体现在,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3.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拓展资料: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通常来说,市场本省是有淘汰高价格、低质量商品的能力。比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我们对“每家企业都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的解读就是企业如果定价高于市场价格,那么没有人会买,于是这家企业就会被淘汰掉了。再比如,如果有一组用途相近(代替性强)的商品卖同一种价格,人们会偏向于选择其中质量较高、价格较低(成本更低)的一种产品,于是质量差的产品也就被市场淘汰掉了。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由于逆向选择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因此不值得经济学家大书特书。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❷ 简述信息不对称造成逆选择的解决途径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一方的私有信息,增加双方的公共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搜寻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信息。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比如,买服装之前多了解一些不同服装、面料的知识,这样自然就减少了在购买时的信息不对称。其次,建立信誉保证机制。比如,商家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要提供“三包”服务,在一定时期内如有质量问题,保证退货、换货等。其三,通过专业机构提供信息甄别服务。比如,在二手车交易市场有专门的二手车质量鉴定机构,在古玩交易市场有专业的鉴宝人士提供古董收藏鉴赏方面的信息,这样都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至于减少存在“隐蔽行为”的信息不对称,则可以通过制度、机制设计,激励拥有私有信息的一方主动提供真实信息。
❸ 保险公司如何有效降低或防止逆选择及道德风险
你所说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比较广,可以参考一下:
一、对于逆选择,主要体现为带病投保,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一般会在投保前予以防范,比如完善投保的告知询问程序,对既往病史、健康状况进行询问,要求客户告知等。同时在合同中会有规定一些免责条款,用以规避逆选择风险,比如“投保前疾病属于除外责任”等等。理赔过程是风险审核的另一个重点,主要体现在理赔调查,一般会通过核实就诊医院、排查其他医院、询问病史、了解既往健康状况等方式核实被保险人是否存在故意不如实告知、带病投保的情况。
二、道德风险,这个范围比较广,主要的道德风险是通过理赔方面来控制,比如倒签单(即出险后投保)的风险、故意不如实告知的风险等等。
国内保险公司目前普遍采取“宽进严出”的操作方式,即核保宽松,理赔严谨,这就导致了许多纠纷的产生和保险行业的信用度下降,比较理想的方式是“严进宽出”,就是投保时要求手续齐全,符合法律程序。不过鉴于种种原因,比如居民的保险意识等,这种操作方式不大可能建立起来。
❹ 如何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最佳答案: 对于逆向选择 ,可以通过 1.发送信号 (比如可以签订合约,如果商品质量有问题实行赔偿,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假一罚十”,在劳动市场上,比如说学历证书 那就是你的能力信号) 2.建立信誉 3.在保险市场上,可以将保险当作一种附带利益,也可以政府规定每个人强加保险。 对于道德风险: 1.激励 (企业的激励制度,职工持股等等) 2.提升机会成本(比如高水平工资,使被发现不好好工作的丢掉工作的机会成本上升,等等) 这两个问题都是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 ,想象能使信息完全的其他方法
❺ 如何消除市场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解决方法之一是通过政府介入,比如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都不太或不敢为老年人提供保险,不是因为患病的概率太高,因为那样可以通过提升保费来解决,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那么政府可以对超过某一年龄阀值的老年人,统一提供保险。除了政府介入,也有其他的办法。而且,逆向选择的问题也并不都方便由政府出面解决。
声誉、标准化制度、市场引导等,都有助于解决问题。市场引导。在商店、饭店等第三产业,商品和劳务的提供方,往往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所以销售方往往会选择尽力地向消费者提供足够多的有关他们商品和劳务的信息。
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例如广告),甚至建立声誉等“无形资产”,俗称“回头客”来传达有关其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劳务的提供方也是,诸如找工作时,一份详细的简历,往往会比白纸一张,更有说服力和竞争力。就是因为不同程度上消除了雇主心中的信息不对称。
标准化制度的常见例子之一是加盟和连锁,当消费者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比如从未去过的城市),其在住宿和饮食的选择上,如果选择了连锁和加盟的店铺,则其对将要享受到的商品和劳务所掌握的信息,一定会比一家从未见过的店要多。
而作为商家,加盟和连锁的“金字招牌”就是一个很好的提供信息的媒介,给予消费者一个自己“这是消费过的品牌”,对商品和劳务的质量有较为形象的预期,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市场信号通过市场中,和消费者交流的特定渠道,对消费者传达厂商强烈的,愿意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意图。比如电器市场,很多厂商在商品中,都附有质量保证书,各种“3年内,若有故障,不修直接换新”,或者“1年包退,3年包还”,或种种保修服务,都是很典型的市场信号。
❻ 逆向选择的案例
逆向选择最经典的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市场,即旧车交易市场。照我们通常的想法,既是市场嘛,一边有卖车的,一边有买车的,大家公平交易,是不会出啥问题的。比如,你这辆二手车使用的年头比较短,性能和质量还不错,就应该也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反之,性能和质量比较差,就应该也只能卖一个不好的价钱。
是这样吗?不是的。假如有一辆较好的二手车,准备进场交易。这车究竟质量怎样,性能如何?应该说只有卖车人最清楚。但买车人就不同了。他从来没用过这辆车,车子质量究竟如何,他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浑然不知。怎么办呢?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防止风险,买车人必然要尽量杀价,本来值10万元的,他只出8 万。卖车人呢,明知道我这车完全可以值10万的嘛,偏要我8万元出手,当然不干。
一个坚持要价,一个拼命杀价。僵持的结果,自然是谈不下来。最终,这辆好车只好退出市场,不卖了。
一辆辆好车,陆续退场,剩下的车质量越来越差。而车的质量越差,买车人就越要杀价。就这么着,经过卖车人与买车人一轮又一轮博弈,最终,二手车市场只能是一天天萎缩,甚至倒闭关门。
这就是事与愿违,也就是经济学家说的逆向选择。
二手车市场的经典案例,是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在他那篇着名的《次品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详细介绍的。
说罢二手车市场,我们再来看看贷款市场和保险市场。
大家知道,银行的一大业务是向企业提供风险贷款。但是,向哪些企业提供贷款?提供贷款后,哪些企业能够按期还款?哪些企业不能按期还款甚至永远也还不了这笔账?银行事前并不知道。从贷款方说,对于那些行事风格比较稳健,成功率比较高因而还款能力也较强的企业,当然是优先贷款的对象。然而从借贷方说,这样的企业出于其一向的稳健风格,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花较高利息借款的;恰恰是那些平时比较喜欢冒险,而冒险就有可能失误甚至连老本也赔光因而也就无法还款的企业,更喜欢花较高利息到银行贷款。这就出现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这大概也是现今商业银行呆坏账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险市场也是这样。身体比较健康,平时不大患病的人,一般是不愿意到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的;恰恰是那些身体不大健康,平时老爱生病的人,更愿意购买健康保险。由于保户的总体健康水平很低,保险公司赔给保户的钱,就会大大高于他们按照正常人平均得病率所收取的保费。这就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人才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等,总之,只要有市场,只要进行交易,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呢?根本原因在信息不对称。即,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要么,交易不能做成(如二手车市场);要么,做成了也是不公平交易,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占了便宜,不掌握信息的一方吃了亏(如信贷和保险市场)。
怎么办呢?人类要生存,必然有交换。没有市场,谈何市场经济?二手车市场也好,信贷和保险市场也罢,都是要开办下去的。最佳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使交易双方信息对称,愈是信息传递和沟通得充分,愈是有利交易的达成,也就愈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❼ 如何解决逆向选择,运用博弈论的有关知识来说明
解决逆向选择的最佳方法就是双方信息全公开。逆向选择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❽ 微观经济学逆向选择的定义
逆向选择是市场参与者有意隐匿私人信息的行为。主要出现在市场交易的双方--销售者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其中的典型例子便是跳蚤市场,二手货的销售者往往要比消费者更了解物品质量的好坏,销售者对好的商品要价往往要高于劣质品,但是消费者在不清楚商品品质的情况下,由于害怕自己上当受骗的心理下,往往会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商品,造成二手货市场里好的商品越来越少,坏的商品越来越多。这个理论也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论。
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法是发信息,即掌握信息的一方主动发布好的信息,比如延长商品的保修期,出示一些好商品的证明。然后也可以建立品牌效应,等等。
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还有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市场参与者有意隐匿私人行为的倾向或趋势。这方面的典型便是委托代理问题。在一个公司里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经理是公司的管理者,股东有时没法完全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经理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有可能作出损害公司发展的行为。解决办法便是让经理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比如允许经理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或者在公司盈利是经理可以得到分红,等等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❾ 大家,请帮我一下:请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为何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以及可以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我手上有10块钱,我想把这10块钱借出去来赚取收益;我并不了解借我钱的人,因此我对他们一起说,借10块还15块。这时候,就有人来找我借钱了,但是问题是,如果我的利息设置的较高(如例子中,我设置为50%),那么那些收益稳定风险低的人,就不会找我借钱,因为这个利息对他们来说太高了。而那些,虽然收益高但是风险很大,很容易不还钱的人就会找我借钱,因为他们更需要资金去做一场“赌博”。这时候,对我来说,高利息帮我筛选掉了那些稳定的贷款人,而我可能不会把钱借给那些风险极高的贷款人,从而造成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1.加强监管体系,减少坏账借款的出现;2.让市场中的企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银行能够更了解借款人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实际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