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绞痛的检查
心绞痛可以做的检查,具体如下:
1、心电图:如果患者正在发作心绞痛,应该立即进行心电图的检查。但是如果患者心绞痛发作以后,心电图可能没有明显的变化,则可以做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以了解患者24小时甚至1周的心电活动,可以诊断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等;
2、心脏负荷试验:如运动平板试验,患者通过增加运动量诱发心绞痛来进行检查;
3、心肌的核素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缺血的部位;
4、冠状动脉CTA:心绞痛确诊的检查是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通过打造影剂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以及狭窄的部位,给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需要住院进行。
‘贰’ 心绞痛检查有哪些
1.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约有60%的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改变或非特异性ST-T变化,有时可伴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2)发作时心电图:绝大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或ST段急性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原为T波倒置者发作时变为直立(假性改善)。
(3)心电图负荷试验:是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方法简便、易于接受。目前常用的心电图负荷试验有运动和非运动负荷试验两类。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活动平板或踏车。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2min为运动试验阳性。
(4)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可从中监测24h内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并与患者的活动情况进行对照和分析,如出现以下情况可供诊断时参考:
①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时同≥1min,且2次缺血发作间隔时间≥1min。
②ST段压低≥2mm。
③缺血发作总时间≥60min/24h。
④缺血发作≥24h 6次。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T改变而当时患者并无心绞痛时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
2.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肌灌注显像:随冠状动脉血流放射核素很快被正常心肌摄取,缺血心肌可显示灌注缺损,而在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复查则出现缺血区再灌注现象。心腔造影:可测定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射血分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及显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
有下列情况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①心脏低作功负荷即出现新的灌注缺损;
②多处或大面积缺损;
③心腔增大,肺摄取增加;
④射血分数≤40%,运动致射血分数下降>5%。
3.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造影的主要指征为:
①胸痛似心绞痛不能确诊者;如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可谨慎地做激发试验。
②内科治疗无效的心绞痛,须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而考虑冠脉旁路移植手术者。一般认为,冠脉管腔狭窄70%~75%以上可以确诊,狭窄在50%~70%者也有一定意义。
4.其他检查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亦可见心影增大。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心室壁阶段性运动不协调。心肌超声造影可了解心肌血流灌注。此外,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MDCT)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镜检查等,也已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可显示血管壁粥样硬化病变。
‘叁’ 如何诊断心绞痛
有时候会感到胸口闷闷的、有压迫感而且还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的感觉吗?是不是有点怀疑自己已经罹患了“心绞痛”呢?
一般来说,医生会借由症状的种类以及症状如何发生的情形来诊断心绞痛。不过,病患仍必须接受好几项检查,以排除心绞痛的可能性,或是判定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些检测项目包括休息状态下进行心电图检测、压力测试、冠状动脉X光摄影等。
心电图 (ECG)能将心脏的电流脉冲记录下来。这可能意味着,心肌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氧气量(局部缺血);也可能意味着心律不整,或是其他心脏不正常状况的可能性。
对很多心绞痛病患来说,接受心电图检测是再平常也不过的事了。这并不出乎人意料之外,因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心绞痛的症状。因此,在受压情况下,医师也可能得针对病患的心脏功能进行检测。所谓的受压情况,典型来说就是在做运动的时候。
在最简单的压力测试中,运动的前、中、后都必需接受心电图检测,以探究与压力有关的异常症状。在压力检测及症状记录的过程中,血压也必须加以测量。
更复杂的压力检测,则包括了运动高峰期及休息时,针对心肌血液流动的形态进行造影。此外,微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铊(thal- lium) ,也会在运动高峰期时施行静脉注射,之后便到达正常的心肌之中。
再来,放射性物质探测器和电脑会将放射性物质在心肌各部位的分布情形记录下来。而其测量原理,便是借由放射性同位素浓度与放射性同位素消失速率的区域性差异,来记录因冠状动脉狭窄或心肌受损产生衰竭而出现的血液供给不均情形。
评估是否罹患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性最精确的方法,就是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所谓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也就是冠状动脉X光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