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演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演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23-08-18 09:00:31

1. 怎样提高演戏技巧

1、表演不是自学就能成才的专业

如果打算参加艺考或今后往演艺界发展,那么最佳的学习途径就是线下学习。多多通过线下课堂各种各样的练习,使自己不断地增加表演经验,才能使自己一点点的学习好并悟出表演的内在。

2、平日可以多观影,多学习剧情及演员演技

写一些影评,多去观察人物感悟生活,多阅读表演及艺术理论、文学方面的相关书籍,也能够从某些层面提高自己的表演经验。

演员的要求

1、弹跳力,演员要举止轻盈,起跳轻松,跳得高且自如,落地稳健,后劲长,不可以几个大跳后就如强驽之末,弹跳力得益于硬功夫中体能的训练和跳的训练。

2、柔韧度,即身体各部分的拉伸度、跨度,大跳需呈直线不可以含糊,踢紫金冠时舞者的眼睛要看到整个脚部甚至小腿,燕子翻身时要明显清晰地看到两条腿在空中交叉而过,柔韧度得益于毯子功的训练。

2. 幼儿教师指导幼儿戏剧活动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问题一:幼儿表演缺乏创新 案例:大班故事表演活动《小红帽》片段 教师在带领幼儿复述故事后进行表演活动。 师:小红帽上场时应该是什么样? 幼:蹦蹦跳跳的、高兴的、唱着歌。(有3位幼儿发言) 师:谁来学一学? (两名幼儿做跑跳步上场,动作基本一样。)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 (没有人回答。教师示范,做跑跳步边上场边唱着歌,到场中央采了一束花,然后介绍“我叫小红帽……”) 师:谁再来试试? (有4名幼儿举手,有两名幼儿到前边来表演,动作和老师的一模一样。) 表演活动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研讨时,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情景表演、语言提示、教师示范等策略是比较适宜的;孩子们对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可以说是倒背如流,每个角色说什么、什么时候说、该怎么做,都非常清楚,但表演时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表情都非常单一,情节也比较简单,在表演活动中基本上是在模仿教师的动作,语言也是机械地重复故事中的对话,没有想象与创新的表达与表现。 幼儿表演缺乏创新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怎么进行?带着具体的问题,教师进行了研讨,明确了幼儿表演游戏活动要遵循幼儿的发展阶段,循序渐进。理解是创新的基础,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是戏剧性表演活动的前提,而《小红帽》这个案例正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环节,幼儿没有真正理解故事内容,不能把故事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在活动中只是模仿而不能创新。因此,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成为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并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策略: 分段讨论,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提问――讨论――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剧本内容;影像欣赏,对于远离孩子生活的情景,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动画片、纪实等影像资料的形式,给幼儿直观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剧本内容;词语分析,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难理解的、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示范,通过教师的有声语言讲解和肢体语言示范,使幼儿形成对作品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包括人物语言的创新和服装道具的创新,如在《小红帽》中,妈妈嘱咐小红帽“在路上要好好走,不要跑,也不要离开大路,否则你会摔跤的,那样奶奶就什么也吃不上了”,有的孩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在表演时改成“要走大路,要不然就会遇到危险的”,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二:幼儿表演不够生动 案例:小班情景表演活动《小蚂蚁搬豆》片断 教师表演了一段哑剧之后提问。 师:猜一猜我在干什么? 幼1:老师是一只小蚂蚁,在搬东西。 幼2:小蚂蚁搬不动,它用头顶。 幼3:小蚂蚁叫好朋友来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猜出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教师将完整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孩子们边听边做动作,有的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和教师一起讲故事。 师:我们来做小蚂蚁,一起搬豆子吧。 幼儿模仿教师,做顶、推、抱、抬等动作,但是动作不形象,没有“感觉”。 这节活动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组织活动时也非常投入,希望通过无声的哑剧吸引幼儿的注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从幼儿的表现看,他们完全理解了故事情节,但在表演时反应平淡,不够生动。 活动结束后,教师首先进行了自我反思:在活动中,教师用大皮球做豆子,不太适宜,因为大皮球很轻,孩子在搬动时,很轻松地就搬起来了,没有体验到很重、很难搬动的感觉。另外,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缺少对小蚂蚁搬豆时“很沉重”的理解,也就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其他教师也分析了幼儿表演不够生动的另外一些原因:教师带幼儿做的动作不具有典型性,不能突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表演哑剧时,教师的动作有些小,不够夸张,不便于孩子们一下子能猜到在做什么,也会影响到表演的生动形象。 原因分析 之后,教师调整了指导策略,并重点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教师从户外游戏入手,设计了《我是大力士》的游戏,让孩子去体验“搬不动”的感觉:在户外找一个比较大的玩具,请幼儿轮流用手去搬,结果幼儿用了很大的劲也没搬动,教师告诉幼儿这就叫“搬不动”,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大力士幼儿脸上有什么表情,身体怎么用劲,能否搬动?这样,每个幼儿都从游戏中亲身体验了“搬不动”的感觉与乐趣,再次表演时就很自然形象了。可见,幼儿的表演需要已有经验作支撑,教师不能急于让幼儿装扮、表演,而应重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将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唤起幼儿的想象,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问题三:幼儿表演出现中断 案例:小班故事表演《谢谢小猴子》片断 教师投放了小动物头饰,幼儿戴上头饰开始表演,教师旁白。 教师:大象走了过来,他对元元说…… 戴大象、小免、小猴头饰的幼儿都走过来。 教师:你们是大象吗? 戴大象、小免、小猴头饰的幼儿又都走了回去…… 在表演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打断表演”、“串不起来”的现象,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幼儿的愉悦体验。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教师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可通过以下策略,支持幼儿的表演活动。 音乐提示。教师根据故事中各种小动物的形象特点,选取相应的音乐片段让幼儿充分感知,活动前按故事情节录制好,在幼儿独立表演时播放,幼儿会根据音乐来分辨该谁上场了,不再用别人提醒。这样既巧妙地用音乐来支持幼儿的表演活动,又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角色特点,启发幼儿更加形象生动地进行表演。 材料支持。小班幼儿注意易转移,易受他人影响和干扰,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忘记自己是谁、随从他人的现象。由于幼儿看不到已经戴到头上的头饰,所以头饰对小班“演员”自身起不到提示角色的作用,因此应投放可以展现角色典型特征的、装扮身体的材料,支持幼儿的角色扮演,如大象的长鼻子、小猴的长尾巴、小猪的大耳朵等。 共同表演。对于小班幼儿的表演活动,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共同表演,有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并且在幼儿表演活动中断时,教师可以通过旁白、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对幼儿进行提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阅读全文

与演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知道了微信的方法是怎么写 浏览:221
手刹调整的正确方法 浏览:769
抖音零基础快速涨粉方法 浏览:319
工作方法简单粗糙的原因分析 浏览:981
椭圆周长下料最简单方法 浏览:809
游人容量的计算方法 浏览:45
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奥特曼卡册 浏览:858
电火花检漏仪使用方法 浏览:444
总肩宽怎么量的正确方法 浏览:124
屏蔽盒的连接方法 浏览:952
苹果7的浮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00
谁的教学方法最好 浏览:947
头痛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浏览:942
山东东营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浏览:810
脚穿鞋起红色的泡了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89
微信里的消息提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30
对病因不明的疾病用什么研究方法 浏览:747
酒店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与应用7 浏览:684
二头最好的锻炼方法 浏览:906
小儿鼻炎有什么好方法预防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