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银针生虫的鉴别方法

银针生虫的鉴别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1 14:07:49

㈠ 君山银针和白毫银针有何区别

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近年多称白毫银针,按制茶种类分,属白茶类。它与宋代《大观茶论》中记述的白茶,以银线水芽为原料制成的“龙团胜雪”饼茶和现代的凌云白毫、君山银针等茶不同,它们的原料先经蒸、炒杀青,属绿茶或黄茶类
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侧芽,较瘦小。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一般每3克银针置沸水烫过的无色花透明玻璃中,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牙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钟,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银针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名列第二。
君山银针采摘开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从茶树上拣采芽头。为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盛茶篮内衬有白布。芽头要求长25-30毫米,宽3-4毫米,芽蒂长约2毫米,肥硕重实,一芽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即所谓君山银针的“九不采”。
君山银针属芽茶,因茶树品种优良,树壮枝稀,芽头肥壮重实,每斤银针茶约2.5万个芽头。君山银针风格独特,岁产不多,质量超群,为我国名优茶之佼佼者。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根据芽头肥壮程度,君山银针产品分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
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坚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足以引人入胜,神清气爽。根据“轻者浮,重者觉”的科学道理,“三起三落”是由于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的。可以设想,最外一层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随后芽头体积膨大,比重变小则上升,继续吸水又下降……。如果亲身考察一下君山银针冲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头为数并不太多,且一个芽头落而复起三次更属罕见。这种现象在其它芽头肥壮的芽茶中出偶尔可见,但都不及君山银针频繁。可见君山银针的芽头肥壮程度是出类拔萃的,这也是它品质上的一大特点。
君山银针于1956年国际菜比锡博览会上,因其质量优良,被誉为“金镶玉”,并赢得金质奖章。其售价也创我国当今名优茶之最。
君山银针制造特别精细而又别具一格,分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八道工序。历时三昼夜,长达70多小时之久。
杀青:在20℃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茶叶下锅后,两手轻轻捞起,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动作要灵活、轻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茶色深暗。约经4-5分钟,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30%左右,即可出锅。
摊凉: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篾盘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未杂片。摊凉4-5分钟,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钟,至五成干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绿,达不到香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初包: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只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时,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廷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与摊凉:复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摊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方法与初包相同。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好为适度。
足火: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焙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次之。

㈡ 怎样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

要正确地认识毒菇,唯一的方法是从生物学性状着手了解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态习性等,仅用一两句话是难以说明的。某一种方法只能鉴定某一种毒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把所有毒菇检测出来。

民间流传的一些说法是不可信的,更不能把它当作规律去运用。例如:有人说颜色鲜艳,样子好看或菌盖上长疣的有毒;有的说不生蛆、不生虫的有毒;有的说有腥、辣、苦、麻、臭等气味的有毒;有的说受伤后变色的有毒;也有的说烹煮时能使银器、大蒜、米饭等变色的有毒等等。事实证明,某一说法对某一种毒菇的鉴定可能是对的,但绝不能作为鉴别所有毒菇的依据。例如:毒伞、白伞等颜色并不鲜艳,样子也不好看,受伤也不变色,也不能使银器和大蒜变黑,然而都含有致命的毒素,50克重的毒菇就可毒死一个成年人。可是香口蘑不生蛆、不生虫,却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相反,豹斑毒伞是有名的毒菇,既生蛆也生虫。还有多种牛肝菌,俗称“见手青”,真是一碰就青,但却是风味独特、口感滑润细腻的美味食用菌。因此,要准确地认识毒菇,需要大型真菌的分类学知识,不能一概而论。不认识的野生菇千万不能轻易食用,以免中毒。毒菇的鉴别可参考《毒蘑菇》一书。

㈢ 怎样辨别毒蘑菇

毒磨菇用银针是测不出来的,想要知道磨菇是否有毒,把磨菇放水里面煮同时放生姜,要是姜变成黑色就是说那个磨菇有毒,不变色没有毒。
1.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环,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7.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心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心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8.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来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怎么辨别蘑菇有没有毒

(1) 毒蘑菇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菇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 毒蘑菇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
(4) 毒蘑菇大都柔软多汁;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
(5) 毒蘑菇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6) 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菇则很很鲜美。
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
其它还有:煮蘑菇时,毒蘑菇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但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识,还必须根据实际经验。没有经验的人最好先认识一些毒性较大而且易发现的毒蘑菇,记住它们的特征,如果见到别的蘑菇也有这些特征就不要采食,这样就有致误食中毒了。
(1)常食用蘑菇的种类 香菇:正常的香菇体圆齐正,菌伞肥厚,盖面平滑,质干不碎;手捍菌柄有坚硬感,放开后菌伞随即膨松如故;色泽黄褐,菌伞下面的褶裥要紧密细白,菌柄短而粗壮;远间有香气,无焦片,雨淋片,霉蛀和碎屑。 花菇:伞面上有似菊花样的白色裂纹,色泽黄褐光润;菌伞厚实;边缘下卷,菌裥细密均匀,身干,杂小柄短(菌伞直径2 ̄3厘米),香气浓郁。 厚菇:伞面无花纹,呈粟色略有光泽;肉厚质嫩,朵稍大,边缘破裂较多。 平菇:平顶,呈浅褐色,好的平菇片大,菌伞较厚,伞面边缘完整,破裂口较少,菌裥白色或浅黄色,裥褶均匀,菌柄较短。 在食用蘑菇中有时也会混杂有毒的蘑菇,只有稍加注意不难识别。毒蘑菇的颜色比较鲜艳,菌伞带有红、紫、黄或其他杂色、斑点,基部呈红色;伞柄上带有菌轮,根部有囊胞;撕破后会流出白色或黄色乳法,并有股辛辣味。 (2)有毒无毒的鉴别 从颜色上看,有毒的蘑菇的颜色鲜艳,常呈红、绿、黄色,菇中央呈突起伏,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而无毒蘑菇一般颜色不鲜艳,菇盖较平,伞面光滑。 从分泌物上看,有毒蘑菇的菇的盖或受伤部位,常分泌出粘稠浓厚液体,有赤褐色法,有辛辣等异味,菇盖撕裂后容易变色。而无毒蘑菇一般较为干燥,折断后分泌出的液体为白色,有特殊香味,菇盖撕裂后一般不变色。 有毒蘑菇的伞柄上菇轮,且容易折断,下部有菇托根部生有囊胞,伞柄很难用手撕开。而无毒蘑菇的伞柄上无菇轮,下部无菇托,伞柄易用手撕开。 用化学法鉴别,有毒蘑菇挤出的乳法,涂在纸上,干后滴一滴浓盐酸,20分钟后呈蓝色或立即变红,30分钟后变蓝。 另外,菇奇形怪状的,如杆茎细长或粗长,菇面厚实硬板,象喇叭,象人头,象雨伞等。即使色泽正常,也多属有毒蘑菇。

㈤ 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制作工序也不同,以绿茶为例——绿茶制作工序如下:

1、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5)银针生虫的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

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

㈥ 麻烦各位看一下这是什么小虫子

这是【果蝇】,家里的水果类垃圾没处理好就很容易滋生果蝇。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体型较小,身长3~4mm。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雄性腹部有黑斑前肢有性梳,雌性没有红色复眼。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雌雄鉴别方法:雌果蝇体型大,末端尖。背面:环纹5节,无黑斑。腹面:腹片7节。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无性梳。雄果蝇体型小,末端钝。背面:环纹7节,延续到末端呈黑斑。腹面:腹片5节。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有黑色鬃毛状性梳。

小果蝇对危害人类健康的家居装饰材料所散发的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这种有毒气体一般被称为“隐形杀手”。作为一种真核多细胞昆虫,果蝇有类似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系统,对空气质量非常敏感。果蝇的异常表现能反应室内空气污染。目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室内空气污染已列十强之一。这些有毒物质主要是不合格家居装饰材料所排放,其在中国污染原因年度报告上的死亡人数已愈111,000人。

㈦ 白茶中的米针、荒野银针、拨针和普通银针怎么区分

茶树的生长方式不同

荒野银针的生长环境是最艰难的,生在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长于杂草丛生,杳无人烟之处。无人施肥,浇水,拔草,只能靠自己与周围的植物抢阳光,抢水分,抢生长空间。所以荒野银针身上带着一股野劲,是最野生的生态环境所赋予它的气味,是它生长的环境里,所有动物和植物所释放出来的气味的综合,纯正的山野气息。

抛荒银针的产量会比前两种银针高一些,因它的采时间涵盖了白毫银针的整个采摘时间,故而产量相对略高。但与白牡丹和寿眉相比,它的产量仍然低。

阅读全文

与银针生虫的鉴别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