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反流性食管炎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是反流性食管炎,首先是建议做胃镜,其次还可做24小时食管pH检测、食管钡剂造影、与食管测压来了解食管情况辅助诊断与排除其他食管病变。
一、胃镜
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相鉴别。正常食管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胃镜下呈均匀粉红色,当其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后呈橘红色多位于胃食管连接处的齿状线近端,当环形、舌形或岛状病变≥1cm时,应考虑为Bamt食管。
二、其他检查
24小时食管pH监测: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监测病人24小时食管pH,明确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碱反流;食管钡剂造影该检查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敏感性不高,对于不愿意或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该检查有助于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病;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抗反流手术术前评估。
参考资料: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九版 《诊断学》
回答不易打字不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答案版权归回答者所有。
❷ 食道癌是什么症状食道炎是什么症状怎么区分是慢性咽炎还是食道癌
看了你的症状很象是口疮 ,平时少吃辛辣和过热食物, 口疮
开放分类: 健康、医疗、口腔、口腔溃疡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口疮有虚火和实火之分。实火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火上炎,薰灼于口,则口舌生疮。治宜泻火清心。用导赤散等加减。脾热生痰,痰火互结,上炎于口,亦生口疮,治宜清热祛痰,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虚火者,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于口,也发口疮。治宜补肺滋降火。可选用补肺阿胶汤等加减。妇人产后血气虚,虚热上冲亦可发口疮。治宜滋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等加减。
口疮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粘膜溃疡病,很容易复发,发病者以成年人为多。溃疡易发的部位,通常在嘴唇内侧、舌的边缘以及口底和颊部的粘膜。症状多半是突然发作,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有火灼样的疼痛。每当唇部或舌头运动时就能发生疼痛,特别是在吃饭、说话时更痛。唾液的分泌量有时也会增多,病人常显得很痛苦。口疮常为1~2个孤立的溃疡,但严重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很多。引起口疮的原因,目前还没有肯定,可能和以下一些情况有关:
1、消化不良;2、在口腔里受到擦伤(如刷牙)、咬伤及有尖锐的牙尖和边缘的刺激;3、内分泌的紊乱。例如妇女在月经期常有复发的情形;4、食物或药物的过敏;5、特殊的细菌因素等等。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还可能和患者的精神因素及免疫状况有关。口疮的治疗在目前尚缺少根治的办法,往往经过多种治疗后,仍然可能复发,但多数病员可以得到症状改善,减轻痛苦。轻度的口疮一般经过一个星期就会痊愈。目前临床上治疗的方法很多,不外乎全身和局部处理。只要是对症下药,消除可能发病的因素,仍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治疗良方:
用细辛外敷治口疮是古代医家的一个经验,记载于《卫生家宝》一书,又被李时珍收录到《本草纲目》中,从此被广泛采用。
方法:将细辛(可在中药店购买)10克研细末,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肚脐(神阙穴),上覆塑料薄膜,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12小时取下,6小时后再敷。用药期间不宜熬夜,忌食辛辣、油炸、肥腻食品及酒类,适当多吃蔬果,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大便通畅。
口疮与中医:
口疮,又名口疡,口疳,系指口舌表面溃烂,形若黄豆的一种病证。《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水乃行……民病口疮”。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多由心脾积热,外感邪热,或阴虚阳亢,或虚阳浮越等,致邪热上蒸,或虚火上浮,致发口疮。
针灸治疗口疮,自宋代以后的针灸着作中多见,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类经图翼》、《针灸集成》等均有记载。早期强调取局部穴,至明代以后主张远道取穴和局部取穴结合。关重视用泻法和刺血。
本病证与现代西医学之复发性口疮相当。
【辨证分型】
一、脾胃伏火
口舌溃疡形状多不规则,大小不等,色黄,灼热疼痛,面红口热,口渴口臭,唇红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实有力,舌偏红,苔黄或厚腻。
二、阴虚火旺
口舌溃疡大小不等,反复发作,色灰黄,轻度灼热,口燥咽干不欲饮,五心烦热,面热唇红,腰膝酸软,脉细弦。
治疗:
一、脾胃伏火
1、治则:清热泻火。
2、处方:足三里、曲池、合谷、金津、玉液。
3、方义:足三里、曲池、合谷均属阳明经脉,针之能奏清热泻火之效,金津、玉液为局部奇穴,刺之可凉血止痛。
4、治法:足三里、曲池、合谷用泻法,刺激宜强,金津、玉液以消毒三棱针点出血。
二、阴虚火旺
1、治则:滋阴降火。
2、处方:劳宫、后溪、委中、廉泉、承浆、太溪。
3、方义:本型多系心肾阴亏,虚火上炎,薰灼口舌所致,取后溪、委中,古人认为此二穴乃心火肾水之表,故可用于降心肾上炎之虚火;劳宫为心包经之荥穴,可增泻心火之效;太溪为足少阴之原穴,可滋肾阴,廉泉、承浆为局部取穴,有疏通经气、止痛消炎的作用。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六》:承浆:口齿疳蚀生疮。……小儿口有疮蚀,龈烂臭秽冲人,灸劳宫各三壮。
《类经图翼·十一卷》:口舌疮痛糜烂疳蚀:颊车、地仓、廉泉、承浆、天突、金津、玉液(上二穴刺出血)、合谷、阳陵泉(治胆热口苦善太息)。
《针灸集成·卷二》:口疮:取承浆、合谷、人中、长强,又取金津、玉液,各出血。又取委中泻后溪,此二穴乃心火肾水二经之表,胆俞、小肠俞,各灸七壮。又刺太冲、劳宫。
求医录:
北京朝阳区朝阳园林萍女士:每到春天,我就总爱长口疮,家里的老人说是因为我内火太旺,我吃过不少治口疮的药,像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但是听说这些常用的祛火药物虽然可以清火,但是药性苦寒,不能长时间服用。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个偏方,把白糖涂在口疮的表面,开始会很“杀”得慌,但很快口疮就会好。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有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章富教授认为,外敷白糖的确可以治疗疮疡肿痛,有杀菌、促进肌肉愈合的作用,但是在治疗口疮以外的其他疮症时,最好先把患处用盐水或凉开水洗净,然后外敷效果更好。此外,治口疮还有一个小方子,那就是把乌梅肉焙干成乌梅炭,然后磨成细面,加上等份的冰片,用棉棍儿蘸着涂伤口。乌梅有生津止渴、收敛止血作用,可治疮肿,而冰片外用也可清热消肿,还有生肌的作用。
另外,患了口疮还可含服梅花点舌丹及六神丸,它们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治疗疮肿、痈肿的功效。梅花点舌丹会比较麻,应忍着点,尽量保持较长时间的含服,才会有效果。但是,由于这两种药物毒性较大,所以在外用时最多用一至两天,口疮好了立即停药,以免对健康不利。怀孕的妇女最好别用,外用也不宜。不管用以上的哪种方法治疗口疮,如果效果不好,应立即去正规医院,请口腔医生诊治。
❸ 食道炎的形状是否菜花状
食道炎(esophagitis)是指食道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粘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肠反呕上来的胆汁、烈酒、辣椒、太热的菜汤、过于浓热的茶,等等。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食道炎。食道发炎的原因有许多;像是严重呕吐后,长期放置鼻胃管或服用阿斯匹宁、强酸强碱、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或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患者或是病患本身抵抗力下降而受结核菌或念珠菌或病毒感染导致食道炎。
食道炎其症状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难、心口灼热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道炎严重时可引起食道痉挛及食道狭窄。当食道下端因发炎导致粘膜变性继而长出胃的柱状上皮细胞时叫做巴洛氏食道,此为食道癌之前身,必须长期追踪其变化。一般食道炎之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吐血或解沥青便。
正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会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胆汁就会反流到食道,对食道粘膜刺激强烈,引发食道炎。餐后平躺,进食过量,甜食或油腻食物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胃里的东西向食道反流。
当感到“烧心“,或“心口疼“,喝热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时胸骨后痛感明显,都是食道炎的症状。还有吞咽食物感到发噎,是由于食道水肿,食道内变窄或食道壁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食道炎应及时诊治,不然会恶化以至于发生食道粘膜溃疡,还会呕血或便血。
[病因>
1.吞咽热食、尖锐异物或咀嚼不充分的骨头,误食腐蚀剂等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引起炎症。兽医人员给犬、猫用胃导管灌药时,粗暴地使用胃导管,常可损伤食道黏膜。
2.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食道黏膜真菌增殖引起感染。
3.继发于咽或胃的炎症;食管痉挛、扩张、麻痹、肿瘤可引起慢性食道炎。
[症状>
主症:食欲不振、下咽困难、食物逆流、流涎、呕吐。
1.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口鼻周围附有黏液。发生慢性食道炎时,体重逐渐下降。
2.吞咽困难,吞咽时表现痛苦,并大量流涎;或发生呕吐,呕吐物有时带有血液。吞咽数次后常拒绝采食。
3.食管触诊敏感,颈前部食管触诊疼痛;前腹部触压,可引起食物反流。
[防治>
1.去除病因给予柔软流质食物,禁喂粗、硬、干、粉等刺激性食物。
2.抗酸止吐口服氢氧化铝每千克体重、0.1~0.3毫克,或氧化镁0.2毫克。若抗酸剂效果不佳时,可口服甲氰脒胍,每千克体重5—10毫克,2次/gl。呕吐时,口服胃复安,每千克体重0.2—0.5毫克,2~3次/天。
3.抗菌消炎肌注青霉素、链霉素,2次/天;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0.125~1.0毫克,1次/天。真菌感染时,静注两性霉素B,每千克体重0.5毫克,隔天1次。
[诊断要点>
1.病初食欲不振,继之吞咽困难,流涎和呕吐,常出现拒食或吞咽后不久即食物返流。急性食道炎患犬因胃液逆流而发出异常呼噜声,口角粘附粘液丝缕。触诊食道呈硬索状肿。
2.食道钡餐造影。食道粘膜面不平滑,有带状阴影。
3.食道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检查到食道粘膜的炎症状态。
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道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炎性病变。
1、病因
(1)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低:正常人食道下段托约肌有一个高压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许多原因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包括食管裂孔疝,容易引起胃及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是造成食道粘膜炎性病变的主要原因。
(2)腹腔压力增高:如大量腹水、妊娠,造成腹压升高,易形成反流。
(3)食管蠕动障碍: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时,由于张力的作用引起食管继发性蠕动波,将反流物送回胃内。食管炎可使食管蠕动减慢,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了原有的食管炎,食管炎又减弱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加重反流,形成恶性循环。
2、临床表现
(1)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烧灼感: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在进食多时尤为明显,并与体位有关,严重者可放射到颈部、后背、胸部,有时酷似心绞痛症状。
(2)反流:常于餐后、晚间睡觉前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及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另可有恶心、暖气、打嗝、烧心、腹胀、吞咽时不适感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因食道糜烂引起消化道出血。
3、辅助检查
(1)纤维内镜:可见食道中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有时可见狭窄。
(2)食管饮食检查: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段粘膜皱壁粗乱,有时可见小龛影及狭窄。
(3)食道PH值测定:测定食管PH值,观测其反流情况。必要时可做24小时食道PH监测试验,了解食道PH昼夜节律变化。
(4)食道压力测定:正常人安静时,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压力,有胃、食道反流的患者压力降低。
(5)酸滴入试验:通过酸滴入试验,激发病人症状,作为诊断方法之一。
4、诊断
临床上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内镜检查有典型反流性食道炎表现,必要时结合食道PH值监测、食管压力测定试验结果异常者可以确诊。
必要时作心电图及其它心功能检查以与心绞痛等心脏病鉴别。
5、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1)减少反流:由于反流易在夜间,病人处于水平位及头低脚高位时,所以应将床头抬高使床头至床尾有一个斜形坡度,这样即使反流也能较快消除。嘱病人睡前不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应拉长,大于3小时。每餐后让病人处于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进食物排空。另外要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2)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可服用药物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能抑制、减少胃酸分泌。也可用洛赛克20mg每晚一次。另可用氢氧化铝凝胶10ml,每日3次口服,能减少胃酸的刺激。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餐前15~30分钟服用胃复安或吗叮啉,可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加速胃的排空,减少反流。也可用西沙比刹(Cespside)这种新胃肠动力药。
(4)一般护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护士应帮助病人了解此病,使病人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以减少复发,减轻症状。
在本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需要做一些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都有严格的要求,如食道PH值测定,检查前48小时要停用所有的药物,当天要进食试验餐等。护士除了自己要了解所有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外,也应使病人了解检查的意义及要求,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❹ 食管炎都有什么症状
食管炎主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的主要病因可能是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的损伤。有的人是因为贲门的松弛,关闭不全,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它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胸骨后的不适感,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胸骨后的疼痛,烧灼感,有的病人可能会放射到心前区。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有的患者会出现进食哽咽,不顺。
❺ 食道炎的具体症状有哪些
食道炎(esophagitis)是指食道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粘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肠反呕上来的胆汁、烈酒、辣椒、太热的菜汤、过于浓热的茶,等等。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食道炎。食道发炎的原因有许多;像是严重呕吐后,长期放置鼻胃管或服用阿斯匹宁、强酸强碱、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或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患者或是病患本身抵抗力下降而受结核菌或念珠菌或病毒感染导致食道炎。
食道炎其症状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难、心口灼热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道炎严重时可引起食道痉挛及食道狭窄。当食道下端因发炎导致粘膜变性继而长出胃的柱状上皮细胞时叫做巴洛氏食道,此为食道癌之前身,必须长期追踪其变化。一般食道炎之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吐血或解沥青便。
正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会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胆汁就会反流到食道,对食道粘膜刺激强烈,引发食道炎。餐后平躺,进食过量,甜食或油腻食物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胃里的东西向食道反流。
当感到“烧心“,或“心口疼“,喝热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时胸骨后痛感明显,都是食道炎的症状。还有吞咽食物感到发噎,是由于食道水肿,食道内变窄或食道壁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食道炎应及时诊治,不然会恶化以至于发生食道粘膜溃疡,还会呕血或便血。
[病因>
1.吞咽热食、尖锐异物或咀嚼不充分的骨头,误食腐蚀剂等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引起炎症。兽医人员给犬、猫用胃导管灌药时,粗暴地使用胃导管,常可损伤食道黏膜。
2.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食道黏膜真菌增殖引起感染。
3.继发于咽或胃的炎症;食管痉挛、扩张、麻痹、肿瘤可引起慢性食道炎。
[症状>
主症:食欲不振、下咽困难、食物逆流、流涎、呕吐。
1.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口鼻周围附有黏液。发生慢性食道炎时,体重逐渐下降。
2.吞咽困难,吞咽时表现痛苦,并大量流涎;或发生呕吐,呕吐物有时带有血液。吞咽数次后常拒绝采食。
3.食管触诊敏感,颈前部食管触诊疼痛;前腹部触压,可引起食物反流。
[防治>
1.去除病因给予柔软流质食物,禁喂粗、硬、干、粉等刺激性食物。
2.抗酸止吐口服氢氧化铝每千克体重、0.1~0.3毫克,或氧化镁0.2毫克。若抗酸剂效果不佳时,可口服甲氰脒胍,每千克体重5—10毫克,2次/gl。呕吐时,口服胃复安,每千克体重0.2—0.5毫克,2~3次/天。
3.抗菌消炎肌注青霉素、链霉素,2次/天;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0.125~1.0毫克,1次/天。真菌感染时,静注两性霉素B,每千克体重0.5毫克,隔天1次。
[诊断要点>
1.病初食欲不振,继之吞咽困难,流涎和呕吐,常出现拒食或吞咽后不久即食物返流。急性食道炎患犬因胃液逆流而发出异常呼噜声,口角粘附粘液丝缕。触诊食道呈硬索状肿。
2.食道钡餐造影。食道粘膜面不平滑,有带状阴影。
3.食道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检查到食道粘膜的炎症状态。
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道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炎性病变。
1、病因
(1)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低:正常人食道下段托约肌有一个高压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许多原因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包括食管裂孔疝,容易引起胃及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是造成食道粘膜炎性病变的主要原因。
(2)腹腔压力增高:如大量腹水、妊娠,造成腹压升高,易形成反流。
(3)食管蠕动障碍: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时,由于张力的作用引起食管继发性蠕动波,将反流物送回胃内。食管炎可使食管蠕动减慢,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了原有的食管炎,食管炎又减弱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加重反流,形成恶性循环。
2、临床表现
(1)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烧灼感: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在进食多时尤为明显,并与体位有关,严重者可放射到颈部、后背、胸部,有时酷似心绞痛症状。
(2)反流:常于餐后、晚间睡觉前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及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另可有恶心、暖气、打嗝、烧心、腹胀、吞咽时不适感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因食道糜烂引起消化道出血。
3、辅助检查
(1)纤维内镜:可见食道中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有时可见狭窄。
(2)食管饮食检查: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段粘膜皱壁粗乱,有时可见小龛影及狭窄。
(3)食道PH值测定:测定食管PH值,观测其反流情况。必要时可做24小时食道PH监测试验,了解食道PH昼夜节律变化。
(4)食道压力测定:正常人安静时,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压力,有胃、食道反流的患者压力降低。
(5)酸滴入试验:通过酸滴入试验,激发病人症状,作为诊断方法之一。
4、诊断
临床上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内镜检查有典型反流性食道炎表现,必要时结合食道PH值监测、食管压力测定试验结果异常者可以确诊。
必要时作心电图及其它心功能检查以与心绞痛等心脏病鉴别。
5、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1)减少反流:由于反流易在夜间,病人处于水平位及头低脚高位时,所以应将床头抬高使床头至床尾有一个斜形坡度,这样即使反流也能较快消除。嘱病人睡前不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应拉长,大于3小时。每餐后让病人处于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进食物排空。另外要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2)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可服用药物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能抑制、减少胃酸分泌。也可用洛赛克20mg每晚一次。另可用氢氧化铝凝胶10ml,每日3次口服,能减少胃酸的刺激。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餐前15~30分钟服用胃复安或吗叮啉,可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加速胃的排空,减少反流。也可用西沙比刹(Cespside)这种新胃肠动力药。
(4)一般护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护士应帮助病人了解此病,使病人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以减少复发,减轻症状。
在本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需要做一些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都有严格的要求,如食道PH值测定,检查前48小时要停用所有的药物,当天要进食试验餐等。护士除了自己要了解所有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外,也应使病人了解检查的意义及要求,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反流性食道炎的中医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引起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病。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将反流性食道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情志不畅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治疗采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白芍15克,乌贼骨15克,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肝郁化热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蒌各20克,石决明30克,竹茹12克。
脾虚气滞型症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治疗采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3克,柿蒂20克,白术、元胡、生姜各10克,党参、茯苓、苏梗各15克,半夏12克。
气虚血瘀型症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启隔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各15克,当归、郁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脾虚胃热型症见剑突下灼热、胃脘隐痛胀闷、纳呆、反酸、欲吐清水、嗳气等。以健脾益气、清胃降逆为治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半夏、黄芩、元胡、大枣各10克,干姜、黄连、炙甘草各5克,乌贼骨20克,茯苓15克。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餐后应尽量保持直立位或躯干直立,还应注意减轻腹压,避免剧烈的活动,不要穿紧身衣和束腰带。睡前少进热茶或饮料,戒烟,平时限制酒和酸性刺激性食物及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
对于较严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之,调情志,适寒温,配合适当的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祝您健康!
❻ 反流性食管炎的鉴别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常与下述疾病相混淆:
1.食管癌
食管镜检及X线吞钡检查可作鉴别。
2.消化性溃疡
常呈慢性、节律性、季节性与周期性发作,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可见溃疡病变
3.心绞痛
食管炎的胸骨后疼痛与心绞痛可单独存在,有时同时存在,均可用硝酸甘油等缓解,鉴别很困难。
4.癔症球
是指病人主诉喉部有异物感,不能起始吞咽,有堵塞感,临床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认为是胃部高位反流造成食管上部刺激所致。有时为少数病人的仅有的症状而导致误诊。
❼ 食道炎与食道肿瘤如何进行区分麻烦告诉我
谈到肿瘤,许多人都不寒而栗,就像身体里有一枚“定时炸弹”。在众多肿瘤中,有一种会对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常常吞咽困难,甚至连喝水也会感到阻塞,发展到后期连液体都咽不下去,它就是食管癌。
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还断断续续的
首先是有异物感。早期大部分患者食道内会有异物感,在进食或者吞咽唾液时会出现,这种异物感出现部位跟病变部位是一致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后还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吞咽硬、辣、热的食物时,会有鱼刺划过喉咙的感觉。
陈长怀主任医师,现执业于北京三溪堂中医诊所,为着名中医肿瘤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
擅长:
1、消化道肿瘤包括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肠腺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治疗,防治复发转移。
2、治疗肺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等。
3、治疗中晚期各类肿瘤,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对减少恶性胸腹水有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