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医学上如何鉴别血尿与HB尿
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是完全不同的,但在临床上我们很不容易从肉眼加以区别,但尿沉渣镜检可以做出区别。 ◆血红蛋白尿:正常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低于50mg/L,而且与肝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超越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游离的血红蛋白就从肾小球滤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为正铁血红蛋白、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则呈棕黑色酱油样外观。血红蛋白尿与血尿不同,离心沉淀后前者上清液仍为红色;血尿时离心后上清透明,镜检时不见红细胞或偶见溶解红细胞之碎屑,隐血试验强阳性。 ◆血尿:是指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由于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去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混有凝血块。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自然数为肉眼血尿。洗肉水样外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镜下血尿乃指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查时能看到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一般而言,凡每高倍镜视野均见3个以上红细胞时则可确定为镜下血尿。
❷ 如何区分血尿与血红蛋白尿
很多人都把血尿当成了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当成血尿,从肉眼外观看上来二者并不好区分, 呢?临床上区分两者也是通过一些仪器来检测。 通常临床上区分血尿与血红蛋白尿是通过尿沉渣镜检做出区分。 :血尿:是指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由于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去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混有凝血块。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自然数为肉眼血尿。洗肉水样外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镜下血尿乃指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查时能看到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一般而言,凡每高倍镜视野均见3个以上红细胞时则可确定为镜下血尿。 :血红蛋白尿:正常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低于50mg/L,而且与肝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超越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游离的血红蛋白就从肾小球滤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为正铁血红蛋白、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则呈棕黑色酱油样外观。血红蛋白尿与血尿不同,离心沉淀后前者上清液仍为红色;血尿时离心后上清透明,镜检时不见红细胞或偶见溶解红细胞之碎屑,隐血试验强阳性。 如果您有尿液发红的情况出现,无论是以上何种情况,都预示着您的身体有疾病,所以应尽快去医院检查,对 血尿或血红蛋白尿 做出区分确诊,尽快治疗。
❸ 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各有什么特点
血尿与血红蛋白尿最大的区别在于尿中是否有红细胞,血尿中是否含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尿中仅有而无红细胞,血尿可由尿道疾病、肾脏疾病、邻近器官疾病等引起。苓白多菌粉对于消除蛋白尿、潜血也非常有帮助,是药食同源配方,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水肿的蛋白尿的复发。多吃蔬果。对于喜欢吃肉类的朋友而言,建议较少肉类的摄入,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
❹ 怎样鉴别血尿
血尿的鉴别,除了采用尿三杯试验区分血尿来源之外,以下方法亦有助于血尿的鉴别。 t;^u-, 百拇医药 首先根据血尿的伴随症状来区别不同血尿,若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 ,尤伴尿痛者,多为泌尿系感染、结石等,称为有痛性血尿;若血尿不伴尿痛,称为无痛性血尿,在肾炎、肾结核、泌尿系肿瘤中很常见,尤其年龄大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呈无痛性,应当注意进行各方面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t;^u-, 百拇医药 血尿伴随的其它全身性症状,也可以据此分析区别血尿的原因。目前采用尿红细胞形态的检查,来判断血尿的来源,符合率达90%左右。具体办法是取离心后尿沉渣,置于玻片上,用相差显微镜来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其尿中红细胞为变形红细胞,即红细胞呈现多种形态,如面包圈样、草莓样、水滴样,甚至为破碎红细胞,提示血尿是因肾小球的病变所导致。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红细胞多呈正常或大致正常形态。 t;^u-, 百拇医药 此外,肉眼血尿还应与血红蛋白尿相鉴别。血红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溶血性疾病,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越过了肾阈值,从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中。血红蛋白尿的颜色可呈红色、棕色,甚至呈黑色。与血尿鉴别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红细胞,而血红蛋白尿中无红细胞,这是两者根本的不同之处。
❺ 血尿蛋白尿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讯号。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则称为血尿。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血尿的原因]
血尿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结核、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最为多见。其他如凝血异常的疾病(特发性或药物性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坏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再障、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也可引起血尿。
尿液中带血即为血尿,又称尿血。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没有红细胞的。医学上把病人尿液离心沉淀后,用显微镜来检查,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的红细胞,就叫血尿。若是仅仅在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而眼睛看不出来有血的尿,叫做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样”或带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所以血尿并不是都能被眼睛发现的。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约1000毫升尿液中起码混入1毫升血,这说明血尿较严重,应赶紧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一) 血尿的病因
血尿常常是由泌尿器官的疾病引起的。人的尿液是在肾脏里生成的,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凡是这些器官有了病,发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
常见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及尿道损伤等等。血尿是以上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二) 血尿的鉴别诊断
当排尿开始为血尿,而后段尿液正常,一般多为尿道疾病;如排尿开始正常,快结束时出现血尿,多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如果为“全程血尿”,血色暗红,一般多为肾脏的疾病引起。尿血很少出现休克的表现。
血尿常见于以下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 血尿伴尿少、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发病前一周患扁桃体炎。
2�肾盂肾炎、血尿伴尿痛、尿急、尿频、腰痛、发烧。
3�泌尿系统结石 特点是血尿伴肾绞痛,或有排尿中断、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
4�肾结核 有血尿者占90%以上,特点是尿急、尿频、尿痛逐渐加重。
5�肾及尿路损伤 多有腰部或腹部外伤史,如挫伤、撞伤、摔伤等。
6�过敏性紫癜 这种病皮肤有出血点,胃肠道出血,关节痛。皮肤有出血点2~4周后出现血尿。
7�全身性疾病 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症,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可引起血尿。
8�药物性血尿 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服用后可引起血尿。如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等等。
9�暂时性血尿 饮水过少引起,增加饮水,稀释尿液后很快消失。
(三) 救护措施
(1) 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剧烈的活动。必要时可服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安眠药。
(2) 大量饮水,减少尿中盐类结晶,加快药物和结石排泄。肾炎已发生浮肿者应少饮水。
(3) 应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还可合用维生素C。
(4) 慎用导致血尿的药物,尤其是已经有肾脏病的人。
(5) 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和尿路清洁剂,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灭滴灵等药。
(6) 泌尿系结石常有剧烈腹痛,可口服颠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痉止痛。
(7) 血尿病因复杂,有的病情很严重,应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诊,进行彻底治疗。肾结核和肾肿瘤在明确诊断后可做一侧肾脏切除手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参考资料:
血尿的原因
小便中的血液量超过正常量叫血尿。如果在1000毫升尿有1毫升烟,肉眼看起来小便呈血样或洗肉水样,这就称为肉眼血尿。在尿液常规检查时,如在显微镜下一个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5个,或12小时尿爱迪计数红细胞超过100万,而肉眼不能觉察者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发现红色尿后,家长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还是假性血尿。有些药物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黄钠、利福平、酚红等;需与真性血尿区别。 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许多,大致包括以下情况;
1、泌尿系统疾病 如各种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肾炎、遗传肾炎、紫癜性肾炎),结石(肾、膀胱、尿道),心及肾结核、各种先天畸形、外伤、肿瘤等。
2、全身性病症 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心力衰竭、败血症、维生素C及K 缺乏、高钙尿症、新生儿出症等。
3、物理化学因素 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毒物、运动后等。 为了明确病因,确定血尿发生的部位十分重要,尿三杯试验可以了解血尿的来源,方法十分简单。
取3只杯子,在一次小便中,第一杯取前段尿,第二杯取中段 尿,第三杯取后段尿。如第一杯为血尿表示血来自尿道;第三杯血尿为终未血尿,病变多在膀胱或后尿道;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均呈血色即全程血尿,提示病变在肾脏或在膀胱以上的泌尿道。
要明确血尿是由哪种疾病引起的,还是根据症状和体体征,进行各种体验、X线及CT检查,甚至肾脏的活组织穿剌检查才能确诊。
血尿与膀胱肿瘤 申文江教授
最近公布的全国肿瘤调查表明,膀胱肿瘤发病率、残废率明显增加,膀胱肿瘤已跻身于全国十大肿瘤之榜。血尿是膀胱癌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肉眼可见的血尿发生原因可能很多,但90%以上是泌尿器官的疾病,而且首先应当想到尿路肿瘤,如膀胱肿瘤、肾肿瘤、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尿道肿瘤、男性前列腺肿瘤等。肉眼血尿是指排出的尿为鲜红或粉红的血色,有时甚至带有小的凝血块,肉眼可见的血尿中大约10%—15%是恶性肿瘤。
随着年龄增长,患尿路恶性肿瘤时的肉眼血尿发生率增加,40岁以下的肉眼血尿中,1/10是恶性肿瘤;50—59岁则有1/4为癌;60—69岁有1/3以上是癌;70岁以上70%是癌。中老年人发生血尿必须认真对待。
在发生肉眼可见的血尿之前,可能有肉眼看不见,只能在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血尿,只有在体检时化验尿才能发现。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早和最普通的症状。血尿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是无痛性,病人可以有明显的血尿,却无任何疼痛;第二是间歇发生血尿,肿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现溃疡、坏死,引起血管损伤发生血尿,出现凝血后而止血,再破坏后重复出血。膀胱癌病人从首次肉眼血尿到再次肉眼血尿,不少病人间隔半年到一年。用抗生素和止血药治疗,可以暂时中止血尿,但决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否则会延误诊断与治疗。
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膀胱肿瘤的大小、多少、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不见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估计膀胱肿瘤的病期。发生肉眼血尿,哪怕只有一次,也应详细检查。早期膀胱肿瘤很少有尿路剌激症状,如果膀胱肿瘤发生感染,或是肿瘤长在膀胱的下部,可能较早期就出现尿急、尿频、排尿疼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剌激症状。
膀胱癌患者大都在50岁以上,3/4是男性患者,而且绝大部分是吸烟者。发生肉眼血尿应当检查尿中有无癌细胞,还要做膀胱镜,尿路造影等项检查,必要时可以做CT、核磁共振、B超等检查。
如何确定血尿的来源?
发现血尿时首先应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即排除某些原因引起的假性血尿和红颜色尿,前者如由于月经、痔出血或尿道口附近疾患产生出血混到尿液中所致;后者如接触某些颜料或内服利福平等药物以及某些毒物(酚、一氧化碳、氯仿、蛇毒)、药物(磺胺、奎宁),挤压伤、烧伤、疟疾、错型输血等原因所致的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而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病毒感染亦可发生,一般无重要意义,当排除上述各种情况,并作多次检查均为血尿时才应重视,通过病史、体检、化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作出诊断。确定了为真性血尿后,应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区分血尿来自肾实质还是来自尿路:①如在尿沉渣中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表示出血来自肾实质;②血尿伴有较严重的蛋白尿几乎都是肾小球性血尿的征象;③如尿中能发现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管型则多为肾实质性出血;④肾小球疾患导致的血尿,其红细胞绝大部分是畸形的,其形态各异,大小明显差异,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其红细胞绝大多数大小正常,仅少部分为畸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病因十分复杂,应特别警惕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两类血尿对症治疗原则也是相反的,肾小球性血尿常须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或活血化瘀治疗,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常须应用止血疗法。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❻ 何谓血尿及血红蛋白尿各有何特点临床上如何鉴别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讯号。血尿一般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没有红细胞的。医学上把病人尿液离心沉淀后,用显微镜来检查,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的红细胞,就叫血尿。若是仅仅在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而眼睛看不出来有血的尿,叫做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样”或带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若红细胞>3个/HP则称血尿。表示肾或/和尿路有异常出血,出血量>1ml/L,可呈肉眼血尿。内科常见于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泌尿系感染、结核、多囊肾等。外科常见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创伤。全身出血性疾病及剧烈运动也常伴发血尿。 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能与氧结合的呼吸蛋白,仅存于红细胞内。正常情况不能从肾小球滤过。正常尿液中没有血红蛋白。当血管内溶血,浓度>15-25mg/dl,即可以α或β双聚体形式从肾小球滤过。 血红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溶血性疾病,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越过了肾阈值,从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中。血红蛋白尿的颜色可呈红色、棕色,甚至呈黑色。血红蛋白分解后铁将参与形成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故在慢性溶血时可显现含铁血黄素尿和尿铁排出增多,常见于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溶血,如G6PD血症,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外因素所致溶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化学毒物及药物所致,物理因素。 鉴别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红细胞,而血红蛋白尿中无红细胞,这是两者根本的不同之处。
❼ 血尿与血红蛋白尿如何区别
血尿的特点是浑浊而不透明,搅动时呈云雾状,静置或离心后,上层液清朗, 下层有红色或暗红色沉淀,镜检可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尿的特点是尿色褐红, 尿液透明不混浊,静置或离心后无沉淀,镜检无红细胞。
❽ 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的区别
血红蛋白尿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大量破坏,并释放到血液中。由此而产生的血红蛋白远远超过了肝脏的结合能力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隐血强阳性,镜检无红细胞
肌红蛋白尿是由于心肌或骨骼肌等组织严重受损时,随尿液排出体外,可经尿Mb检查出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由于肌肉损伤也常伴有红细胞破坏,故肌红蛋白尿同时也伴有血红蛋白尿。
血尿指尿中混有红细胞
❾ 小便前面正常,快尿完的时候出先了红色的液体,这是什么疾病或者原因出现这样的情况
血尿分三种.下面是无语星空BLOG的记录.我不认识这个人.不过写得挺专业的.
2006/11/17] 血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折叠]
血尿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也是原因较复杂的一种病理现象,它是一个临床症状, 就好像发烧一样,是某一种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正确分析血尿的原因,找到引起血尿的疾病在临床上显得非常重要。
一、血尿的诊断
1、什么是血尿
血尿又称尿血,通俗的说,尿液中带血即为血尿。
定义: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即尿常规检查时,如在显微镜下1个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3个,或12小时尿爱迪氏计数红细胞超过50万个,就叫血尿。
异常增多: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含有红细胞,但在剧烈运动、劳累过度后,或少饮多汗而尿量每24小时低于800毫升时,可以有少量红细胞,这时尿镜检每3~5个高倍视野可有0~2个,或离心后每高倍视野在0~3个范围内,都属于正常现象。若尿液中含有的红细胞多于正常,才为血尿。
化验单中(+)的解释:一个高倍视野内每10个计为(+),20个计为(++),30个计为(+++),40个计为(++++)。(++++)以下的血尿,一般为镜下血尿,4个+以上,为肉眼血尿。
2、镜下血尿与肉眼血尿
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若是仅仅在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而眼睛看不出来有血的尿,叫做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红色或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时每1000毫升尿中约含血液0.5毫升—1.0毫升,在显微镜下一个高倍视野内红细胞数一般在40个以下(4个+以下)。如果1000毫升尿液中混有l—2毫升血液,肉眼即可看出尿液呈红色,即表现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颜色深浅受血量多少和尿酸碱度的影响,血尿呈酸性时常为棕色或褐色;血尿呈中性或碱性时则为红色。
从严重程度上讲肉眼血尿要比镜下血尿严重,应当及时检查,尽可能查清血尿原因,进行治疗,但镜下血尿亦不可忽视,错过治疗时机。
3、真假血尿
尿的颜色发红并不一定就是血尿。怀疑有血尿,一定要将尿液进行化验检查,看有无红细胞,才能最后确定真假血尿。
真血尿:上面提到的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假血尿:假血尿是指尿色发红,看似血尿,但不是真正意义的血尿。它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尿液被染色:某些药物、食物、染料、试剂等可以引起红色尿液,如使用酚红、利福平、氨基比林等药物,此时尿液镜检无红细胞,联苯胺试验(尿潜血试验)阴性,患者诉有用药史。
(2)污染血尿(伪血尿):尿内也混有血液,但红细胞来自尿路以外,多见于阴道、子宫、痔、直肠等部位出血混入尿液中所致。
(3)血红蛋白尿:多由严重挤压伤、烧伤、输异型血发生溶血而造成。它的产生是由于溶血性疾病,使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越过了肾阈值,而从肾小球滤过,进入尿中所致。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等。
临床上,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鉴别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红细胞,而血红蛋白尿中无红细胞或只有极少量的红细胞,隐血试验(联苯胺试验)阳性,这是两者根本的不同之处。另外肉眼观察:肉眼血尿呈洗肉水色乃至鲜红色,静置后容器底部出现一层红色沉淀;血红蛋白尿的颜色可呈红色、棕色,甚至呈黑色,由于尿内无红血球或仅有少量红血球,故尿液清澈无沉淀,不混浊。
二、血尿的病因
人的尿液是在肾脏里生成的,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凡是这些器官发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因此血尿的原因多而复杂,大致由下列几类原因引起。
1、 功能性血尿(生理性血尿)
血尿一般都是有病的,即病理性血尿,但少数为生理性血尿,如运动性血尿。
运动性血尿:一部分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可出现一过性血尿,主要原因可能是剧烈运动造成肾脏被挤压,肾血管被牵拉或扭曲以致损伤。停止剧烈运动,血尿可逐渐消失。
2、 全身性疾患
①血液病及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维生素C及K 缺乏等。过敏性紫癜: 这种病常见于儿童与青少年,皮肤有出血点,胃肠道出血,关节痛。在皮肤有出血点2-4周后出现血尿,常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约l/3过敏性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且年龄越小,发生越多。
②感染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③结缔组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性肾炎、结节性多发动脉炎性肾病、皮肌炎性肾病、风湿性肾炎等。
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并有高血压性肾病时、心力衰竭肾瘀血等。
⑤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高钙尿症、痛风肾、糖尿病性肾病等。
3、 药物性原因:
药物性原因引起的血尿特点是:一般为暂时性,多在病人服药后12~24小时内发生,尿常规可有尿蛋白“±”~“+”,红细胞“+++”~“++++”此外,其他有关肾功能方面的检查、腹部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一般不能发现任何问题。血尿多于停药或停止接触后自愈,肉眼观察血尿一般在停药后1~2天消失,用显微镜观察血尿一般持续2~3天消失。
①抗生素类: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头孢类药物(如先锋Ⅳ号等);四环素均可引起肾毒性损害,出现血尿,头孢类药物若与氨基甙类药物或利尿剂合用,肾毒性更大。
②服用抗凝剂,或注射甘露醇等可引起血尿。
③其他药物如保泰松、阿斯匹林、双氯灭痛、感冒通、速尿、利福平、环磷酰胺、乌洛托品、松节油、汞剂、砷等等。
④某些食物引起血尿:大量食入山樱桃可引起血尿。
药物引起血尿的原因是:人体对这些药物高度敏感,肾脏血管强烈收缩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发生血尿,多与服用上述药物的剂量无关,而与服药人的个人特异体质有关。
要确诊血尿是否由服用药物所致,首先要排除其他可引起血尿的疾病,如确系药物过敏,则以后不得再次使用同类药物。
4、尿路邻近组织器官病变
①急性阑尾炎如炎症波及泌尿系统时可引起血尿。
②女性盆腔器官发炎如输卵管炎、盆腔炎、盆腔脓肿也可引起血尿。
③直肠癌、结肠癌、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等都可侵犯泌尿系统引起血尿。
5、 肾内科疾病
其中以肾小球疾病为最常见: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
6、 泌尿外科疾病
泌尿外科疾病几乎均可出现血尿,仅出血程度及出血时间早晚不同而已。
①泌尿系结石:其中包括肾、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结石。
②泌尿生殖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等。肾结核有血尿者占90%以上。
③泌尿系先天畸形:畸形可造成尿路梗阻,梗阻缓解后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血尿。
④泌尿生殖系肿瘤:有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⑤其他泌尿系疾病:如肾下垂、游走肾、先天性多囊肾等。近年来发现肾血管压迫引起小儿血尿并不少见。左肾静脉被其他血管压迫引起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又称胡桃夹现象。
⑥泌尿系损伤:多有腰部或腹部外伤史,如挫伤、撞伤、摔伤等。
⑦泌尿系异物引起血尿:尿道口异物或膀胱异物可造成血尿,去除异物后血尿即消失。
⑧异体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血尿的原因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发生血尿多以炎症为最常见,约占70%以上,而肿瘤约占20%左右,其他原因占10%。引起血尿最多见的病因是良性病变,如膀胱炎、尿路结石及结核等,但是老年人应特别警惕泌尿系肿瘤
三、血尿的鉴别诊断
1、出血部位的分析:
根据血尿的来源不同,临床上又可将血尿分为初血尿、终末血尿、全程血尿三种。根据三种不同的血尿情况常可初步提供出血的可能部位。①初血尿:排尿开始有血色,逐步变清,表示病变在尿道;②终末血尿:排尿开始未见血色,以后才慢慢变深,排尿终末时血色更浓更深,表示出血部位在膀胱颈附近、三角区、前列腺、或后尿道;③全程血尿:血与尿完全混合,从排尿开始至终末,血尿的外观无改变,表示出血部位在肾或输尿管,也可见于膀胱壁病变。尿中含有血丝,表示出血部位在肾或输尿管;若混有血块,说明出血多在肾或膀胱。
尿三杯试验有助于判断上述三种血尿,方法十分简单:取3只杯子,在一次小便中,第一杯取前段尿,第二杯取中段尿,第三杯取后段尿。若第1杯中为血尿,其余2杯正常,则为初血尿;若第1、2杯中无血尿,仅第3杯有血尿,称为终未血尿;如三杯中均有血尿,称为全程血尿。
肾脏病变引起的血尿,多为全程性均匀,常为暗棕色,多伴有肾区钝痛或肾绞痛,如形成血块多为条状。显微镜下多见红细胞管型和其他管型,一般无明显的排尿不适症状,但如伴有膀胱病变则可有排尿不适症状。
膀胱病变引起的血尿,伴有排尿不适症状,但肿瘤出血则无明显的排尿不适症状,血尿较鲜红,多为终末血尿,血块不规则。
前列腺与尿道病变引起血尿,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症状,血尿为鲜红色,前列腺与后尿道出血时为终末血尿,前尿道出血为尿道滴血。
2、 内科性血尿与外科性血尿的鉴别:
八十年代以来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可以鉴别尿中红细胞是肾内科性或泌尿外科性血尿。具体办法是取离心后尿沉渣,置于玻片上,用相差显微镜来观察尿中红细胞大小、色素、形态的变化及异形红细胞数量。用这种检查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与其他原因出血符合率达90%左右。
红细胞形态分析将所查红细胞结果分为三种类型:
①均一型红细胞血尿(也叫非肾小球性血尿):正常红胞大于90%,表示红细胞来自肾小球以外,提示血尿由泌尿外科疾病导致。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创伤等,故又叫外科性血尿。
②变形红细胞血尿(又叫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异常者大于90%,即红细胞呈现多种形态,如面包圈样、草莓样、水滴样,甚至为破碎红细胞。显示红细胞由肾小球漏出,RBC数量>800个/ml则有临床意义,提示血尿是因肾小球的病变所导致。所以又叫肾小球性血尿,如肾炎病人的血尿属变形红细胞血尿。
③混合型血尿:正常和异常红细胞均有,其中哪一类型红细胞大于50%,即是以该类红细胞为主的混合性血尿,提示这种出血不是一个部位,有肾小球性,也可能伴有下尿道出血,如某些IgA肾病患者,在皮肤肌肉血管中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出血也可来自泌尿系黏膜损伤的血管。
需指出,红细胞形态分析是作为初筛血尿来源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再进一步的检查,如怀疑泌尿道疾病者进行尿路造影、膀胱镜、CT、B超等检查;怀疑肾小球疾病者行肾活检等以确定血尿病因。但仍有少数病人不能明确诊断,此时需定期追踪观察。
3、 血尿的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⑴无症状,无痛性血尿,儿童多为肾炎,成人、老年人常为泌尿系肿瘤的症状;
⑵伴有腰腹部剧烈绞痛,多为肾或输尿管结石所致,出血量一般较小;
⑶伴腰背顿痛的出血,少量血尿时以结石多见,大量血尿时应考虑肾或肾盂肿瘤。
⑷伴有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若为女性,多为膀胱炎,且症状常可反复发作;中青年男性,则肾结核可能性大;老年男性则应考虑前列腺增生;
⑸血尿伴进行性加重的膀胱刺激症状应考虑尿路结核;
⑹伴有排尿不畅的血尿,老年男性多为前列腺肥大;中年人则可能为膀胱肿瘤或其它膀胱颈部病变;
⑺血尿伴排尿中断,排尿困难,排尿剧痛,多见于膀胱或尿道结石。
⑻血尿伴发烧,多为上尿路或前列腺的感染;
⑼活动过多或运动后出现血尿,则多为运动性血尿或尿路结石,女性患者可能为肾下垂所致;
⑽排精后出现血尿,多为精囊炎、前列腺炎或膀胱颈后尿道疾病所致;
⑾在大便或性交后发生血尿,多为后尿道炎;
⑿外伤后出现血尿,泌尿系损伤诊断即可成立。
⒀浮肿、高血压、出血倾向等症状,说明血尿的病因多为肾小球肾炎或其它肾脏内科疾患;
4、 辅助检查的应用
凡是血尿,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B超、腹部X光照片、肾盂造影、膀胱镜检、CT和核磁共振等。可以了解双侧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肿瘤占位病变,肾盂积水;输尿管有无受压、扩张,管周有无肿块,膀胱内有无结石、肿块等。必要时可以进行肾动脉造影检查,肾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等。
5、常见四种疾病的鉴别
血尿的原因很多,有几十种疾病可导致血尿,但最为常见的有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结石,结核和肾炎。这四种常见疾病引起血尿的症状各自有其特点。结石的血尿往往是镜下血尿,一般在(+)---(+++)之间,结石往往会引起肾绞痛和尿路感染,出现这种情况的血尿怀疑为结石,应做B超和X线摄片检查;如果血尿时间很长,而且都是镜下血尿,同时伴有排尿不适,但又培养不出普通细菌,人有消瘦,乏力,低热等,应怀疑为泌尿系结核病,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结核的发病率在回升,应当引起警惕;在化验小便时血尿同时伴有蛋白尿或有管型,伴有晨起眼睑浮肿,血压升高等,应考虑是否患有肾炎,应到肾内科检查;泌尿系统肿瘤的血尿往往是无症状性肉眼全程血尿,主要特点:一是无症状,无任何不适,二是肉眼全程血尿,三是间歇性,血尿来去都很突然。肿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现溃疡、坏死,引起血管损伤发生血尿,出现凝血后而止血,再破坏后重复出血。
四、无痛性血尿与泌尿系肿瘤
泌尿系肿瘤95%以上都是恶性的,它引起的血尿特征是间歇性、无症状性、肉眼全程血尿,这种血尿最容易被病人忽视,因为病人除血尿一项异常外,没有其他不适感觉,而且血尿不经治疗也可暂消失,呈间隙性,时有时无。每当血尿消失后,病人总以为"病"也消除了。事实上,这种间歇性、无痛性正是泌尿系统肿瘤的一种临床表现,如果血尿一旦突然加重,常常已是肿瘤的晚期。我们在临床中会遇到这样一些中老年患者,在发生间隙性血尿2-3年后才来就医,经检查已患晚期膀胱癌了。所以对待无痛性血尿一定要慎重,尤其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要首先想到肿瘤的可能,如膀胱肿瘤、肾肿瘤、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尿道肿瘤、男性前列腺肿瘤等。资料统计在肉眼血尿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尿路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40岁以下的肉眼血尿中,1/10是恶性肿瘤;50—59岁则有1/4;60—69岁有1/3以上;70岁以上70%。因此,中年后出现无痛性血尿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从出现第一次血尿开始,就应查明原因,千万不要拖延。
膀胱癌:
泌尿系肿瘤中膀胱癌的发病率最高,膀胱癌患者大都在50岁以上,3/4是男性患者,而且绝大部分是吸烟者。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早和最普通的症状,据资料统计膀胱癌患者75%有无痛性血尿。申文江教授最近公布的全国肿瘤调查表明,膀胱肿瘤发病率、残废率明显增加,膀胱肿瘤已跻身于全国十大肿瘤之榜。膀胱癌病人从首次肉眼血尿到再次肉眼血尿,不少病人间隔半年到一年,而且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治疗,可以暂时中止血尿,因此就容易延误诊断与治疗。
诊断膀胱癌并不难,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首选做B超检查,可以发现膀胱肿块。X线造影检查也有诊断价值。 进一步的检查则是做膀胱镜检查,这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看到肿瘤的大小和部位,还可以钳取一小块肿瘤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哪一类肿瘤,良恶性程度如何。
需要指出两点,一是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膀胱肿瘤的大小、多少、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不见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严重程度估计膀胱肿瘤的病期。二是早期膀胱肿瘤很少有尿路剌激症状,但如果膀胱肿瘤发生感染,或是肿瘤长在膀胱的下部,可能较早期就出现尿急、尿频、排尿疼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剌激症状。对这种肉眼血尿应当检查尿中有无癌细胞,还要做B超、膀胱镜、尿路造影等项检查,避免误诊为出血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疾病。
肾脏肿瘤
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我国肾脏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0.47~0.66%,国外约占3% 。肾肿瘤多数为恶性,恶性肾肿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在原发性肾恶性肿瘤中一般统计肾癌占85%、肾盂癌7-8%、肾母细胞瘤5-6%、肉瘤3%。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
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也是肉眼全程血尿,没有尿急、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据资料统计,肾癌患者70%有无痛性血尿,有的可以伴有患侧腰疼,当血块排出输尿管时,可以出现患侧肾绞痛。肾脏肿瘤的这种早期症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许多患者或其家属,就是因为看到患者不疼痛且又时好时坏,于是就麻痹大意,结果拖到后期无法救治而后悔。对可疑患者作B超、肾盂造影、CT和磁共振检查便可确诊。
总之,血尿的病因诊断十分复杂,需结合尿液的化验、X光拍片造影、CT及B超等检查后综合分析才能最后确诊。需要提醒的是:出现血尿,特别是在病因一时难以弄清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力求做到早确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