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食用菌母种鉴别方法

食用菌母种鉴别方法

发布时间:2024-01-26 19:06:42

1. 菌种鉴定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菌种质量检测的目标包括菌丝形态、菌落特征以及子实体形态等方面。质量检测常用方法如下:

(1)建立标准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对于一个栽培品种各菌种的质量检测,实际上是以该品种典型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生态特性、栽培习性)为参照标准进行比较,以检验菌种是否存在品种退化、菌种老化、病菌侵染、杂菌污染和品种混杂等质量问题。同时,菌种质量检测不仅要考虑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菌种的质量优劣,也要考虑用怎样的标准方法对菌种质量进行评价的问题。因为一定的结果来源于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条件。方法和条件不同,结果就失去了可比性,也就无法鉴别,因此,需要建立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培养基、培养条件(温度、湿度、pH、光照等)、菌种的菌龄等。

(2)连续观察

在菌种生长过程中,要连续观察,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只有在生长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而当菌种长满培养基表面后,其不正常现象往往会被菌种的过龄而掩盖。

(3)宏观检查

对食用菌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宏观检查要根据其培养特征来进行(参见前述有关内容),这是菌种生产者及使用者普遍使用的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与技术沉淀。如被检菌种表现出菌落生长速度不一致、气生菌丝变稀疏或出现扇变菌落、菌落上过早出现色素、或不同特征的菌落混杂共存、或菌落上出现黑褐色、青灰色、黄褐色或红色的孢子堆,均可以确定该菌种存在质量问题。优质菌种外观菌丝洁白、密集粗壮,生长速度一致,齐发并进。

在生产实践中,广大菇农和专业工作人员总结出“纯、正、壮、润、香”的质量检查方法。这种应用感官识别菌种优劣,是经验的总结,能大致、快速地鉴定出菌种的优劣。具体方法是:

“纯”指菌种的纯度高,无杂菌感染,无斑块、无抑制线,无“退菌”、“断菌”现象等。

“正”指菌丝无异常,具有亲本正宗的特征,如菌丝纯白、有光泽,生长整齐,连结成块,具弹性等。

“壮”指菌丝发育粗壮,长势旺盛,分枝多而密,在培养基上恢复、定植、蔓延速度快。

“润”指菌种含水量适中,基质湿润,与瓶壁紧贴,瓶颈略有水珠,无干缩、松散现象。

“香”指具该品种特有的香味,无霉变、腥臭、酸败气味。

通过检测各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色泽、速度、均匀度等特征是否正常,来判断菌种生长是否正常、是否可用,但辨别不了是否优质高产。

(4)显微镜检查

对菌丝体进行显微观察,可以确定菌丝粗细、分枝、隔膜、锁状联合等特性是否均一,是否与该栽培品种的典型特征一致(参见前述相关内容)。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菌丝体存在于同一菌种体中,表明该菌种存在质量问题;如果出现菌丝体重寄生现象,常表现出不同特征的菌丝体相互缠绕,或菌丝体中空变细,或在寄生点出现吸器等不正常现象。

镜检的方法是:挑取少量菌丝,置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上,用解剖针或接种针拨散,盖上盖玻片,也可加碘酒或美蓝等染色后进行镜检。正常的菌丝一般透明、分枝状,有横隔和明显的锁状联合;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如仅有单核菌丝,不具结实性,不宜作菌种用;双核菌丝中,锁状联合多而密,则结菇力强,一般可认为是好菌种。如:

①双孢菇 观察双孢菇单孢子萌发后的菌丝生长形态。凡菌丝洁白、健壮,保存时间较长时菌丝颜色不变,较耐28℃以上气温,生长在基质上平贴培养基表面,气生菌丝不多的,为同化能力较强,产量较高的菌株。相反,菌丝生长初期好,很快变黄变稀,如蜘蛛丝一样,长出培养基表面菌丝较多的菌株产量较低。

②香菇 观察香菇的双核菌丝,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达到1.2厘米/天以上的,菌丝不十分粗壮和洁白,锁状连合频繁,锁状连合在菌丝间相距较近,且在观察面上分布均匀,一般均是高产和抗杂能力较强的菌株。香菇出菇的密度与锁状连合有一定关系。

③草菇 观察草菇菌丝,发现菌丝分枝角度大的,出菇率高,产量高。菌丝分枝角度小、平行排列的,产量低。

各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是否正常、是否可用,一般都以色泽、速度、均匀度等特征加以检测,但这并不能说明其是否优质高产。

(5)拮抗试验

也称对峙反应。同一种食用菌,经分离或杂交,将选育出许多不同的菌株,这些菌株的菌丝在形态上很难区别。如不同编号的香菇菌种,都是白色绒毛状菌丝,镜检时均具有锁状联合等。在当前菌种管理工作尚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普遍发生,要识别异同,可采用“拮抗试验”加以区别。具体方法是:

用1支20毫米×200毫米的无底试管,中央部位装入长 5~7厘米的木屑麸糠培养基,两端压平并盖棉塞,灭菌后,两端各接入两株受检的菌种 1小块,25℃左右条件下培养,当两端菌丝往中央生长并相互接触后,把试管移至20℃、约300勒克斯的漫射光下继续培养,观察菌丝接触区有无对峙反应。若无褐色的带线出现,表示两个受检菌株的基因极相似或相同,是相同的菌株,仅编号不同,即同种异名。如果受检菌株间形成带线,则表示是不同的菌株。

用平板进行拮抗试验测试,方法是在无菌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各接入2个或多个被检菌株的菌种,在上述条件下培养,观察菌丝相接触部分有无带线,以区别相同或不同的菌株。也可用菌种瓶(袋)进行拮抗测试(图2-11)。

图2-11 拮抗现象

(6)菌丝长速测定

在适宜的条件下,若菌丝生长迅速、粗壮有力、浓密整齐,一般为优质菌种。若菌丝生长缓慢、中断或长速极快、稀疏无力、参差不齐和易枯黄萎缩,则为不良菌种。菌丝生长速度测定,可在PDA平板中心接种培养,测量菌落两个直交直径,取其平均值。同理,还可在原种、栽培种瓶(袋)壁上划线测定。

(7)菌丝生长量测定

将等面积的菌苔接入无菌的液体培养基内,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摇床振动培养,经过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菌丝,反复冲洗干净后置容器内,80~10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称重。凡菌丝增殖快、重量重的为优质菌株,而增殖慢、重量轻的为不良菌株。

(8)耐高温测定

以双孢菇为例,把菌种置于20~22℃下培养,待菌丝长到1/2试管斜面时,每一菌株取出2~3支试管,置于35℃温度下,经24小时作抗热性试验,然后放到22~23℃下培养,观察菌丝恢复情况。若菌丝恢复萌发快,仍健壮、旺盛生长,则表明该菌株具有耐较高温的优良性状;如果菌丝生长缓慢,出现发黄倒伏,萎缩无力,则为不良菌株。

(9)均一性测定

将母种接种于标准培养基的平板上,并置于标准的环境条件下,每批做30~50个重复,进行长势和长速的连续观察记录。均一性好的品种,每个重复之间长势和长速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差异。如果长势和长速不一,则表明原始的母种的遗传均一性不良,不宜作生产用种。

(10)纯度测定

菌种纯度高低是鉴定菌种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优质菌种要求同一管、瓶或袋内只含有所需要的菌种菌丝体,而不能含有其他种类的杂菌。这里所说的杂菌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各种霉菌,以及含有两种食用菌菌丝体或同一种食用菌的两个品种菌丝。凡是被杂菌污染的菌种都是不纯菌种,必须予以淘汰。在三角瓶内装入浅层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经捣散的菌种,25℃条件下培养,约1周观察,若有气泡和菌膜发生,并具酸败味,说明菌种不纯,混有杂菌;如果无上述现象则菌种纯正无杂。

(11)长势测定

菌丝长势包括菌丝生长的状态和速度。凡是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的菌种为优良菌种。如果菌丝生长缓慢,或长速特快、稀疏无力、参差不齐、易于衰老,则表明是劣质菌种。在鉴别菌丝长势时,必须注意,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培养条件下,同一种食用菌菌丝的长势不同,因此,判断食用菌的菌种长势,应采用相同的培养基,这样,结果就可靠一些。在外界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菌丝生长旺盛、生长量多、生长速度快的要好于菌丝生长弱、生长量少、生长速度慢的菌种。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三角瓶内装入浅层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经捣散的菌种,25℃条件下培养,约1周观察浮在液面的菌种。如果菌丝向旁边迅速生长、健壮有力、边缘整齐,且不断增厚,说明该菌株生长势强;若表面生长慢、稀疏、菌丝层薄,说明长势弱,不宜用于生产。

(12)抗霉性测定

以木耳为例:制备平板,在平板的一边分别接入不同的木耳菌株,每一菌株3个重复,在26~28℃下培养。待木耳菌丝长到平板一半左右时,在平板的另一边接上木霉菌丝,继续培养。之后注意观察木霉菌丝与木耳菌丝的交界处,出现拮抗线的表示木耳菌株抗霉能力强,木霉菌丝无法长过去,为抗霉能力强的菌株。如果木霉菌丝很快盖过木耳菌丝,说明这个木耳菌株的抗霉能力差或没有抗霉力。

(13)出菇试验

对引进或分离的同一品种的若干菌株进行出菇对比试验,必须是在各级菌种的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栽培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出菇试验可按菇类的常规栽培方法进行,数量可少些。为使试验准确,每一菌株设3~4个重复,以避免试验的偶然性。在位置排放上尽可能按菌名拉丁文排列,以相同的措施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变化、管理措施及生长历程、品种本身性状等要详细全面记录。以香菇为例记载内容如下:

①母种菌丝生长情况,如菌丝浓淡、生长快慢、菌苔韧性等。

②原种、栽培种中菌丝生长情况,如菌丝萌动、吃料、生长快慢;菌种表面有无菌皮或菌皮厚薄,白色颗粒状物有无或多少;培养基转色情况等。

③栽培阶段应记载:菇木转色快慢、颜色深浅;出菇快慢、菇生长密度;子实体经济性状,包括菇的大小、厚度、色泽、圆整程度、菌柄长度、粗细等;转潮快慢;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产量及产量分布;出口菇比例等。

通过对记载资料分析,选出综合性状符合要求的菌株,供大面积生产或出售。

出菇试验因季节推迟或其他原因,可采用一种较简单的方法来弥补,即直接将接有各菌株并已发好菌的瓶(袋)装菌种,小心地敲破瓶颈或打开塑料袋口,使培养料外露(如果是双孢菇,则要覆土调好土粒的湿度),置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出菇(耳)管理,观察记载各项指标,最后进行评比。但这种方法的结果只能提供参考。

(14)栽培指标

采用一定的栽培规模,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原料、不同栽培方式,进行多次反复栽培观察,详细记录、评比后,具有优质、高产、高抗、高效和遗传性、稳定性强的菌株,才是优质和可推广的品种。其鉴定的内容、方法和指标有:

①吃料能力鉴定 将菌种接入最佳配方的原种培养料中,置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培养,1周后观察种菇(耳)菌丝的生长情况。如果菌种块能很快萌发,并迅速向四周和培养料中生长伸展,则说明该品种的吃料能力强;反之,菌种块萌发后生长缓慢,迟迟不向四周的料层深处伸展,则表明该品种对培养料的适应能力差。对菌种吃料能力的测定,不仅用于对菌种本身的考核,同时还可以作为对培养料选择的一种手段。

②成活率 将菌种接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若菌丝能很快恢复、定植和蔓延生长,成活率很高,是质量好的菌种;反之,接种后恢复慢,成活率不高是质量差的菌种。

③出菇快慢 一般说,高温型的出菇快,低温型的出菇慢,中温型的介于两者之间。而以菇的质量来说,高温型的质量差,低温型的质量好。但同一温型食用菌品种的不同菌株,其菌种接种后若菌丝分解培养料能力强,培养前后培养料失重大,出菇快而多,总产高,即是好菌种;否则为劣质菌种。

④菇峰间隔 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子实体发生可分数潮次,产菇最多时称菇峰,最低时称菇谷,每个菇峰和菇谷构成一潮菇。凡菇潮多,间隔时间短,说明菌丝分解能力强,供子实体发生的养分积累多,因此转潮快,是好的菌种;反之,菇潮间隔时间长,或不明显,零星出菇,产量低,即为劣质菌种。

⑤干燥率 鲜菇经干制后干燥率高,说明转化率高,子实体含水分低,为优质菌种。

⑥生物学效率 生物学效率,指每100千克干料可产多少千克鲜菇。生物学效率高,则菌种质量好,反之为劣质菌种。

(15)经济指标

高产不一定高效、丰产不等于丰收,要占领市场,获得较高利润,还必须具备商品的要求,如产品的色、香、味、形,档次,上市时间,货架期和保质期等。凡是鲜菇上市时间早,产量高、品质好、档次高、含水量低,不易变色、变质、破碎、失重,无农药残毒、残臭,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得到的利润高等,均表示经济指标高,则为优质菌株;而上市有效时间短,易变色、变味、变质,含水量高,失水严重,易破碎,利润低的菌种均为劣质菌种。如香菇以大小适中、肉厚、色深、边缘内卷,柄短细为优良;双孢菇以色白、子实体大小适中,菌柄短,不易开伞等为优良;银耳以色白、开片好、蒂头小、松泡率高为优良等。

2. 常见食用菌品种母种的培养特征有哪些

正常的菌种都有一派没些共同的可供观察和识别的特征,根据这些生长特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出你所需要的菌种与生产的菌种是否对应。作为菌种生产者、使用者对菌种的鉴定,一般不是对其品种种性,而是在确定种性的前提下,对大量扩繁后的菌丝体生长状况的检查和优劣的鉴别。外观特征只有在品种、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大致相同的前提下,才有可比性。

(1)双孢蘑菇

菌丝纤细、稀疏、灰白,优良菌丝上下均匀,没有生长很快的扇形变异;一般22~24℃,15天以上才能长满斜面。若超过28℃,菌丝生长就会受抑制而发黄。若菌丝倒伏、发黄或形成黄白色菌被,则不能用于生产。

气生型:气生菌丝生长旺盛,白色或灰白色,尖端清晰整齐、挺拔有力,密度均匀,基内菌丝较发达,一般15~25天长满试管斜面。

半气生型、匍匐型:菌丝紧贴培养基斜面表面呈索状生长,挺拔有力,但生长缓慢,排列稀疏、清晰,常呈扇形生长,数日后多出现细细的菌索;菌丝纤细、微黄,气生菌丝很少,不易形成“菌被”,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一般22~26天长满斜面州返。

[镜检] 菌丝有隔膜和分枝,节间短,分枝多,节间处膨大,形似腊肠,不产生锁状联合(图2-9)。

图2-10 香菇母种的培养特征

[镜检] 菌丝粗壮,粗细比较均匀,具隔膜和分枝,粗2~4微米,有明显的锁状联合。有的锁状突起,顶部宽平;有的呈半圆形,大小不一。

(3)平菇

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整齐、有光泽、匍匐状;气生菌丝发达,多的可布满试管空间,不产生色素,爬壁能力强。接种块周围无菌丝稀疏区。菌册羡饥丝生长速度快,在适温20~22℃下,一般6~8天长满试管斜面,低温保存能产生珊瑚状子实体原基。耐高温,短时间在34℃下正常生长。有些菌株气生菌丝过多,形成很厚的菌被将管壁布满,很容易在种块或管壁上形成原基,因此老化或多次转管的菌种,不宜使用。有些菌株在高于28℃的温度下培养或培养时间过长,气生菌丝顶端往往会变成橘红色,并产生分泌物,这虽不影响使用,但已不宜扩大培养;气生菌丝过多的母种也不宜扩大培养。

[镜检]菌丝粗细不匀,分枝性强。在显微镜视野中,锁状联合比比皆是;锁状突起呈半圆形,大小不一;常在菌丝分枝处有两个锁状联合在上下垂直方向邻生。

(4)金针菇

菌丝白色或浅灰白色,细绒毛状,初期较蓬松,后期气生菌丝紧贴培养基表面,稍有爬壁现象。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黄色品种在适温20~22℃下,一般10~12天长满斜面;白色品种稍慢。黄色品种常在培养后期出现黄褐色色素,使菌丝不再洁白,老化时表面出现淡污褐色斑块;白色品种不如此。时间较长的菌种分泌色素,如菌丝由白色变为灰白或略带黄色,在管壁出现许多粉状物(粉孢子),说明菌种开始老化,粉孢子多的菌株,品质一般不理想。低温贮存时有细水珠出现,斜面上形成少量子实体。

[镜检] 菌丝较粗壮,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易断裂成节孢子,有时产生粉孢子成串着生于菌丝上,产生稀薄分布的粉状物。锁状突起一般为半圆形,相当数量的为半抱握形。抱握膨起部分细胞质浓稠,相对部分则现透明。

(5)草菇

菌丝生长初期纤细、无色透明,多分枝,似蚕丝,有金属光泽,后期呈淡白色、银灰色,老时呈灰黄色。菌丝生长速度快,在30~32℃条件下,6天即可长满斜面,再培养2~3天开始出现厚垣孢子,呈链状,初为灰白色、淡黄色,后渐变成褐色至锈红色(20多天),最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紫红色。多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爬壁能力强,在试管内生长蓬乱,布满整个试管空间,但每根都清晰可见,且不易变黄,斜面上也不产生子实体;若菌丝变为淡黄褐色,则为是老化的表现。不产生厚垣孢子的菌种一般不具结菇能力;若厚垣孢子出现过早过多,则是种性开始老化。若菌丝密集,颜色洁白,可怀疑混有杂菌。

[镜检]菌丝粗壮、透明,有分枝(多呈直角形),有明显的隔膜,形如毛竹,节节分明,但粗细不均匀。厚垣孢子圆形,带有红褐色的金属光泽,无锁状联合。

(6)木耳

初级菌丝纤细、透明,洁白至米黄色;二级菌丝生长均匀一致、短密、洁白,呈棉絮状,平贴培养基表面,整齐、匐匍生长,生长边缘整齐有力,不爬壁,生长速度为0.5±0.1厘米/天;有气生菌丝,但较短而稀疏;后期颜色加深,菌块分泌褐色色素,出现污黄色斑块,培养基会因此而变成茶褐色。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形成浅褐色颗粒状胶质耳基,这是老化的表现。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2~14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纤细,粗细不匀,分枝性强,常呈根状分枝。长相屈曲,有锁状联合,但锁状联合像骨节抱握状,且数量也没有香菇那样多而明显。初次分出来的菌种,可以看到担孢子发芽时所产生的钩状或马蹄铁状、比细菌略大的分生孢子。

(7)鸡腿菇

菌丝浅灰白色,浓密,棉絮状,生长旺盛,边缘整齐有力,基内菌丝分泌色素,使斜面培养基颜色加深,部分呈黑褐色。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适温25℃,1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试管斜面。菌丝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变灰色,这是鉴别鸡腿菇的重要特征。

(8)银耳

有芽孢、银耳纯菌丝、香灰菌丝及银耳香灰混合菌种等几种形态。

芽孢:是银耳的孢子,在PDA培养基上不能萌发成菌丝,而是繁殖成酵母状物。幼龄芽孢菌落稀糊状,乳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平铺于培养基表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面出现皱纹,变为淡棕色。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黏稠度小,能在培养基表面上流动;在合成培养基上,菌落较干燥,有时表面有疣点;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黏度适中,边缘能形成放射状暗花纹。生长速度快,适温培养4~5天就可长满培养基斜面。

银耳纯菌丝:白色、淡黄至鹅黄色,直立或平贴,短而细密,生长缓慢,呈白毛团状,菌丝前端整齐,生长速度极慢,在适温22℃下日生长速度为1毫米左右,不分泌色素。后期在白毛团周围有一圈紧贴培养基的晕环,不易胶质化的适于做段木种,易胶质化的适于做袋料种;有无色或淡黄色水珠,在特殊培养基上由芽孢萌发得到,单一菌丝无生产价值。镜检时菌丝纤细,有锁状联合。

香灰菌丝:初为无色,大量生长时白色,有特别细长的主干和对称的侧生分枝,似羽毛状,且均匀,故又名羽毛状菌丝。生长快,爬壁能力强,在适温26~28℃下,一般5~6天长满斜面。老龄菌丝淡黄或棕色,基内有时带暗绿色。气生菌丝灰白色,细绒状,表面有碳质黑疤,并间有黄绿色分生孢子,菌丝能分泌黑色色素,培养时间长的会使培养基变成黑褐色。镜检时菌丝纤细,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锁状突起小而少。

混合菌种:菌种中同时存在银耳和香灰菌丝。从种木中分离出来的母种,香灰菌丝生长占满斜面,接种块处为一簇浓白、密集的菌丝团,称之为“白毛团”,其他部位均为生长均匀的菌丝体。香灰菌丝深入基内,使培养基变黑,白毛团分泌淡黄色至淡褐色水珠,很快胶质化成为银耳原基。

(9)灵芝

菌丝纤细、平坦、致密、洁白、均匀、整齐,匍匐生长,几乎不见气生菌丝。随着菌丝的生长,菌落的扩展,近接种块处的菌丝逐渐老化而形成坚韧的菌皮,并随菌皮的老化,色泽逐渐为淡黄色。菌丝不分泌色素,易形成有菌管的子实体原基。在综合PDA培养基上,28~30℃黑暗培养,一般8~11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较纤细,粗细不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表面覆有白色结晶物(草酸钙),旺盛时,充满菌丝之间的间隙。锁状突起中等大小,数量较多。

(10)猴头

菌丝生长不均匀,白色至灰白色、微黄色,线绒状,短而稀疏,紧贴在培养基表面,不爬壁,气生菌丝粗、短、少,基内菌丝多;常不规则地形成索状物,并在其上形成小子实体原基,外观上似小疙瘩,较老的菌丝形成节孢子,后期会分泌棕褐色色素,使斜面培养基呈茶色。颜色过深的基内菌丝活力下降而不宜使用。多次转管后生活力明显下降,当菌丝呈线粒状时,很难继续生长;转接后菌丝恢复慢,萌发后菌丝呈线绒状,向四周作放射状延伸。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一般14~20天长满斜面。在酸性培养基上生长快、旺盛;若使用有麦芽糖的猴头专用培养基,菌丝生长会大大改善,菌丝长速大大加快且浓密洁白,不再形成菌索和原基。

[镜检] 菌丝粗壮,粗细较均匀,分枝性强,长相屈曲,锁状联合多而大。

(11)滑子菇

菌丝较细,气生菌丝短而少,白色至淡黄色,棉绒状。菌丝平铺于培养基表面生长,菌丝生长整齐舒展、致密,菌落较薄、微黄色,不形成菌皮,菌丝管壁常有网状菌丝束,分泌黄褐色色素。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3℃下培养,14天左右长满斜面。镜检有锁状联合。

(12)阿魏菇

该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着,有的品种菌落致密、微黄,生长缓慢,在综合PDA培养基上要3周左右长满斜面;有的品种菌落舒展、洁白,菌丝也较稀疏,生长较快,在综合PDA培养基上2周左右即可长满斜面。

(13)灰树花

菌丝半絮状、致密洁白,气生菌丝多寡不同,菌落生长不甚整齐,培养后期菌丝不甚洁白,稍有污白色,气生菌丝交织而形成不坚韧的疏松的菌皮。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一般14~16天长满斜面。不同品种菌落形态和长速不尽相同。

(14)竹荪

菌丝体生长初期白色,粗壮、浓密,尖端呈扇形、束状。气生菌丝浓密、纯白,爬壁力强,见光或损伤后呈粉红色、紫色或淡褐色。后期出现菌丝束,并产生色素。长裙竹荪呈粉红色,间有紫色;短裙竹荪多为紫色或紫蓝色;红托竹荪为粉红色;棘托竹荪菌丝束为粉红色、淡紫色或黄褐色。棘托竹荪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其他品种。老化的菌种气生菌丝消失,菌丝呈暗红色,自溶并产生黄水。

(15)榆黄蘑

菌丝绒毛状,不舒展,具浓密而短的气生菌丝,生长不甚均匀,易形成有韧性的菌苔。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0天左右长满斜面。

(16)鲍鱼菇

菌丝均匀纤细,气生菌丝较少,表面有棒状分生孢子梗和黑色分生孢子团。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黑暗且27℃条件下培养,20天左右长满斜面。

(17)姬松茸

菌丝微黄而纤细,有细细的菌索于表面,气生菌丝较少,生长整齐。在双孢蘑菇专用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6~20天长满斜面。

(18)真姬菇

菌丝浓密洁白,气生菌丝旺盛,表面呈绒毛状,生长不甚均匀,在加入有两种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马铃薯酵母粉综合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4℃下培养,14~17天长满斜面(不同品种间长速有异)。

(19)蜜环菌

在琼脂培养基上菌丝棉絮状,灰白色,后期淡红棕色,生长较慢,具轮廓分明的边缘。接种后48小时左右开始萌发,并随培养基表面菌丝的生长,7~9天后,在絮状菌丝中心出现褐色色素,且颜色逐渐加深,向四周扩散。13~15天后,形成菌索,呈树根状,并向培养基中生长,初期白色,后变为深褐或黑色。产生色素,并溶于培养基,使其变红褐色。菌丝和幼嫩核辐射束产生荧光。在木屑浸出汁综合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2周左右根状菌索蔓延至整个培养基。镜检无明显锁状联合。

3. 如何鉴定菌种

在杏鲍菇、白灵菇生产中,只有具备优良的菌种,通过科学的培育管理,才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因此菌种的优劣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菌种生产厂家信誉的大事。在现实生产中,也常发现有的菌种厂以赢利为目的,粗制滥造。加之有些菇农对菌种质量缺乏识别能力,致使在生产中减产、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格菌种质量,加强对菌种的鉴定和识别是当前食用菌发展中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主要的技术环节和要求。
菌种质量的鉴定,严格地讲,应从形态、生理、栽培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测和评价。但要完成各种指标,除了需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外,还需具备一定的仪器设备及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一般生产者是很难完成的。这里仅将几种常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予以介绍,供生产者参考。
(1)直接观察。
对引进的母种,首先要用肉眼观察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有无破损,棉塞中有无杂菌和病虫害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老化等现象。购进或自制的原种,瓶内菌丝应粗壮整齐、分枝浓密、色浓白呈绒毛状,说明生长旺盛。如瓶底出现黄水、菌丝萎缩与瓶壁脱离,或出现原基扭结,说明菌种老化应淘汰。(2)菌种纯度检查。
杏鲍菇菌丝是纯白色的,白灵菇菌丝较杏鲍菇菌丝稍浅些。如在菌种管或菌种瓶中出现其他颜色的菌丝或孢子(绿色、黄色、黑色等),则说明菌种不纯,被杂菌污染不能使用。如果在接菌时发现菌种有异味也说明菌种被杂菌污染,不能使用。(3)吃料能力鉴定。
将母种接入最佳配方的原种培养基中,或将原种接入栽培袋中观察菌丝生长情况。经1周的培养,如果菌种块能很快萌发并迅速向四周的培养料中生长伸展,说明菌种的吃料能力强。反之,菌种块萌发后生长缓慢,迟迟不向四周和料层深处伸展,则表明菌种对培养料的适应能力差。(4)观察菌丝长势。
可先将供测的菌种接入其适宜的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为优良菌种。若菌丝生长缓慢或长速太快,稀疏无力,参差不齐,容易衰老,则表明菌种质劣。(5)栽培试验观察。
这是菌种质量鉴定最可靠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栽培试验,凡具备优质高产、抗杂能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的菌株,才是优良和可推广应用的品种。

4. 如何鉴别和培养优质食用菌菌种

保证食用菌菌种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确鉴定菌种种类;二是保证菌种纯度、长势和菌龄;三是扩大培养优质菌种。
一、正确鉴定菌种种类
最可靠的方法是做出菇试验,即小型栽培,根据子实体特征鉴别种类。有些食用菌菌丝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比较特殊,靠专业人员经验可以鉴定,如竹荪、猴头、银耳和草菇能够在实验室目视准确判断。
二、保证菌种纯度、长势和菌龄。
1、纯度。菌种要求是纯培养,不能混有杂菌和其他食用菌。可从菌落形态,特别是从菌落颜色上区别,如毛霉、根霉菌丝稀疏、生长快,青霉、曲霉、木霉聚集。许多杂菌区别于食用菌的白色呈特殊的颜色。
2、长势。不同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速度、旺盛程度、浓密度有明显的差别。在鉴别菌丝长势时,要注意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因素,在条件适宜的前提下,选用菌丝生长旺盛、生长量多和生产快的菌种。
3、菌龄。老化菌种生活力弱,不宜在生产中使用。不同食用菌老化的表现不大一样,就大多数食用菌来说,白色的菌种变黄或吐黄水,培养基收缩,形成了大的子实体,都是培养时间过多的菌种,不能使用。
三、扩大培养优质菌种
1、提供菌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菌种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要齐全,掌握好碳氮比、无机盐、水的浓度,配制培养基一般碳源百分之几至十几,氮源千分之几至十几,大量元素的化合物是千分之五以下至万分之几,微量元素是十万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
2、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已大量栽培的食用菌需要的温、湿、气、光等环境条件都很清楚,力求用量适宜的条件培养菌种。刚接好的菌种应取最适生长温度中的上限温度,促其萌发,培养2-3天菌丝深入培养基后,使培养温度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菌丝才会茁壮生长。一般应避光和适当通气。
3、防杂菌污染
⑴灭菌要彻底。灭菌不彻底,培养基中未杀死的杂菌在培养菌种时生长繁殖,菌种不能用。
⑵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杂菌进入培养基的机会有接种室(箱)灭菌不彻底、无菌操作不当、接种速度快等。
⑶环境消毒。对环境进行必要的药物消毒,最好是不同药物交替使用。不能随便丢弃有杂菌的菌种袋、瓶和栽培袋,防止成为食用菌栽培的重要污染源。
⑷做好菌种培养基的管理。菌种培养2-3天要逐个瓶(袋)检查,将生有杂菌的菌种拿到远处深埋或烧掉。如果不及时捡出生有杂菌的菌种,很快被迅速生长的食用菌菌丝掩盖,已无法识别,使用后损失更大。培养室消毒、避高湿,防大风直接吹进培养室,都是防菌种被污染的重要措施。
⑸轻拿轻放菌种。保证瓶、袋完好无损,包括装料、灭菌、运输、接种、培养管理等过程中防磨破、碰破、挤破、压破、扎破菌种瓶或菌种袋。运输时用洁净布覆盖,防落尘土和杂菌。
4、防菌种过期。过期的菌种老化变黄,培养基脱水,或形成子实体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菌种生活力降低。食用菌的种类和培养料不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天数和使用期也不一样,母种长满试管应立即使用。平菇母种一般培养7天,有的平菇品种多培养一夜菌丝就变黄。木屑、棉籽壳为主料的原种、栽培种,外观长满菌丝后,中心部位还没有长好,在室温下有5天左右的"后熟期"内部也就长好了,这时应及时使用。(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03.3期)

阅读全文

与食用菌母种鉴别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取法魏晋的最佳方法 浏览:524
中华结缕草种植方法 浏览:143
财务报表分析横向分析方法 浏览:712
失眠了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ld 浏览:654
儿童清洁鼻子的最佳方法 浏览:237
硒麦芽如何食用方法 浏览:798
腕管综合征如何锻炼方法 浏览:720
大球的分析方法 浏览:231
5乘58乘4乘5的简便方法 浏览:216
给婆婆洗衣服的正确方法 浏览:186
如何找出一篇论文的理论方法 浏览:813
125乘46乘8简便方法怎么写 浏览:982
民歌解决内容和形式上矛盾的方法 浏览:957
如何理解古文的方法 浏览:486
4400乘以25的简便方法 浏览:484
小程序快速登录方法 浏览:116
一种快速确定酒桶容积的方法 浏览:313
唱歌时通常用哪种呼吸方法 浏览:90
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 浏览:316
如何预防脑梗塞最好方法中医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