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方圆米字格练字的简单方法

方圆米字格练字的简单方法

发布时间:2025-03-30 12:51:43

⑴ 临帖的方法

临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过程: (一)读帖 “读帖”不是像读书那样看帖上所写的文字的内容,而是分析这本字帖的风格特征。分析一下笔画的起笔、收笔、藏锋、露锋、方圆及转折等运笔特点,结体的松紧、收放以及正侧、疏密等组字特点,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章法特点。读帖就像交友,第一次见面仅记大致轮廓,久而久之,只要一想起帖,帖中各字形象就立即在脑海里自然浮现。甚至每写一个字,帖上的字形就已出现在纸上,写字似乎成了摹字了,对初学者的帮助相当大。因此,我们在临帖前要养成读帖的良好习惯。 (二)对临 “对临”是对照字帖逐笔临写。初学者可选“米字格”或“九宫格”练。这样比较容易找到字帖上相对应的位置及笔画的大小。但它仅仅是初学者的扶手,不能依赖,基本了解并掌握对临方法后,应直接在方格内临写。对临最好先易后难,先临简单易写的字,或按部首归类练习,然后再选临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具有典型性的范字,由浅入深,最后再按字帖上的顺序通临。对临要求勤字帖。看一笔写一笔,对初学者来说容易找到正确的位置,但容易使笔画间的笔意联系隔断,因此最好将互为呼应的几笔一次完成。随着临习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减少看帖的次数,最后看一字写一字。对临过程中,如发现某字没写好,可紧接着再临写同一个字,这叫连临。连临要在临前对照字帖找出上一个字的病因,然后再写第二个。如果连写几个仍不见效,且又找不出原因,可摹写一遍后再写。一本字帖从头至尾临一遍,称“一通”。临完一通后可在末尾记上年月、姓名、帕名及第几遍,古人称其为“窗课”、“功课”。保留功课可以检验自己进步的轨迹。对临比较熟练了,可以进行意临。 (三)意临 意临,是看着字帖临出了自己的特点。意临是结束形似阶段后的新开始。描红、影摹、对临都要求形似,形似是解决“入帖”的技法问题,临得与颜真卿、柳公权一样,哪怕能以假乱真,还不是自己的字,是人家的“体'.所以光“入帖”还不够,还要“出帖”。“出帖”是要离开所临字帖的形貌,要遗貌取神。“意临”就是要在临习时掺入已意,或得其意而忘其形。这就像漫画家笔下的画像,一望便知是某人,但与那人的照片又不完全相同。意临出来的字与原帖的字相比,在似与不似之间。临帖而不全像帖,叫出帖。 (四)背临 背临是不看字帖,把帖的神貌在笔下反映出来。背临着要对此帖的技法熟练掌握,并能举一反三,甚至连字帖上没有的字也能写出来,而且风格基本相近。这时可以换帖了。一般情况下,每天坚持临帖 l - 2 小时,快则半年,慢则一年,即可完成入帖到出帖的过程。如果临了相当一段时间仍无法人帖,建议考虑换帖,找自己喜爱的字帖临习,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五)换帖 换帖的几种选择: 1. 同类帖的转换 同类帖,是指同一书家的不同碑帖。如果原先临颜真卿《勤礼碑》的,可改换成临颜真卿的《东方画赞》、《麻姑仙坛记》或《多宝塔》等。同类帖的转换,对同一书家风格演变有更深的理解。 2. 不同类帖的转换 不同类帖,指不同书家风格类的帖。如,改颜为柳,或改柳为颜。学颜、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笔法问题。可是楷书结构最完备当属欧阳询,故临习欧体对楷书结构的奇巧严密大有好处。但欧体写久了会刻板,也可临习一下阔绰温润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以增其趣。 3. 为学行书作准备 如果练习楷书毛笔字的目的是为了练行书的话,那么颜、柳的楷书与行书毛笔字之间似乎有条沟壑,颇难逾越。它们之间的桥梁有二:一为禇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由于它的笔势极富变化,婀娜多姿,可以克服颜、柳笔画的板实僵硬,从中化出许多风格来,因此禇字被称为“广大教化主”。宋代大书家米芾就有“学禇最久”的经历。二是智永《真书千字文》。它实际上是行楷书体,与东晋王羲之行书一脉相承。因此也是由楷书过渡到行书的桥梁之一。 4. 换临魏碑 魏碑是北魏碑版楷书,风格多变,与唐楷不同。临魏碑利于从唐楷中跳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但魏碑良莠不齐,不能随便乱临。初学者可选比较规整的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元怀墓志》、《张玄墓志》等。有些魏碑造像题记是石工直接操刀作笔刻凿而成,有不少错别字,甚至漏刻错刻的,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者才能借鉴吸收,不可拿来就学。

⑵ 米字格练习本怎么用,写字有什么要求

米子格正确的使用: 上下相等的,要写得有参差变化,上矮下高的,上面要盖住下面。上窄下宽的,下面要承载住上面。 相等比例的字,要写有高矮、向背的变化,以求生动。比例不等的字,要随字之宜,要相互呼应,尽量形成疏密对比。

如何学书法

摹帖与临帖学习书法既没有一个万灵的秘方,也没有一套刻板的程式。这样说,是不是就没有规律可循呢?当然不是。古今书法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珍品,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法学习经验,其中摹帖与临帖时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前人练字,大多是这样的:先选择一种碑帖作范本,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反复摹,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在此一家一体的基础上,再博览广习,兼收众长,加以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学写字,应从摹写开始,也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进行练习,此法适用于初学者,也可用于对新帖的练习,这样宜于掌握字形的位置。这好比刚学走路时找一个牵引的人,当然也包括“描红”、双钩填廓、仿影等。当摹写熟练后,继而“临帖”,循序渐进,千万不能随心所欲,任意乱涂。 在临帖或摹帖时,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称之为格临。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采用格临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准汉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使我们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楷书是基础 书法学习上,前人把楷书比作“立”,行书比作“走”,草书比作“奔”,因为楷书方整规范,可作楷模,是各种字体的基础,各种印刷字体及美术字,也都是从楷书转化而成的;楷书的笔画,富有变化,它要有更深的用笔的功力。楷书功夫不深,行、草笔力则不足。练好了楷书,再练其它字体,都较易于掌握。所以,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待楷书有一定的基本功时,再练其他字体。 学习书法,贵在多练,借鉴前人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需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古今书法家,无一不是勤学苦练而成的。书法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刻苦练习,就一定能把字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欧阳询之书法艺术欧阳询(557~641), 中国唐代书法家。历经陈、隋、唐三朝。字信本,湖南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少时敏悟博学,书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本,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自幼敏悟,长大后博通经史,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给事中,后官至银青光实录大夫,唐太宗时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世称《欧阳率更》。 书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本,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 其书初学生羲之,后又汲取了六朝碑版墓志方劲峻利的笔意而自创风格,他的楷书险劲刻厉,清峻秀健。相传欧阳询书八体尽能,尤精篆隶,得方圆之妙,因取法高古,流溢为楷书,自然骨气洞达,点画工妙。又因其博采众长,故其楷书结构秾纤得度,意态精密,卓然成一代大家。他流传下来的楷书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碑》和《虞恭公碑》。从总体上说,欧阳询的楷书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点画以方笔为主,铁画银钩,则劲不挠,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誉,但世人只知其方,而不知其用笔圆,写得棱角分明,锋芒华露,此实误解。郭宗昌〈金石史〉谓;“人知信本变晋法,不知结体用笔多从古隶中出”。其书法之中截极其浑厚,而其钩趯折角处刚而有韵致;二是其结构险峻严密,横势用仰,纵势用背,属于斜画紧结一路。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谓:“欧阳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正因为其楷不避免险,故学之不当,易伤于清雅之致。欧阳询的楷书看似奇,其实正,貌似方,其实圆,在欧楷诸碑中,尤其是《九成宫醴泉铭》因为奉敕之书,故写得特别严谨,亦特别难学,米芾曾谓“欧阳如新瘥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苦”,正指此而言。《虞恭公碑》又名《温彦博碑》,岑本文撰文,欧阳询书,全碑计三十六行,每行七十七字,篆额为“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贞观十一年立,欧八十一岁时书。此碑楷书写得比较轻松,易于为初学者入手,惜世传摹刻、翻刻本较多,今选用嘉庆内府藏本。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载:“此乃毕灵岩山馆旧藏,毕氏获罪籍没,遂入内府,一九五八年余在上海征得,今藏上海博物馆。”此册拓墨色浓,纸质坚韧,极为精到,后有王澍、翁方纲、王文治等跋,当为北宋精拓,今付梓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着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欧阳询-书法特点风格特点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欧阳询早期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摩,刻苦钻研。后来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了当时一些书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用笔特点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这些用笔独特之处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欧体以瘦劲、险绝为主,此碑在欧书诸碑中最具此特色,已脱尽二王面目,而独具风貌。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载:《其笔带有汉人分法,是率更得意书。王元美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清杨敬《学书迩言》云:“欧书《皇甫诞碑》最为险劲,张怀瓘《书断》称其森焉如武库矛戟,此等是也。”清翁方纲更是竭力失主重此碑:“是学唐楷者第一必由之先路,若不先从此入手,则间架结构何由而入《九成》、《化度》乎?”此是翁氏甘苦之言,可为初学者借鉴。 欧体特点主要是瘦硬字方法。世传欧收大篆、小篆、章草、隶、行、飞白、草、楷八体尽能,唐张怀瓘评:“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唐李嗣真《书后品》记“芡阳草书,难于竞爽,如旱蛟得水,馋兔走穴,笔势恨少。”宋苏轼推重欧书小楷,题:“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宋米芾喜爱欧书草书,云:“暮年草书,精彩动人。”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 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传世着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贞观六年(632)。楷书24行,行49字。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碑在陕西麟游。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卜商帖》,无款,传为欧阳询书。纸本,纵25.6厘米,横16.6厘米。行书6行,共53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本是作为《史事帖》而流传的,后来《史事帖》分离流散,此即为其中之一。书法挺拔俊丽,结体严密方劲,确为欧阳询书法之上乘。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九成宫醴泉铭》 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半开纵209cm,横13.9cm。1956年张明善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贞观六年(632年)六月立于麟游(今在陕西省宝鸡东北)九成宫。今石尚存,但经剜凿,损泐过多,已非原貌。 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年(632)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此册为宋拓明驸马李祺本,是现存善本之最。曾经清高士祺、赵怀玉收藏。清初高氏重新装裱。后归张明善所有。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正如郭尚先所评:“《醴泉铭》高华浑补,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因此千余年来,此碑成为人们临习楷书的范本。欧阳询书法赏析《张翰帖》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干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欧阳询书法赏析《张翰帖》欧阳询书法欣赏《卜商帖》《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是 欧阳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上有宣和内府诸印和一瘦金体题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有人认为这是宋徽宗赵佶的手笔。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卜商帖》用墨浓重,行气淹贯,下笔锋利如斩钉截铁。他楷书中的瘦劲典雅,在这里转化为锋锐的笔痕,似乎还残留着北派书法中的方劲笔法。但是墨气却极为鲜润,笔画饱满丰腴,起笔简截而少婉约之势,是与当时流行的王羲之或王献之书风大不一样的。 正如清人吴升《大观录》跋:“笔力峭劲,墨气鲜润。”欧阳询书法欣赏《卜商帖》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梦奠帖》《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无款,但流传有序,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梦奠帖》欧阳询作品欣赏-《行书千字文》无论是初唐四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或是楷书四大家(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都是个领军人物。他的书法从北碑得法,又学王(羲之、献之)而参以隶意,形势俊劲,意态精密,于平正中见险绝,自具面目,世称“欧体”。他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碑,更是楷法精绝,结体平和而险劲,不可有一分增减,成了楷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在欧阳询看来,一切都应是典雅、庄严的,一切变化都须按照法度而表现得充分、坚实、完整,趋于尽善尽美。所以即使偶然奔放一下,像他的《草书千字文》,仍然保持毫厘不逾的法度,更不待说此卷《行书千字文》了。 《行文千字文》的用笔十分理性,处处注意点画之间的主次、穿插、避让,运腕用笔的周正、凝重、紧密,高华浑穆有余而意态略逊,不及他在行书《梦奠帖》中那种“蝉联起伏,凝结遒耸”,向背转折,出于自得的风气。这又不可不知。 欧阳询作品欣赏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艺术成就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着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复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参考地址:http://jingyan..com/article/5970355235ecca8fc1074055.html

⑷ 如何练好毛笔书法

问题一:如何练好毛笔书法? 贵在持之以恒,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是不能急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能不挺沉淀;书法也是需要对文字的气息有一定的了解的,建议你多欣赏些大家之作,眼界宽了,才能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勉励,不要害怕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哦。书法是可以眼高手低的,关键看你怎么把握;不仅需要临帖,更要在临帖的基本上灵活运用,不能只是一味的死临,这只能叫做写字,并不是真正的书法。偶尔可以自我创作下,融入自己抚特点也是别有另一番滋味的哦;习书法要思想集中,不仅仅是毅力的问题。你可以站几个小时来习字但精神未必能够时时集中。我的老师曾和我说,练字手头可以放松,但思想绝对不能放松;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方法,这是要积累的,别人给你提供的方法只能是借鉴,完全复制别人那你只是在做第二个别人;这是我的专业,个人亲身感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加油!

问题二:书法怎么练?最快练好的方法是? 书法练习,一般以楷书、行书为主。对草、隶、篆等体的学习和创作,不一定作目标去追求。下面,我讲一个王献之练习书法的故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着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听了,内心非常惭愧。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样齐名的书法家。
那么作为现代人如何练好书法呢?
1、学习书法关键在于多练,而多练在于多临帖。但如果学习不当,会流于形式而不见实效。根据自身的多年来实践,我认为练好书法应学会观察。人们常说,“字一半是看会的”,这话颇有道理。
2、如果纯粹是从写好字的角度,可以先练隶书,再练行书。如果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话,就要从楷书学起。隶书虽然法度较随意,初学也较容易入门,但要学好它是必须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在临习碑帖时,除了临习好它的形态和神态之外,在用笔的技巧上还要狠下功夫,要做到中锋行笔且富于节奏,提按使转纯熟自如,线条质量凝重浑厚,内涵变化丰富。这些都是学习书法的重要要素,也就是基本功。学书者一旦掌握好以后由写隶转入写楷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出的楷书神采更佳,更具有丰腴朴茂、古雅高远的神韵。
3、尽量多临帖少摹帖。在摹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深入地去分析理解每个字体的各个基本笔画的来龙去脉,以及基本笔画中提、按、顿、收笔和逆、折、回、转等书写要领,这样实质上阻碍了对书法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发挥,很难真正提高书法水平。临写则能较好地弥补摹写的不足,就我的实践来看,临比摹进步快得多。
4、参加书法展览、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书热情。在练好软笔(毛笔)字的基础上,提高硬笔(钢笔)字的书写能力,逐步提高书法创作鉴赏水平,只要努力,一定会提高书写水平。
5、先想后写,有利于思维的集中,养成要动笔先动脑的好习惯。边写边想,对于个别人来说,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效果就不怎么样了。在动笔前先对着字思考一会儿,有助于从整体上对字获得感知。譬如,一个字的结构、大小怎么样,这个字的运笔是怎样的,在哪儿该顿笔,在哪儿该提笔等。这一切,在想的过程中会了然于胸,所以到书写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特别是有的人在“思”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在桌面上画,可见,先想后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6、正确处理临帖学习书法,临帖只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经过长期临帖,基本掌握了所学范字的笔法及构造原理,能临写出范字的概貌,这仅是为了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不意味着一下就能创作出好作品。即使能对某帖临写得惟妙惟肖,也不算真正的创作。因为临帖就一般意义而言只是一个写字的过程,而书法创作必须运用艺术思维进行深入的创造性的劳动。故从临帖到创作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过程,在“临”与“创”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善于把握者就能顺利驶向创作的彼岸;反之,只能停留在写字阶段,甚至对书法创作产生畏难消极情绪而致学书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从“临”过渡到“创”应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入帖”与“出帖”的关系。学书者在认真分析笔画、结构特点时应把握法帖形、神特色,即理解并熟记字形、笔画和章法,领会法帖的气......>>

问题三:成人如何练好毛笔字? 一定要临摹阿,你想人家书法家一辈子总结的书法经验,一定是值得学习的!
建议你毛笔和硬笔一起练习,事半功倍哦!楷书练颜真卿的《勤礼碑》,行书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如果只想练钢笔字,就学钱沛云的,比较快速,天天练,一个月字就可以很像样!不过要记得平时写字也要想练字是那样写!
钢笔字和毛笔字似乎没有关系,但一起练习会提高更快!

问题四:怎样才能练的一手好字 怎样快速练好毛笔字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问题五:初学毛笔书法练什么体好? 对于初学者,一般先从楷书、隶书等平稳的开始,可按照字体的书体选择:
篆书
可选用《甲骨文》、《石鼓文》、《散氏盘》、秦篆、楚篆等;隶书可选用《张迁碑》、《乙瑛碑》、《史晨碑》、《石门颂》、《好大王碑》等;
楷书
可选用《张猛龙碑》、《张黑女碑》、《九成宫》、《颜勤礼碑》、《褚遂良楷书》等;
行书
可选用《圣教序》、《米芾行书》、《王铎行草》;
草书
可选用《十七帖》、《书谱》、《智永千字文》、《平复帖》,怀素、张芝草书。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以下三步练起:
一、先偿线,每天用三指执笔法在旧报纸或毛边纸上画两尺长的横线、竖线和直径为一尺左右的圆线各20个,行笔要慢,起笔要藏锋,线条一样粗,刚劲有力,力透纸背为好。坚持15天即可。中锋运行习惯基本养成。
二、练习点,每天练5钟不同走势的点各20个,坚持15天。
练字,先从字体或书法大字典中选临1―2个你比较喜欢的字,看准比例,反复练,练得和字帖对照一模一样后,再从头到尾通临一遍。
三、写不好的字请老师当面示范,细看每个点划细节的运笔方法。
多参加一些书画笔会交流,现场细看每位名家的执笔技巧,只要有兴趣真下决心,方法正确,心诚力到,一般经过3到5年的持续努力就会小有成就。

问题六:怎样练好行书(毛笔字) 【怎样练好行书】
练习行书首先要练好楷体字,楷体字小有所成之后才能开始行书的学习。
行书掌握的基本技巧:字要型散而神不散,运笔快慢适当,虚实得体。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

问题七:怎样才能练好毛笔字? 书法是一门坚持的艺术,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年龄的关系,你可以不练笔画而直接进入练字阶段,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描红:就是在双钩笔法勾勒出的字框内填写笔画,适合初学者,一般书店都有售。
2。摹临:就是在前人的法帖上覆上白纸临摹,适合初学者。
3。临摹:就是参照前人的法帖进行临摹,适合有一定基础者。
4。背临:就是首先学习消化前人的法帖,书写是不看法帖,完成后对照法帖找出不足。
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初学者应先从真书入手(如楷,隶,篆;魏碑等)不宜先练习行草。
在此向你推荐几本适合初学者的法帖:
楷书有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询的九成宫等
隶书有史晨碑、张迁碑等;
魏碑有郑文公碑等。
因时间关系,只写这么多,如果有兴趣,可以给我发信息我们一起研究。
开始练字应注意的几点:(练一段还要学习字的结构等常识)
①姿势要正确,两脚平放地上,两手据案,肩平、背直、头正,目注纸上。
②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开始练字枕腕,逐步提腕、悬腕。
③笔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笔和圆笔两种,还要明确中锋、侧锋、卧锋的应用部位。
④楷书是学习毛笔字的基础。楷书学完再学行书,最后是草书。您先学魏碑也行。
⑤临帖时不要看一眼写一笔,先要读帖,吃透要领,然后把一个字一气写成。
⑥首先要把各种偏旁部首练好,以后再组成各种字就容易了。

问题八:怎样才能练好书法? 要想学习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要想学习好硬笔字,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是很关键的。
(毛笔字)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适合写”草书“一气呵成”,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毛笔字)选正确的纸张:
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黄色,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四川产的毛边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黄色,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新中国建立后,主要用作学生大楷簿,裱装画轴等。此外,还可作上等包装纸。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适合写小楷。
(毛笔字硬笔字都适合)正确的临帖方法: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的某些楷书碑字。
郸有些初学者急于练习行书、草书,由于没有楷书的基本功力,虽然写得“龙飞凤舞”,但没有字型的基本规矩和点划的基本功力,结果事倍功半,走了弯路。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

问题九:想练毛笔字,怎么入门? 怎样练书法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
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不可 中途懈怠。
(二) 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
(三) 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
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逐步进笔,不可好高务远,欲速则 不达。要大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四) 碑帖的选择
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 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三: 临摹字帖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字帖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学习钢笔书法,应临摹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而钢笔笔迹比较尖细,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2:临摹字帖的方法
(1)挑选字帖:
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2)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 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3)仔细读贴
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4)背、核、用 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 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5)博采众家之长
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

问题十:如何才能练好软笔书法 练习书法应以楷书为基础,然后再练习行书、草书。开始时应找一些好的帖子,对照临摹。首先要不厌其烦地练习基本笔画、偏旁、部受的写法;练习掌握字形结构;最后再练习分�和整体布局。当然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基本练习后,就可脱贴练习了。练习书法持之以恒最为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最要不得。练字要用脑去记,用心去揣摩,分析字形特点,体会其中的意味,这样可以使你的进步快一些。

阅读全文

与方圆米字格练字的简单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能耗计算方法 浏览:40
口才大师训练方法 浏览:564
s弯不论什么车都行的方法 浏览:867
银行还款技巧和方法 浏览:844
你在阅读方面有哪些方法 浏览:740
用什么方法把材料运到楼上 浏览:989
腹内静脉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浏览:955
模具失效解决方法 浏览:810
滑板如何折叠方法 浏览:647
流金水乳使用方法 浏览:412
阅读中如何练习的方法 浏览:441
qq空间动态昵称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23
宿舍电线连接方法 浏览:363
钢铁研究试验方法 浏览:974
脑转移癌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49
快速蒸花卷不用醒面的方法 浏览:12
北京钢制背篓暖气片安装方法 浏览:864
肝肾亏虚的锻炼方法 浏览:24
口疮的快速治疗方法白砂糖 浏览:895
石磨压制方法视频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