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原理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侧物所含有的物质。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2. 怎么判断每天的液相色谱仪做出来的结果是准确的呢
单就气相而言,仪器都会做仪器确认,其中包括进样重复性实验,貌似要求是RSD不大于3%,至少气相是这样,如果不通过做实验就没有准确度可言了,你所说的面积变化很大很可能不符合要求,检查一下隔垫是否漏气,柱子是否装好,进样针密闭问题吧
面积波动大,但只要对照品的相应因子差不多,且面积的RSD符合你的标准就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仪器每天的状态也不一样,更何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天与天之间的结果有差异也正常,只要符合标准就行。你的对照品每天都配吗?还是几天用一个对照品溶液?是不是存放的条件使它降解等。
有波动正常,波动太大就不正常了吧。检查对照品是否稳定,天气热了,溶剂是否有挥发。
建议您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分析测试网络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药物分析、化学分析、食品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网络搜下就有。
3.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中含量浓度怎么确定
这个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一般来说浓度保证比定量限要高,比过载值要低的范围就可以。
比如,你的色谱图峰高2000左右过载,也就是色谱峰平头。含量峰高在100-1000都可以接受。
其他的就是看你配样是否方便了。比如,如果你同时也在做有关物质,有关物质的样品浓度可以直接作为含量浓度。或者稀释十倍作为含量浓度。只要精确就行。
4.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法实验报告
目的:达到分离分析的目的。
原理:通过HPLC分离测定来对目标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试剂:相关流动相,固定相等。
仪器:HPLC等。
实验步骤:装样,检测,分析。
结论:测定出结果。
分析:对图谱进行分析。
5. 检验检测新方法确认的内容包括哪些
方法确认具体来讲包括了标准方法的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看看方法确认和方法证实的目的是什么:
非标准方法确认目的:
该非标准方法能否合理、合法使用;
标准方法证实目的:
实验室是否有能力按标准方法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标准方法证实和非标方法的确认应该如何做:
标准方法证实:
从人、机、料、法、环、测几个方面去证实实验室有能力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有能力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证实的内容要从七方面去做:
(1) 对执行新标准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评价,即检测、校准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技能及能力;必要时应进行人员培训,经考核后上岗;
(2) 对现有设备适用性的评价,诸如是否具有所需的标准、参考物质,必要时应予补充。
(3) 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必要时进行验证。
(4) 对物品制备,包括前处理、存放、辅助试剂等各环节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评价。
(5) 对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报告格式及其内容是否适应标准要求的评价。
(6) 对新旧标准进行比较,尤其是差异分析与比对的评价。
(7) 按标准要求进行完整模拟检测,出具完整结果报告。
标准方法证实应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及其证实的记录,标准方法变更后应重新证实。
非标准方法确认:
一个非标方法的确认,在文件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方法适当的标识;
b) 方法所适用的范围;
c) 检测或校准样品是什么类型,以及对样品的描述;
d) 被测参数的范围;
e) 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关键技术性能的要求;
f) 需要用到的的标准物质;
g) 方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环境稳定周期的要求;
h) 操作步骤,包括:
—样品的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检测、校准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使用前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结果的记录方法;
—安全注意事项;
i) 结果接受(或拒绝)的准则、要求;
j) 需记录的分析数据;
k) 不确定度评定。
非标方法的技术确认,需要从五个方面确认:
(1)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比较;
(2)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3)实验室间比对;
(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5)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技术确认要尽可能全面,并需有确认记录。
6. 如何正确的进行液相色谱法的含量检测
要得到准确可靠的HPLC定量结果你需要:
1.
有准确可靠的标准品来源和正确的配制过程。
2.
正确样品的前处理比仪器参数的设置更为重要,消除被测组分可能存在的干扰物。
3.
有合适分离度的柱子,确保被测组分可以完全分离。
4.
选择合适的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还是梯度洗脱看被测组分间的分离效果。
5.
确保仪器的有良好的稳定性,否则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内标物校正。液相的稳定性通常还比较好,若液相的稳定很差,表明仪器存在着严重的故障需要立即进行维修。
6.
选择合适的检测器,一般来讲选择性的检测器(如DAD,FLD,VWD)灵敏度高于通用性检测器(如RID),通用性检测器不适合测定痕量水平的组分,对不同含量水平的被测组分,选择合适的检测器非常重要。
7. 求助液相含量方法学确认的具体方法,最好有案例分析!!!求指教啊!!!!!
估计你是要确认高效液相检测你所需检测物质其方法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除了对物质检测确认,还需要对液相进行仪器确认,所以要测量其专属性、检测限及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这几个指标。
专属性是指在标准对照物出峰时间,你要测的这个物质也出峰,即出峰时间一致,且不进样时或进流动相时,此出峰时间没有峰出现。
检测限和定量限就是仪器能够检测出的最低浓度及能够定量计算的最低浓度,峰高为三倍基线噪音时的浓度为检测限,峰高为十倍基线噪音时的浓度为定量限。
准确度是指在一定浓度对照品中增加一定量样品,用液相检测出的结果,算出理论加标量是否符合实际添加量。并且要至少做三组,九个样,算RSD,要小于2%。
精密度是指进样后出峰的平行性,至少做六个,算其RSD,也要小于2%。
线性就是指用不同浓度的样品进样,得出各浓度的峰面积,用浓度和峰面积做线性回归,看其线性如何,其相关系数要大于0.995。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药典。
纯手工输入哦!
8. 液相色谱如何做计量确认
应该叫强制检定,由法定机构,如技术监督局进行。
一般项目有:流量的准确度、柱箱控温精度、进样精密度和线性、波长准确度、吸收度准确度、基线噪音、基线漂移。其中进样精密度、基线噪音、基线漂移是必做的。
如果只是确认,也可以自己做,项目可多可少。
另外确认是由周期的,其后的叫再确认。
9. 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中分析方法认证的主要内容
含量方法学认证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性质:
1.专属性:查看被测物质与被测结果间是否正确且唯一对应。
考察方法:将处被测成分外的其他物质均做空白干扰对照,包括流动相、辅料空白、溶剂空白、其他成分(多组分产品)空白、如果方法有衍生还应包括衍生空白等等。
2.精密度:查看方法多次测定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考察方法:重复性试验,应包括仪器精密度(对照多次进样查看偏差),方法精密度(多次测定同一样品查看结果,该测定应包含全部试验过程,即配制多个供试品溶液),中间精密度(不同人员不同时间不同仪器,最好试剂和实验室也更换,测定同一样品,查看结果偏差)。RSD应小于2%
3.准确度:测得结果与实际量间是否一致。
考察方法:通过回收率试验来确定,应包含3个浓度至少9个样品的测定结果,测定时应采取对照品(或原料)加辅料等其他干扰,计算回收率和结果偏差。视方法而定一般回收率应在95~105%,RSD小于2%
4.线性:在线性范围内,测得峰面积与被测物质的量是否能够呈线性关系。
考察方法:线性试验,应取至少5个浓度点,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相关系数,液相色谱法中一般认为R=0.9999以上才能算呈线性。
5.定量限:当物质达到定量限浓度以上时,该方法可以对该物质进行定量检测。
考察方法:当被测物峰高:信号噪音=10:1时,当前浓度即为定量限。如果想做更加可靠的实验,应在定量限处考察精密度和回收率。
6.耐用性:方法对实验环境的耐受程度。即当实验条件发生细微变化时,方法仍然能够保持测定的准确。
考察方法:通过几项实验来确定:溶液稳定性(相同溶液在几小时内多次进样查看结果),色谱条件变化(应包括柱温、流速、色谱柱批次、检测波长等条件的轻微变化)。
10. 高效液相测量血液中氧氟沙星含量的多少试验报告
想要测定化合物含量先要其进行离纯化其进行特异识别并定量检测想要达离并准确定量测定首先考虑色谱析于溶性非挥发性物质首选液相色谱外考虑气相色谱 面提供气相-质谱联用仅供参考其操作难度、检验本、准确度、精密度均液相色谱所建议优先考虑液相色谱 微量化-GC/MS测定茶叶咖啡含量 作者 王玉飞 (浙江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浙江宁波,三一50一0) 摘要 目:用微量化探讨茶叶咖啡提取,建立用GC/MS测定茶叶咖啡定性定量析.:茶叶 0.一 g 用水提取定容 一00 ml,取 一 ml 用乙腈超声提取,加性氧化铝水硫酸镁除杂质,峰值高碎片离作监测离进行定量析.结:咖啡特征离别陆漆、一09、 一9四;定量离一9四;实际品稀释含量测定范围内(0.5~二0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加标一.0、5.0、一0.0 mg/kg 平均收率 9陆.5%~一0三.二%,变异系数 0.陆%~二.三%.结论:本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重现性、专属性强、准确靠. 版源 《卫检验杂志》, 二005, 一5:吧一吧-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