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体的列缺穴在哪里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它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在该穴处按摩,除能治疗腕臂部病变外,还有助于治疗头部、项背部病证,故有“头项寻列缺”的歌诀流传。
1.取穴方法
(1)握拳,掌心向内,手腕微微向下垂,腕后桡侧可见一高骨突起,此即桡骨茎突。该茎突的上方在用力握拳时可见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两手虎口张开,垂直交叉,食指压在所取穴位侧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之处,于赤白肉际,有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逐渐用力,作深压捻动。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列缺穴处,作下掐上提的连续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动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作有节律而缓慢均匀地推动。
3.养生作用
(1)治疗头面部疾病:在列缺穴处按摩,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咽喉炎、牙关紧闭、齿痛等头面部疾病。
(2)治疗上肢病变:手肘、腕无力及疼痛,半身不遂,可在列缺穴处按摩。
(3)治疗肺经病证: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咳喘等肺经病证,均可按摩列缺穴。
4.说明
(1)按摩时,患手宜轻握拳,拳心向上,轻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揉。
(2)按掐时,列缺穴处会有酸胀或疼痛感,以酸胀感者为好。
㈡ 列缺穴、阳溪穴和经渠穴怎样定位才准确谢谢
问题分析: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阳溪穴是在屈肘,掌心向胸,阳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段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意见建议:
经渠穴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一寸,桡动脉外侧处,正当桡侧腕屈肌腱外侧所以这些都是需要有解剖学基础的,如果是不能定位这些解剖位置是不容易明确取穴位的,所以一般是需要针灸医生进行取穴位的
㈢ 针刺治疗的选穴原则是什么
针刺治疗首先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再根据治法选择相应的腧穴组成针刺处方,运用相应的刺法进行治疗,也就是辨证施针的原则。在针刺处方中,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主穴,有几个配穴。主穴一般是针对主证而设,相对比较固定;配穴多因兼证或伴随症状的变化而灵活加减。
(一)循经取穴
即在脏腑或经络辨证的基础上在与该脏腑所属或所络的经络上取穴。如治疗肝火上炎证,首先考虑在肝脏所属的足厥阴肝经或其所络的足少阳胆经取穴。
(二)局部选穴
针对疼痛、麻木等病证,于病变局部选穴。如肩痛可刺肩髃、肩髎、肩贞、肩井等。
(三)远端取穴
某一部位病变,可据经络循行路线,于其远端取穴。如咽痛可针合谷,目赤肿痛可针太冲等。
(四)巨刺选穴
巨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如偏瘫初期,患肢尚无联合反应时,针刺健侧相应的肢体。
(五)分经主治
不同脏腑病证,可在相应所属经脉上取穴。如咳嗽喘促,可取手太阴肺经之太渊、鱼际、列缺等。
(六)俞募选穴
某一脏腑的病变,可选其相应的俞穴及募穴。如脾虚泻泄可选脾之俞穴脾俞及其募穴章门。
(七)原络选穴
某一脏腑病变,可选其相应原穴及络穴,原穴主治其所属脏腑病变,络穴可主治相互表里之脏和腑病。如肾虚腰痛可选肾之原穴太溪。手太阴肺之络穴列缺既可治肺之病变咳喘,又可治大肠热结腑气不通。
(八)辨证选穴
气虚证可选用膻中、气海、脾俞、中脘、足三里以益气;血虚证可选血海、膈俞、脾俞、足三里以养血;阴虚证可用太溪、复溜、三阴交、照海以养阴;阳虚证可用命门、气海、关元、三焦俞以温阳;痰浊证可用脾俞、肺俞、丰隆、太渊以祛痰;瘀血证可用膈俞、血海以活血;表证不解可用风门、列缺、大椎、风池以解表;里热不去可用合谷、曲池、风池、大椎以泻热;肝阳上亢可用太冲、行间、照海以平肝潜阳。
(九)子母补泻
十二正经的五输穴均可按五行进行分类。《难经六十九难》指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肝属木,木之母为水,木之子为火。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中,属于水者为其合穴曲泉,属于火者为其荥穴行间,为此,治疗肝之虚证当用曲泉,治疗其实证宜选行间。以此类推,治心之实证用神门,虚证用少冲;肺之实证用尺泽,虚证用太渊;脾之实证用间使,虚证用劳宫;肾之实证用涌泉,虚证用复溜。
㈣ 求血海穴和列缺穴的具体位置、详细点的
血海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定位取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取穴方法 列缺穴(1)握拳,掌心向内,手腕微微向下垂,腕后桡侧可见一高骨突起,此即桡骨茎突。该茎突的上方在用力握拳时可见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2)两手虎口张开,垂直交叉,食指压在所取穴位侧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之处,于赤白肉际,有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㈤ 取穴法的方法有哪些
人体上分布的穴位很多,大体上可分为14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3类。凡归属于14经穴的穴位,称为经穴,我过古代已把361个穴位归属于14经穴,其中单穴52个,双穴309个。其余历代发现的新穴,因没有归属于14经穴,但治疗某些病症有奇效,故称为“经外奇穴”。此外,那些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部位,而是以压痛点为穴的,称为“阿是穴”。
取穴方法一般分为体表标志、分寸折量和指量法三类。体表标志与折量分寸的定位较为恒定、准确,指量法应用较方便但差异性也大,所以,临床取穴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当选择应用。
体表标志取穴法
体表标志可分为定型的和动态的标志两类。定型的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
甲、乳头、脐窝及各种骨性和肌性标志。如两肩胛冈平第三胸椎棘突,两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两肋弓下缘平第二腰椎,两髁脊平第四腰椎等。动态的标志如各关节皮肤皱纹,经活动而出现的筋肉凹陷,以及采取一定的动作来比量(如两耳尖直对取百汇;虎口交叉食指尽端取列缺;手掌握膝盖内侧当大指尽端取血海等)。
分寸折量取穴法
将人体各部分分为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所以叫
“分寸折量法”,又叫骨度法。这种方法不论成人、小孩或高矮胖瘦均可适用,并比较准确。
指量取穴法
在体表标志和分寸折量的基础上,临床取穴多以手指来比量。因为各人手指
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用其本人的手指来量分寸,即通常所说的“同身寸”。术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量取别人的穴位,但要根据对方的高矮胖瘦作出适当的伸缩。
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本经配穴法
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同名经配穴法
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等。
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
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总之,在临床上只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适当地选择腧穴并合理地进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㈥ 列缺穴在哪
解剖位置:前臂桡骨侧缘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