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乙酰呋喃检测方法

乙酰呋喃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9 12:03:19

1. 大气环境监测详细资料大全

大气环境监测是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测定过程。大气污染监测是测定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观察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所监测的分子状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状污染物主要有降尘、总悬浮微粒、飘尘及酸沉降。大气质量监测是对某地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布点采样、分析。通常根据一个地区的规模、大气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源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规定项目的定期监测。

中国规定的大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和降尘。此外,还可根据区域大气污染的不同特点,增加碳氢化合物、总氧化剂、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氟化物、铅等特征污染物的监测。

基本介绍

方法标准,监测项目,采样点布设,格线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气样采集,非浓缩采样法,浓缩采样法,

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品质监测规范(试行) 2007-1-19大气环境监测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品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品质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品质监测技术规范 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 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 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 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3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6-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3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0-1-1 HJ/T 4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0-1-1 HJ/T 4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 镜检法 2000-1-1 HJ/T 4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4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44-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2000-1-1 HJ/T 45-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2000-1-1 HJ/T 46-1999 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技术条件 2000-1-1 HJ/T 47-1999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 2000-1-1 HJ/T 48-1999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2000-1-1 GB 9804-1996 烟度卡标准 1997-1-1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1996-3-6 HJ 14-1996 环境空气品质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1996-7-22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1995-8-1 GB/T 15433-1995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5-8-1 GB/T 15434-1995 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5-8-1 GB/T 15435-19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1995-8-1 GB/T 15436-1995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Saltzman法 1995-8-1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1995-8-1 GB/T 15439-1995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995-8-1 GB/T 15501-1995 空气品质 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02-1995 空气品质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16-1995 空气品质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262-94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995-6-1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5-6-1 GB/T 15264-94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6-1 GB/T 15265-94 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 1995-6-1 GB/T 14584-93 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 1994-4-1 GB/T 14668-93 空气品质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1994-5-1 GB/T 14669-93 空气品质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1994-5-1 GB/T 14670-93 空气品质 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5-1 GB/T 14675-93 空气品质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1994-3-15 GB/T 14676-93 空气品质 三甲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7-93 空气品质 甲苯 二甲苯 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8-93 空气品质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3-15 GB/T 14679-93 空气品质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1994-3-15 GB/T 14680-93 空气品质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1994-3-15 HJ/T 3-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 1993-12-1 HJ/T 4-93 柴油车滤纸式烟度计技术条件 1993-1-1 GB 13580.1-92 大气降水采样分析方法总则 1993-3-1 GB 13580.2-92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993-3-1 GB 13580.3-92 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1993-3-1 GB 13580.4-92 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 1993-3-1 GB 13580.5-92 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93-3-1 GB 13580.6-92 大气降水中硫酸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7-92 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 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8-92 大气降水中硝酸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9-92 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 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0-92 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新氟试剂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1-92 大气降水中氨盐的测定 1993-3-1 GB 13580.12-92 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3-1 GB 13580.13-92 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3-1 GB/T 13906-92 空气品质 氮氧化物的测定 1993-9-1 HJ/T 1-92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 1993-1-1 GB 5468-91 锅炉烟尘测定方法 1992-8-1 GB/T 13268-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黄土尘 1992-8-1 GB/T 13269-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煤飞灰 1992-8-1 GB/T 13270-91 大气 试验粉尘标准样品 模拟大气尘 1992-8-1 GB 8969-88 空气品质 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1988-8-1 GB 8970-88 空气品质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巩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1988-8-1 GB 8971-88 空气品质 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萤光分光光度法 1988-8-1 GB 9801-88 空气品质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1988-12-1 GB/T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量方法 1987-3-1 GB 4920-85 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比色法 1985-8-1 GB 4921-85 工业废气 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萘乙二胺比色法 1985-8-1

监测项目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分为粒子状污染物和分子状污染物(亦称气态污染物)两大类。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大气污染监测项目也分粒状污染物监测和气态污染物监测两大监测项目。其中,粒状污染物监测又分总悬浮微粒监测、飘尘监测、降尘监测和粒状污染物成分监测;气态污染物监测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O3)、氯化氢、氟化氢、总烃等。总之大气环境监测的监测项目是相当多的,上面只列举了其中的—部分。即使这—部分,也不是任何单位在任何—次监测工作中,都要进行监测。中国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只对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碳和光化学氧化剂六个项目的限值作了规定,其中飘尘作为参考标准。实际上,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是必测项目,其他项目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进行选择。

采样点布设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采样点的位置和点数的合理布设,是完成监测目的和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工序之—。根据污染源分布情况和监测目的不同,采样点的布设方法分为 格线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和功能区布点法四种。

格线布点法

在监测范围内,污染源较多而且很分散时,用此法布设采样点。将整个监测区域画成方形格线,在格线线的结点或方格的中心布设采样点,点的数目和间距要根据人力、物力和实际情况决定。 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较集中的污染源,调查污染源周围各个方向和距离的污染情况时,以污染源为中心,在地面上画出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圆心向周围引出若干条辐射线,同心圆的间距越向外越大例如4:10:20:40,在每个圆上分别设几个采样点。

扇形布点法

对单个高架点源,以烟羽流向为轴线,在点源下风方向的地面上定出—个扇形区域作为布点范围,扇形的角度—般约为45。,也可取60。,但不宜大于90。。采样点设在扇形面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条(例如三、四条)弧线上,其中有—条弧线必需处在最大落地浓度出现频率最高的距离上(约10倍于烟囱有效高度处),每条弧线上至少设3个采样点,彼此间的间隔为10o~20o.

功能区布点法

将要监测的区域按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交通枢纽、文化区、公园等分成若干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布设—定数量的监测点。 在实际大气环境监测中,上述几种布点方法的使用,往往以—种方法为主,再用其他方法作必要的调整,以便采样点的布设更具有代表性。此外,布点时还应注意:(1)在交通频繁地方布点时,点的位置应离开道路边缘l5~30m;(2)所有采样点都应避开林地、高墙等明显的障碍物;(3)在高大建筑物下风侧布点时,点与建筑物的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10倍,无条件时至少要保持2倍以上。

气样采集

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形态、浓度和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不同,气样采集方法分非浓缩采样法和浓缩采样法两种。

非浓缩采样法

亦称直接采样法。当待测物在大气中的含量较大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较高时,用塑胶袋、注射器或其它合适的容器,采集少量气样,即可供分析测定使用。

浓缩采样法

当待测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不够高时,要使用浓缩采样法采集气样。使用最广的浓缩采样法有过滤法或溶液吸收法。 (1)过滤法。此法用于粒子状污染物的采集。采样时,将滤纸或有机滤膜夹持在专用的采样头上,将采样头与流量计、抽气泵连线。启动抽气泵后,气体分子透过滤纸(或滤膜)经流量计计量,再经抽气泵外排,粒状物则被阻留在滤纸或滤膜上,抽气时间越长,滤纸上阻留的粒状物也越多。 (2)溶液吸收法。多用于分子状或蒸气污染物采集,捕集待测物质的仪器为吸收管,吸收管中盛有能与待测物质发生作用的吸收液,将吸收管与流量计和抽气泵连线。启动抽气泵,当大气以气泡形式通过盛有吸收管的吸收液时,在气—液界面上,发生待测气体的溶解作用或与吸收液的化学反应,使待测物留在吸收液中。与此同时,气泡内的分子因本身的热运动而迅速扩散到气泡表面,继续发生溶解作用或化学反应,如此继续下去,即完成待测物的吸收过程。显然,通气时间越长,吸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就越大,因此,采样过程就是被测物的浓缩过程。浓缩采样法除过滤法和溶液吸收法外,还有固体采样管阻留法、低温冷凝法等

2. 农残检测有哪些项目

提取- 净化- 检测 。经典的农药残留检测步骤通常是:水溶性溶剂提取- 非水溶性溶剂再分配- 固相吸附柱净化- 气相或液相色谱检测。其中提取和净化是前处理部分,样品前处理不仅要求尽可能完全提取其中的待测组分,还要尽可能除去与目标物同时存在的杂质,避免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等的污染,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因此提取、净化是农药残留分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处理步骤,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妈妈年轻时候得过血吸虫病,会复发,请问如何防患于未然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十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解放初期估计有患者千余万人。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解放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流行情况得到基本控制。但文革期间,由于预防工作中断,使血吸虫病又复流行和蔓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仍很有必要。
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或血清病。在血吸虫感染的早期,尾蚴和移行的童虫可刺激宿主产生抗体,但抗体的水平较低。当童虫发育为成熟成虫并大量产卵时,虫卵释放出来的大量虫卵可溶性抗原,刺激宿主迅速产生抗体,在抗原过剩的情况下,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造成血管损害而致病。当新的抗体迅速形成并超过抗原含量或当虫卵周围肉芽组织形成,将抗原隔离时,则病情可终止。
长期以来,酒石酸锑钾是主要的特效药。但它有毒性大、疗程长、必须静脉注射等缺点。70年代发现吡喹酮高效、低毒、疗程短、口服有效,是血吸虫病防治史上的一个突破,现已完全取代酒石酸锑钾。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人畜终宿主的肠系膜下静脉,虫体可逆血流移行于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虫交配产卵于小静脉的小分枝,每虫每天可产卵2000~3000个。卵呈椭圆形,70~100×50~60μm,壳薄无盖,色淡黄,侧方有一小刺。虫卵在血管内成熟,内含毛蚴,毛蚴分泌溶细胞物质,透过卵壳入肠粘膜,破坏血管壁并使周围肠粘膜组织破溃与坏死。由于肠的蠕动,腹腔内压力与血管内压力的增高,使虫卵与坏死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在20~30℃经12~24小时即孵化出毛蚴,在水中游动的毛蚴1~2天内,遇到钉螺(中间宿主)即主动侵入,在螺体肝、淋巴腔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再经5~7周形成大量尾蚴,逐渐逸出螺体外,尾蚴入水或逸出于河边或岸上青草露水中。终宿主接触水中尾蚴时,尾蚴吸附于宿主的皮肤,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脱去尾部进入表皮变为童虫。童虫侵入真皮层的淋巴管或微小血管至静脉系统,随血流至右心、肺、左心进入体循环,或由肺穿至胸腔,通过横膈入腹腔。约经4天后到达肠系膜静脉,并随血流移至肝内门脉系统,初步发育后再回到肠系膜静脉中定居,在此,雌雄合抱,性器官成熟,产卵。从尾蚴经皮肤感染至交配产卵最短需23~35天,一般为30天左右。成虫在宿主体内生存2~5年即死亡,有的成虫在病人体内可存活30年以上。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于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我国则见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的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三百三十三个县市。台湾的日本血吸虫未见有人体感染。本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一)传染涁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船户粪便直接下河以及居民在河边洗刷马桶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随地大便,河边粪坑及用未处理的新鲜粪便施肥,被雨水冲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病畜(牛、羊、犬)及鼠等含有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
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本病传染过程的主要环节。钉螺喜栖在近水岸边,在湖沼地区及芦滩洼地上最多。在平原地区孳生于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水流缓慢的潮湿荫蔽地区,沟渠最多,岸边次之,稻田中最少。钉螺感染率以秋季为最高。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多通过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捕鱼捉蟹,赤足经过钉螺受染区等方式感染。尾蚴侵入的数量与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成正比。有时因饮用疫水或漱口时被尾蚴侵入口腔粘膜受染。
(三)易感性 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流行区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此与保护性免疫力有关。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一)发病机理 血吸虫尾蚴,童虫和虫卵对宿主产生机械性损伤,并引起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尾蚴穿透皮肤时引起皮炎,皮炎仅发生于曾感染过尾蚴的人群,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尾蚴性皮炎对童虫在皮肤内的破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宿主的获得性免疫对再感染的反应。童虫在体内移行时,对所经过的器官,主要是肺脏,引起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出现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童虫移行时所致损害与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成虫的代谢产物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全身反应与局部血管损害及组织病变;寄居于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轻度静脉内膜炎与静脉周围炎;死虫可随血流入肝,在栓塞处引起周围组织炎。血吸虫感染可导致整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加剧伴发疾病的发展或并发感染。在虫卵周围出现细胞浸润,形成虫卵肉芽肿。肉芽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虫卵的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当虫卵尚未形成毛蚴时,周围的组织可仅有轻度反应,卵内毛蚴成熟后,由卵分泌的酶、蛋白质及糖等可溶性抗原引起肉芽肿反应。肉芽肿的发展与虫卵的发育过程一致,开始局部渗出与增生反应逐渐增强,虫卵变性钙化后,肉芽肿开始退化形成纤维瘢痕组织。此反应既有助于破坏和清除虫卵,又可使虫卵抗原局限化,减少对全身影响。肉芽肿可影响宿主的肝肠组织,造成肝硬化与肠壁纤维化。目前认为,在虫卵可溶性抗原刺激下,宿主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抗体在虫卵周围形成复合物,引起局部变态反应,是日本血吸虫形成肉芽肿的主要机理。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有助于破坏和清除虫卵,并使虫卵渗出的抗原局限于虫卵周围,以减少和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全身性损害。随着感染过程的发展,肉芽肿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由于宿主的免疫调节,对虫卵的破坏能力持续增强,起着保护宿主的作用。
人对血吸虫无先天免疫力,可能具有保护性免疫力。宿主经过初次感染产生抗感染抵抗力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坡坏重复感染的虫体,但不能杀伤初次感染的成虫或阻止其产卵。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二)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虫卵结节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由成熟活虫卵引起,结节中央为虫卵,周围为嗜酸性包绕,聚积大量嗜酸性细胞,并有坏死,称为嗜酸性脓肿,脓肿周围有新生肉芽组织与各种细胞浸润,形成急性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左右,卵内毛蚴死亡,虫卵破裂或钙化,围绕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假结核结节,以后肉芽组织长入结节内部,并逐渐被类上皮细胞所代替,形成慢性虫卵结节。最后结节发生纤维化。
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及肝脏,较多见的异位损害则在肺及脑。
1.肠道变病 成虫大多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移行至肠壁的血管末梢在粘膜及粘膜下层产卵,故活组织检查时发现虫卵多排列成堆,以结肠,尤其是直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为最显着,小肠病变极少,仅见于重度感染者。早期变化为粘膜水肿,片状充血,粘膜有浅溃汤及黄色或棕色颗粒。由于溃汤与充血,临床上见有痢疾症状,此时,大便检查易于发现虫卵。晚期变化主要为肠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粘膜高低不平,有萎缩,息肉形成,溃疡、充血、瘢痕形成等复杂外观。血吸虫病变所形成的息肉有转变为癌肿可能,应予重视。由于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可致机械性梗阻。由于阑尾炎组织也常有血吸虫卵沉着,阑尾粘膜受刺激及营养障碍,易发生阑尾炎。
2.肝脏病变 虫卵随门静脉血流入肝,抵达于门静脉小分枝,在门管区等处形成急性虫卵结节,故在肝表面和切面可见粟粒或绿豆大结节,肝窦充血,肝窦间隙扩大,窦内充满浆液,有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肝细胞可有变性,小灶性坏死与褐色素沉着。晚期可见门静脉周围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硬变,严重者形成粗大突起的结节。较大门静脉分支管壁增厚,管腔内血栓形成。由于肝内门静脉阻塞,形成门静脉高压,引起腹水、脾肿大及食管静脉曲张。
3.脾脏病变 早期肿大,与成虫代谢产物刺激有关。晚期因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长期淤血,致脾脏呈进行性肿大,有的病人肿大的脾脏可占据大部分腹腔甚至下抵盆腔,并伴有脾功能亢进现象。镜检可见脾窦扩张充血,脾髓内、血管周围及脾小梁的结缔组织增生,脾小体萎缩减少,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发生玻璃样变。脾脏中偶有虫卵发现。
4.其它脏器病 在胃及肠系膜以及淋巴结、胰、胆囊等偶有虫卵沉积。血吸虫病株儒患者有脑垂体前叶萎缩性病变和坏死,并可继发肾上腺、性腺等萎缩变化,骨骼发育迟缓,男子有睾丸退化,女子有盆腔发育不全。
异位性损害主要由于急性感染时大量虫卵由静脉系统进入动脉,以肺和脑的异位损害为多见。肺部可有大量虫卵沉积和发生出血性肺炎。脑部病变多见于顶叶皮层部位,脑组织有肉芽肿和水肿。

[临床表现]
(一)侵袭期 自尾蚴侵入体内至其成熟产卵的一段时期,平均1个月左右。症状主要由幼虫机械性损害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至2~3天内,尾蚴侵入处有皮炎出现,局部有红色小丘疹,奇痒,数日内即自行消退。当尾蚴行经肺部时,亦可造成局部小血管出血和炎症,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另外未抵达门脉的幼虫被杀死后成为异体蛋白,引起异体蛋白反应,而出现抵热、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二)急性期 本期一般见于初次大量感染1个月以后,相当于虫体成熟并大量产卵时期。大量虫卵沉积于肠壁和肝脏;同时由于虫卵毒素和组织破坏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机体的过敏与中毒反应。临床上常有如下特点:
1.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热型不规则,可呈间歇或弛张热,热度多在39~40℃,同时伴有畏寒和盗汗。发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症患者的发热较低,一般不超过38℃,仅持续数日后自动退热。
2.胃肠道症状:虫卵在肠首,特别是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炎症,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由于肠道嗜酸性脓肿,可引起表层粘膜坏死形成溃疡,故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此时若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并可发现黄色小颗粒(为虫卵结节)及少数溃汤。
重度感染者由于虫卵在结肠浆膜层和肠系膜内大量沉积,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状,腹部饱胀,有柔韧感和压痛,可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少数患者可因虫卵结节所产生的炎症渗出及虫卵引起肝内广泛病变,致肝内血流不畅,淋巴液增多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3.肝脾肿大:绝大多数急性期患者有肝脏肿大,系由于大量虫卵结节形成,引起周围组织充血、水肿,造成肝脏急剧肿大,其质软,且有压叩痛。左右二叶均见肿大,以右叶更为明显,可能与肠系膜下静脉血流主要回入肝右叶有关。脾脏受虫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肿大,可明显触及。
4.肺部症状 :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X线摄片可见肺纹增加,片状阴影,粟粒样改变等。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增加,白细胞总数多在10×109/L以上,嗜酸粒细胞一般在20%以上,可高达70~90%重症患者代以中性粒细胞增多。
(2)肝功能试验:肝内虫卵主要沉积于汇管区,仅引起间质性病变,肝细胞的损害较轻,血清清转氨酶轻度增高。
(3)粪便检查:粪沉淀检查易找到血吸虫卵,孵化阳性率极高,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
(4)心电图检查:有人统计约半数有心肌损害现象,主要为T波变化与QRS电压减低。
急性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多数轻型病人可于短期内症状消退,而病情隐匿发展,如未治疗,则进入慢性期。
(三)慢性期 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续10~20年,因其病程漫长,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流行期所见患者,大多数属于此类。由于虫卵长期反复的肝脏及肠壁沉积,造成肝脏门静脉周围及结肠壁纤维化,病变日益加重,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肝功能障碍和全身代射紊乱,甚至引起体力衰竭、营养不良、贫血、影响身体发育等严重后果。
1.无症状者 绝大多数轻度感染者可始终无任何症状,过去亦无急性发作史,仅于体检普查,或其它疾病就医时偶然发现。患者可有轻度肝或脾脏肿大,或皮内试验阳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其大便查出虫卵或毛蚴孵化阳性。
2.有症状者 血吸虫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在肠壁可引起溃汤和出血,故腹泻与痢疾样大便颇为常见。患者肝脾均见肿大,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脏渐见缩小,质硬,表面不光滑。下腹部或有大小形状不同的痞块、质硬、固定、或微有压痛。
(四)晚期 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此进肝硬化多发展至后期,因门静脉栓塞形成,侧枝循环障碍,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患者可随时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道静脉破裂,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或因此诱发肝功能衰竭。此外,性机能往往减退,乃因严重肝损害引起全身营养不良和对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垂体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它内分泌腺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所致。患者面容苍老而消瘦,常有面部褐色素沉着、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晚期时肝脏缩小,表面不平,质地坚硬,脾脏渐呈充血性肿大。
[异位损害及并发症]
异位损害系指在偶然的情况下成虫或虫卵可超出其正常寄生的门静脉系统,而在异常部位造成病变,临床上以肺及脑部病变较为常见,其它部位的异位损害则为罕见。脑损害时可有脑炎表现或以局限性癫痫反复发作为主,肺部损害轻者可无呼吸道症状,重者类似粟粒性肺结核或支气管炎,咳嗽最为常见,大都干咳少痰,胸部检查偶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胸部X线片检查大多数有明显的肺实质病变,早期见两侧肺纹增加,继而肺出现散在性点状浸润,边缘模糊,以中下部为多。病变一般在3~6个月后逐渐消失。偶见虫卵沉积胃幽门部或胃底部粘膜下层,可见组织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肿、息肉等改变,形成溃疡时,常有呕血及幽门梗阻等引起的临床表现,常可误诊为溃疡病或胃癌。此外,偶见虫卵沉积皮肤、输卵管、子宫颈、心包、胰腺、肾上腺、睾丸、付睾等部位,引起局部病变。
并发症多见于慢性和晚期病例,以阑尾炎较多见。血吸虫病患者并发急性细菌性阑尾炎时易引起穿孔、阑尾炎脓肿、阑尾炎组织内虫卵沉积,阑尾穿孔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并发症。血吸虫病患者的结肠病变严重时可产生结肠狭窄,引起排便困难以及其它肠梗阻症状,在血吸虫病肠道增殖性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癌变者并不少见。重流行区普查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非流行区高。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20~30岁者也不少。血吸虫病合并结肠癌多为分化性腺癌和粘液腺癌。临床表现主要是结肠梗阻、便血和腹部包块。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充盈缺损,乙状结肠镜检与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定诊断。

[诊断]
(一)临床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者均有感染的可能,患者籍贯、职业伴有疫水接触史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急性血吸虫病有尾蚴皮炎史、发热、荨麻疹、肝肿大与压痛、腹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多,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易于诊断。对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和便血,肝脾肿大,尤其肝右叶肿大,或者壮年有癫痫发作者,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应考虑慢性血吸虫病。对于巨脾、腹内痞块、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侏儒患者,应考虑晚期血吸虫病。
3.实验室检查
大便沉淀孵化试验 沉孵法是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虫卵沉淀阳性率约50%,孵化阳性率约80%,晚期病人由于肠粘膜增厚,虫卵进入肠腔数量减少,检查阳性率极低。轻型患者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很少,多呈间歇性出现,阳性率也不高。
4.免疫学检查 有辅助诊断价值。以皮内试验,尾蚴膜试验,环卵沉淀试验特异性较高而应用较多。一般此类方法不作确诊依据。
(1)皮内试验 前臂皮内注射肝卵抗原成虫抗原0.03ml。作直径约0.5cm的丘疹,15分钟后风团直径达0.8cm或以上为阳性。少数病人在潜伏期及发病初期即可出现阳性,多数病人在感染后8周出现阳性,阳性率一般在95%以上,偶有假阳性反应。皮肤试验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不能作为疗效考核标准。
(2)尾蚴膜试验 取病人血清1~2滴于玻片上,加入活的或冻干的血吸虫尾蚴5~10条,加生理盐水2~3滴,混合后,置37℃温箱,3~4小时后镜检,可见尾蚴周围有膜状物形成。阳性率达95%,感染后7~12天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少有假性反应,有早期诊断价值。因与肺吸虫及中华支睾吸虫有交叉反应,又因尾蚴供应困难,故不易推广。
(3)环卵沉淀试验 取活卵悬液一滴于无菌玻片上,加病人血清等量,加盖玻片石腊密封,置37℃温孵24~48小时,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虫卵周围出现球状、指状、丝状、菊花状等形态的沉淀物。观察100个成熟虫卵,计算沉淀物大于10微米的虫卵数所占的百分数,环沉率5%以上者为阳性。感染后7~12天出现反应,阳性率达95%以上,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4)间接血凝试验 采用血吸虫卵抗原致敏红细胞测定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明显凝集者为阳性,特异性与敏感性高,阳性率在90%以上,观察结果快,用血量少及操作简便,本试验与肺吸虫有交叉反应。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以纯化成虫或虫卵抗原与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结合,测定病人血清或尿中的血吸虫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阳性率在95%以上,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现场使用。
(6)酶联免疫电泳试验 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虫卵抗原后,作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1/2~1小时出报告,阳性率80%以上。
(7)循环抗原测定 循环抗原是存在于病人血与尿中的特异性抗原物质,循环抗原阳性,说明宿主体内存在有活的血吸虫感染,具有考核药物疗效的价值。
5.肠镜检查及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疑似血吸虫的而反复大便检查虫卵阴性者适用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有黄斑、息肉、瘢痕、肥厚、充血、水肿、溃汤等改变。自虫卵堆积处(黄斑及粘膜增厚处)取米粒大小的粘膜组织压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可查到成堆的虫卵,阳性率在90%以上;在直肠粘膜活检中所见虫卵多成黑色死卵与空卵壳,活卵较少。为此,仅凭活检出卵对近期变性虫不易区别,又因死卵于治疗后可长期留在肠壁中,久不消失,故认为对疗效考核只能作参考。活检时应充分止血,轻取组织、切忌撕拉,以防止出血与穿孔。
6.其它检查,供诊断参考
(1)血象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多,白细胞总数多在10~30×109/L,嗜酸性细胞常占20~40%或更高,有时可达80%以上。部分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不显着。慢性期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晚期因脾功能进,白细胞明显减少,并伴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2)肝功能试验 急性期多因虫卵刺激导致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故血清球蛋白显着增高,蛋白电泳显示丙种蛋白增高,由于部分病人α2球蛋白增高,嗜异性凝集试验呈阳性反应,晚期及少数慢性期病人由于肝硬化的存在,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有倒置现象。血清丙氨酸转酶多正常或轻度增高。
[鉴别诊断]
(一)急性血吸虫病 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它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二)慢性血吸虫病 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晚期血吸虫病 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脾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着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
(四)异位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
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稻田皮炎由寄生于牛、羊、鸭等动物的门静脉中的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皮肤引起,多见于我国东南、东北、西南各省市。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椎实螺,后尾蚴逸出螺体。人接触尾蚴后便立即进入皮肤、引起皮炎。皮炎初见呈红点,逐渐扩大变为红色丘疹,皮疹一周后消退,尾蚴被消灭,病变不再发展。

[治疗]
(一)支持与对症疗法急性期持续高热病人,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降温处理。对慢性和晚期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并注意对贫血的治疗,肝硬变有门脉高压时,应加强肝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患有其它肠道寄生虫病者应驱虫治疗。
(二)病原疗法
(1)吡喹酮( Pyquiton)为吡嗪啉化合物,无色无臭结晶粉末。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对幼虫、童虫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口服后容易从肠道吸收,于5/2小时左右血浓度达最高峰。体内分布以肝脏浓度最高,代谢产物于24小时内从尿中排出。目前所用国产普通片和肠溶片,各含药物0.2及0.05g 。对急性血吸虫病临床治疗总药量为120mg/kg,儿童为140mg/kg,分4~6日服,每日2~3次,治愈率100%。对慢性与晚期病人,一疗程总剂量成人60mg/kg,儿童70mg/kg,分1~2日服,每日3次。副作用少而轻,可有头昏、乏力、出汗轻度腹疼等。本药具有高效,低毒、疗程短的优点,是目前较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
(2)硝硫氰胺(nighiocyamine,amoscanate):为橙黄色粉末,不溶于水。系一种广谱驱虫药,动物试验对四种血吸虫均有作用。口服后从小肠吸收,体内分布在肝脏浓度最高,由胆汁和尿排泄,经胆汁排泄的部分可再吸收,进行肝—肠循环。部分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治疗总剂量为7mg/kg,最高不超过350mg,分为三等分,每晚睡前服。疗程中宜低脂饮食,忌烟洒。适用于各期血吸虫病,远期疗效85%。肝炎末满1年、慢性肝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有肝功能明显减退,有精神病史及神经宫能症,妇女在妊娠或哺乳期忌用。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慎用。药物副作用有头昏、乏力、眩晕、走路漂浮感、多梦、纳差、恶心、腹泻、腹痛、肝区痛等;少数有肢体麻木,肌颤、眼球震颤、早搏、心律失常等,停药一周消退。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及肝功改变。偶见阿一斯二氏综合征。
(3)双羟萘酸副品红(pararosnailline,pamoate,双副)是一种多苯甲烷类红色染料。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内源性乙酰胆碱蓄积,致使吸盘麻痹,虫体瘫痪,合抱分离与肝移。对各期血吸虫病均有较好疗效。每片0.1g,每日总量50~60mg/kg,分3次服,连服20或28天为一疗程。远期疗效达90%以上,药物副作用有头昏、眼花、视力模糊、乏力、心悸、消化道症状等反应;严重者可有全身皮疹、粒细胞缺乏症等过敏反应。对有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4)呋喃丙胺(furpromide)与敌百虫(dipterex)联合疗法:呋喃丙胺无臭无味,口服后主要从小肠吸收,进入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系统,对血吸虫成虫及童虫均有杀灭作用,因在消化道上部被降解,故对寄生在肠系膜下静脉及其分枝的虫体影响不大,单独应用临床疗效差。敌百虫抑制虫体胆碱脂酶活力,引起虫体麻痹与肝移,两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呋喃丙胺疗程10天,每天量成人60mg/kg,儿童70mg/kg,成人最大量不超过每日3g,首1~2日给半量以减轻反应,以后为全量连用8天。
敌百虫毒性较低,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成敌敌畏增加毒副作用。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敌百虫肛栓每个0.2g,在呋喃丙胺疗程的第2~3天开始,每晚用栓剂1个放入直肠离肛门10cm处,垫高臀部侧卧半小时,共用3次,虫卵转阴率达90%,敌百虫肌注每日100~150mg,疗程3天。
副作用:呋喃丙胺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胃肠道反应;并可引起肌痉挛以及神经精神症状,上述反应均能自行缓解,严重时终止治疗。敌百虫可引起头昏、头痛、失眠、多汗、流涎等胃肠道症状,对症进行处理后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个别病人可引起阿一斯二氏综合征,可应用阿托品,解磷定解毒药等治疗,并停用敌百虫治疗。联合治疗对精神病史,神经官能症,溃疡病、肾炎、肝炎等疾病时忌用。
其它抗血吸虫药:有口服的没食子酸锑钠(sodium antimony subgallate、锑--273)和静脉注射的洒石酸锑钾两种。目前已少用。

[预后]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1.普查与普治病人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查出的血吸虫病,普遍进行治疗,即可及时治疗病人保护劳动力,又可迅速控制传染源,兼收防治结合之效。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防治,病人显着减少,有的地区消灭了血吸虫病,
参考资料:http://www.zgxl.net/sljk/crb/xxcb.htm

阅读全文

与乙酰呋喃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粽子的方法 浏览:146
腰椎突出最有效锻炼方法图片 浏览:804
驾校教练方法不适合怎么办 浏览:372
如何给地球降温有几种方法 浏览:964
电子电工技术电路的分析方法 浏览:125
金立手机横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44
公司收购个人股份技巧和方法 浏览:166
王者什么方法能最快升30级 浏览:96
湘军筹集军饷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256
墙面装修方法简单图 浏览:796
关于读小说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23
安卓平板手势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54
金耳钉的正确佩戴方法 浏览:978
种芝麻的种子最佳时间和方法视频 浏览:310
军服配饰安装方法 浏览:750
英朗p0420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659
米粉的食用方法 浏览:310
手机时间网络同步方法 浏览:126
鉴别检查薯蓣皂苷的方法 浏览:759
哪些方法快速去皱 浏览: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