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仪器分析——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层板上,经展开、检视后所得的色谱图,与适宜的塌亮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对比,用于药品的鉴别或杂质检查的方法。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自制薄层板玻板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和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5~40μm.
薄层涂布,一般可分为无黏合剂和含黏合剂两种;前者系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板上,后者系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黏合剂,一般常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加热4小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和铝基片薄层板等。
(2)点样器同纸色谱法项下。
(3)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应平整光滑,或有双槽。
(4)显色剂见各品种项下规定。可采用喷雾显色、浸渍显色或置碘蒸气中显色,检出斑点。
(5)显色装置喷雾显色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玻璃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玻璃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6)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短波紫外光(254nm)、长波紫外光(365nm)光源及相应滤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2.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活化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如在贮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适宜的溶剂在展开容器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后,放干燥器中备用。
(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样点直径为2~4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一般为1.0~2.0cm。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板表面。
(3)展开展开缸如需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可在缸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并在壁上贴两条与缸团戚宽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使系统平衡或按各品种正文规定操作。[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薄层板底边0.5~1.0cm(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10~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检测。
展开可以向一个方向进行,即单向展开;也可以进行双向展开,即先向一个方向展开,取出,待展开剂完全挥发后,将薄层板转动90°,再用原展开剂或另一种展开剂进行展开;亦可多次展开。
(4)显色与检视荧光薄层板可用荧光猝灭法;普通薄层板,如有色物质可直接检视;无色物质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检视。物理方法是检出斑点的荧光颜色及强度;化学方法一般用化学试剂显色后,立即覆盖同样大小的玻板,检视。
3.系统适用仔轮性试验来源:www.examda.com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检测斑点的检测灵敏度、比移值(Rf)和分离效能应符合规定。
(1)检测灵敏度系指杂质检查时,采用对照溶液稀释若干倍的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检视,前者应显示清晰的斑点。
(2)比移值(Rf)系指从基线至展开斑点中心的距离与从基线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的比率。
可用计算供试品溶液主斑点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的比移值进行比较,或用比移值来说明主斑点或杂质斑点的位置。
(3)分离效能鉴别时,对照品与结构相似的药物对照品制成的混合对照溶液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杂质检查时,杂质对照品用供试品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同品种对照品溶液溶解制成的混合对照溶液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或待测成分与相邻的杂质斑点应清晰分离。
4.测定法来源:考试大
(1)鉴别可采用与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展开与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或荧光)与位置(Rf)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一致,而且主斑点的大小与颜色的深浅也应大致相同。或采用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医学 教育 网搜集整理 应显示单一、紧密的斑点;或选用与供试品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两者Rf应不同;或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
(2)杂质检查可采用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法或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供试品溶液除主斑点外的其他斑点应与相应的对照品溶液或系列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或与供试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系列自身稀释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通常应规定杂质的斑点数和单一杂质量,当采用系列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时,也可规定估计的杂质总量。
B.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
允许的话只需要品尝鉴别出麦芽糖,只有它微甜,淀粉有黏稠感。
化学方法的话分别用碘酒和斐林试剂,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注意不是楼上所说的铜单质。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C. 用什么方法鉴别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纤维素和麦芽糖
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逗桐反应的是麦芽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纤维素无变化;加入碘,直连淀粉友陵遇碘山告坦显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显紫色,纤维素无变化。
D. 急~~各位大神帮帮忙,关于医学药物结构分析...在线等的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 预试溶液的制备
1、 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2、 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3、 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4、 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避免孤立和片面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般鉴别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以鉴定后才能予以肯定。
(二)鉴别方法
1、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 →混浊或沉淀 (蛋白质)
+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 →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 →各种颜色(氨基酸)
(5)Millon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6)Hopkins-Cole反应:+乙醛酸,浓硫酸 →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
(7)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 n-BuOH,n-BuOH:HAc:H2O
显色剂——0.25%茚三酮试液 →紫红色斑点
(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2)缩二脲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10%氧化钠溶液2滴,充分摇匀,逐渐加入硫酸铜试液,随加摇匀,注意观察,如呈现紫色或紫红色示可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
凡蛋白质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CONH-)者均有此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生成仙络合物,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反应,二肽呈蓝色,三肽呈紫色,加肽以上呈红色,肽键越多颜色越红。
(3)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5分钟,待其冷却,呈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注】①茚三酮试剂主要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定。试剂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 ②此反应非常灵敏,但有个别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4)氨基酸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硅胶G。
②展开剂:(1)正丁醇:水(1:1)(2)正丁醇:醋酸:水(4:1:5)
③显色剂: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后于1100烘箱放置5分钟,显蓝紫允或紫色。
2、 皂苷
(1)泡末试验:振摇 →大量持续性泡末
+0.1M HCl 二管泡末高度相同(三萜皂苷)
+0.1M NaOH 碱管高于酸管(甾体皂苷)
(2)溶血试验:+2%红血球悬浮液 →溶血
(3)Lie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 紫红色(三萜皂苷)
黄-红-紫-污绿(甾体皂苷)
(1)泡沫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3分钟,即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维持10分钟以上),且泡沫量不少于液体体积的1/3。
【注】常用的增溶剂吐温、司盘,振摇时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要注意区别。
(2)溶血试验: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滤液0.25、0.5、0.75 ml,然后依次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25、2.0、1.75、1.5 ml,使每一个试管中的溶液都成为2.5ml, 再将各试管加入2%的血细胞悬液2.5ml,振摇均匀后,同置于370水浴或25-270的室温中注意观察溶血情况,一般观察3小时即可,或先滴红细胞于显微镜下,然后滴加检液看血细胞是否消失。如有溶血现象示正反应。
【注】①鞣质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干扰溶血试验的观察,应事先除去(可用取胜酰胺粉吸附或用明胶沉淀)。 ②检液应为中性溶液。
(3)醋酐浓硫酸试验(Liebrmann Burchard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入少量冰醋酸使溶解,再加入醋酐浓硫酸(19:1)试液,呈现红紫色并变成污色绿色(甾类、三萜类成分或皂甙)
(4)区别甾体皂甙和三萜皂甙:取带塞试管两支,各盛检品的水溶解1 ml,1支加0.1N盐酸溶液2ml,另一支加0.1N氢氧化钠溶液2ml用力振摇1分钟(需左右手交替振摇各半分钟),观察两管泡沫的多少,若两管泡沫体积相同或酸管多,示含三萜式皂甙;若加碱管泡沫多于加酸管示含甾示含甾体皂甙。
三萜皂甙为酸性皂甙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泡沫;甾体皂甙为中性皂甙在碱笥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
浓硫酸、高氯酸、高氯酸-香草醛、浓硫酸-香草醛等的显色原理主要是使羧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位移,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
3、 糖和苷
(1)斐林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 —— 砖红色沉淀(还原糖)
(—)+1%HCl +NaOH 沉淀(苷元)
△30min 上清液(+)(多糖、苷)
(2)Molish反应:+α-萘酚-浓硫酸 →紫红色环
(3)银镜反应:+0.1N硝酸银、5N氨水 →银褐色(还原糖)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 n-BuOH:Pd:H2O;15%HAc
显色剂—— 苯胺-邻苯二甲酸
(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取检品的水溶液1-2ml(如为醇溶液须将醇蒸发除去),加入碱笥酒石酸铜试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或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示有还原糖。
还原糖能使二价铜盐(蓝色)还原成氧化亚铜,醛糖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注】①如检液呈酸性,应先碱化。 ②此反应所产生的沉淀由于条件不同,其颜色也不同,质点上的呈黄色,质点大的呈红色。有保持性胶体存在时,也常产生黄色沉淀。 ③职样品中含有其他醛、酮及还原较强的其他成分,或中划药制剂中附加的抗氧剂、;葡萄糖等均可显阳性反应。
(2)α萘酚试验(Molisch紫环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5%萘酚试液数滴振摇后,沿管壁滴入5-6滴浓硫酸,使成两液层,待2-3分钟后,两层液面出现紫红色环(糖、多糖或甙类)。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在浓硫酸存在下与α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注】①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一般属于单糖类,如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但也有含二分子糖(双糖)或多分子糖(多糖)。在上述反应条件下,甙被水解成单糖,因此甙萘酚试验,系分子中糖部分的反应。 ②由于此反应较为灵敏,如有微量滤纸纤维或中草药粉末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产生上述反应。故滤过时应加注意。
(3)多糖的确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5ml于水蒸发至干,加入1ml蒸馏水,再加入乙醇5ml,如出现沉淀,滤过收集后用少量热乙醇洗涤,再将沉淀物溶于3ml蒸馏水中,做下例试验。
①碘试验:取检品的不溶液1ml,加碘试液1滴,观察颜色变化,如呈蓝黑色为地衣糖;紫黑色为糊精;蓝色加热消失,冷后蓝色再现为淀粉。
②多糖水解: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稀盐酸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15分钟,然后用10%氢氧化钠液中和至中性,再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淮4滴,另取检液1ml,不加酸水解直接加入上述试液4滴,两管同置水浴上煮沸5-6分钟。如果水解后生成棕红色常常物的量比未经水解的多,则示有多糖。
多糖水解后产生单糖,利用单糖的还原性,使铜离子还原成氧化亚铜。
4、 酚类和鞣质
(1)FeCl3试剂:+1%FeCl3试液 →蓝、暗绿或蓝紫色
(2)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剂:喷洒→蓝色斑点
(3)香草醛-盐酸试剂:喷洒 →红色(间苯二酚、间苯三酚)
(4)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 →红色
(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 n-BuOH:HAc:H2O;15%HAc
显色剂——1% FeCl3试液
1%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试液 →蓝、绿或黑色
鞣质与酚类的区别:+明胶 —— 沉淀
上清液 +1%FeCl3试液 →蓝、暗绿或蓝紫色
(1)三氯化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呈现绿色、污绿色、蓝黑色或暗紫色(可水解鞣质显蓝一蓝黑色,缩合鞣显绿色一污绿色)。
鞣质均是多羟基酚的衍生物,即多元酚,能和三价铁离子发生颜色反应生成复杂的络盐。
【注】此反应如遇有矿酸或有机酸、醋酸盐等存在,能阻碍颜色的生成。硝基酚类对三氯化铁试剂无明显反应。
(2)明胶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氯化钠明溶液2-3滴,即生成白色沉淀物。
鞣质有凝固蛋白的性能。
(3)溴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溴试液1-2滴,生成白色或沉淀物,示可能含有酚或儿茶酚鞣质。
【注】过多的溴会阻碍鞣质的沉淀,因此溴水不宜多加。
(4)香草醛一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喷雾或滴加香草醛一盐酸试液,呈现红色斑点(多元酚类物质)。
(5)鞣质、酚类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聚酰胺;硅胶;硅胶;石膏:水(5:1:7)调成状,涂成薄板,1050烘干45分钟。
②展开剂:乙醇:醋酸(100:2);正丁醇:乙酸乙酯:水(5:4:1);苯:甲醇(95:5)。
③显色剂:10%三氯化铁溶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与1%铁氰化钾水溶液(1:1)显蓝一紫色斑点。
5.黄酮及其甙类
(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红色
(2)三氯化铝反应:+AlCl3 →黄色
(3)浓氨水反应:+NH3 →亮黄或橙色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聚酰胺或硅胶G
(1)盐酸一镁(或锌)粉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加放少量镁粉(或锌粉),然后加浓盐酸4-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如出现红色示有游离黄酮类或黄酮甙(以同法不加镁或粉做一对照,如两管都显红色则有花色素存在。如继续加碳酸试液使成碱笥即变成紫色双转变为蓝色,即证明含花色素)。
黄酮类的乙醇溶液,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能被镁粉还原,生成花色甙元而呈现红色或紫色反应(个别为淡黄色、橙色、紫色或蓝色)。这是由于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碱性氧原子,致能溶于稀酸中被还原成带四价的氧原子即锌盐。本法是鉴别黄酮类的一个反应。但花色素本身在酸性下(不需加镁粉)呈红色,应加以区别。
【注】①此反庆仅在化学结构中,第三位上带羟基的酮醇类显色较明显,而其它黄酮烷酮类均不甚明显。因此试验呈阴性反庆是不能做出否定的结论,尚需结合其他实验再做结论。 ②试验应在醇中进行,水分多会影响颜色的生成。此反庆较慢,有时需置水浴上加热,以促使反应的进行。
(2)荧光试验:
①三氯化铝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1次,使其浓度庥中),干后,喷雾1%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呈现黄色、绿色、橙色等荧光为黄酮类;呈现天蓝色或黄绿色;荧光,则为二氢黄酮类。这是区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鉴别反应。
②硼酸丙酮枸橼酸丙酮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在沸水浴上蒸干加入饱和硼酸丙酮溶液及10%枸橼酸丙酮溶液各0.5ml,蒸去丙酮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管内呈现强烈的绿色荧光(黄酮或其甙类)。
(3)碱液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一次,使其溶液集中),干后,喷1%碳酸钠溶液或在氨蒸气中熏几分钟,呈现亮黄、绿或橙黄色。如将氨气熏过的滤纸露置空气中,颜色逐渐裉去而变为原有的颜色(黄酮或其甙类)。
5、 生物碱
(1)沉淀反应——碘化汞钾试剂 →白色或浅黄色沉淀
碘化铋钾试剂 →橘红色沉淀
碘—碘化钾试剂 →浅棕或暗棕色沉淀
硅钨酸试剂 →浅黄或黄棕色沉淀
磷钨酸试剂 →浅黄色沉淀
磷钼酸试剂 →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苦味酸试剂 →黄色结晶或非结晶形沉淀
鞣酸试剂 →棕黄色沉淀
氯化金试剂 →黄色结晶
氯化铂试剂 →白色结晶
雷氏铵盐 →红色无定形沉淀
(2)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碱性氧化铝(Ⅲ级,干法铺板)
硅胶G(稀碱湿法铺板)
展开剂——氯仿:甲醇
显色——UV;碘化铋钾
6、 有机酸
(1)PH试纸检查
(2)溴酚兰试液:喷洒→蓝色背景黄色斑点
(3)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酸性氧化铝
展开剂—— C6H6:EtOH
显色剂——0.1%溴酚兰试液→黄色
7、甾体
(1)Lie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 →黄-红-紫-污绿
(2)氯仿-浓硫酸反应:+氯仿-浓硫酸 氯仿层→红或青色
硫酸层→绿色荧光
(3)五氯化锑或三氯化锑反应:+SbCl3或SbCl5 →红色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中性氧化铝或硅胶G
展开剂—— C6H6-MeOH;CHCl3-MeOH
显色剂—— 10%磷钼酸 →蓝-蓝紫色
5%三氯化锑试液 →红、棕红或绿色
9、香豆素、内酯
(1)开闭环反应:+1%NaOH→澄清 +2%HCl→混浊
(2)异羟污酸铁反应:+7%盐酸羟胺、10%KOH △ +稀HCl、1%FeCl3 →红色
(3)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 →红色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酸性硅胶G或硅胶G 或酸性氧化铝
展开剂—— 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
显色剂—— UV→蓝色荧光
异羟污酸铁试液 →红色
10、强心苷
(1)Kedde试剂:+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 →紫红色
(2)Baljet试剂:+碱性苦味酸试液 →橙或橙红色
(3)Legal试剂:+亚硝酰铁氰化钠试液 →紫红色
(4)K-K反应:+FeCl3/冰HAc、浓H2SO4→ 上层绿~蓝色 (2-去氧糖)
界面红棕色
(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或中性氧化铝
展开剂—— n-BuOH:HAc:H2O(4:1:5)
显色剂—— 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紫红色
碱性苦味酸试液 →橙红色
11、蒽醌
(1)碱液反应:+10%NaOH →红色 +H2O2 →红色不褪 +H+ →红色褪去
(2)醋酸镁反应:+1%MgAc2 →红色
(3)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Pet:EtOAc
显色剂—— UV→黄色荧光
5%NaOH →红色
12、挥发油、油脂
(1)油斑检查:油斑挥发 →挥发油; 油斑不消失→油脂或类脂
(2)磷钼酸反应:喷洒5%磷钼酸试液 →蓝色(油脂、三萜、甾醇)
最后重点提醒:以上各试剂的配制方法最好参照药典来配制,原因一是上面写得很详细,二是药典中有个规定,药典上配制的溶液要是要用到乙醇的,如果没有指定用无水乙醇,一般是要用95%的乙醇的。
另外附一个试剂的配法:
氯化钠明胶试剂:(两者都是固体,刚开始我还真不知道怎样配,后来在药典才发现配方)2g氯化钠和1g明胶,再加上100g水,要求是现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