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种常用的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检测蛋白质浓度,尽管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机理却颇为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正确选择并轻松操作,以下是三种常用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BCA(Bicinchoninic Acid)法
BCA法是近年来的热门蛋白质定量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环境下,蛋白质与二价铜离子结合,还原为二价铜离子,随后BCA与一价铜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蓝紫色复合物。该方法在562 nm处有较高的吸光值,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不过,操作前需制作标准曲线。BCA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蛋白质浓度检测,但若溶液中含有与铜离子反应的螯合剂或还原性试剂,结果将受影响。此外,检测结果还会受到蛋白质内半胱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含量的影响。
Bradford法
Bradford法由Bradford于1976年建立,其原理是带负电的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相互作用。该方法在595 nm处有吸收峰,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在使用Bradford法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制作的标准曲线并非直线,需将待测蛋白质浓度稀释或浓缩至线形部分方可计算。
2. 高浓度去垢剂会影响Bradford法的准确性。可从BioEngX分享的protocol中了解干扰试剂及其浓度。
3. 可利用除595 nm以外的波长进行检测,但需注意斜率和最低检测限的变化。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但不可靠的方法。通过测量蛋白质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在280 nm处的吸光值来估测蛋白质含量。该方法根据Beer-Lambert定律计算,但存在两个问题:不同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不同,且会受到核酸等物质的影响。尽管如此,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多用于纯化蛋白质的微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