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是一种检测水体中大肠杆菌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是在44.5℃的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连续培养24h,而后能产生分解荧光底物——葡萄糖醛酸酶,从而释放出荧光产物,进而使培养基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特征荧光。此方法可被用来对原样品中的菌落数作统计学估计。
在单料或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内发酵,分离培养试验,利用伊红美蓝培养皿分离,接着是在乳糖发酵管中进行二次发酵,最后通过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来完成。多管发酵法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成本低,但是检测时间较长,容易受其他条件干扰,进而影响到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1)肠道微生物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检样时注意无菌操作。
2、稀释时采用的稀释液可以用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接种时可采用九管法,设置三个梯度,分别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个稀释度的试管应充分混匀。
3、每次实验需要有阴性对照。
4、使用小倒管培养基配制时,为排净气泡,灭菌时不要把试管的盖子盖的太紧,灭菌后注意观察一下倒管中的气体是否排完全、
5、高压灭菌后等高压灭菌锅的压力表达到0,取出培养基放到冰箱冷却,效果会比较好。
❷ 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进入无菌室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前应打开紫光灯进行灭菌,时间为0。5—1小时。
2. 关灯后0•5小时后放可进入。
3. 进入更衣间更换衣服,佩带口罩、帽子、鞋套
实验步骤
1, 进入无菌室后,先把酒精灯点燃,然后在用酒精棉进行手部消毒。(酒精棉是用75%的酒精加入脱脂棉中制成)
2, 准备双料管3根,单料管6根,培养皿7个。
3, 直接从原液中吸取10ml放入双料管,(3根每根各10ml)
4,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5,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6, 再吸取原液1ml放入盐水管中制成-1梯度的样液
7, 更换一根吸管,从-1梯度的样液吸取1ml样液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8, 再吸取-1梯度样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9, 再把每个培养皿中到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允(注另作3个培养皿:空气空白,把培养皿打开十分钟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琼脂空白,把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盐水空白,吸1ml生理盐水放入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
10, 把全部作好的放入培养箱中,温度36C+-1×C,大肠24H+-2H,菌落48H+-2H,(待培养皿中的琼脂凝固后反转过来放入培养箱中)
11, 梯度:-1梯度为1ml原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2梯度为1ml-1梯度样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3梯度-4梯度配制方法和-1、-2梯度的配制方法一样
12, 如果大肠初发酵产生气泡,用接种笔沾一个产气的液在伊红美兰平板上画之字形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6C,24H+-2H 。(接种笔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在酒精灯上消毒。所画之形不能划破伊红美兰琼脂表面)
13, 取出后在用接种笔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入乳糖复发酵管中 ,然后再培养36C+-1C,24H++-2H。
14, 再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到载玻片上作镜检。(方法见标准)
15, 只有镜检成紫红色和乳糖复发酵管产气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断定这根管是不合格。
16, 清洗消毒这根试管前必须进行消毒霉菌,121C,0。5小时同时不能放气。
❸ 简述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这样的致病菌实验必须要到一定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才能完成,
包括样品的处理,培养及鉴定,当然也有比较快的芯片和试剂盒检测方法。
❹ 微生物检测包括哪些啊
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常见检验项目如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大肠杆菌计数、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双岐杆菌、空肠弯曲菌、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
一般食品中活菌数达到108cfu.g⁻¹时,则可认为食品处于初期腐败阶段。
(4)肠道微生物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等。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
分离纯化,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得到纯培养的过程。
培养,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大类。
❺ 肠道致病菌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方法
根据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分类在肠道菌群中,可以培养到的细菌有400余种,依据其数量多少可以分为主要(优势)菌群(predominant microflora)和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
①主要(优势)菌群:指肠道菌群中数量大或种群密集度大的细菌,一般在10~10cfu/g以上,包括类杆菌属、优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梭菌属等专性厌氧菌,通常属于原籍菌群。优势菌群是对宿主发挥生理功能的菌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菌群的功能,决定着菌群对宿主的生理病理意义。
②次要菌群:数量在10~10cfu/g以下,主要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大部分属于外籍菌群或过路菌群。
检测方法:
1、采样及稀释
(1)按无菌操作法将检样25g(或25mL)放于含有22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无菌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离心1min,做成1:10的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无菌水的试管内,振摇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换用1支l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依次作l0倍系列稀释液。
(3)根据食品的卫生要求或对检验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也可直接用样品接种。
2、乳糖初发酵试验
即通常所说的假定试验。其目的在于检查样品中有无发酵乳糖产生气体的细菌。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倍乳糖胆盐发酵管。
lmL及1mL以下者,用单倍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个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并作复发酵试验。
4、乳糖复发酵试验
即通常所说的证实试验,其目的在于证明经乳糖初发酵试验呈阳性反应的试管内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确能发酵乳糖产生气体。
在上述选择性EMB培养基上,挑取可疑的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l℃温箱内培养24±2小时,观察产气情况。
凡乳搪发酵管产气,革兰染色为阴性反应的无芽胞杆菌,即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凡乳糖发酵管不产气或革兰染色为阳性,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
(5)肠道微生物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如果肠内有益菌菌群占优,肠内黏膜呈现粉红色,表示肠内环境相当良好。
1、吸收水分,粪便较软,较易排泄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经由小肠吸收营养后,成为粘稠状物体送至大肠。然后再经过18小时将水分及矿物质吸收,就变成容易排泄的粪便。肠道内环境良好时,粪便的软硬适中,排便会较为顺利。
2、缓和的蠕动,能顺利将粪便排出
借由肠的蠕动,将粪便缓慢的推送至肛门。如果蠕动过快或太慢,都将影响粪便的构成,导致便秘或者腹泻。而如果肠内干净,则蠕动的速度就相当的有规律,粪便可顺利排出。
3、有助维他命的合成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能维护肌肤的健康,并具有合成有助热量产生的维他命B1、B2及B6等,以及与止血、骨骼形成有关的维他命K等之功用。健康的肠道,好菌会不断繁殖,维他命的合成也可顺利进行。
4、迅速排出有害物质
健康的肠道并非完全没有坏菌的存在,有害物质多少会产生。当然还包括,吃进体内的食品化学添加物或是无法成为营养成分的物质。只要肠内环境良好,这些物质在开始危害身体前就被排出体外。
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可以刺激并提高身体的免疫机能,而且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具怕酸特质,所以像是含有好菌的乳酸饮料或健康食品等,都可抑制病原菌在肠内繁殖。
肠道有益菌菌群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对人体还有营养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B族维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对人类的毛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缺少这些营养元素,会导致头发脱落或毛发发黄、发叉,容易折断等现象。
❻ 微生物检测-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研究所测试中心)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温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显微镜。
1.6 均质器或乳钵。
1.7 平皿:直径为90mm。
1.8 试管。
1.9 吸管。
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
1.13 酒精灯。
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 操作步骤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 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 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 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4 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4.1 用接种环将所有产气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物(见3.2条)转种于EC肉汤管内,置44.5±0.2℃水浴箱内(水浴箱内的水面应高于EC肉汤液面),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EC肉汤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如有产气者,则将所有产气的EC肉汤管分别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 培养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4.2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MPN值。
❼ 大肠菌群的检验是比较常见的微生物检验,但谁能给个详细的操作步骤或者图片啊,越详细越好!
在这里有比较详细的,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是青岛海博生物公司改良的培养基,用于食品、水、牛奶、冰激凌和肉制品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大肠菌群显蓝绿色,其它菌显黄色或无色,革兰氏阳性菌被抑制。
成份 (g/L)
特殊营养物质 47.55
显色剂 0.35
琼脂 13.0
pH 7.0-7.2 25 ℃
此配方可以进行改良或增加营养成份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注意
此培养基仅供实验室使用。
用法
称取本品 47.9g 加入 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并不停搅拌,煮沸不要超过 1 分钟。分装三角瓶, 116 ℃ 高压灭菌 15 分钟。取 1ml 制备好的样品液加入直径为 9cm 无菌平皿中心,倾入冷却至 45 -50 ℃ 培养基约15ml ,混匀,凝固后, 36 ± 1 ℃ 倒置培养 18 ~ 24h 。或冷却至 45-50 ℃时,倾入无菌平皿,琼脂完全凝固后,在 37 ℃的培养箱中倒置放置 1-2 小时,加入适当稀释度的样品液 1ml ,涂布于培养基上, 36 ± 1 ℃培养 18 ~ 24h 。
贮存
制备好的平板应立即使用,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干燥培养基应放置于阴暗干燥处, 保存温度 2-8 ℃,注意避光保存。
失效
干燥培养基超过保质期、结块和颜色变化都不能使用。
操作步骤
1 、按国家标准、 SN 标准、 FDA 标准或其它方法制备样品液
2 、取样品液 1ml 加入 冷却至 45-50 ℃显色培养基中混匀或 涂布于平板上
3 、 36 ± 1 ℃ 培养 18 ~ 24h ,选用有 30 ~ 200 个菌落的平板,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大肠菌群典型菌落为蓝绿色,其它细菌为无色或黄色菌落。
总大肠菌群 = 蓝绿色菌落
4 、对可疑大肠菌群菌落可划线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上, 36 ± 1 ℃ 培养 12-16 小时,挑取单菌落做大肠菌群 BGLB 发酵试验。
质量控制
1 、外观
此干燥培养基的粉末均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呈乳白色。制备好的平板呈透明无色固体培养基。
2 、微生物试验
在 36 ± 1 ℃ 培养 18 ~ 24h 小时:
质控菌株 ATCC 生长情况 菌落颜色
单增李氏菌 27853 -/+ 无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25923 -/+ 无色
大肠杆菌 25922 +++ 蓝色
沙门氏菌 +++ 无色
大肠菌群 +++ 蓝色
方法的局限性
本培养基鉴定 大肠菌群 ,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但不会出现假阴性,有时可能需做其它补充试验。
典型特征
大肠菌群典型菌落为蓝绿色,其它细菌为无色或黄色菌落。
如果要采购的话在青岛海博商城里也有 http://www.hopebiol.com/shop52/
❽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国标是用什么方法检测的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分为三种:
1、细菌分离鉴定法
分离培养与鉴定: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血液先经肉汤增菌,然后转种血琼脂平板。其他标本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37℃孵育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须先作血清学定型试验。必要的时候检定肠霉毒素。
2、卫生细菌学检查法
大肠杆菌会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水源、食品等。取样检查时,样品中大肠杆菌越多,则表示样品被粪便污染的越严重,表明样品中存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肠菌数指数:指每立升中大肠菌群数,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中国卫生标准是每1000ml饮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瓶装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肠菌群不能超过5个。
3、全自动微生物定量分析仪(TEMPO)检测法
全自动微生物定量分析(TEMPO)仪大肠杆菌群计数检测有TEMPOTC和TEMPOCC两种方法。
TEMPOTC的开发是为获得NF ISO4832标准相当性能水平。
TEMPOCC法是TEMPO仪器上根据BAM方法专门用于24h计数食品中大肠杆菌群方法。
(8)肠道微生物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大肠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这些菌株由于失去了细胞壁等重要组分,所以在自然条件下已无法生长。甚至普通的清洁剂都可以轻易地杀灭这类菌株。即便由于操作不慎导致活菌从实验室流出,也不易导致生化危机。
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组都被优化过,使之带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于分子克隆实验。
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必须有合适的表达载体(Vector),常用载体:pBV220,pET系统。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情况:
大肠杆菌更适合原核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量与单位体积产量是正相相关的,外源基因拷贝数和表达 产物产量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单个细胞的产量又与外源基因拷贝数,基因表达效率,表达产物的稳定性和细胞代谢负荷等因素有关。
❾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中的规定操作步骤:
1、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2、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
3、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SN016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规定操作:
1、推测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2、证实试验:将产气管培养物接种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管中,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以BGLB产气为阳性。查MPN表,报告每ml(g)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❿ 检测肠道微生物,样本量怎么确定
检测肠道微生物,样本量怎么确定
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变异迅速,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前进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核酸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多聚酶链反应等,该文对这些检测技术进展做一综述。 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朊粒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过敏、肿瘤、痴呆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罗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对病原体的检测必须做到快速、准确。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而且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学诊断已不再局限于病原体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 J。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省时、无污染、结果精确,可以准确灵敏地鉴定病原微生物。1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以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为主,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是对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用方法。1.1 直接涂片镜检病原微生物体形体积微小,大多无色半透明状,将其染色后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大小、形态、排列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简便快速,对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适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螺旋体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诊断。直接涂片镜检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在基层实验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1.2 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 分离培养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如血液、痰、粪便等)或培养物中有多种细菌时对某一种细菌的分离。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时间,检测周期较长,不能同时处理批量样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种自动化培养和鉴定系统不断产生,传统鉴定方法也在逐步改进,大大加快了检验速度。例如Microscan WalLCAway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可同时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检验500多个菌种。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营养要求比较高,常规培养阳性率低。雍刚 等将不要同比例的葡萄糖、玉米淀粉、生长因子、酵母粉、氨基酸等特殊增菌剂加入到巧克力培养基中制成了新型淋病奈瑟菌培养基,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分离培养率。苏盛通等在营养琼脂中加人了中药红枣、赤小豆培养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生长指数明显高于血平板。1.3 组织细胞培养 活组织细胞培养适于专营活组织细胞内生存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敏感的组织细胞是不一样的,将活细胞从病原体敏感的动物组织中取出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或用病原体敏感细胞系进行传代培养,再将病原体接种于相应的组织细胞中后,病原体可在其中繁殖增长,引起特异性的细胞病变效应。也可以将病原体直接接种于敏感动物体内,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出现特异的病理学改变。往往可以根据这些特异的病变对病原体进行鉴定。2 血清学与免疫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从而对病原体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简化了鉴定步骤,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凝集技术、乳胶凝集实验、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测试技术等。酶联免疫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仅可检测样本中病原体抗原,也可检测机体的抗体成分。幽门螺奸菌在我国人群感染率高达50% ~8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唾液中抗HP抗体来诊断HP感染,其结果满意。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极高,ELISA应用于乙型肝炎病人早期血清学诊断的效果最为明显。临床上致病菌往往和非致病菌混合在一起,如何从这些细菌中分离出目标菌是关键。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B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中一种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特定病原体的单抗或多抗或二抗偶联到磁珠微球上,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磁珠一目标病原体复合物或磁珠一一抗一目标病原体复合物,在外部磁场磁力的作用下,将目标病原体分离出来。目前已经开发出了针对各种病原体的免疫磁珠,如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军团菌等,广泛应用到各级科研和实验室 。经IMBS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可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测,检测时间缩短至4 h。IM—Bs还可以和其它检测技术联合来检测病原菌,免疫磁珠分离得到的目标菌可继续用于分离培养使大肠埃希菌0157最低检测限由200 cfu·g 提高到2 cfu·g~;IMBS结合聚合酶链反应(IMBS—PCR)可对培养条件比较特殊的细菌如苛养菌、厌氧菌进行快速检测,肉类中的产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经IMBS.P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