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缩釉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在烧成后有釉的产品表面上会出现局部无釉缺陷,即缩釉。
㈡ 陶瓷缩浆是怎么回事
我听过缩釉
还真没听过缩浆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㈢ 陶瓷上釉要注意什么
给陶瓷制品上釉,也要做一番仔细的研究,使釉料适应于陶瓷坯体的要求,这就是所谓釉料配方。
1、由于釉不能脱离坯体而单独存在,因此,在进行釉料研究时必须首先掌握坯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就是坯体的化学组成.膨胀性能、成熬湿度以及成品性能要求等等。
2、釉与坯的膨胀系数的适当配合,是釉烧成后固着于坯体表面良好与否的主要条件。
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产生釉层剥脱;如果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则在冷却时釉层产生龟裂,甚至当坯釉之间产生过大的应力时,制品也可能破坏。
3、必须明确对于釉料本身的要求,如白度、透明度、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性能等。
4、必须注意制釉原料的纯度。因为原料所合的杂质,例如铁、钴的化合物对于釉的白度及介电性能等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5、在釉料的研究中要掌握一个总的原则:一般改变釉料的成分来适应坯体而不是改变坯体的成份来适应釉。这也正象在缝制衣服时总是要使衣服适合于人体而不是让人体去适合衣服一样。
(3)陶瓷缩釉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陶瓷的保养
1、 日常清洁可用家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得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㈣ 请问一下日用陶瓷釉面出现缩釉等状况,有什么东西可以修补后不用重新烧,还可以耐高温
貌似没有合适的东西。
丙烯,油画颜料什么的加温的话都有害
㈤ 陶瓷的外釉面缩釉怎么办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缩釉:
(1)釉料干燥时收缩过大;
(2)釉料颗粒过细;
(3)釉层过厚;
(4)釉料熔融时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5)釉料对坯体表面较弱的附着力;
(6)不正确地使用釉料;
(7)坯体方面的原因;
(8)烧成温度、烧成条件以及窑炉的气氛;
(9)釉料中所加入的色料的影响;
(10)釉料的化学组成;
(11)坯釉之间的结合力;
(12)ZnO的影响。
克服缩釉的办法:
① 釉料细磨中严格控制料、球、水比。细度符合要求后才准出磨。坚持每批釉用原料和每磨釉浆的试烧鉴定制度,重点观察釉料高温熔融粘度、表面张力及润湿性能等指标变化。
② 加强釉用原料的管理。高度重视作为悬浮剂、粘结剂使用的粘土的质量。除了要求白度指标以外,还必须要求粘结性能指标。配料时应测定粘土水份,按干料折算入磨数量。新磨釉浆应进行粘结性的检试,不合要求时应调整后方可使用。
③ 釉浆储存和取用前搅拌均匀。为防止釉浆分层,釉浆池每天最少搅拌一次,时间不得不少于十分钟。施釉前调整好釉浆浓度、稠化性能等,以确保施釉厚度符合要求。
④ 精坯施釉前应保证内外清洁,无油污。釉坯储存时间不能过长,防止可溶性盐类物质聚集到砖边或砖角部位而形成硬壳,从而造成缩釉缺陷。
⑤ 对入窑坯体应严格控制入窑水份低于3%,调整升温速度,尤其是预热初始阶段切忌升温过快。
⑥ 产品造型设计注意楞角沟槽部位的处理,务使简练圆滑。
⑦ 引入腐殖酸钠等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缩釉。腐殖酸钠具有明显的稀释、增塑、增强、吸附、粘结等特性,加入釉浆后使釉浆相同水份情况下流动性增加,稠化性降低,施釉后釉层对坯体的吸附、粘结性能提高,白坯釉面抵抗冲击能力也相应提高,对解决缩釉大有裨益。
㈥ 缩釉的缩釉艺术品赏析
缩釉是陶瓷生产中的工艺缺陷,但某些陶瓷艺术品却能恰好利用其缺陷,结合其自身工艺特性,制作出令人称赞的艺术品,例如钧瓷缩釉艺术品等。
㈦ 现代瓷器有缩釉吗是不是老的瓷器才有缩釉点
有缩釉,缩釉是制作时,瓷釉过稠,釉料里面的气泡释放出来后形成缩釉,另一方面是瓷胎不洁有灰尘和油污也可以造成缩釉。瓷器在制作过程中无论新老都有可能发生缩釉。谢谢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在烧成后有釉的产品表面上会出现局部无釉缺陷,即缩釉。一般来说,在陶瓷釉面上所显示的缩釉缺陷可在烧成前或烧成中引起。
㈧ 缩釉的缩釉形成的原理
一般来说,在陶瓷釉面上所显示的缩釉缺陷可在烧成前或烧成中引起。通常,在达到瓷器的烧结温度时,釉料应该完全液化并流动均匀地覆盖表面。当釉溶化后,陶瓷的某些部位没被釉料覆盖导致了在烧成后的产品某些无釉部位。如果釉特别稠(粘度大),在烧成中它就不能平滑地在产品表面流动。在某些地方,釉料就会聚集成堆或有时会在釉面出现大量裂纹。实际上,这些并不是裂纹,只是釉料没有流动。当釉料由于表面张力的不能很好地流动,釉料不能流动到的部位便显露出坯体,就会产生缩釉。有时当釉表面趋向于聚集或卷缩时,整个釉面层会裂成釉珠状。
㈨ 瓷器釉面产生缩釉是什么原因
瓷器釉面产生缩釉,多是因为胎体粗糙、窑温过高造成的情况;一定要注意区分。
㈩ 陶瓷中的釉色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又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