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清肌酐的选题背景
摘要 SCR是血清肌酐的缩写。
Ⅱ 肌酐是什么检测肌酐指标是反映什么问题肌酐指标高指示什么疾病
肌酐是肾功能化验中最重要的指标,肌酐高就是肾功能受损,肌酐超过700就是尿毒症。肌酐200以内有逆转的可能,一般超过200,比较难逆转的---
Ⅲ 体检时肾功能检测里的肌酐是什么
肌酐
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Ⅳ 肌酐的详细资料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
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88.4—1 76.8μmoI/L。
尿肌酐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
Ⅳ 肌酐的肌酐值
分子式(Formula): C4H7N3O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13.1 CAS No.: 60-27-5。EINECS号 200-466-7。白色结晶。热至约300℃分解。溶于12份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氯仿。本品是从饱合溶液中缓慢蒸发而析出的含二分子水的结晶。在热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结晶含一分子结晶水。最大吸收波长234nm(ε 6900,pH6.5~12.3)、217nm(ε 4500,pH<3),225nm(ε 11100,1mol/L氢氧化钾)。闪点290℃。
肌酐分类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
血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
男54—106μmoI/L
女44一97umol/L
小儿24.9一69.7umol/L
尿肌酐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那么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
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而不同的医院检测标准也不一样,但都不会超过120微摩尔/升。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血肌酐值高的原因
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血肌酐值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意思就是说,因为人体肾脏代谢能力强,当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肌酐高的危害
一、钠代谢失调: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二、钾代谢失调: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三、水代谢失调: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
四、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五、肾性骨病:骨痛和近端肌无力;骨痛常为全身性,以下半身持重骨为重,骨骼畸形可致身材矮小等症状。
六、代谢性酸中毒:肌酐高的患者可有呼吸深大而长、食欲缺乏、腹痛和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
七、循环系统病变。
八、消化系统病变。
九、血液系统病变,如肾性贫血等等。
十、呼吸系统病变。 当血肌酐值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体内的一些有害毒素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由于肾脏在受到各种病因的侵犯后,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又同时侵犯并激发了固有的正常肾组织,发生同样的病变,从而形成了肾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扩大激发式的蔓延过程,从而进入了器质损伤期(即肾功能损伤期),此时由于肾脏不断造成损伤,其排泄废物的功能有所降低,就造成了肌酐等毒素在体内的聚集,从而出现血内肌酐、尿素氮升高,尿中肌酐下降,双肾滤过率下降等。同时患者还会有高血压、高度浮肿等身体其他症状。
无论血肌酐偏低或是血肌酐偏高患者都应引起重视。人体内的肌酐物质主要是肌肉代谢的肌酸产生,肌酐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的肌肉量相对稳定,故肌酐的生成量也是恒定的,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肾脏损伤程度占到整个肾脏的一半以上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因此,血肌酐并不能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
血肌酐值的调节
血肌酐值检查正常就说明身体没有问题吗?血肌酐值是检测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也是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
许多接受检查的人员,检测到自己的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围,便认为自己的肾功能完全没问题。其实这是一种对血肌酐值认识的误区。因为血肌酐值并不能及时、准切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当人体肾脏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例较大时(超过50%),此时血肌酐值升高的情况才可能在临床上显现出来。因此,人们常规观念认为的那种,“血肌酐值正常,说明肾脏没事”这一个误区,应加以纠正。如平时素食或较瘦小肌肉体积小,血肌酐值可偏低,需要加强营养。 人体90%的肌酸存在于肌肉中,而且大部分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存在。磷酸肌酸脱去磷酸后生成肌酐,后者随尿液排除即为尿肌酐。正常人尿肌酐的日排出量相当稳定,成年男性日排出量为1.0~1.8g,女性为0.7~1.0g,而且不受食物蛋白质含量和尿量的影响。24h每千克体重排出的尿肌酐毫克数称为尿肌酐系数,正常人的肌酐系数为:男性18~32,女性10~25.运动员的尿肌酐系数高于常人,一般为25~40.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尿肌酐系数也不同,进行力量和速度项目训练的运动员肌肉发达,其尿肌酐系数也高,且尿肌酐的日排出量与运动成绩高度相关。
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分子式(Formula): C4H7N3O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13.1 CAS No.: 60-27-5
Ⅵ 关于肌酐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
血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88.4—1 76.8μmoI/L。
尿肌酐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血肌酐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血肌酐)
尿肌酐(Cr)
正常范围
男性5.3~16mmol/d;
女性7~18mmol/d。
或是男女:40-130 mg/dl。
检查介绍
本试验测定血液经肾滤过排出的肌酐含量。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分子式(Formula): C4H7N3O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13.1
CAS No.: 60-27-5
血肌酐(肾功能)升高,常见有以下几个原因:(以下内容不是网上下载资料,是本人近二十年临床经验所得)
1. 原有肾功能不全的人,如合并感染,包括感冒、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以在短期内出现肌酐升高。
2. 体内失水,如出现发热,多汗,饮水量减少,多尿期导致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可以出现肌酐升高。
3. 原有肾病患者,使用了肾损害的药物,可以出现肌酐升高,甚至不可逆转。
4. 原有肾脏病患者,出现病情复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可以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
5. 生活中出现劳累,休息不好,生活细节不注意,也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肌酐升高。
6. 原有高血压,血压未控制好,长期中等及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总量大于1克甚至1.5克),可以缓慢,不知不觉中出现血肌酐升高。
你提供的资料太少,最好能提供病史,病程,尿检,肾功能指标,以及有关的血生化检查,肾脏B超大小,结构等。如是原有肾脏病人,建议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时有效治疗各种感染,保持尿量在每日2500到3000毫升。控制血压及蛋白尿。
Ⅶ 血肌酐的介绍
血肌酐,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Ⅷ 肌酐指标 肌酐指标是什么意思
肌酐指数包括血清肌酐和尿肌酐,血清肌酐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
(8)肌酐检测方法学大盘点及使用现状扩展阅读:
肌酐指标增高的原因:
肌酐增高说明人体的肾脏出现受损的情况,而且肌酐是能准确的反应人体肾脏有没有出现实质性受损的情况。因为人体的肾脏过滤功能出现下降,而且是下降到正常人的三分之一以下的时候人体的肌酐就会出现上升的情况,如果下降到一半的话,那么肌酐就会出现明显上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肌酐指标
Ⅸ 肌酐正常值的肌酐正常值
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血肌酐正常值[2]标准为:44-133umol/L。(地域和医院不同数值有所差异)
血肌酐(SCr)正常值:
男 53~106umol/L;
女 44~97umol/L 。
血肌酐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
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1/3以下时血肌酐开始上升。下降到1/2以下时,血肌酐明显上升。
血肌酐减低:见于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 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
尿肌酐的正常值是:
成年男性7.1~17.7毫摩/24小时尿,
成年女性5.3~15.9毫摩/24小时尿;
儿童,71~195微摩/24小时尿;
婴儿,88~177微摩/24小时尿。
尿肌酐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
尿肌酐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Ⅹ 简述速率法检测肌酐的优缺点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优缺点。
共同点:两种方法测定肌酐的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而且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酶法与苦味酸法比较后优点:线性范围更宽、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也更高,特异性即抗干扰力也更强。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比苦味酸法更可靠。
酶法与苦味酸法比较后缺点:酶法比苦味酸法价格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