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家怎么种香菇
1、生长条件】
如果你所在地方的温度在15-28度之间,就很符合香菇的生长条件。严格意义上来说,18-20度之间,湿度百分之九十是香菇萌发和生长最快的时候。当然,你还要将香菇菌棒放在没有阳光直射,有一定通风条件的地方。
【2、创造菌棒合适的生长小环境】
网上买来菌棒,如果香菇还没有冒出来,不用拆掉表面的塑料袋,只需要每天喷几次水保湿就好。
我的菌棒一到,香菇就已经冒出来了,所以我拆掉了外面的塑料包装。
给菌棒创造合适的生长小环境,我用的方法比较简单,就用个塑料袋子套起来,一边留下少许空间喷水和通气。
当然,也有动手能力强的网友,用保鲜膜给香菇安了个家。
【3、日常管理】
一旦香菇冒出来,管理就容易了,每天喷两次水,以香菇棒上有微微水汽就可以了。香菇简直一天一个样子,长得那叫一个欢!注意水一定不能太多,湿度过多,菌棒容易长绿霉!
四天后,十几个香菇就已经亭亭玉立的站在菌棒上面了。
六天后,香菇们明显已经不够住了,互相挤得很厉害,这个时候吃味道最好。
有的人运气更好,买到的菌棒发出来的香菇简直只能用多到吓人来形容。
Ⅱ 香菇是怎样种出来的
采用透气袋制作方形菌砖,以高邦塑料周转筐重叠培养,倒袋口,使代谢生理水流向一侧,走廊转色,固定多层层架式出菇,采收后采用加压补水方式。
人工木屑栽培香菇时,在培养料中添加蔗糖、麦麸、玉米粉、米糠等。增加一些易被香菇菌丝吸收的碳源、氮源及其它物质。
香菇菌丝所需要的有机态氮源主要来自添加料中的麦麸、玉米粉、尿素等。锯木屑培养料内加入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仅可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也可使后期子实体连续发生,获取高产。
香菇是变温结实性真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温度效应非常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不良的影响,甚至死亡。
香菇菌丝在pH3-7内均能生长,但最适pH值为4-6,当基质pH大于7时,菌丝生长受阻,大于8时,则不能生长。但在配制培养料时,可适当高些,可控制在6-6.5之间,培养料经袋装、灭菌后,pH值可降至5-5.6。
香菇的菇棚和菇房要通风良好,木屑栽培中,氧气不足,菌丝生长慢。当菌丝长至比接种孔大两倍时,应取去外套袋,以利菌棒内通气,增强菌丝生命力。
Ⅲ 怎样自学种香菇
你好,下面介绍一下种香菇的步骤。
1、准备玉米芯粉和木屑以及麦麸和稻草粉以及石膏等材料制成菌袋。
2、装到材料后进行压实,进行灭菌处理。
3、在菌袋上进行打孔接入菌种。
4、长出幼菇后,把劣质的幼菇去掉,让香菇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这样才能让香菇长的更大,质量更好,另外在香菇长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要进行适时采收,不然可能会影响香菇生成。
一、种植时间
香菇种植一般是在春秋两季,春季栽培的时候在上年的10-11月份,生产菌筒,秋季栽培在当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产菌筒,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种植时间。
二、配置菌袋
准备好材料来配置菌袋,木屑80-85%,麸皮15-20%,石膏粉1-2%,按照这个比例来装袋,气温高的时候应该适当加入杀菌剂防治杂菌污染,配比好之后,可以添加适量的水分,保证干料在1:0.8-0.9之前左右。
三、后期管理
做好后期管理,首先将温度保持在适宜温度,一般保持在25度左右比较好,经常观察掌握温度,注意通风换气,还要保持生长环境中的湿度和光照。
等到香菇长出以后,要适当除掉长势不好的香菇,这样能保证产出优质的香菇,等成熟以后就可以进行采摘了。
Ⅳ 香菇要怎么种才能生的出
香菇按季节不同分春菇和秋菇两种。
栽培技术(以段木栽培法为例)
1、 菇场的设置
(1) 选择场地
采用两场制栽培香菇,在发菌场培养菌丝体,在出菇场架木出菇,更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但我国因场地限制,实际操作多为一场制,即接种至出菇都在同一场地进行。
较好的菇场应是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
(2) 清理场地
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荫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于操作管理和场地的通风。
② 清除场地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以及场外围数米内的腐朽之物,铲除杂菌、害虫孳生地。
③ 根据地形平整地,开壁人行行通道,清沟排渍等设施。
④ 自然荫蔽不足时,搭盖荫棚(高2m),或种植、种瓜,以利将来遮荫。
⑤ 菇场清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虫防蚁,抑制杂菌蔓延。
2、 菇树选择及段木准备
(1) 菇树选择
可以用来栽培香菇的树木不少于200种,绝大多数是属于壳斗科、桦木科和金缕梅科的阔叶树。菇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不含芳香油物质。
② 树皮厚薄适中,不易脱离,利于调温调湿,减少杂菌侵染的机率。
③ 木质适当坚实,边材多,心材少,利于香菇菌丝体充分分解利用。
(2) 树径和树龄
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选用过粗和过细的树木,一般以胸径12-20cm较合适,树龄10-25年为宜。
树皮较薄的树,树龄可以大些;树皮较厚的树,树龄可小些。薄皮树出菇快,但产菇菌盖薄,菌肉松泡;厚皮树出菇慢,但产菇质量好。幼龄木心材小,接种后出菇早,所产香菇较薄较小,且菇木易腐,持续产菇年限较短。
(3)段木准备:主要包括砍树、原木干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 适时砍树
提倡叶黄砍树,也即是进入休眠阶段。此时贮存养分最丰富,树皮与木质部结合紧密,搬动时不易脱皮。已经砍伐的菇木称原木。
② 适当干燥
让原木干燥,实际上是调节段木的含水量,以利于接种后菌丝体定植和生长发育。不同树种的含水量不同,因而干燥的时间也不一致,常以干燥后没有萌芽力为度,或者以接种打洞时树液不渗出为宜,此时的含水量约为40-45%。
③ 截枝
原木经适当干燥后(当原木截面出现几条短的裂纹时),就应及时剃枝截枝。截枝后的原木称段木。段木长度以1.0-1.2m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处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积,增加感染机会。
截枝后应尽快用5%新鲜石灰乳涂刷截面,防止杂菌从伤口侵入。
3、 品种选择及人工接种
(1) 品种
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号、香菇867、香菇937等。
(2) 人工接种
接种期:一般在气温为5~20℃均可接种。以月平均气温10℃左右的最适宜。一般情况下,长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进行段木接种,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华南地区可在11月至翌年1月进行,最适接种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② 接种工具
接种木屑菌种或棒形木块菌种,均可用手电钻或4-6磅重的锺形打孔器打接种穴。
③ 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厘米左右为宜。近两端的穴,至少应距离断面5cm,以防止杂菌入侵。穴直径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过细的段木可采用螺旋式打穴。
④ 接种
穴打好后,要把菌种尽快接入,以防穴壁干燥及杂菌侵入。一般要求当时打穴,随时接种,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种。
接种后,立即用蜡涂封,或用与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块盖上,用锤敲平,防止雨水和杂菌虫害侵入,减少穴内水分蒸发,保护菌丝生长。
4、 上堆发菌
接种后的段木应及时放到室内或室外选好的菇场上堆放,段木上堆后,应保持堆放场的温度为10-15℃,段木的含水量为50-60%。堆放的方式:(见图)
(1直立式:木接种到定植成活阶段,约需20-30天可采用直立式,并于冬春季节进行。
(2井叠式:宜于多雨季节或场地较湿的环境。
(3)蚣式:宜于在干热季节或偏干的情况下采用。
(4)瓦式:通风较差的多湿场地,或菇木较少而场地坡度较大时采用。
5、 菇木堆放期间的管理
菇木堆放后,需要加强管理,创造一个适合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良好条件,堆放期间的管理是决定香菇栽培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菌丝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发生的迟早,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保湿保温
接种后,由于菌丝被弄碎,使菌种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对环境适应力也有所减弱,为使受伤的菌丝迅速恢复生长,尽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须进行保温保湿。如发现菇木树皮开裂翘起,甚至菇木开裂,应尽快增加荫蔽度,浇水保湿。要求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
(2) 检查菌种成活率
堆放两周左右,已见菌丝从接种穴裂缝中长出,形成一个白色圈,表示菌丝已成活定植,如一个月内还未出现白圈,必须揭开接种盖观察菌丝情况,采取补充水分或加强通气或提高温度来促进菌丝成活,如发现死穴需补种。
(3) 翻堆
由于各层菇木所受温度、湿度不同,含水量容易发生变化,如果不翻堆,就会使菌丝生长不均匀。因此,接种后,每隔2-3周要进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里外互相调换一次位置。在翻堆时,还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雨量多少及树皮厚薄,相应改变堆放形式,以利菌丝生长。同时,干旱时应结合翻堆进行浇水保湿。
(4) 遮荫
菇木堆放好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借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时还需做好防湿工作,勿使菌丝淹死。
(5) 防止杂菌和虫害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香菇,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如结合翻堆进行菇场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等,以保证香菇菌丝的迅速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的繁衍为害。
6、 散堆起架,诱导子实体产生
(1) 起架时间
段木接种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因菇木大小、树种、堆放和管理情况不同而有差别。在温暖地区,一般冬未春初接种的,经过春、夏、秋三季,约8-9个月,菌丝基本发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区或者菇木过大,菌丝要经过两个夏天,才能发育到出菇的程度,约在立冬前后(11月7号前后),当气温下降到月平均14-16℃时,菇蕾才相继出现,这时应将菇木移到适于子实体形成的场所(应具有6-7成荫蔽,空气相对度以75-90%为宜),把菇木起架,让其出菇。
架木要适时,如果架木过早,气温过高,湿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易干燥脱皮;架木过迟,会影响子实体产生,降低产量。
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树皮时,发生的声音为浊音或树皮组织松软、粗糙不平或瘤状突起、皮下呈黄色或黄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内菌丝发育成熟,已具有子实体产生的基础,应及时转入出菇场,同时将长有杂菌或长出新枝的菇木剔去。
(2)起架方法
先打好木桩,离地65cm左右放上横木,菇场环境潮湿的可架高些,环境干燥可架低些。横木长短随地形而定,两侧呈人字形,交错排列,菇木间距10cm以上,便于子实体形成和采收。
(3) 出菇期间管理
菇木散放后,菇木含水量减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湿度低,难以满足出菇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架木前,应先补足水分,然后起架,这时因为菇木集中,给水也方便,还可以减少水分流失。菇木的补水有浸水和喷水两种方法。
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时即可,此法省水省时,出菇整齐,但劳动强度大,且菇木损耗大,浸水时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养分损失;后者需连续补水4-6天,每天间歇性喷洒3-6小时。
注意事项:
① 菇木补足水分后,如遇气温偏低(10℃以下),必须保温在20℃左右,保湿在85%以上,进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长到黄豆大小时,才散堆架木。
② 补充水分时不要选在气温十分干燥的时候,最好是一次补足。当第一批菇采收后,不能马上补水,让菇木干燥一段时间(1-2个月),再补水进行第二次催蕾,这样可使菌丝受到刺激,促进分化。
7、 采菇后的菇木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种,多年出菇的特点。出菇多在春、秋两季。当菌伞尚未完全展开,即菌盖边缘尚稍内卷,菌膜刚破裂时,是采收的最适期。其产量可达10-15斤/m3。
菇木经过几个月的子实体生长发育,原来积累的营养物质大多发育成香菇。为了第二年生产高产优质的香菇,需继续恢复生长积累物质。因此,在香菇采收期结束后,尽快地恢复菌丝长势,积累营养物质。在菇木采收完后,将菇木移回堆放场,重复前面的过程,即堆放、补水、起架等。
8、 采收及分级
(1) 采收
一般待菇盖展开70-80%时,菇盖的边缘仍然内卷,菌褶下的内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采收,此时菇形、菇质、风味均较优。若待菌盖90%展开才采收,由于香菇采收后的后熟较明显,菇盖仍会展开,影响香菇等级。如待菌盖全展开,烘烤后菇盖边缘出现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纤维增多,菇质较差。
(2) 分级
菌丝一经形成子实体,即使处于较高或较低的温度均能生长发育,但品质有所不同。如在20℃以上较高的温度下,香菇生长虽然快,但肉薄、菌盖易开,菌柄较长,品质差,俗称“香信”。
温度较低,香菇生长较慢,但肉厚,菌盖难开,菌柄较短,品质较好,特别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长缓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
子实体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气干燥或霜冻的袭击,一般不会继续生长,甚至死亡,但子实体长到约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环境条件,菌盖表面会龟裂成花纹,这样的香菇品质最好,称为“花菇”。
低温或变温对子实体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温(下雪更为理想),然后转暖,或天气忽冷忽热,以15℃为中心,每日温度在5-20℃之间上下变化,或日间温度较高(20℃),夜间温度较低(1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都会形成优质的花菇或冬菇。
从生产的角度来言,温度最好在15-18℃,或日间20℃,夜间10℃,这样的温度生长既快,产量高,质量也好。
Ⅳ 香菇如何养殖
1、选块:将发好菌的香菇块与菌筒,充分干燥,选择无污染、完整的块或菌筒做处理,如老菌皮过厚可进行搔菌,待其菌丝愈合后方可选用。
2、浸泡:热水浸块是春季栽培香菇催蕾的一种理想方法。浸块时,将水热至33℃,然后将香菇块或菌筒倒入池内,浸泡3-5小时,如果水温降低可添加开水,调节水温到18℃-33℃,然后将浸好的香菇块捞出,置于出菇场地,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其温度,直至块上现蕾,再进行通风换气。
出菇期间如气温低,可直接向块上喷洒18℃-33℃的热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提高薄膜内环境的温度,以利香菇正常生长。
3、香菇的采收及块的营养补充:浸泡过的块用薄膜覆盖后要继续保温,菇蕾能很快拱出菌块,此时加强通风,提高气温。10-17天便可采第一茬菇,采完后,揭开薄膜让香菇块充分干燥7-15天,再用热水浸第二次。
采完第二茬菇后,应给香菇块补充一定的养分。常使用的营养物质有:三十烷醇溶液、30ppm的柠檬溶液、0.2%的磷酸二氢钾和葡萄糖溶液、小于0.2%的尿素、豆浆、淘米水、蘑菇生长素等。
香菇的虫害防治
1、跳虫:进入五月高温高湿季节后,出菇最大的害虫是跳虫直接影响出口。跳虫黑灰色,发生于25℃以上高温和85%以上湿度环境下,不易清除,
防治措施:降低棚温,减少湿度(菌棒筒内含水量40%左右为宜);地面放80%敌敌畏1000倍液掺入数滴蜂蜜诱杀;50%辛硫磷稀释成500倍液喷雾毒杀;0.1%鱼藤精或200倍液除虫菊脂溶液喷杀(敌杀死也可);地面墙面撒石灰粉;棚内杂草枝条部分喷药除杀。
2、线虫:危害香菇的线虫主要是小杆线虫,呈粉红色,似蚯蚓,体长1毫米左右,主要从培养料和水源带入。
防治方法:培养基灭菌要彻底,水源要干净,喷水不宜过湿,常通风,发生线虫时,用5%石灰水或1%食盐水喷洒几次,同时往地面上撒石灰粉消毒。
Ⅵ 蘑菇是怎么种出来的
有专门的食用菌菌种,在木头或袋装木料上打若干个个孔然后把菌种点在里面,在一定温度下放一段时间等到菌丝在里面长满,浇点水,按一定的方法摆起来或放在专门的香菇棚里面就长出来了!比较费时费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其他的食用菌就不需要这样简单多了,只需要把食用菌菌种点好,不用管过一段时间就长出来了!这比较专业,是我们老家种植香菇的方法,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草店镇就是全国有名的香菇基地!
香菇种植方法
1.出菇管理
菌棒转色后进入出菇阶段。香菇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水分管理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喷水,出菇时菌棒含水量达到60%~65%,空气湿度达到80%~90%.根据菌棒具体情况,可采取温差、干湿差、振动刺激等措施促进菇蕾发生。合理进行人工疏蕾,每棒留菇6~8朵。当子实体长至6~7分成熟及时采收,每天采收3~5次。适时采收的香菇,色泽好,菌肉厚,商品价值高,过晚采收,菌伞展开,菌肉薄,重量轻,商品价值低。及时清除菇根及地雷菇,防止腐烂后出现病虫害。每潮出菇期间都进行农残及重金属抽样检测。
2.休菌管理
休菌时减少浇水次数使菌棒含水量降至55%~60%.水分管理一是防止喷水过少造成菌皮失水硬化,影响出菇,二是防止喷水过多,造成出菇,使休菌失败。休菌时间为10-15天,当菇脚坑发白,菌棒恢复弹性时休菌完毕,进行下潮菇管理。夏季高温期,菌棒管理以降温养菌为中心,自然出菇为主,防止烂筒死菇现象发生。立秋以后环境条件有利于菇蕾形成和香菇生长,应停止对菌棒的刺激、振动,让其自然出菇。每个生产周期出5~6潮菇。
3.病虫害防治
发菌及出菇期间杂菌主要有霉菌(木霉、脉孢霉、曲霉、毛霉、根霉)、细菌、黏菌。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跳虫、蛞蝓、线虫。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药品防治。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发现病虫害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Ⅷ 香菇我们常吃,那么香菇应该怎样自行栽培呢
选择直径1.5米的大铁锅,造长×宽×高2×2×2.5米,体积8 ~ 10立方米的土蒸锅。每个锅壁的内外都要用高级水泥打磨,直径1.7米的窗帘用木方或铁条做成,放在锅面上,用麻袋覆盖,防止料袋被刺破。然后用1.5 mm厚的镀锌板做一个直径2.1米的锅盖,造好蒸锅备用。火灭菌前在锅内加入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幕布20 cm左右。然后把最好的袋子上下对齐,分批放在蒸笼的帘子上。装锅前先点火,攻头4 ~ 6小时,保持加热,100℃保温10小时,然后闷一夜。当料温降至70℃时,从锅中取出,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蘑菇农场应该建在背风、光线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水充足的地方。然后将菇场按70%的阴干进行清理,方便后期管理,提高了场的通透性。接种前,应清除田间的落叶、枯枝和周围腐烂物,以免过多杂菌和害虫影响香菇的生长。然后要做好土地准备,控制密度,建立管理渠道。如果周围树木不足,遮荫较低,应修建遮荫棚。最后在地上撒一层石灰,防止害虫和细菌入侵。可用于种植香菇的树种很多,以壳斗科树木为主。蘑菇树不应含有芳香油类物质,以免影响蘑菇的生长。树皮不宜过薄或过厚,以保持紧贴树干,便于种植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降低杂菌入侵概率。保证较少心材,促进蘑菇菌丝分解。蘑菇树的直径应保持在15厘米左右,树龄应在10年以上。树龄小,出菇时间会提前,菇薄,菇树容易腐烂变质,对产量影响很大。
Ⅸ 如何在家种植香菇,香菇种植流程及技术
1、决定你想种哪种类型的蘑菇。最容易种植的三种蘑菇分别是平菇、白蘑菇和香菇。各种蘑菇种植方法类似,但是理想的种植媒介有差别。
平菇最适合生长在麦秆中;香菇在木材锯末里长得最好;白蘑菇喜欢混合的堆肥。这些不同的种植媒介反映了不同品种需要的养分。不过,这三种蘑菇在锯末或麦秆中都很容易生长。
在烹饪或者吃之前要清洗蘑菇。你可以将收获的蘑菇放在冰箱的纸袋里,最多放置一周。
Ⅹ 香菇怎么种
首先,将砍伐好的树木切成木屑,准备制作菌棒。制作好的菌棒,一定要消毒才能种上菌种,之后就是发酵过程,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等菌棒发酵好后,就要给菌棒打孔,让菌棒可以透气,然后放上香菇架,经历一个夏天的养菌过程。
到了秋冬季节后,香菇菌已经完成发酵了,这时候要给香菇棒子注水,不久就可以长出来香菇了。香菇长得够大后,就要进行及时的采摘,采摘不是件简单的事。还没脱水处理的香菇个头还是挺大的。香菇摘回来后,要尽快剪掉香菇腿,以防长过了。香菇的种植过程冗长辛苦,需要一年的成长和生长。
如果我们要制作成干香菇,那么采摘回来的香菇需要再经过晾晒和烘干,就成了飘香四溢的干香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