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有哪些
问题解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目标与结果的过程。下面我为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一、提出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 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 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 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 .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 .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 即假设 ) 。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验证。假设的提出就为问题解决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假设的提出依赖于许多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创造想象力、直观的感性形象、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言语表达和创造性构想等对其有重要影响。
四、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是对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它是问题解决的最后步骤。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检验。这是检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例如,机器坏了,我们查找到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实际维修,看一看这种维修方案是否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间接检验,即在头脑中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原则,利用思维对假设进行论证。对于那些不能立即通过实践直接检验的复杂的假设常采用间接检验。例如,我们研制的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等不可能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直接检验,而是反复地进行间接的理论论证,认为万无一失了再进行直接检验。医生设计的治疗方案、军事指挥员提出的各种作战方案等,都总是先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推敲、论证,最后付诸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假设的正确与否最终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假设,其结果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假设与检验的结果符合,这样的假设是正确的;二是假设与检验的结果不符合,这样的假设就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就要重新提出假设。正确的新假设的提出有赖于对以前失败的原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检验假设直到结果正确为止。
② 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之前看到一本书里也是类似的案例
,书中介绍的解决方案是用系统思维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五大步骤:界定问题、构建框架、明晰关键、高效执行、检查调整。第一步:首先得对问题进行界定:我们要区分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与问题本身。但如何发现问题本质呢?这里有一个比较经典的5whys分析方法。第二步:构建框架:自上而下运用框架,需要平时积累框架。还有自下而上提炼框架,这是一个先发散再收敛的思考过程。第三步:明晰解决问题的关键:列好框架后,分析找出最关键点,合理分配利用时间和精力。第四步:立即行动,解决问题,优化方案,直至问题解决。如果有爱学习的小伙伴,想系统掌握这些方法,可以看下书和视频:《金字塔原理》、《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腾讯课堂视频课程:《五步,成为问题解决高手》
③ 解决问题有什么通用的方法
具体的步骤是怎么样的呢?
步骤一:界定问题。
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提炼成了四种类型:未能准确地描述问题、没有梳理清楚问题的结构、被问题的表象蒙蔽和忽略问题隐含的假设。
步骤二:建立假设。
建立假设的思考路径,发现问题之后,不要总想着网罗所有的信息,而是要提醒自己改变思维习惯,先构建框架。
步骤三:明晰关键。
为了具备这些条件,我应该如何做些哪些事情?
除了自己做的事情之外,我还能从哪里得到资源和支持?
包括从周边的人得到相关的信息,包括从各种媒介了解到相关的解决方案。
里面虽然包含了5个W和2个H,但只要能够把问题弄清楚,找到解决的方法,里面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
最好能够用最少的问题去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框架。
最后还要形成习惯,每当碰到问题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以上面说的框架去进行分析。
④ 人要怎么运用思维处理问题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问题指现有知识经验难以直接解决或应对的事务或情境。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即现状、目标和障碍,并由此形成问题的三种状态,即着手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认知操作的中间状态(问题空间)。 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它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指向一定的目标,包含着一系列认知操作阶段。按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具有目标指向性 、依靠认知操作和具有操作序列这三个基本特征。问题解决就是从初始状态出发,通过认知操作,一步一步地改变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的心理过程。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思维发展的需要。 能否提出问题与人对活动的态度、兴趣以及现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越是有兴趣,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问题,反之就不易发现和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亦即分析问题。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开始往往是混乱、不系统、不明确的。有时只知道有问题,而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却弄不清楚。明确问题就是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出关键所在,使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方向性,并有选择地再现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3)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以假设的方式出现。假设就是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结论和解决方式的推测、假定以及设想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的提出依赖于许多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的感性形象、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言语表达和重述、创造性的构想等,都对假设的提出有重要影响。 (4)检验假设 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实际操作,即用实验和实践的方法,按假设去具体解决问题;另一类是通过思维去检验。如果假设是错误的,则要重新审查材料,提出新的假设。 专栏2.4:超级油轮 3、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集合起来的结构。思维模式是指解题者由问题条件、性质、及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解题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类型。 (1)直觉式(人类存在“第六感”吗?) 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经过自觉的、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而是凭直觉作出判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速度快、正确性较大。直觉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非神秘莫测,只不过是其过程中的许多中间环节都省略了,所以能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反映和预测。其基础是个人丰富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果断的意志品质。战争前线的军人、执行公务的公安刑警、抢救病人的医生等都较善于运用直觉式思维模式。 (2)分析式 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事实材料作充分分析,并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分析周密、推理严格、结论科学。但有时该思维模式的步骤显得繁杂,耗费时间太多,所以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给予适当的简化以提高时效。 (3)试误式 尝试错误式的简称。指在解决问题时,不对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等作周密的思考而用尝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耗时多、成效低、盲目性大、弯路多。不过在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致的分析之后的高层次的试误会大大克服以上缺点。 (4)顿悟式 顿悟即指突然醒悟明白。顿悟式指在积累了大量材料之后,经过分析、比较、推理而无法解决问题而遇到偶然的刺激却突然明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不可 预测性、自发性、科学性。其赖以产生的前提一是大量材料的积累,二是艰苦缜密的思考。 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是对几种思维模式综合运用,随问题的改变而分别有所侧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每种思维模式的优缺点,逐步分析自己的思维模式、特征,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模式,从而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 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时,他所持有的动机及其状态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影响。实验表明,解决问题和动机强度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见图2-10)。由图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动机的强度 图2-10?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有助于解决类似问题,起积极作用。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使思维受到束缚而缺乏灵活性,发现不了新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不利于解决变通性问题。 心理学家陆钦斯(A.S.Luchins)通过“量水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的作用。表2-3中的A、B、C为三个已知的量水器量出的水容量。实验组从第1题做到第10题,控制组从第6题开始做到第10题。参加试验的有几千人,结果发现:实验组中83%的人都用D=B-A-2C来做第8题。63%的人不能用新方法解决第8题,即无法解答第8题。而控制组的人99%都使用更为简单的方法解决6~10题,不会解答第8题的还不到5%。 表2-3 陆钦斯的量水实验 问题 已知量水器 求D 习惯的解法 更简单的新解法 A B C 1 2 3 4 5 21 14 18 9 20 127 163 43 42 59 3 25 10 6 4 100 99 5 21 31 D=B–A–2C D=B–A–2C D=B–A–2C D=B–A–2C D=B–A–2C 6 7 23 15 49 39 3 3 20 18 D=B–A–2C D=B–A–2C D=A–C D=A+C 8 28 76 3 25 D=B–A–2C D=A–C 9 10 18 14 48 36 4 8 22 6 D=B–A–2C D=B–A–2C D=A+C D=A–C 专栏2.5:反思维定势 (3)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熟悉事物的通常用途占据了思维的核心位置,一时难以想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邓克(K.Duncker)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用各种工具来解决一定的问题,结果如表2-3所示。由于被试只看到自己熟悉的工具的通常用途,而很难发现这种工具的其他用途,结果影响到灵活地运用这些工具。实验表明,物体的某种功能越重要,人们对该功能越熟悉,该功能的固着性就越大。 表2-4 邓克的实验 工具 第一种方法(一般用法) 第二种用法(新的用法) 锥子 箱子 钉拔 坠子 纸夹子 钻? 洞 盛东西 拔钉子 当钟摆 夹纸头 挂绳子 当桌子 当桌子腿 当槌子 当挂钩 (4)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会骑自行车的人很容易学会骑摩托车,但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子却很难骑好三轮车,这就是正、负迁移的表现。 (5)个性差异 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与个体的个性特点尤其是性格特点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特别是发明创造,要借助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一个具有谨慎、细致、顽强、坚韧、进取、创新、自信、自制等个性心理品质的人,要比粗暴、畏缩、怯懦、自负、自卑的人解决问题的成功率高得多。
⑤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关于分巧克力的问题。
(1 )分9 块巧克力给4 人问题
你去访问你的一个朋友,离开时他给了你9块大小相同的巧克力。而你有4个活泼的儿子,为了避免争吵,你如何把巧克力平均地分配给4个孩子呢?
请思考一下你会如何进行分配呢?停下来好好想一想(如图1所示)。
图1 四个孩子如何分9 块巧克力
甲的想法:每个人先分2块,然后把最后一块平均切成四块,然后每人分一块,这样每个孩子就有2+1/4块(如图2所示)。
图2 纵向思维一块切四份后每人2+1/4 块
乙的想法:9块巧克力不好分,那么把巧克力融化,平均倒入4个杯子中,每人一杯,这样每个孩子就得到了9/4块巧克力(如图3所示)。
图3 横向思维融化后每人9/4 块
丙的想法:取出一块巧克力不分,剩下的8块巧克力每人分2块。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有巧克力,即使得到2块也比1块都没有要高兴(如图4所示)。
图4 纵向思维拿出1 块后每人2 块
根据三大思维的特点进行简单分类,甲属于逻辑思维(纵向思维),乙属于横向思维,丙属于批判性思维。甲使用的是逻辑思维最常用的方法:拆分,也称为分而治之,把问题拆分到可以解决的最小单元。乙使用的是横向思维的联想,通过联想到平均分酒的方法,将巧克力融化后平均分配。丙的使用的是批判性思维的追本溯源,溯源到为什么非要分9块,从而得到分8块也行。
(2 )曹冲称象
下边我们来看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曹冲称象,看看三大思维会给你怎样的启发。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
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除了让你觉得曹冲这么小就很聪明之外,你还从中想到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
曹冲称象用的是什么思维呢?
曹冲用的是逻辑思维的拆分,将大象的重量等量拆分成一堆石头,然后再对这些石头进行称量,然后累加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那时所具有的称量手段称不了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称,也就是问题的难度大于了能力,曹冲采用拆分的方法降低问题难度,使得拆分后的问题难度小于称的能力,也就是拆分后的石头可以使用当时的称去称,这样就可以各个击破了。
曹冲称象可以优化吗?优化思维也是一种逻辑思维。比如:
1)是否可以使用人来代替石头。因为搬石头需要有人搬上船,再搬下来,最后称量,而使用人代替石头的话,人可以直接走上船和走下船,省去了搬运的麻烦和时间,另外每个人只要报一下自己的体重,然后进行累加就行,这样又省去了称量的环节。
2)在船的四周都画吃水线是否比一侧划线更准确呢?因为很难使得大象正好站在船的正中心,并且船不是规则形状,也很难确定物理上的重心位置,这样就可能出现船的一侧吃水深一侧吃水浅或者船头吃水深而船尾吃水浅,当用石头替代大象时,如果只是以一侧的吃水线作为标准,那么另一侧就不知道是否达到了和之前一样的位置。不共线的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而曹冲称象要确定的是船吃水的平面,而不仅仅是单侧的吃水线,单侧的吃水线只能看成是两点,需要另一侧的第三点来确定吃水面。为了准确还原吃水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船的四周都画上吃水线,这样装石头时才能保证达到之前完全相同吃水线的位置,也就是才能准确还原大象的重量。
3)船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呢?船越大,船越稳定,但是大象上船后船下降的距离越小,测量的偏差越大。而船越小则越不稳定,但是大象上船后下降的距离较大,偏差较小。所以船存在一个最优的大小,既能保持船的稳定又能保证称量的准确性。
4)通过质量=密度×体积计算大象的重量。通过将体重拆分为密度和体积2个分项进行解决。看看是否能问到大象的密度,如果不能,使用马或者牛的密度来估算大象的大概密度;然后将大象的身体和四条腿看成圆柱体,头看成球体,通过测量周长和长度来计算体积,最后使用密度×体积估算出大象的大致体重。如果那时没有密度的概念,那么称量一头小牛的体重,然后计算大象的体积相当于几个小牛,就可以估算出大象的大致体重。
以上是纵向思维,那么横向思维会如何思考呢?
横向思维会考虑各种可能性,比如:
1)去问问送象的人象的重量是多少;
2)问问养象的人他们怎么称量大象的重量;
3)没称过大象,那是否称过其他大重量的物体,比如马的重量是如何称量的,称量方法是否可以用于称大象上。
4)这头大象不能杀了一块一块的称,那么以前是否有差不多的大象被杀了然后称过,这样就可以利用之前的信息进行估计;
5)利用重力=拉力/动摩擦系数测量。让大象踩在两块木板上,木板之间涂上油,然后测量拉动大象需要多大的力,将大象赶下来,用一个已知重量的物体放在木块上,再测量需要多大拉力能拉动,从而得到动摩擦系数,用拉动大象的力除以动摩擦系数,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原理为:重力=拉力/动摩擦系数。
6)做一个大的等臂长的跷跷板,一边放大象,一边放石头,等到跷跷板平衡时,称量石头的重量并累加。
7)通过大象脚印在土上的深度是否可以估算大象的重量?
8)大象的体征是否和体重有着换算关系,比如身高体长是否可以估算大象的体重?
批判性思维会追本溯源,曹冲使用船称象的本质是什么?
曹冲称象的本质是浮力原理,浮力原理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象站在船上和船上放石头时,船的吃水线相同,也就是两种情况下,船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吃水线”显示的就是“排水量”,而“排水量”不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吗?这不就是浮力吗?如此就能轻松总结出浮力定律。曹冲为什么没有将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量联系到一起呢?阿基米德通过给国王称金,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曹冲或者其他人该如何进一步思考才能发现浮力原理呢?曹冲称象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理解和分析(如图5所示)。
图5 曹冲称象的思维导图
曹冲称象是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的。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五步:
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第二步:在船身画水平面的记号。
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
第四步: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五步: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并累加得到大象重量。
曹冲称象的五个步骤可以使用流程图进行图解表示,这样大家就对称象的流程一目了然,知道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如图6所示)。
图6 曹冲称象流程图
为了更加形象的表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可以画一些简笔画来表示,这样更加直观,便于理解。
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如图7所示)。
图7 第一步 赶象上船
第二步:在船身画水平面的记号(如图8所示)。
图8 第二步 船身画水面记号
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如图9所示)。
图9 第三步 赶象上岸
第四步: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如图10所示)。
图10 第四步 向船上装石头到记号
第五步: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并累加得到大象重量(如图11所示)。
图11 第五步 称量石头并累加
上边使用思维导图来分析了曹冲称象,思维导图是五大学习方法的一种,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学习曹冲称象,比如使用费曼学习法,假装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就能通过教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弥补这个不足,达到学会曹冲称象这个知识的目的。
分巧克力和曹冲称象都可以使用三大思维进行分析,逻辑思维也被称为纵向思维,纵向思维的人研究的问题有深度,但是没有广度;横向思维的人思维宽,善于举一反三,但是缺乏深度;批判性思维追本溯源,思维有高度(如图12所示)。
图12 三大思维的例子
纵向思维倾向于把一个领域研究的越来越专业,然后可能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但是可能对其他领域了解很少。横向思维倾向于探索各种可能性,想法比较多,容易创新。批判性思维会追本溯源,容易找到事物的本质。横向思维对纵向思维的批评是:把一个洞挖得再深,你也不可能得到两个洞。横向思维批评纵向思维的方法单一。而批判性思维则可以同样批评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把一个洞挖得再深或者挖再多的洞之前,你需要知道为什么挖洞。
单种思维是一根线,两种思维是一个面,三种思维才是立体思维。
如果将三种思维画到三维坐标系中,那么x轴代表横向思维,表示思维有宽度;y轴代表纵向思维,代表思维有深度;z轴代表批判性思维,代表思维有高度。这样三种思维就组成了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并且还有高度的立体思维(如图13所示)。
图13 三大思维和坐标系的类比
三大思维中,每一种都有很多方法,如果每一种方法都去学习,那样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几乎不可能学会所有方法,因为方法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基于三大思维,我将在《思维导图图解孙子兵法》中介绍更加通用的方法,包括三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图解法和五大学习方法,并且使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孙子兵法》(如图14所示)。
图14 通用方法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有两大方法,降低问题难度和提高能力。本书主要介绍四种降低问题难度的方法:拆分、联想、类比和追本溯源。拆分属于逻辑思维,联想和类比属于横向思维,追本溯源属于批判性思维。
提高能力有两种方法: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我将二者成为思维网,用来捕捉知识,是高阶知识,可以用于分析军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社会性学科。我以使用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分析了这三个学科的各种理论,出版了《可以量化的经济学》、《可以量化的管理学》和《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从书面的表达方式来说,分为文字和图解,文字由左脑负责,图解由右脑负责,本书使用文字和图解的方式解说《孙子兵法》,可以同时锻炼读者的左脑和右脑。
从学习的方法来说,世界有五大学习方法,包括费曼技巧、西蒙学习法、番茄工作法、思维导图学习法和跨界学习法。
受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本书不仅将让大家更多理解《孙子兵法》的知识,还希望大家学会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孙子兵法》。
2)学会思维网,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以后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没有思维网,知识之间是相互孤立而没有联系的,而有了思维网,既可以快速理解新理论,还能将各种知识组成网络,形成一个整体。
3)学会拆分、联想、类比和追本溯源四种方法,当能力小于问题难度时,这四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问题难度,从而将问题解决,类似于知识杠杆,可以撬动更大的重量。
4)学会图解的方法,方便记忆、分析和解决问题。
5)学会五大学习方法,这样就能自己进行学习了。
6)将以上方法进行应用,比如使用以上方法分析《战争论》或者《经济学原理》,或者将以上方法分享给别人。
⑥ 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有简化思考、反面思考、共同作用。
1、简化思考
简化比复杂化更难。高手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低手擅长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简化的关键则是抓住那些关键的问题。觉得简化思维就是用单一视角看事情。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世界是不确定性的,那我们就要思考,认为只有一个确定答案是不是对的。
3、共同作用
多挖掘联系,从多个因素挖掘解决方案往往才是正确的解题方向。共同作用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因素之间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互相联结、互相斗争、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等关系。共同作用由作用和反作用两方面构成。作用和反作用不可分离,具有辩证统一的性质。
思维形式,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具有不同结构的判断形式、推理形式、证明形式也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在具体思维中,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既不存在没有思维形式的思维内容,也不存在没有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
⑦ 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问题:
首先发现问题后确认是什么问题,也就是1句话概括事情。
搜集信息:
明确了问题,下一步就是搜集信息。包括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频率,概率,颜色,大小,体重,经过。同时收集问题要全面,实用,完整,时效,准确。
.查找原因:
将确认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整理,生成图表,分析,交流,用数据说话,得出问题的真因,还原事情的真相和本来面目和动机。
树立改善对策:
分为临时改善对策和根本改善对策,临时对策即当时或者最近能尽快实现的方法,手段,根本对策就是长时间的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进度跟踪和反馈:
树立的改善对策的处理进度要进行时刻的跟踪和明确,确保尽快执行到位,起到敦促和尽快解决问题的效果。
确认改善效果:
改善对策施行后,人员有无遵守,效果如何。根本给问题画上句号。
履历在案:
问题临时根本解决后都要履历在案并进行处理问题标准化,必要时形成文件报告以备查看,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举一反三:
看看周围还有无类似的问题,争取进一步的同样的改善处理,使得问题的改善效果扩大。
反思成长:
根据整个问题的处理过程,我们静静的积极的思考自己,别人,思考人生,社会,国家,体制,法律,人情,伦理,让自己的思维进行升华,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又成长了,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机会,也感谢自己聪明的大脑和积极正确的心态。
⑧ 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一定要把问题的性质先定位清楚
是重复性的问题还是偶然发生的问题。
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偶然发生的问题,一种是重复性发生的问题。
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于偶然性发生的问题,你要用排除法去解决。
对于重复性发生的问题,你必须考虑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带来的新的问题。
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一个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只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通过时间来解决,这一步叫做对问题的定性。
2、要把问题放在具体的环境里
先解决局部的问题,再解决整体的问题。
任何问题都是个性化的。
很多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动不动就会把问题放大,本来是局部的一个小问题,搞得声势浩大,要在全公司进行全面的排查,这对于公司的资源来讲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所以必须结合具体的环境,先解决这个环境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回到现实中来,先救火,当把火扑灭了之后,再去考虑整体的问题,再去考虑从整体上怎么去解决?
怎么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十,如果不沿用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你就会陷入到解决问题再发生问题,再解决问题,再发生问题的恶性循环当中。
3、解决问题禁止用通用的办法
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才有效。
这个思维完全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考虑的问题。
要知道,问题的发生一定是和人相关的,而是人,无论从素质上,工作经验上,还是人的态度上,差异还是很大的。
所以你用通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没有办法能够个性化的解决具体的问题。
离开了人这个核心,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去解决问题,你一定会陷入到一个陷阱当中去。
可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认为方法很得当,措施很得力,结果时间过去不久,问题再一次的出现,甚至比之前更严重,实际上,这就是不考虑这个因素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4、用行为去解决,用方法来约束
学不会问题转化,你永远做不了领导。
这个思维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说你要解决大家对食堂饭菜质量投诉比较多的问题,首先你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比如说找个别员工面谈,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想法,然后改善食堂的饭菜质量。
但是在正式沟通的时候,压根儿就不要提问题本身,只把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比如说每一个周必须列出食堂的菜谱,并且每个月对员工进行意见的反馈,也就是你直接把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用这种行为的执行力,直接把问题解决掉。
如果形成了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那么你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很多就变得相当简单了,而且也不会让那些发生问题的人,觉得你这个人很难说话,对管理的整体提升是有极大好处的。
所以,大家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用这样的一个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的解决。
⑨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简单易懂的想法有:
一为算法式,即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做法: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二为启发式,即是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性,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 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式的策略有:1.手段--目标分析法(各个击破难点达到目标) 2.爬山法(退一步进两步,以退为进) 3.逆向工作法(循序渐进,逐级逼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