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铜镜年代鉴别方法

铜镜年代鉴别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9 14:11:10

A. 怎样鉴别铜镜的年代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

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商周铜镜: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

这时以素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素镜: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

重环纹镜:镜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钮,饰重环纹。

鸟兽纹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在钮的上方用鹿纹,在下方有展开双翅的鸟纹。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饰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

春秋铜镜的风格,既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如仍以素镜为主,钮制没有定型,还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时,春秋铜镜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它打破了铜镜仅有圆形的格式,出现了方形镜;并一改早期铜镜纹饰仅用阳线勾勒,构图简朴的手法,铸出了透雕繁缛的图纹;从纹饰的表现形式上看,春秋铜镜已赶上了青铜器的发展步伐,纹饰内容更具时代特色。这给战国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镜多数为圆形,同时也出现了方形镜。

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边沿。整个造型规矩,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镜钮主要为弓形钮,但钮顶部多饰有1至3道凸弦纹,所以又称“弦纹钮”。镜背面光素无纹饰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地纹。

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叶,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

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繁缛。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镜。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汉代铜镜:

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 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

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直到 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汉代铜镜的特点是圆形、薄体、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指西汉初期至中期、末期。这时期的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花纹平整,镜边简略,装饰性强。汉初沿袭战国铜镜的装饰作风,多采用底纹与主纹相结合的重叠式手法。

战国盛行的云雷纹地的蟠螭纹镜继续流行,镜背中心作圆形成矩形,有的加铸铭文,通常如 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 等言语。西汉中叶,即武帝前后,铜镜的形制及花纹发生显着变化,地纹逐渐消失,

三弦纹桥形纽经过伏兽纽,蛙纽及连峰状纽后,普遍变成半球状圆纽,花纹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中心,或匀称分为四区,当时除流行简化蟠螭纹镜外,还流行星云纹镜和草叶镜。星云纹实际上是由蟠螭纹演变而来,因乳丁甚多,星云纹镜又称百乳镜。

草叶镜的纽座为方形,四周饰以对称的草叶,有的像花瓣,有的像叶片,外缘用十六个内向连弧纹作边缘。这类铜镜因流行时间长,在汉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约从宣帝开始,又出现了有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一圈铭文的日光镜和有 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乎日月 二圈字铭的昭明镜,间以绳纹,连弧纹,作同心的重圈组织,均是以铭文作为主要装饰。

第二时期指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这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王莽铸镜为炫耀其政绩,曾制作了一批华美而精巧的作品,汉镜以王莽时期最为精美。

规矩镜:因其铸造雕镂都非常精细规矩,镜纹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镜。其程式相当标准,一般均划分镜背而为若干装饰区,从纽座起,以圆纽为中心作为一个单独装饰单位,纽座的外形有圆形、方形、覆萼形几种。

紧接着纽座的幅面为内区,是主要花纹的部位。花纹中的TL 形,常常是在铜镜内区的四面,对称地排列于主花中,起着穿插作用。再向外为外区,多装饰上由卷草纹或鸟兽纹以及几何纹组成的带状图案。最后的外缘区,有全素的,有作简单联弧纹的,也有加饰绳纹、锯齿纹花边的。

内外区之间多加饰上铭文带。其分成五个区域,布局严谨端正,但机械呆板少变化,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规矩镜在东汉前期还在流行,但发生了一定变化。

这时期的铜镜多在内区主花位置铸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所谓四神,有的还在纽座边加上十二生肖铭文,或 左龙右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 的字句,所以也称规矩四神镜。

TLV 实系古代六博的棋局,山东费县曾出土石六博盘,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曾出土全套博具,其棋局上均有TLV纹。规矩镜在汉镜的发展中,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也是汉镜中最为优秀的一种。

第三时期指东汉中期至末期。这时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面形的全角,符合科学原理。镜钮变得更厚大结实。与第一时期相反,连弧形多在内区。

这时期铜镜布局也更为活泼,区域划分简单,通常带有 长宜高官 或 长宜子孙 、 位至三公 等吉祥语作为铭文。这一时期还创造了浮雕式作法,纹饰较高,主要的有双夔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神兽镜)等。

双夔纹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以纽座为中心的内向或外向的放射式手法,而运用了对称的格式,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效果;蝙蝠纹镜实际上是柿蒂纹的变形和扩张,纹样抽象化,形式美观;画像镜是以浅浮雕形式表现人物、鸟兽、花草,和当时画像石、画像砖的作风趋于一致。

此类镜大多出土于浙江绍兴,几乎占90%;方铭镜也称神兽镜,指在铜镜的四周有一圈突起的半圆和方块,多表现神仙禽兽的题材。

方铭镜也称神兽镜,指在铜镜的四周有一圈突起的半圆和方块,多表现神仙禽兽的题材。浙江绍兴是东汉后期最重要的铜镜制造中心,该地铸造的重列神兽镜和画像镜标志着铜镜纹饰的新发展。后者与前者的不同之处除神兽形象外,还有歌舞、车马、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等浮雕图象。

汉代后期的神兽镜还出现一种新的图案排列形式,即作一方向的阶梯形排列,类似木雕的散点透视,称为阶段式镜,流行于建安时期(公元196- 220年),又称建安式。

三国两晋南北朝:

根据考古发掘出土铜镜资料来看,这一时期的铜镜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

神兽镜类: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画文带佛兽镜。

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

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饰主题内容。这时的铭文由于文字难以辨认.虽发现一些铭文镜,但能辨认清楚的很少。

吴镜中发现纪年铭文最多,有黄龙亦鸟、建兴、五凤、太平、水安、甘露、凤凰等孙吴年号,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新的镜型不多,主要沿袭汉镜的样式。这时铜镜的种类不多,类型集中,创新极少。这时神兽镜流传最广。

变形四叶纹镜中以变形四叶八凤镜居多。从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时期处于停滞衰落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

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

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显示出唐代铜镜的特点。

隋唐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隋代和唐初年间,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瑞兽镜比较盛行、瑞兽镜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它除了继承中国古代铜镜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创新。瑞兽葡萄镜是唐镜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

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铜镜装饰上出现的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

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宋辽金铜镜:

中国铜镜在唐代以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

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

金代铜镜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其主体、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虽有不少是模仿汉、唐、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图纹。

常见的有双前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金代铜镜纹饰,一是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元代铜镜:

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纹饰已渐粗略简陋。这时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神仙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镜、至元四年龙纹镜。

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龙纹镜及大明宣德年制铭文镜(铭文在钮上),还有明末起义首领李自成时创制的大顺三年镜(铭文在钮上)。到明代以后,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取而代之了。

元明之后铜镜:

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除传统式样外,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但这时的铜镜制作粗糙,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

在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仿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日风采。

(1)铜镜年代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仿制的手法:

仿镜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用早期镜直接翻模、用摹本仿照制模和碎镜拼接法。

第一种方法简单,制作较为容易。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而直接翻模镜,虽然镜型相同,但往往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流畅,显得板滞。但是有些真镜,由于年代久远,制作不精,铭文、纹饰也较模糊。在镜型、纹饰、铭文相同的情况下,还需注意铜镜的铜质、镜体厚重。

用原镜作摹本仿照制模的,至少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按照原镜纹饰图案、铭文仿刻于模范上,铸成的铜镜虽然型有异,但铭文、纹饰大同小异。

二是虽然以原镜为摹本但铸镜匠师又加刻纹饰和铭辞,铸出来的镜子有的纹饰与铭辞时代不合,如明明是汉镜却加上明代镜中常见的铭辞;有的形制与纹饰不等。

还有一种既碎镜拼接法:即粘补铜镜,铜镜出土时完整的很少,多数都是破碎或缺损的,作伪者将破碎零片焊粘成一个整体,其缺损之处,则另用铜锈补上,凡其镜面不光滑而有绿锈的地方,都是添补之处。

B. 铜镜铜镜鉴别

鉴别古铜镜的真伪,首先需对其性质、纹饰和内容有深入理解。古代铜镜通常为墓葬中的陪葬品,出土的铜镜都曾受过水银影响,因其材质和水银强度不同,铜镜背面色泽各异,有银色、铅色和青绿朱砂等。银背铜镜质量上乘,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久埋土中变黑者称为黑漆背,价值较高,但伪作现象亦常见。


鉴别方法还包括听声、观形、辨锈和闻味。敲击铜镜的声音不同,新镜由于原料比例不同,声音与老镜有别。大型铜镜的弧度自然,而仿造品往往不清晰。锈迹方面,新铜镜的锈是后期人为添加,遇水后可能呈现不沾水、硫酸味、臭味或铜腥味,而真古铜镜通常有泥土香味。


在判断形状上,真古铜镜无论是大小,弧度都更为自然,而仿造品照出的人像和景物往往会失真。综上所述,通过多方面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才能更准确地鉴别古铜镜的真伪。




(2)铜镜年代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阅读全文

与铜镜年代鉴别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王者什么方法能最快升30级 浏览:96
湘军筹集军饷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256
墙面装修方法简单图 浏览:796
关于读小说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23
安卓平板手势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54
金耳钉的正确佩戴方法 浏览:978
种芝麻的种子最佳时间和方法视频 浏览:310
军服配饰安装方法 浏览:750
英朗p0420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659
米粉的食用方法 浏览:310
手机时间网络同步方法 浏览:126
鉴别检查薯蓣皂苷的方法 浏览:759
哪些方法快速去皱 浏览:378
荣事达高压锅使用方法 浏览:266
箱包的检测方法 浏览:97
台湾多动症的运动治疗方法 浏览:507
调节气候计算方法 浏览:661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表述 浏览:145
腾讯视频界面颜色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39
临床最常用的也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