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制定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程序
1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程序
企业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环节,而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应该是贯穿于整个企业施工
环节的。为此,企业应当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材料质量控制体系,工作人员要严格根据该体系的流程走。首先,在工程开工前的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在进行设计时,
就要保证材料的各个质量系数是通过严格的反复的计算得来的,是符合科学依据的,比如说,所选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在使用过程中是符合建筑的设计要求的。其
次,在施工进行时进行材料质量控制,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反复的对材料的使用进行确认,比如说,在购买材料入库时,工作人员要一再的确认所购买
的材料是符合标准的,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可能对一些材料的使用不是很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混用,因此在施工现场要委派一些懂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监督工作,以免施工人员不小心
混用材料导致严重的后果。
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
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所有环节当中,质量控制也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材料质量的控制有依据、有目标。
2. 1 外观质量、复试报告均符合要求的原则
建筑对材料的要求都是有相关的规范标准要求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就必须得保证所设计的数据是符合该建筑所要求的标准的,并且保证在进购材料时,材料的数据是与建筑材料所要求的高度符合。
此外,对建筑使用材料的资料必须专门建立一个档案,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无论是设计资料、购买资料、保存资料,还是具体使用的资料,该工作人员都要保证各
方面的资料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是一致的,并且保证资料必须是齐全、完整以及真实的,做好监督以及调控的工作,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总而言
之,无论在哪方面,都要保证材料的外观质量、各种报告均符合建筑的设计要求。
2. 2 贯彻相关规范标准的原则
总体
来说,我国目前对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以及要求还是比较健全的,法律对这一块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因此,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就要贯彻国家的相关规范标
准,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很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工作人员对标准一知半解,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来规范材料的
使用,最后导致了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企业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熟悉相关的规范以及标准的内容,根据规范标准来进行施工,做
好材料质量的控制。
2. 3 监控材料质量的原则
虽然对材料的原始要求很重要,但是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监
督与控制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在材料进行使用之前的最后一秒还是保证其实符合建筑的质量要求的,那么材料的质量监控才能够算是完美落幕。这主要是由于一些
商家受利益所驱使,在好的材料中混入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因此,工作人员在材料进场前,要同商家核对好关于材料的相关数据核对,还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
证,合格了才能够让材料进入仓库。在材料的使用之前,必须要取样反复进行试验,材料复试合格,经相关负责人确认签字之后方能投入使用。
3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3. 1 合理地组织建筑材料供应
建筑材料有一个好的供应与来源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一般市场上建筑材料的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合理选择好的供货厂家,从
而能够通过合理的价格获得质量好、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使企业的投入资金减少,建筑质量又同时能够得到保障,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最优化。
3. 2 妥善保管进场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保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哪怕建筑材料的数据是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但,但是一旦在保管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同时给建筑企业以及材料商家带
来损失,导致经济的白白流失,再重新购买材料耽误施工进程,还可能导致企业与商家之间出现矛盾,企业与商家的信誉受到损害等等问题。比如说,如果在材料的
运输过程中没有做到很好的保护措施就可能使材料受到撞击等破坏,甚至可能丧失其使用性能。在比如说,在材料入库保存时,工作人员没有做好保管工作,雨水以及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对建筑材料产生影响。进而使材料受到损害。总之,加强建筑材料的运输、仓库以及保管工作,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以及发放工作,健全香肠建筑材料的管理制度,避免建筑材料损失,保证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完好无缺。否则,在这之前的所有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环节都将前功尽弃。
Ⅱ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工程开工之后,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
(1)施工质量检验检查、施工质量检查、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2) 隐蔽工程施工验收
(3) 施工技术复核 :所谓施工技术复核是指,对用于指导施工或提供施工依据的技术数据、参数、样本等的复查核实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证技术基准的正确性。
(4)施工计量管理
(5) 施工例会和质量控制活动
(6) 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处理在正确合理的工程设计的前提下,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概括说有两类情况,即投入的施工生产要素质量不合格和施工作业质量不合格,它们分别或共同导致工程产品质量不合格。
Ⅲ 系统质量控制
(1)需求、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和控制
软件需求设计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每个阶段性成果进行项目组内部的质量测量和评估,再由上级主管方组织用户、专家联合进行质量审查和确认,以提高软件的质量。系统质量控制如图8-12所示。
需求阶段通过对用户、现有工作流程、涉及的数据,以及系统应用等进行更深入地调查、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以避免双方对需求理解的偏差,内容上包括系统功能、性能(精度、处理速度、检索时间及可扩展性)、系统输入输出要求、所涉及的数据内容、数据类型(空间、属性等)、数据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及数据的处理要求、数据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系统的故障处理要求,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数据源及数据更新要求。
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基础,由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详细设计和软件原型设计。通过用户对原型的评价,让用户在需求定义阶段就能体验最终系统的某些特征,并提出系统中功能的不足,通过进一步修改,通过正常的迭代而避免非正常的反复,保证最终系统是满足用户需求的。
(2)软件测试阶段质量管理和控制
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试发现软件错误,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设计和任务书所规定的技术要求。不仅要检查是否按有关要求编写代码,还要进行包括单元、集成、综合及用户4个阶段的软件测试(各阶段测试项与要求如表8-2),以确保成果的质量。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只是在测试活动中发现问题,对于软件测试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分类(致命性问题、缺陷性问题、性能性问题等),各类问题要按照AGEIS测试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图8-12 系统质量控制流程图
在软件测试单元、集成、综合及用户4个阶段中,单元测试工作主要由开发人员进行,单元测试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项目开发主管负责。单元测试的重点是要严格按照测试计划对系统的单元进行错误的控制,使系统的出错率最小化。测试人员对单元进行测试的依据是需求说明、项目设计书。集成测试主要也由开发人员进行,集成测试的重点是要严格按照测试计划对已经组装好的系统进行错误的控制,使系统的出错率最小化。系统测试是完全独立于开发活动的一项工作,除了测试人员的独立也包括测试活动所需要的软件、硬件资源。测试组需根据AGEIS系统所需要的资源特性,配置独立于开发的软件、硬件测试平台。用户测试是验收前的一个重要的测试阶段,是满足用户实际操作环境或实际使用数据的一种测试。
测试用户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目的是使AGEIS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经过项目部多次抽查评估,系统软件质量符合要求。
表8-2 系统测试项目与要求
在测试方法上主要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2种。其中白盒测试在测试的早期执行,白盒测试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在不同的点检验“程序的状态”以判定预期状态或待验证状态与真实状态是否相符。白盒测试主要是测试程序的各个模块工作是否如设计一样运行。而黑盒测试主要用于测试的后期。黑盒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也即黑盒测试使软件工程师派生出执行程序所有功能需求的输入条件。是用于辅助白盒测试发现其他类型的错误。
Ⅳ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哪些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止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据统计资料,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正因为这样,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谋取更多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无法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为材料的检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国家在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际施工中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就能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
三、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的危害。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文明施工。
通过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中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里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行到位管理,施工队伍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发现的问题则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
“百年大计,质量策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式有哪些
二、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质量控制
《建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工程监理人员认为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改正。工程监理人员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由此可知,工程质量不仅应当满足法律、行政法规、设计文件等要求,还应当满足合同要求。因此,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发承包合同中约定工程质量标准,从合同上控制工程质量。
排查挂靠经营等借用资质行为
工程挂靠、借用资质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在挂靠经营过程中,往往是没有施工资质或低等级资质的施工单位借用高等级施工单位的资质。既然实际施工人是不具有施工资质或低等级资质的施工单位,则他们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发生质量风险的概率往往更高,比如方法因素风险、人为因素风险、机械设备风险等。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单位首先应进行挂靠经营等借用资质行为的排查,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等级资质的施工单位。
委托专业监理机构进行质量把控
由于建设工程的专业性极强,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无法驾驭工程的生产建设,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专业知识的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做到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使用、不予认可、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得付款,切实防范工程质量风险。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管控需要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因此,建立起约束工程各参与主体的质量责任体系尤为重要。
1
首先,建设单位应做到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依法选定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就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实施公开招投标等。
2
其次,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工程项目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同时,设计单位应就其设计图纸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便于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3
再者,施工单位必须依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其施工质量负责,履行工程保修责任。
同时,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尽职尽责,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标准,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施工过程监督管理,对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未经验收不得同意施工单位进入下一道工序。
Ⅵ 项目质量管理:浅析如何进行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是指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包括工程建设中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控制。在工程建设中,建设者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使建设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和需要。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要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规范,正确配置生产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这是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共同的责任。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进行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发表个人意见。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一)三阶段控制原理 在质量控制中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这三个阶段构成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事前控制就是要加强主动控制,要求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事前控制包括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和质量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事中控制是针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事中控制包括自控和他人监控两大环节,自控主要是质量产生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行为,他人监控主要来自内部管理者的质量监控和外部力量的监控,当然加强自我监控是至关重要的。事后控制是指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这三大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 (二)全控制原理 三全原理是指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全面控制是指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任何一方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根据“过程方法”的管理原则,按照建设程序,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具体质量活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是指利用目标管理这个重要手段,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不同主体进行质量控制,总目标必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 (三)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是指在质量控制中涉及到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这四个阶段。计划是指明确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方案,计划必须做到可行、有效和合理。实施是指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照行动方案具体展开活动。检查是指在实施方案中进行各种检查,包括实施者的自检、互检还有管理者的专检。处置是指对在质量检查中与目标比较所发现的问题和偏差,采取得当措施及时进行整改,使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二、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要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参与建设工程的各类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生产技能、身体状况、专业水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方面的个体素质。在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建设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与者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和为社会、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其次,是加强人的素质培养。要求管理层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质量观念。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要落实好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优选采购人员,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为谋取更多利益,有的建设者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无法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应该采取以利措施坚决杜绝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建设工程上。 (三)方法因素 工程建设方法是否先进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往往由于建设方法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建设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四)机械设备 按照有关规定,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不仅要采取合理的安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必须经过有关专业部门验收才能使用。使用机械设备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自然环境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不利施工环境对质量的影响,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自然环境因素对建设工程影响一般难以消除,主要采取预防的方法。另外,对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三、质量控制采取的措施 为了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取得理想成果,应当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实施管理,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1.组织措施是从质量管理的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编制详细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不需增加费用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2.经济措施是指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奖惩办法等、对影响质量重要因素进行资金倾斜等。经济措施容易被人接受。 3.技术措施在质量控制中是不可缺少的,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等。在决策采用何种技术措施时,要分析先进性、合理性。如果技术措施采取得当,质量控制效果很明显。有的技术措施还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再进行实施。 4.合同措施是指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质量控制。如采用有力的合同模式、定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等。凡是出现违约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我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通过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站在对社会、人民、企业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大意义,使建设产品真正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Ⅶ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抽样方法有哪些
通常是利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或一批产品中随机的抽取样本,并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检测和评价,从中获取样本的质量数据信息,以获取的信息为依据,通过统计的手段对总体的质量情况做出分析和判断。
统计推断工作过程
Ⅷ 什么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是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的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的。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砌体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屋面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课程实训、本门课程求职面试可能遇到的典故。
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系统、重点地介绍了建筑工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关键施工工序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检验方法及质量合格标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严格执行质量合格标准的自觉性,掌握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的基本知识技能。
Ⅸ 如何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
1、施工前的管理
开工前,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未经会审,坚决不允许施工,图纸会审后,做到尽可能地对图纸上存在的错、漏、碰、缺及时修改,设计对业主、施工方进行书面解答。实行图纸质量连带责任制,以增强会审各方责任心,防止图纸会审流于形式,造成变更、返工影响工程质量。
2、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即操作依据,可以是企业标准、施工工艺、工法、操作规程等,是保证国家标准贯彻落实的基础,所以这些企业标准必须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二是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必要的机构、制度,并赋予其相应的责任、权利,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三是有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包括材料、设备的进场检验验收、施工过程的试验检验、竣工后的抽查检测,要有具体的规定,明确检验项目和制度等。重点是竣工后的抽查检测,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应具体落实。四是提出了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是将企业资质、人员素质、工程实体质量要求等,形成综合效果和成效,包括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企业的质量效益等,所做的目的是经过综合评价,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3、落实过程控制 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是落实过程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落实到可操作的工序中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既材料质量控制、工序检查、专业工种之间交接检验
3.1 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是对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规定了进场验收,一是上述物质只要进入现场都应进行验收;二是凡涉及到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均应按相关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交验,三是不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签字,不得用于工程中。对主要的原材料进行的控制手段可在如下四个阶段过程中进行控制:定货前的控制;进货后的控制;现场配制材料的控制;现场使用材料的控制。对个别材料虽然有材料合格证,但需要进行现场抽检检测。
3.2 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 对工序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控制点,按工序的工艺流程,在各点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称为控制点,即将工艺流程中能检查的点,提出控制措施进行控制,使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点在操作过程中都能达到质量要求。
二是检查点,在工艺流程控制点中,找出比较重要的控制点,进行检查,提出要求。可以是操作班组、专业质量检查员、监理工程师等。
三是停止点,就是在一些重要的控制点和检查点进行全面检查,凡是能反映该工序质量的标准都可以检查和检验,这种检查可以是生产班组自检,由专职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认可,也可以由专职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自行检查,做到这三方面,就能对工序质量得以控制。
4、各工序之间的相互交接检验 各工序之间的交接验收,绝大多数是工序施工完成,形成了检验批。但是为了给后道工序提供好的工作环境,使后道工序的质量得以保证,同时经过后道工序的确认,也为前道工序质量给予认可,促进了前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同时也促进了后道工序对前道工序质量的保护。
5、验收程序及组织
5.1 生产者自我检查是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 工程质量验收首先是班组在施工过程中的自我检查。自我检查就是按照施工操作工艺的要求,边操作边检查,将有关质量要求及误差控制在规定的限值内,单位工程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检验批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评定,作为检验批、分项工程向下一道工序交接的依据。
自检、互检是班组在分项或分部工程(检验批、分项完工、中间交接验收)交接前有班组先进行的检查,也可以是分包单位在交给总包之前,由分包单位先进行的检查,还可以是由单位单位工程项目经理组织有关班组长及有关人员参加的交工前的检查验收。 交接检是个班组之间或各工种、各分包之间,在工序、检验批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毕之后,下一道工序(检验批、分项或分部工程)开始之前,共同对前一道工序工程的检查,对前一道工序的认可,为后一道工序创造了合格的工作条件。
好的质量是施工出来的,操作人员如果没有质量意识,管理人员没有质量观念,不从自己的工作做起,想搞好质量是不可能的了。施工企业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都应按照企业标准评定合格后,将各验收记录表填写好,再交监理单位进行验收,企业的自我检查评定是工程验收的基础。对一些政策允许的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的工作,应交建设单位到工地现场对该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