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定势效应解决方法

定势效应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19 12:17:40

‘壹’ 什么是定势

定势论(set theory)是指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20世纪30年代在对多种感觉实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源于德国心理学家G.E.缪勒和舒曼1889年提出的定势概念。认为定势是心理的特殊现象,反映了没有形成意识的心理活动所特有的积极状态,应该成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作为个体进行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反映了先前活动对后来活动的影响,可能有利于完成活动,也可能不利于完成活动。乌兹纳捷发现,定势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形成,并能扩散到其他活动中。

它不是某种局部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完整的心理状态或人格模式,是在需要和客观情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心理活动的内部条件,任何活动都是在定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相同的定势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活动中。

被认为是一种与无意识有关的新型理论,对于揭示无意识现象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定势现象在注意、知觉、问题解决、运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但对于定势的本质仍然没有定论。

(1)定势效应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贰’ 定势效应的介绍

定势效应是指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随着定势理论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用定势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倾向,也可用这一概念解释人们在社会态度方面的倾向。仪表、相貌的定势效应主要表现为刻板效应和晕轮效应。

‘叁’ 定势效应的问题举例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肆’ 什么是心理定势效应

?心理定势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热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会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介决问题代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定势效应是指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随着定势理论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用定势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倾向,也可用这一概念解释人们在社会态度方面的倾向。心理定势效应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活动。在对陌生人形成最初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并且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定势有积极的意义:心理学家迈尔于1930年研究过定势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在他的实验里,对部分参加试验者利用指导语给以指向性暗示,对另一些参加者则不给指向性暗示。结果,前者绝大多数被试能解决问题,而后者则几乎没有一个能解决问题。比如说,5岁练钢琴,练到15岁才能登台演出,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强烈的定势。10岁练小提琴,20岁指法才规范,十年就是为了形成规范的定势,在这个意义上,定势是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仅是人的局部的心理活动,而且是主体的完善的个性状态。只有形成最完备、最全面定势的人,才幸运地成为演奏家。因此,当你工作顺利的时候、人见人爱、钱如潮而至,说明有良好的定势,千万不要动。同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也有妨碍作用,在很多现实事件中都可以理解到。有这样一个着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将瓶子平放,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出口,一直到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不停地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能走出囚室。因而当你身处不利境遇时,失学失

‘伍’ 都说职场上要掌握“定势效应”,这种效应指的是什么呢

早年间,国外的一家科研中心,科学家因为一款金属科研工具头疼不已,因为科研要求这个工具的前端需要有耐高温高压的属性,但在已知的任何一种耐高压高温的金属里,没有一种符合工具的设置形式,因此这个项目也被搁置多年。

直到有一天,项目组里来了一名实习生,她看到专家都为此头疼,便问起了事情的缘由,得知专家们的苦恼之后,实习生怯怯的问了两个问题:机器是金属的,所以前端也要是金属的吗?同样是耐高温高压,其他材料不行吗?

这两个问题让科学家们恍然大悟,对啊,从来没人要求前端一定要是金属材质,就因为整个机器是金属材质,所有人就都掉进了“金属”这个黑洞里无法自拔,从而导致项目停滞。

你看,因为一个通身都是金属打造的金属疙瘩,专家们就被圈在了“金属”里,因为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实验也好,科研也好都能用这个机器完成,他们习惯用此来解决问题。

然而,一旦有了新问题,显然老方法已经不灵了,可他们还是会在旧的思维里搜寻答案,就像拉磨的驴,在自己的画的圈里打转。因为那是他们的擅长,也习惯了。

‘陆’ 定势效应的效应概述

定势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大意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活动。在对陌生人形成最初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盗,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就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
所谓定势思维效应,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

‘柒’ 什么是定势,社会定势社会定势对新闻采访有哪些影响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又称心向。定势的概念首先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采用。苏联心理学家全面研究了定势现象,提出定势理论。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用社会定势标志态度。定势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运动定势、注意定势、知觉定势、问题解决定势等。
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长期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即家庭环境、小群体环境、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这个影响从不稳定到稳定,最后形成人对社会价值的意识状态,即社会定势。社会定势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定势也会发生变化。
定势效应对新闻采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定势效应是指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他人的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固定的看法,它是一种简单化的思想方法,容易发生认识上的偏差。(2)定势效应是人们认知事物时的一种常见现象,在某种情况下有助于人们对他人作概括性的了解。(3)但定势效应毕竟是一种简单化的思想方法,是容易发生认识上的偏差,而推断的事物也还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可能性。
新闻采访的对象以什么心态接受采访,决定于采访对象的定势。这种定势是采访对象在过去经验影响下所形成的知识、感情和动机相统一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态又使人对周围现实的思想、政治和社会各种现象产生相应的态度,并突出表现在采访对象的定势思维中。定势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闻采访,定势思维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我们要扬长避短,充分合理利用好定势思维。通过采访前的精心准备和采访问中的细致观察,通过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确保新闻采访的成功。

‘捌’ 社会心理学效应的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刻板印象
曾经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玖’ 定势效应的着名实验

俄国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照片。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组说,将出示的照片上的人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向另一组说他是位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被试用文字描绘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的两臂长,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一个人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不过他在离绳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滑轮,意思是想给系绳的人以帮助。然而尽管系绳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个滑轮,却没有想到它的用处,没有想到滑轮会与系绳活动有关,结果没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如果系绳的人将滑轮系到一根绳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荡起来,然后抓住另一根绳子的末端,待滑轮荡到他面前时抓住它,就能把两根绳子系到一起,问题就解决了。
有这样一个着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有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在偶然当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拾’ 如何克服学生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心理定势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是积极作用。定势效应能使人在客观事物、客观环境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对人和事物的知觉更迅速、更有效。个体在认识新的事物时,头脑里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正是凭借这些知识、经验,才使个体对新事物的认识迅速、有效,而不至于需要长时间的摸索。知识、经验的可贵正是在这里。特别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所产生的定势效应,其积极作用更为明显。见月晕而知风、见土润而知雨,就是例证。刑侦警察能一眼辨认出小偷、逃犯、走私分子,能从蛛丝马迹中察觉作案人员的多方面的具体情况,也是定势效应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定势效应也能产生消极作用。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情况又总在不断变化,因此仅仅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认识去认知新的事物,又往往容易使人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刻舟求剑”就是对这种错误思维方式的比喻。“老眼光看人……想当然……按老黄历办事”,讲的也是定势效应的消极作用。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克服思维定势,使思维更开阔,更深刻,更灵活,更敏捷。

阅读全文

与定势效应解决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06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9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19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76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694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69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798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18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46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1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4
北京电流检测方法 浏览:482
手机u盘保护方法 浏览:114
数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浏览:666
约一场球的正确方法 浏览:189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浏览:294
28天锻炼腹肌最快的方法 浏览:203
简单练翘臀方法视频 浏览:760
心理诊断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