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abbix主动模式怎么检测断网
建议按以下方法查看是什么原因并解决:
1、查看手机是否欠费,欠费的手机是无法连接数据网络的,需要充值。
2、网络延迟造成的刷新失败,可以打开手机的飞行模式,五秒后再关闭,然后重新连接网络或者重启一下手机。
3、网络设置没有设置好,可以拨打手机卡所属运营商,让客服发送上网设置的相关数据后根据提示设置。
4、如果连接的是无线网络,那么需要查看一下手机wifi密码输入和无线路由器的上网设置是否都正确,其他设备是否可以通过该wifi上网,建议把手机的wifi密码删除再重新输入一遍,或者重启、重新设置一下无线路由器。
2. 谁知道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国能蓝电等专业的红外检测电柜电气设备隐患的基本判定方法
3.2.1 温度判断法
根据红外测温仪测得的电气装置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同时考虑负载率和连接部分接触电阻的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电气隐患。
此法是为排除负荷及环境温度不同时对红外判断结果的影响而提出的。当环境温度低,尤其是负荷电流小的情况下,设备的温度值并没有超过规范标准,但大量事实证明此时的温度值并不能说明该设备没有缺陷或故障存在,往往在负荷增长之后,或环境温度上升后,就会引发设备事故,形成电气隐患。故对电流型设备还 可采用“相对温差”法来判别隐患存在与否。
“相对温差”是指设备状况相同或基本相同(指设备型号、安装地点、环境温度、表面状况和负荷电流等)的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测点温升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Δτ(%)=(τ1-τ2)/τ1×100(%)(3)
其中:
τ1——温度较高测点的温升,(℃);
τ2——温度较低测点的温升,(℃)。
通常,当Δτ≥35%时,就可以诊断该设备存在缺陷,应予以跟踪监测,必要时要安排计划检修。
3.2.3 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是指在同类设备之间进行比较,所谓“同类”设备的含义是指同一回路的同型设备和同一设备的三相,即它们的工况、环境温度相同可比时的同型设备,通常也称做“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具体作法就是对同类设备的对应部位温度值进行比较,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设备是否正常。在进行同类比较时,要 注意不能排除有三相设备同时产生热故障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相当低。同类比较法适用范围广,包括电流型和电压型设备,也包括对内、外部故障的诊断。
国能蓝电红等外检测专业的电气设备检测,通过电监局认证, 通过了ITC(Infrared Traning Center)的认证,BV ISO 证 检测仪器红外热成像仪计量认证,国能蓝电行红外检测同时还进行载流量负荷率计算分析, 对运行中不能打柜门进行可视检测的高压柜进行超声波检测,对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进行防雷接地电阻检测,更加准确分析缺陷
红外线热成像检测主要是检测可视范围内设备的表面温度检测及故障分析,在一些场合超声波检测更能胜任检测任务。
3. 精密测量的测量方法
1、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式可分为: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直接得到被测量的数值或对标准值的偏差称直接测量。如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等。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根据已知的函数关系式求得被测量的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通过测量一圆弧相应的弓高和弦长而得到其圆弧半径的实际值。
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测量器具的示值直接反映被测量量值的测量为绝对测量。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不仅是绝对测量,也是绝对测量。将被测量与一个标准量值进行比较得到两者差值的测量为相对测量。如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为相对测量。
3、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件表面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的测量为接触测量。如用光切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即属于非接触测量。
4、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对个别的、彼此没有联系的某一单项参数的测量称为单项测量。同时测量个零件的多个参数及其综合影响的测量。用测量器具分别测出螺纹的中径、半角及螺距属单项测量;而用螺纹量规的通端检测螺纹则属综合测量。
5、被动测量和主动测量:产品加工完成后的测量为被动测量;正在加工过程中的测量为主动测量。被动测量只能发现和挑出不合格品。而主动测量可通过其测得值的反馈,控制设备的加工过程,预防和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
4. 新能源汽车绝缘检测原理
当前主流的绝缘检测方法有两种,电桥法和交流注入法,但这一功能由电池管理系统BMS来实现。电桥法又称被动检测法,主要原因必须有高压才能进行绝缘检测。交流注入法又称主动检测法,因为只需12V铅酸上电即可完成绝缘检测功能。关于绝缘检测的专利大家去网上搜搜也非常的多,但大多也是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演变和优化。大致总结如下(若有不妥,欢迎探讨,更欢迎批评指正):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电桥法重难点解读:
(一)电桥法的检测原理
电桥法的工作原理是BMS通过检测高压正与高压负之间的分压变化来计算正极/车身与负极/车身的绝缘阻值,检测原理如下三步:
1. 闭合开关S1,闭合开关S2:BMS检测到V1,V2的电压;
2. 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BMS检测到V1’的电压;
3. 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BMS检测到V2’的电压;
4. 根据上述三个步骤,已知电池的总电压U以及正负极桥臂的分压电阻及其比例,可以列出三个方程U=aV1+bV2,
5. 根据这个方程式来解方程可以求得:正极/壳体阻值=Rp,负极/壳体=Rn
两个阻值便是我们平时整车上读取到绝缘值,以上即为电桥法的检测原理。
(二)电桥法的设计难点
电桥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还需重点考虑如下几点(上述四个电压值V1,V2,V1’,V2’以下统称V1,V2,欢迎补充和探讨):
1. 分压比例及ADC的选取:
绝缘检测为了兼顾成本会牺牲一部分精度(采用12bit ADC采样,甚至直接用单片机内部的ADC采样),这个时候对电阻的分压比例(R1/R2或R4/R3)的选取提出较高的要求,
电阻分压比例太大采样分辨率不够,无法做到较高精度;
电阻分压比例太小采样超出量程,无法做到全电压范围的采样;
2. 寄生电容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整车上寄生电容的实际存在(一般在几百纳法级,也有远大于这个量级的)。
由于寄生电容会导致V1,V2电压值稳定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几个问题:
BMS无法准确判断V1,V2电压的稳定采样点,电容电压未稳定或者电容开始漏电导致V1,V2的电压不是真实分压的值,这样计算出来的绝缘值不准,这也是前几年有些车绝缘不稳定的要因之一,现在好多了;
BMS等待电压稳定的时间,等待的时间过长导致绝缘检测时间偏长,可能不满足功能安全中FTTI的时间要求;
寄生电容值随着天气以及车辆的老化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要确保设计仍然满足前期的采样精度和时间目标就对算法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硬件电路以及软件滤波要考虑;
3.电压V1,V2的采样同步实时性的影响
理论上V1,V2的实时性越高对绝缘采样精度及稳定性越有利,但是很遗憾这个也只能是理论,显然是无法完全同步的。为了方便理解,我暂且假定一个非常极端实车工况来说明同步实时性的影响:
阶段一:猛踩油门踏板上陡坡,此时BMS恰好为步骤2检测V1’;
阶段二:猛踩制动踏板下陡坡,此时BMS恰好为步骤3检测V2’;
大家可以先想想这个情景以及这个情景对绝缘检测的影响。踩油门踏板的时候电池包对外大电流放电,由于锂电池的DCR+极化内阻等存在,导致电池包的高压会被急剧拉低(由电流的大小决定,一般在50~100V,以一个400V电压来说电池实际输出电压为350V)。踩制动踏板的时候由于制动能量回收整车对电池包大电流充电,同理导致电池包的高压会被瞬间抬高至450V。那么问题就来了,V1’是以350V分压检测得到的,V2’是以450V分压检测得到的,用这一组电压去计算绝缘是不妥的,轻则绝缘值误差较大,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绝缘误报漏报导致整车做了对应的故障策略。
5. 什么叫艾滋病主动检测
自己主动检测艾滋,现在我国有三种检测方法可以检测艾滋:
第一种:到医院检测
第二种:私密自检,通过在tian猫或j东用检测试纸自己进行检测(ai wei DPP等产品)最快20分钟出结果。
第三种:专业机构送检,自己在家采集样本快递到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再通过网络查询结果;如:ai wei唾液采集器 1+1联检服务(包含唾检和尿检两种产品)
6. APM主动监测和被动检测的区别
被动检测:页面植入脚本或探针,当用户访问网页时,探针自动采集数据并回传数据库进行分析。
优点:
真实用户数据(最后一公里)
地区/网络/浏览器的覆盖率高
无需硬件投入,成本小
缺点:
需植入探针到代码中,有侵入性、安全性、隐私性方面的担忧,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性能损失
植入脚本只能采集基础的网络和浏览器事件数据,无法采集真实页面加载速度(符合人脑视觉感知)
问题已经发生,并暴露给了真实用户
无法自动化,依赖用户人工操作。
环境不可控,数据虽然体量大,但是也有很强的干扰性
7. 汽车主动降噪模块怎么检测
原地踩油门,手摸着车门喇叭,当发动机转速在900至1200之间的时候,能感觉到喇叭震动的话就是汽车主动降噪正常工作 。动降噪功能,该功能位于车机设置里面。可通过打开该功能和关闭该功能来进行听觉的反馈。
汽车主动降噪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
家用电器、汽车、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动降噪系统故障判断方法包括通过麦克风获取噪声信号、根据噪声信号生成反相声波信号并通过扬声器发出反相声波信号;根据多个噪声信号生成噪声数据组且根据多个反相声波信号生成反相声波数据组。
获取噪声数据组的噪声信号特征和反相声波数据组的反相声波信号特征;根据噪声信号特征和/或反相声波信号特征判断该主动降噪系统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家用电器、汽车、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实现上述故障判断方法。
8. 主动检测的定义
“监测”的意思:监视测量
监测
拼音:jiān cè
释义:监视测量
示例: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9. 测量方法有哪些
1、按是否直接测量被测参数,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被测参数来获得被测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较仪测量。
间接测量:测量与被测尺寸有关的几何参数,经过计算获得被测尺寸。
2、按量具量仪的读数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数值,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读数值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标卡尺测量。
相对测量:读数值只表示被测尺寸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
3、按被测表面与量具量仪的测量头是否接触,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接触测量:测量头与被接触表面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测量零件。
非接触测量:测量头不与被测零件表面相接触,非接触测量可避免测量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测量等。
4、按一次测量参数的多少,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对被测零件的每个参数分别单独测量。
综合测量:测量反映零件有关参数的综合指标。如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时,可分别测量出螺纹实际中径、牙型半角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等。
5、按测量在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其结果直接用来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从而及时防治废品的产生。
被动测量:工件加工后进行的测量。此种测量只能判别加工件是否合格,仅限于发现并剔除废品。
6、按被测零件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测量相对静止。如千分尺测量直径。
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表面与测量头模拟工作状态中作相对运动。
水准测量原理
从验潮站的高程零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设立于验潮站附近由国家设计里的水准原点的高程,作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点。我国水准原点设立在山东青岛市。从国家水准原点出发,用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测定布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等水准点。
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三、四等水准网遍布全国各地,以上总称为国家水准点。在国家水准点的基础的上,为每项工程建设而进行工程水准测量或为地形图测绘而进行图根水准测量,同城为普通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竖立在欲测定高差的两点上的水准尺上读数,根据读数计算高差。
10. 找一案例用生物指示进行环境检测
生物监测是通过对生物群落、种群及个体对环境变化或者污染出现的反应进行监测,立足于生物学角度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生物监测属于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非破坏性、经济性、连续性、长期性、敏感性的特征,在环境标准制定、突发事件监测、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环境风险评价等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地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质量现状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从而将科学的依据提供给环境规划、污染控制以及环境管理。物理和化学监测是传统的、主要的环境监测的方法,由于现在人们使用的化学物品的数量和品种正在不断增长,因此不管是在效率上还是基本上,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检测方法已经不能够使监测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监测方法。
1 生物监测的分类和原理概述
1.1 生物监测的分类
1.1.1
以生物的生长环境为根据进行监测:以生物的生长环境为根据可以将生物检测方法划分为主动生物检测以及被动生物检测,所谓的主动生物监测主要是将生物体在控制条件下转移到监测点,从而开展各种参数测试。所谓的被动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环境中天然存在的生物个体和群落的反映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价。
1.1.2
以生物的分类为根据进行监测:通常可以将生物分类监测划分为微生物检测、植物监测以及动物监测,生物监测良好的指示剂就是各种环境介质中的生物,比如指示植物、蚯蚓以及鱼类。微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群落在环境中的功能和变化进行监测,从而将环境污染状况反映出来。
1.1.3
以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为根据进行监测:以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为根据可以将生物监测划分为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植物是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生物;叶绿素a测定法以及生物群落法是对水体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酶活性的测定、土壤微生物、指示植物和动物监测是主要的土壤监测方法。
1.1.4 以生物学层次为根据进行监测:生物学层次为根据可以将生物监测划分为行为测试、生物测试以及生态监测等方法。
1.2 生物监测的主要原理
生物学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是生物监测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两者之间还不间断地进行能量以及物质的交换,一旦环境受到污染,生物体内就会有污染物的迁移和蓄积现象,最终引起环境中各级生物出现生理生化、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分布情况的变化,比如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密度会带水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监测主要是通过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为根据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和状况进行度量和反映。
2 生物监测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 生物群落监测法的应用
生物群落监测法主要是监测水体污染,同时也可以在大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监测中进行应用,比如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在水体出现污染情况之后就会出现明显变化,一些敏感生物会消亡,而一些抗性生物则会生长得越来越旺盛,因此就会产生非常单一的群落结构。利用对生物群落变化的监测能够将污染状况很好地反映出来,其中最为主要的指示生物就是鱼类、底栖动物、着生动物以及浮游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