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鉴定元青花最直接
一、 看造型
元青花大器造型的风格是型大,胎厚,体重。元青花的造型多式式样,器型有:瓶罐、盘、壶、炉、碗、洗,高足杯,胎形水注,执壶匜、花觚等等。内销瓷雄伟,俊美的外型,厚重但不显笨重的造型,有着蒙古国的风俗习惯,爱好,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元代瓷器的风格特点,有着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器物的造型,比例适当,工艺精细,外观外精内粗,有一种古拙之美。其器型丰富,每种器型亦有大小多样的变化,是为了适应,中东西亚人的生活习惯,元青花只要是对外贸易所以大器比效多,绘画、纹饰都是中西文化相结合,它为中国贸易,丝绸之路作出了辉煌的贡献。
二、看釉面
元青花有两种釉面。青白釉(含玻璃釉)与卵白釉,釉面有泛青色也有泛白色。釉水晶莹、润泽、亮丽,程现透明的玻璃质釉,95%以上至正型元青花都有爆釉。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虹光,也有黄色的化妆土,凡元青花都上一层护胎釉(含化妆土)。透光看有鱼皮纹,还有沙滩样纹饰等等。这些都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特征。
三、 看纹饰
元青花的基本装饰有四种,一胎装饰;二印花;三贴花;四雕刻花。青花特点画面满。层次多,纹饰多达10层,元青花的绘画题材有人物故事,动物,植物等。元代纹饰与明清二代不同,画工精细,层次繁密,瓶,盘之类大器通常满画,而且无论是龙凤纹,花鸟纹,瓜果纹,还是人物纹都有自己划时代的特征。外销瓷中外结合有中国的传统纹饰,也有外国的文化内涵,画工精细,笔法流畅,整个画面一气呵成。内销民用品画工有精有细,以龙凤,花草,瓜果,人物纹为主,笔法同样流畅,用笔顿捺明显有力,精描与片涂相结合。从侧面看去,笔触下铁斑分布合理,没有人工所为之痕迹。
四、 看青花料
目前我们看到的元代青花瓷,有浓艳,翠兰,兰灰,兰黑多种呈色,实际上是青花用料不同。呈色浓艳为进口“苏麻离青”钴料,该料为高铁低锰型,在正常烧造温度下(1350度)色呈翠兰,迎光看去非常艳丽,在笔触点和色浓处有铁锈斑下凹,伴有锡光渗出。此料绝大多数用于外销瓷上,也许当时就是来料加工,在国内民用小件器上很少应用。
呈色兰灰的是国产料,为低铁高锰钴料,颜色比较浅淡,兰中泛灰,少有铁锈斑。呈色兰黑的是混合钴料,其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也有锈斑和锡光渗出。实际上铁锈斑,锡光的泛出与钴料的溶水厚薄有关,料厚的特征明显,料薄的呈色同样青翠,但不浓艳,少有锈斑,锡光,为此铁锈斑的生成有点状的,也有片状的,与进口料溶解料水厚薄有一定关系。进口料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晕散现象,有多有少,晕散自然,且有水墨画感觉,边线上呈毛茸茸的感觉,青料呈色浓淡感觉。
五:看胎质
凡是元青花素胎都是上一层护胎釉(化妆土)这是上一朝流下的遗风,元青花的胎是用瓷石加高岭土(麻仑土)制成胎土细腻洁白,厚重,坚硬,但有些砂眼,没有明清官窑细密。元青花的胎土有二元配方,或者是三元配方,这说明元青花的胎土并不是非常一致的,表现在每一件器物之上差别是比较明显的,越是高档产品,胎土越是淘练精细,有的元代器物胎质可以达到我们所说“糯米胎”的样子,观察胎质的总体感觉是,坚硬、匀称、有分部均匀的褊狭气孔,气孔和气孔之间有均匀的凹凸面。
Ⅱ 如何鉴定元青花
1、看器形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2、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
3、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
(2)元朝青花的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元代社会杂剧繁荣昌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
元代的平民文化十分繁荣,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元代绘画抽象简阔,且气势恢宏,草木灵动,至今仍然是中国画的主流风格。元代的制瓷业更加繁荣,风格更加开放。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