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货膨胀下 会计处理方法有什么变化呢
通货膨胀会计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在会计处理上,在会计科目设置、账户的开设、账务处理上,除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不单独处理,出一半物价水平会计不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和有关账户外,其余各种通货膨胀会计科目,特别在变现价值会计模式中,取消了损益类账户,对资产类账户按现时销售价格记账。
扩展知识:
通货膨胀会计产生背景:
正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出现,给企业界财务会计信息带来了种种冲击,应用传统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处理会计事项显出许多弱点。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益必然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如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去处理帐务,编制会计报表,必然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尤其是包括几年数据的比较,分析报表不仅难以作为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决策的依据,也会引起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的误解。
币值不变假设在西方财务会计中称货币计量假设,这种假设是以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为基础的,它是会计的计量单位,称为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即使有变动,也是极其微弱,不足以影响会计计量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
正是因为币值不变假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这一币值稳定的假设就无法避免会计上所提供的信息背离经营的实际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虚盈的经营假象。在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按照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基本上反映实际经济情况。
但出现通货膨胀后,尤其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历史成本较多地背离了资产的实际价值,会计信息不能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数据。
为了解决和克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西方会计界提出了各种会计改革设想和模式,从而产生了为消除通货膨胀或为如实反映通货膨胀影响而采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即“通货膨胀会计”。
B. 通货膨胀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如何应对
只是一点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务报表中,根据通胀的不同影响,可将各资产、负债项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的区别在于通货膨胀对两者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前者是货币资金或者未来需要收取固定资金的资产项目,还包括未来需要偿付固定资金的负债项目。货币资金或者未来需要收取固定资金的资产项目,通胀来了的时候,货币贬值的速度赶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会贬值;对未来需要偿付固定资金的负债项目,通胀就是好事。
而非货币性项目就不是了,通胀的时候它的价值是跟着上升的。比如存货、厂房。虽然通胀时厂房价值的上升并不在报表上反映,但是一旦以市场价值卖出,还是可以体现其包含通胀的市场价值的。
至于应对,现在应对通胀的金融工具也有很多,抗通胀的国债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大的国企或集团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资产组合管理和对冲
C. 通货膨胀有哪些好的方式去解决的
可以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D. 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
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提高谁来税率,增加税收,控制国家财政支出。如2006年国家新制定的印花税就是增加税收的 办法。
货币政策:就是通常说的金融政策,主要有提高存贷款利率,上调存贷款准备金,达到控制市场货币流通的 目的。
E. 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
巴菲特说过:投资就像一桌人打牌,如果半个小时里面你看不出谁是凯子,那么你就是凯子。《经济学原理》写得清清楚楚: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而对债权人不利,通货紧缩反之。换句话说,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债权人就是凯子。谁持有现金,谁把钱存银行,谁借钱给别人,谁就是凯子。搞清楚这一点,应对通胀的措施就简单了——要在通货膨胀中居于有利地位,就要成为债务人而不是债权人。当然,贷款利率必须低于通胀率,如果利率比通胀率高,那么还是没有办法的。其次,你的收入必须能跑赢贷款利率,能跑赢通胀更好。
抱着尝试的心态,探索新的收入来源。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不要轻易认为外汇、黄金一定保值。给人买保险很重要,给资产买保险,要慎重。
最后,对以上结论不要做“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去做,结果会如何如何”的推论。被称为德国巴菲特的安德烈.克斯托兰尼有一个瑞士女友,非常好客,每次招乎朋友到她家里打牌的时候都会用甜蜜的嗓音对他们说:“祝你们大家都赢。”而这是不可能的。
F.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怎样应对通货膨胀
应对通货膨胀是企业老板的事情。财务管理人员只管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G. 企业咋财务管理人员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财务上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应该怎么处理。
建议可以参考美国会计准则,其中有一个专门的通货膨胀会计准则。
希望可以帮到你。
H. 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I. 对于当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
通货膨胀下会计处理方法有什么变化要视应对通货膨胀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不同:
第一种,不变币值会计
所谓不变币值会计,是用价值稳定、购买力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会计计量单位进行会计计量,揭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会计模式。它是专门用来处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虽然在西方会计文献中,对涉及这方面的会计改革往往以不同的名称,例如一般物价变动会计、不变币值会计、现行购买力会计、稳定币值会计、不变购买力会计等等,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不变币值会计的显着特点在于用不变币值货币单位取代名义货币单位进行会计计量。这样,就需要一个中介来转换企业财务报表原来所显示的数据。这个中介通常被称为转换因子。不变币值货币的转换因子最初是黄金,人们通常把一定量的黄金作为中介,将报告期的当量货币额所表示的财务数据与基期当量货币额相比较,从而提示二者之间的差异。
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作为会计计量单位的尝试,在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可信度的改革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某种思路。几十年来,有关不变币值会计的评价毁誉参半。不变币值会计的优点概括起来有:
(一)方法简单。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下,无需改变历史成本会计程序与方法,仅仅通过一种物价指数对有历史成本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其调整过程比较简单。
(二)增强了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比性。对于特定企业来说,因其按照一般物价指数调整了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因而统一了同期财务报表中不同时点形成的计量单位,所以增强了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三)易于监督。由于调整依据相同,使按照一般物价指数重编的财务报表具有可审计性。
第二种方法,现行(重置)成本会计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重置成本与现行成本的概念。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按现行价格购置与现有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及其等同物。当所重估的资产是可以从外部购得时,应用上述概念进行估价并不会发生很大困难。但是,当所估价的对象是专用设备或自制产品、自建建筑物时,在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基础时,就要对这些不能直接从外部购买的资产采用现行再生产成本计价。所谓现行再生产成本,是指在当前价格水平下,按当前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价格,再生产同样资产的花费。因此,可以认为,现行再生产成本包含于重置成本之中。在这里,为了简化起见,下面内容所提到的现行成本与重置成本不相区别。
采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可以以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进行日常会计处理,可以在会计年末一次性重估现行成本,进而确认现行成本变动额,并重编现行成本财务报表。现行成本会计的主要优点:
(一)能较为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是因为,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现行成本会计能够提供企业实际经营收益的近似值,从而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增强了报表的可比性。由于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把不同时点取得的资产及其嗣后转销的成本统一到了现行水平上来,使得企业实体本身的计价能够可比。
第三种方法,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上面介绍了不变币值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原理及特点,但由于这两种会计模式自身的局限性给会计处理带来不便,有时我们不得不考虑采用另一种更为合理的会计模式。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下,由于忽略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影响,因而使重编的不变币值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差别较大,容易导致误解。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由于忽略了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因而使得所揭示的物价变动的影响不够完全。为了全面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人们创造出现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这种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是,计量基础是现行成本,计量单位是不变币值。这种模式试图全面反映物价变动影响。因此,就需借助现行成本会计和不变币值会计的某些原理。具体的做法是把现行成本会计技术与程序和不变币值会计技术与程序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成本会计效益对比上的考虑,采用这种模式,通常是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财务数据的基础上重编现行成本、不变币值财务报表。因此,也可以把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理解为一种财务报告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物价资料所进行的一切调整,都是在会计期末进行的。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基本上保持了不变币值式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优点。
(一)这一会计模式能稳定会计的计量单位,又能在现行成本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可比的信息。
(二)这种模式能够同时揭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提供按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和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提供按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进行调整之前和之后的资产持有损益的资料和货币性项目净额上购买力损益。
这种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提供这种信息的花费是很大的,由此产生的利益是否能弥补这种花费还需进一步商榷。
(二)这种资料过于复杂,能够正确理解的人不多,因而很可能出现误解。
以上粗略地介绍了通货膨胀会计的三种具体的会计模式。通货膨胀会计从产生到发展,对西方财务会计整体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冲击了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推动了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解决了通货膨胀给财务会计信息带来的一些问题。但由于西方各国在确定应税收益规定上大多要求须用历史成本计量,加上传统习惯的影响,使得全面应用通货膨胀会计方法受到很大阻力,在其进一步研究中也困难重重,所以美国会计学称之为“国际会计三大难题之一”。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宏观调控的失误,造成中国商品物价的较大波动,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长期的工作重点。1988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片面追求产值、速度,使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宏观调控失调,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94年的物价上涨指数为最高,1994年10月物价指数达到27%。其主要原因是由于1994年底粮食价格上涨引发的,这一年的通货膨胀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当年的通货膨胀率在13-15%左右。政府在1995年初采取了紧缩等政策以后,通货膨胀并没有得到完全控制,通涨的势头虽得到控制,但它的实际幅度仍很高。因此,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成就是保持了高速度,最大的教训就是经济波动太大。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以2003年又一轮粮食上涨为领头羊,原材料、农产品、房价甚至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价格全面上涨。而且,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有不可控性。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平均为9-10%,这是相当高的,对于经济秩序、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经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又不讲求质量效益的情况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结果。因此,想一次性彻底在中国现有情况下消除通货膨胀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这种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式下,对中国企业依据传统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假设编制的会计报表必须重新审核,不然必将影响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中国采取哪种会计模式,还有待广大会计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