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纸检测前需要做如何处理,因为自己检测过程中发现结果受天气温湿度影响太大了,不能体现其真实值
一. 外观检验:
1. 验证送货单与采购计划单是否一致, 到货数量是否与送货码单一致(包括原纸的品种、标示的定量、规格和件数等), 重量可通过地磅称量,偏差须控制在±3 (千分之三)以内,不足应予以扣除。
2. 检验卷纸的标识是否清晰,包装是否污损,原纸是否有破损、受潮。如果有破损、受潮,应当予以扣除. 具体方法如下: a. 破损: 、受潮发生在卷纸的侧面上,则从外到内数至没有破损、受潮的那层,比如有N=32层(第33层起无破损、受潮),然后测量第16层到轴心的距离D,比如D=0.55米,再结合卷纸的规格L(单位:米)和原纸定量G(单位:克/米2),得到应扣除的重量W=10-3G L (2 3.14 D) N(单位:千克)。b. 破损、受潮发生在卷纸的端面上,则一般不允许超过2厘米,否则按退货处理。
3. 检验卷纸接头处在端面上是否有显着的标志,卷纸端面和轴芯是否平齐,卷纸轴芯是否有瘪芯现象,卷纸两个端面是否直径一致,复卷的松紧度及两个端面是否松紧一致,卷纸的捆扎是否符合标准,一批卷纸是否存在色差,等等。4. 用插针式水分仪检验卷纸的含水率。根据GB13024-2003和GB13023-1997进行抽样。检验在卷纸的两个端面进行,各均匀取三个参考点,插入深度不少于0.6厘米。取这六个点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卷纸的含水率。在原纸供应合同中,一般规定了送货水分,比如(8.0±2.0)%。测试的卷纸含水率在送货水分范围内属于合格,否则按双方约定处理,一般须将多余水分扣除。具体方法如下:如果卷纸含水率M1超出送货水分上限Ma,卷纸重量为W,则须扣除的重量为W (M1Ma)/Ma;如果卷纸含水率M1低于送货水分下限Mb,卷纸须上线试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成品质量时按合格处理,否则退货。值得一提的是,测试卷纸的含水率在卷纸进厂验收时进行,车间使用时还需现场跟进,即质量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
二. 物理性能检验:
1. 取样: 在不具备恒温室检测条件,并且检验要考虑时效性,所以宜采取常态检验, 只要卷纸表面没有明显缺陷,就可在第二层取样.
2. 检验: 根据相关标准提出的方法检验定量、环压强度、耐破强度、裂短长、吸水性等技术指标。定量检验主要是看是否有超克重或克重不足;环压强度和耐破强度测试最关键, 参考双方约定,即可知道是否合格;测试裂短长主要是了解原纸的抗拉断强度,它可作为瓦线是否适用的主要依据;吸水性决定了原纸粘合性能、适印性能、大气水分影响的剧烈程度,等等。其他方面,如紧度、平滑度、耐折度、平压强度、透油性能,等等,根据具体需要决定是否检验。三, 记录: 记录每一批次的原纸检验结果,分析比较,保留优秀的供应商(质量稳定、价格公道、供货及时),将不合格供应商从供方名录中剔除。
四. 附注:
A. 用环压强度试样测试定量的方法:
因为环压强度试样的尺寸为纵向 横向=15.2cm 1.27cm,其面积为19.304 cm2,5张环压强度试样的总面积为96.52cm2,所以称量N张环压强度试样的总质量M,将其换算成5张环压强度试样的质量,先扩大100倍再除以0.9652,就得到原纸的定量W。
例如,测得10张环压强度试样的总质量M=2.89克,则原纸的定量W=100M/(2 0.9652)=149.7克/米2,即150克/米2。再如测得8张环压强度试样的总质量M=3.84克,则原纸的定量W=100M 5/(8 0.9652)=248.7克/米2,即249克/米2。这种测试方法特别适合较小试样的定量和强度测试。
⑵ 温湿度计测量湿度的方法是什么呢
湿度测量方法
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着名的难题之一。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① 双压法、双温法是基于热力学P、V、T平衡原理,平衡时间较长,分流法是基于绝对湿气和绝对干空气的精确混合。由于采用了现代测控手段,这些设备可以做得相当精密,却因设备复杂,昂贵,运作费时费工,主要作为标准计量之用,其测量精度可达±2%RH以上。
② 静态法中的饱和盐法,是湿度测量中最常见的方法,简单易行。但饱和盐法对液、气两相的平衡要求很严,对环境温度的稳定要求较高。用起来要求等很长时间去平衡,低湿点要求更长。特别在室内湿度和瓶内湿度差值较大时,每次开启都需要平衡6~8小时。
③ 露点法是测量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是热力学的直接结果,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宽。计量用的精密露点仪准确度可达±0.2℃甚至更高。但用现代光-电原理的冷镜式露点仪价格昂贵,常和标准湿度发生器配套使用。
④ 干湿球法,这是18世纪就发明的测湿方法。历史悠久,使用最普遍。干湿球法是一种间接方法,它用干湿球方程换算出湿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条件的:即在湿球附近的风速必需达到2.5m/s以上。普通用的干湿球温度计将此条件简化了,所以其准确度只有5~7%RH,干湿球也不属于静态法,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提高两支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就等于提高了湿度计的测量精度。
⑶ 温湿度计测量湿度的原理是什么
温湿度计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着名的难题之一。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1、双压法、双温法是基于热力学P、V、T平衡原理,平衡时间较长,分流法是基于绝对湿气和绝对干空气的精确混合。由于采用了现代测控手段,这些设备可以做得相当精密,却因设备复杂,昂贵,运作费时费工,主要作为标准计量之用,其测量精度可达±2%RH以上。
2、 静态法中的饱和盐法,是湿度测量中最常见的方法,简单易行。但饱和盐法对液、气两相的平衡要求很严,对环境温度的稳定要求较高。用起来要求等很长时间去平衡,低湿点要求更长。特别在室内湿度和瓶内湿度差值较大时,每次开启都需要平衡6~8小时。
3、 露点法是测量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是热力学的直接结果,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宽。计量用的精密露点仪准确度可达±0.2℃甚至更高。但用现代光-电原理的冷镜式露点仪价格昂贵,常和标准湿度发生器配套使用。
4、干湿球法,这是18世纪就发明的测湿方法。历史悠久,使用最普遍。干湿球法是一种间接方法,它用干湿球方程换算出湿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条件的:即在湿球附近的风速必需达到2.5m/s以上。普通用的干湿球温度计将此条件简化了,
其准确度只有5~7%RH,干湿球也不属于静态法,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提高两支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就等于提高了湿度计的测量精度。
5、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法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 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为开发新一代湿度测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湿度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3)克服影响湿度检测技术因素的方法扩展阅读:
测量范围
和测量重量、温度一样,选择湿度传感器首先要确定测量范围。除了气象、科研部门外,搞温、湿度测控的一般不需要全湿程(0-100%RH)测量。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湿度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每提高-个百分点,对湿度传感器来说就是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上一个档次。因为要达到不同的精度,其制造成本相差很大,售价也相差甚远。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宜盲目追求"高、精、尖"。
如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湿度传感器,其示值还要考虑温度漂移的影响。众所周知,相对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严重地影响着指定空间内的相对湿度。温度每变化0.1℃。将产生0.5%RH的湿度变化(误差)。使用场合如果难以做到恒温,则提出过高的测湿精度是不合适的。
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控温手段,或者被测空间是非密封的,±5%RH的精度就足够了。对于要求精确控制恒温、恒湿的局部空间,或者需要随时跟踪记录湿度变化的场合,再选用±3%RH以上精度的湿度传感器。
精度高于±2%RH的要求恐怕连校准传感器的标准湿度发生器也难以做到,更何况传感器自身了。相对湿度测量仪表,即使在20-25℃下,要达到2%RH的准确度仍是很困难的。通常产品资料中给出的特性是在常温(20℃±10℃)和洁净的气体中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