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扶贫项目失败怎么办
一定要积极解决。谁负责谁承担,不管是什么项目一定要端正态度。看看工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找相应的解决办法。扶贫项目包括:一.教育项目主要涉及校舍的建设、危房改造、对贫困学生和教师的资助。二.医疗卫生主要涉及修建和改建县、乡镇、村卫生院所,购置医疗设备,逐步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开展医生培训和卫生知识普及工作。三.人员培训“治贫先治愚”。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能力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部每年投入资金对两县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等劳动技能、医疗卫生、教育师资,以及普法、扫盲、妇女维权等。四.整村推进整村推进是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中所采取的一项扶贫措施。主要是集中资金、综合扶持,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整体推动贫困村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整村推进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村内修建道路、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沟渠、兴建沼气、推广种植、养殖项目等。五.产业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村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引资主要领域有:边境商贸开发、房地产开发、矿产开采、水能发电、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
2. 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建国后,我国在新解放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其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在农村就形成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给各家各户、个体经营为主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与此同时,尽管政府又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了互助合作,但是,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解决工业和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国家得到充足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工业原料,并使工业品得到广阔的市场。其次,可以从根本上割断城市资本主义与乡村富农和小农经济的联系,从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如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食比1952年增加31%,而当年粮食收购计划却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造成私人粮商、粮贩乘机操纵市场,投机活动猖獗。第三,还在于土地改革后,在农村又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剥削现象等问题,表现在:(一)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二)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如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租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52%,租入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8.69%。(三)高利贷重新出现。1952年山西忻县调查,在2486户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占农户总数的0.8%,放款月利率在5%以上,最高达10%,债主全部是中农。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把个体小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进行农业合作化。第四,是因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造中起决定作用,而且还关系到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事实证明,农业合作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把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避免了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通过合作化,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了工业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此外,从农民本身讲,只有把分散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合作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最后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