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车身外表面件缺陷检查方法
白车身外表面件缺陷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表面质量缺陷及检测
冲压件的表面质量缺陷可分为A类缺陷、B类缺陷、C类缺陷三种类型。
A类缺陷是顾客所不能接受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B类缺陷是顾客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缺陷,一般指比较严重的配合缺陷;
C类缺陷是指用油石打磨后才会发现的缺陷,通过模具结构调整是可以改进的,该缺陷一般不会引起用户的索赔。
冲压件表面质量检测方法可分为外观检测方法和尺寸检测方法两种类型。
外观检测可通过观察者表面目视、检查员触摸检查及表面油石打磨冲压件等方式进行。尺寸检测则需通过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检测, 如利用检具, 检测冲压件外形和尺寸精度;或使用三坐标测量仪, 对冲压件孔的位置进行精密测量。
2 冲压缺陷的影响因素
汽车金属制件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起皱、断裂、回弹等典型缺陷[1],导致冲压缺陷的因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理论上,通常应用成型极限曲线(FLD)表示板料成形性能,其中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n和厚向硬度指数r对曲线拟合效果影响显着。
在冲压变形中,应变硬化指数n越高,变形裕度越大,材料承载能力越强,但材料加工硬化能力随之增强,且易发生颈缩缺陷。厚向硬度指数r越大,材料拉伸性能越好,整体厚度变形均匀,金属板材一般具有较好的成形性。
2、不同冲压方法应采用不同类型模具,同时对模具材料要求也有差异。模具表面硬度和粗糙度会对制件拉毛缺陷产生影响。模具工作表面有划伤,模具材料内部含有杂质,都会影响制件表面质量,使其产生拉伤、压痕等缺陷。
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冲裁件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若间隙过小,凸、凹模之间的材料会被二次剪切,断面出现较长的毛刺;若间隙过大,材料的弯曲与拉伸增大,容易形成一定厚度的毛刺,且制件会产生翘曲变形。因此,凸、凹模间隙应均匀合理。
此外,凸、凹模圆角半径,对拉深件质量有着显着影响。若半径过大,板料与模具间的接触面积会减少,即板料处于悬空状态,进而易于产生起皱缺陷;若半径过小,板料挤压作用和摩擦阻力增大,制件表面容易产生断裂缺陷。因而,凸、凹模圆角半径选取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
3、影响冲压缺陷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压边力、冲压速度、拉延筋的设置、润滑油的使用以及成型工序的设定等。
压边力过小以及压边圈上的润滑油过多,都会增大进料速度,进而引起板料起皱缺陷;压边力太大以及润滑条件不好,会引起凸模与材料相对滑动减弱,导致危险断面变薄破裂。
由于大型制件结构的不对称性,板料在成型时材料流入速度不一致,因而需要在压边圈上设置拉延筋以控制不同区域的板料流入速度,使冲压件得到均匀变形。
冲压工序的设置不是固定的,针对同一个零件,不同厂家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工艺方案,但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即在结构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最少的工序加工生产。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可利用autoform/abaqus等多种CAE分析软件对冲压工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2],优化工艺过程及参数,以降低冲压工艺缺陷,降低生产成本。
3 冲压件质量改进措施
冲压工艺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包括落料、冲孔、修边等,成型工序包括拉伸、弯曲、翻边等[3].本文将针对各工序中可能会存在的起皱、开裂、回弹缺陷,提出较为详细的预防措施与解决方案。
3.1 起皱
起皱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板料受到挤压,当平面方向的主、次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厚度方向失稳。按照皱纹形成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进入凹模腔内材料过多而形成的材料堆积起皱;第二种是由于板料厚度方向失稳或拉应力不均匀而产生的失稳起皱。
为了抑制该缺陷,具体的解决思路如下:(1)从产品设计角度考虑:尽量减小翻边高度;使造型剧变区域呈顺滑状态连接;对于产品易起皱部位可适当地增加吸料造型;
(2)从冲压工艺设计方面出发:增大压边力,控制进料速度;工艺补充增加圆形或方形拉延筋;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成形工序;
(3)对于冲压材料的选择:在满足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易起皱的零件,应选用成形性较好的材料。
3.2 开裂
开裂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材料在拉伸的过程中,应变超过其极限,最直观的表现是制件表面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纹。
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材料抗拉强度不足而产生的破裂,断裂原因一般是由于凸、凹模圆角处局部受力过大造成的;第二种是由于材料变形量不足而破裂,如尖点部位的开裂;第三种是由于材料内有杂质引起的裂纹。
因此,为了预防断裂缺陷,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具体方案如下:
(1)选择合理的坯料尺寸和形状;
(2)调整拉延筋参数,防止由于胀力过大引起破裂;
(3)增加工艺切口,保证材料合理流动,变形均匀;
(4)改善润滑条件,减小摩擦力,增大进料速度;
(5)减小压边力或采用可变的压边力,以控制进料阻力;
(6)采用延展性和成形性较好的材料,减少裂纹。
3.3 回弹
绝大部分冲压制件都会产生回弹缺陷,回弹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归纳如下,即零件在冲压变形后,材料由于弹性卸载,导致局部或整体发生变形。冲压材料、压力大小和模具状态等都会影响回弹。
(1)选择合理的坯料尺寸和形状;
(2)调整拉延筋参数,防止由于胀力过大引起破裂;
(3)增加工艺切口,保证材料合理流动,变形均匀;
(4)改善润滑条件,减小摩擦力,增大进料速度;
(5)减小压边力或采用可变的压边力,以控制进料阻力;
(6)采用延展性和成形性较好的材料,减少裂纹。
对于回弹缺陷,解决思路如下:
(1)补偿法,即根据弯曲成形后冲压件回弹量的大小,预先在模具上作出等于此工件回弹量的坡度,来补偿工件成型后的回弹,该方法中所需补偿的回弹量大小主要依据人工经验估计或CAE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来确定
(2)拉弯法:在板料弯曲的同时施加拉力,以此使得板料内部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进而减少回弹量;
(3)局部加压法:使变形区变为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根本上改变弹性变形的性质;
(4)通过局部加筋及其他增加刚度的方法,以提高冲压件刚度,减少变形。
②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分类和内容有哪些
根据GB/T.6739.-3—1997的规定按照设备条件,设施条件,人员条件,质量管理条件,流动资金条件,安全生产条件,环境保护条件和流动资金条件等,把汽车维修经营范围划分为以下三类。
1、一类汽车维修企业。
从事汽车大修和总成修理生产的企业,此企业也可从事汽车维护、汽车小修和汽车 专项修理生产。
2、二类汽车维修企业。
从事汽车一级,二级维护和汽车小修生产的企业。汽车维护是指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汽车小修是指用更换或修理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汽车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
3、三类汽车修理企业。
指专门从事汽车专项修理(或维护)生产的企业和个体户,专项修理(或维护)。主要项目为车身修理,涂漆,篷布,坐垫及内装装饰修理,电器,仪表修理,蓄电池修理,散热器,油箱修理,轮胎补修,安装汽车门窗玻璃,空调器,暖风机修理,喷油器,化油器修理。曲轴修磨,汽缸
镗磨,车身清洁维护等。
③ 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如何监测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常用交通工具,那么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安全又应该如何检测呢?大家请看我接下来详细地讲解。
一,汽车质量安全监测的概念
所谓汽车可靠性,是指汽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或规定的里程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概率。也就是说,在正常行驶和路况下,汽车能够保证在一定的时间或里程内正常行驶的程度。
④ 简述车身测量的步骤及目的
按汽车维修工艺过程分类.汽车维修质量按汽车维修工艺过程可分为以下五类: (1)进厂检验。进厂检验是对运行车辆进行外部测试和交接.必要时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路试以验证报修项目的准确性。进厂送修车辆交接检验的目的在于填写双方认可的车辆交接清单,办理交接手续,承修方通过对送修车辆的外观和行驶检查,制订修理计划。送修车辆的进厂检验可由检验部门专职检验员配合生产部门进行。汽车或总成送修车辆应先进行技术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适时安排维修,以避免超前维修或失修。 (2)零件分类检验。大修车辆或总成解体、清洗后,应按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分类,将原件分为可用的、需修的和报废的三大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是否超过修理规范中规定的“大修允许”和“使用极限”。凡零件磨损尺寸和形位误差在大修允许范围内的为可用件;凡零件的磨损或形位误差超过允许值,但仍可修复使用的为需修件;凡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修理成本太高的,为报废件。零件分类检验一定要认真细致,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杜绝不能使用的零部件继续使用,确保汽车维修质量。 (3)汽车维修过程检验。汽车维修过程检验又称工序检验,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的零件装配到总成或部件中;防止不合格的总成或部件装到整车上。汽车维修过程检验是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认真落实。汽车维修过程检验一般由承修人员负责自检,专职检验员抽检,但关键零部件、重要工序以及总成的性能试验均属于专职过程检验员的专检范畴。汽车维修业户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必要的维修质量控制点.由专职维修过程检验员进行强制性的检验。 (4)汽车维修竣工出厂检验。汽车维修竣工出厂检验必须由专职汽车维修质量总检验员承担。一般在汽车维修竣工后,交车前或送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前进行。汽车维修质量总检验员对照技术标准全面检查车辆,测试有关性能参数。车辆检验合格后签发相应的·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并向用户交付有关技术资料。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后在质量保证期内,汽车维修业户必须执行车辆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质量保证期内车辆发生故障或损坏,承修方和托修方按有关规定划分责任。 (5)车辆的返修鉴定。返修对于汽车维修来说是对维修不合格车辆的补救和纠正措施J车辆返修的检测、判断工作应由质量总检验员负责,并通过检验和鉴定分清责任,进行组织、协调,登记,填写汽车返修记录表。
⑤ 机动车检测 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
摘要 制动协凋时间是保证行车制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按GB7258—1997规定吨贫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创又贫踏板开始动作至车辆减速度不蛑贫力炒锏焦娑ǖ某盗境浞址⒊龅钠骄减速度不蚬娑ǖ闹贫力 75%时所需的时间。在测取车辆制动系的协调时间时赐ǔP枰先行在被测车辆制动踏板上安放踏板开关床馐院笥值眯断陋锤检测操作过程增添了不少麻烦刺乇鹗窃谝恍┤自动车辆检测线粗率谷线检测工作节拍减慢床焕于提高检测效率。另外 GB7258—1997中规定对谥贫力增长全过程中醋笥页德种贫力差与该轴左右轮制动力大者之比辞爸嵝∮诘扔20%春笾嵝∮诘扔24%丛谑导始觳庵歇炊嗍车辆的制动力平衡要求超标。在多年的检测工作中次叶约觳馐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唇行了一些理论和检测方法的探索丛诖颂岢鲎约旱囊恍┛捶ā
⑥ 如何检测二手车质量
1、寻找事故痕迹和隐患
打开车内的地毯,看看下面是否有严重的损伤。看看车门,是否被重新粉刷过。任何有新刷的痕迹都是和原来有区别的,或者看一些小的螺丝,如果是重新喷漆,螺丝上面一般都是车漆。车辆框架会有焊接接点,但原有的焊接接点光滑,之后加入的焊接点粗糙不规则。打开引擎盖后,可以先观察水箱框架、前直梁和横梁。水箱架是否已更换,可作为参考。然而,如果在前直梁和横梁上有焊接或板金属修补的痕迹,很有可能以前曾发生过严重的碰撞。重新焊过之后,表面很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波纹,而不像原来的状态有点类似平行线,比较板正。你可以想象,即使一张纸被揉碎,被更多的东西压平,它的表面仍然会有不可磨灭的折痕存在。然后是观察汽车后部的车体结构。基本上,只要打开行李盖,把备胎拿起来,便可观察到行李舱底部有焊接或板金属修补的痕迹,观察点就像观察引擎室一样,如果出现打磨、重新上漆、不规则波浪形,很有可能是汽车产生了更严重的冲击。
2、知道汽车的车龄
看看踏板上的橡胶蒙面,它能最好地显示出车辆的车龄。人们常常担心原来的车主会伪造里程表,那就检查汽车最近的保修发票,其中应注明车辆的里程数。然而,基本上,低里程并不意味着汽车状况良好。除非这辆旧车有完整的维修保养原有的保修数据,否则里程数仍作为参考,或是根据实际的汽车状况作出最准确的决定。
3、仔细检查轮胎磨损程度
仔细看轮胎的磨损,尤其是前轮。如果图案是平的,边缘不再有棱角,则说明原车主的驾驶习惯不太好的。这不仅使轮胎本身的状况不佳,而且也揭示了汽车的整体状况将会很成问题。
4、检查身体状况
在车身周围多看几圈,仔细观察挡泥板的边缘和车轴,观察零件的磨损和接受风吹日晒的程度。或是看看排气管的外端,看看它的新旧度和生锈程度,如果车辆曾经被水淹过无法彻底观测,而观察主要是看车门框架、脚垫和后行李舱。车门的部分还需要拆掉车门上的密封胶条,以观察里面是否有黄土或水渍。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把车里的脚垫抬起来。此外,同样的观察方法也用在后备箱备胎上。但并非所有二手车车主都能让大家这么看车,因此他们也要事先与车主沟通。
5、引擎外观及操作
看一下发动机,看是否有漏油的痕迹。点燃发动机,观察废气的颜色。如果废气是正常颜色,那发动机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发黑,那是没有调教好,里面有燃烧不充分。蓝色表示发动机非常疲劳。白色显示缸垫行将报废。此外,闻到气体排放的气味,难闻是一个不好的迹象。
6、检查车辆驾驶性能
通过亲自驾驶来测试车辆的状况是绝对必要的。检查所有电器,包括转向信号、车灯、供暖系统、空调系统、收音机等。然后启动发动机,使其以低速运行,并倾听发动机的动静。然后开车兜风,等待引擎上升到合适的温度,继续仔细听引擎。尽可能多地改变速度,看看车辆在加速和减速时的反应。变速箱换挡过程是否平稳流畅,同时停车后亦需多换挡,以观察档杆是否能正常准确地进入齿轮,以及是否会有奇怪的声音来判断变速箱状况是否健康。如果汽车和方向盘高速摇晃,那就要看看动平衡和四轮定位是否还准确。总之,汽车的维修可以在4s店存储数据库中找到。一些车主可能自从提到这辆车后就没有去过4s店,但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只要车主买了保险,他就可以知道之前发生的事故。即使它是一家保险公司,记录也会在那里。只要车架编号不变,车辆的事故纪录便会一直存在。
⑦ 买车怎么检查车辆质量的这几个问题
1、找到汽车标牌,检查汽车出厂日期,如果出厂日期超过6个月,说明已经算是库存车。
2、看汽车玻璃,数字与小数点一定要一致,否则有问题,如果点在后边,用数字7减去点数就是玻璃的出厂月份,如果点在前边,用13减去点数为出厂月份。
3、观察汽车轮胎,前边数字代表出厂月份,后边数字代表年份,轮胎的出厂日期一定要在车辆出厂日期之前,否则存在问题。
4、检查外观车身,看一下车身外表有没有划痕,打开车门观看汽车内饰,有无破裂地方。
(7)车身生产中的质量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如果已经有了心仪车型,这时就需要考虑车型的配置,当然谁都想配置越多越好,这就意味用户要花费更多费用,所以一定要好好考虑配置,什么配置是可以不要的,什么配置是必须的,从而来选择哪一款车型。
2、如果真的想购买这款车,这时建议用户最好给一点时间问一问,这辆车是不是最喜欢的,是不是最合适的。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就可以下手了。
3、在签署订车合同时,包括其他合同材料时,都要注意合同每一项细节,尤其是定金与订金,一字之差,就有可能导致订车费用退不了,注意订金是必须退还的,定金如果你不买了,人家是有理由不退的。
⑧ 汽车五种环保检测方法
汽车尾气检测方法有哪些?
一、怠速法
SV-5Q尾气分析仪
就是说汽车发动机在没有负载运转状态下,正处于接合位置而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此时自动变速箱应该在“停车”或“P”挡位这个位置)
二、稳态工况法
在均速的行驶中,保持加载的固定值,注意还包括两个等速工况段。但是由于这个实验工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因而这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低、误判率高。
三、瞬态工况法
根据美国瞬态排放测试方法,所用的测试仪器基本上与美国的联邦试验法相同。由于要求较高的底盘测功机控制精度,其特点是目前现有检测手段中最好的,但是设备成本和发动机维修保养的费用较高。
四、简易瞬态工况法
SV-YQHA尾气分析仪
是美国最新开发的一种用于在用车排放测试方法。它在原有检测方法基础上,增加使用气体流量计测试各工况的排气流量,利用积分计算出单位里程排放量。该方法成本略高于稳态工况法,但比瞬态工况法低,测试精度较高。
五、双怠速法
在怠速方法基础上增加了高怠速检测。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该方法十分便利、成本低。但是存在严重局限性: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只反映车辆怠速时的排放情况;检测不出氮氧化物,给化油器车留下了作弊空间和机会。
汽车发动机尾气的排放,是关系到一个发动机的好坏,一个好的发动机不仅在性能上有的优异的表现,而且在耗油量和尾气排放上都是有着姣好的表现。但是再好的发动机在经常了长时间的使用都会损坏,为在了这时候在进行发动机维修已经晚了点,还不如平时多注意保养一下汽车,显得更加的划算。
⑨ 汽车的质量如何判断的
简单鉴别汽车品质的方法
一、漆面品质、配合间隙需要望
面对一辆车,车辆的外观是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一辆车的好坏和车身零部件配合间隙的宽窄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这辆车品质的看法。车身表面部分,在成品检测时主要通过望和摸两种手段,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我们提车检查。根据我们对车身表面的关注程度,车身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区域缺陷干扰最大,是我们需要着重检查的部分。检查项目包括漆面是否存在凸起、凹坑、流挂、油污、抛光痕等。我们熟悉了漆面缺陷则种类,就容易找到缺陷了。除了常见的凸起、凹坑等缺陷外,色差也是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对象。同检查凸起、凹坑这类缺陷不同,检查色差需要与车身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更容易发现缺陷。
二、内饰检查需要触
内饰覆盖件和各种操控按键的检测需要用到我们的触觉。通过触摸、旋转、拉扯等动作来检测内饰部件的质量。
三、车辆异响需要听
我们与汽车接触更多是在动态状态下,车辆的异响通常也是在运动起来之后发出的,车辆的NVH性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驾乘舒适性,因此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四、内饰异味需要嗅
高品质的汽车车厢内不会存在异味,异味检测是汽车品质把控的重点,汽车设置有专门的气味实验室,通过对车辆内饰进行高温加热,抽取车辆内空气来检测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我们可以通过嗅觉简单判断一辆车的内饰品质,汽车通过专业的检测来确保内饰不会挥发有害物质。
假如是撞上了静止的物体,例如墙壁、大树,质量大的车辆肯定冲击力大,毕竟这种冲击力要由车辆本身来承受。二被动安全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碰撞之后,车辆对人员的保护程度有多强,比如乘员舱是否完好?安全气囊的数量和质量能否保护好车内人员?前段时间很多人在网络上说汽车保险扛是塑料做的,让好多人觉得现在的汽车结构很软,不耐撞。还有人认为钢板越厚越硬越安全,似乎这个理论已经根深蒂固与人们的心中。
还有更离谱的人装模作样按下车身铁皮,按不动则点头说这车质量不错,如果有点下凹了,则说这次铁皮不够硬,立刻就认为有偷工减料之嫌。要知道,车头和车位均采用稍稍偏软的材料形成溃缩区,虽然软但并非采用塑料。中间的乘员舱则是采用高强度钢板制成。而汽车不仅保护内部乘员,也考虑到外部行人的安全。一般来说,引擎盖材质不会那么硬,因此材料过硬会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对于汽车安全性,其实并不用过多担心。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开发阶段就预先想好了在碰撞时应该如何正确的“受伤”,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升被动安全性能。而E-NCAPE、C-NCAP、IIHS等专业的碰撞测试中心无数次的碰撞测试证明了车子只有合理的软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车内乘客,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越硬越好。
因此千万别再以“厚薄论英雄”啦。钢板薄厚更多的是影响燃油经济性以及后期的保养维修,并不是车辆的安全性。更不要断章取义,一看网络上那些日系车车祸照片,就认定日系车不耐撞,因此我们不知道当时碰撞的角度,速度,事故具体细节及现场有没有二次碰撞等就立判说某车型不安全,这无疑是以管窥天。
检测步骤
第一招:拉一拉“顶棚拉手”
每辆国产车内的前后座车窗上部,一般都有顶棚拉手。在行驶中,它往往能协助车内乘客固定自己的位置,也能在紧急情况下避免人的身体剧烈移位。看车时,不妨坐在车内拉一拉这些拉手,通过手感感觉是否足够结实。
第二招:踩一踩“后保险扛”
在汽车追尾时,后保险扛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后保险扛内的防撞钢梁则能对碰撞冲击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并非所有国产车的后保险扛内都有类似防撞钢梁这样的缓冲支架。看车时,用脚踩一踩,感受后保险扛的结实程度。
第三招:扯一扯“门护板”
座位的旁边车门外,有一个装东西的小槽,它被称为门护板,此处同样可以通过拉扯的方式判断车身做工是否足够结实。具体做法,人坐在驾驶位,打开副驾驶位车门,尝试用手抓门护板,再拉上副驾驶位车门。
第四招:压一压“手套箱”
汽车“手套箱”一般在副驾驶位前方。拉开手套箱,用脚往下“压一压”,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判断车身对于车身各个结构组件链接处焊接的工艺水平如何。
第五招“碰一碰“仪表板后段”
考研汽车做工工艺,看汽车内饰便可窥见一二。仪表板后段的做工是很多厂家容易忽略的,消费者可以坐在后排座椅,用脚推一下中央仪表板后段,感受是否稳固。
网上当然还要很多不实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关于手感则是涉及到车门限位器和铰链还有车门的重量,一台车的车门厚重感,是在关门是发出的厚重的响声,让很多人觉得门很重,但其实并不是车门本身很重,而是和车门的限位器和铰链有关,然而在讲究轻量化的今天,车门本身并不会很重,车门的安全性主要依靠防撞梁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总体来说,关门的声音只能体现一辆车的制造工艺以及密封性隔音性,对于安全以及防撞性并不能很好的体现,所以这种判断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