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解决问题方法可以多样

解决问题方法可以多样

发布时间:2022-02-12 11:17:46

‘壹’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请举一实例加以说明。

我要到北京去,可以坐飞机去,也可以坐高铁去;如果新人要成亲,可以旅行结婚,也可以参加集体婚礼;假如我肚子饿了,可以吃面包,也可以吃馒头。等等。

‘贰’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着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举一个生活实例加以论证.

我可以用杯子盛水,也可以用碗,o(∩_∩)o...哈哈

‘叁’ 如何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与基本方法的策略研究

春怨(刘方平)

‘肆’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化学最基本的思想是守恒,稀释也不例外
在稀释过程中,只要抓住前后物质的量相同就可以根据守恒列出式子
如果直接用水稀释很简单
V(浓溶液)*c(浓溶液)=V(稀溶液)*c(稀溶液)
如果是高低浓度溶液混合V(浓溶液)*c(浓溶液)+V(稀溶液)*c(稀溶液)V(所配溶液)*c(所配溶液)

‘伍’ 如何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这是老师的问题或作业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他们在认识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应把握不同层次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教师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习惯通过例题的讲解得出法则,再让学生依据法则进行反复的操练,这样的课不仅对学生适应于未来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会影响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在教学中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的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煤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善于与同学交流。在这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1)学会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学生比较多的注意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同学的发言。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在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可以设计插入这么一个问题:“××同学在交流时他是怎么说的?”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激发人人发言的主体意识。(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选择适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
(1)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例如,《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各种纸盒、饮料盒、瓶瓶罐罐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将收集来的物品分类。在小组活动中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争辩,经过教师的及时引导,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在集思广益中,实现了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2)选择学习策略。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效果好。例如,在教学《简单统计表》时,老师让学生看1分钟经过十字路口车辆的录像,问学生:这1分钟经过了哪些车辆?各有几辆?学生通过个人的观察、思考难以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教师问:那怎么办呢?学生马上要求小组一起合作统计,一人记录一种或两种车辆,这样降低了难度,而且“合作”真正建立在个体“需要”之上。总之,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要充分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独立思维方式,提倡个性化学习。
因此,数学教学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励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大胆、独立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深化数学知识。当然,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能力和意识;也不要认为学生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是对数学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阅读全文

与解决问题方法可以多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湿疹水泡治疗方法 浏览:602
扭伤的治疗方法 浏览:363
慢性湿疹好的治疗方法如何治 浏览:257
主板里的声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48
物理教学方法对比法 浏览:26
中药材木瓜的食用方法 浏览:285
不拘泥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521
一类盈亏问题解决方法 浏览:725
封店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浏览:613
终于找到做酸奶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255
法学的规范分析方法包括 浏览:164
精神病治疗有哪些方法 浏览:477
苹果石榴种植方法 浏览:202
北京治疗阳痿的好方法 浏览:58
如何做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 浏览:295
安卓手机有哪几种扩容方法 浏览:170
艾滋检测方法及原理 浏览:219
竹椅子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64
照片去水印的方法手机上 浏览:791
男性腺素高的治疗方法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