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成黄颡鱼烂身烂尾的原因是什么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逐年增多,危害加大。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黄颡鱼疾病的防治方法。一、发病的主要原因 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多变,且时有暴雨,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细菌繁殖加剧,导致养殖水体恶化,各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普遍偏高; 黄颡鱼放养密度过大。个别水深1米/亩的鱼塘存鱼量高达4000斤,鱼类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黄颡鱼养殖池塘多为时间较长的老池塘,水浅淤泥深,未做好池塘及鱼苗的彻底消毒工作;
二、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烂身病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调水,降解亚硝酸盐的含量。调好水后,可用腐皮烂身灵、季胺盐等药物全池泼洒杀菌消毒2-3次,效果明显;若因感染孢子虫等虫害引发烂身时,应先杀虫后杀菌。 裂头病流行情况及治疗方法 症状:病鱼头顶部红肿、眼突出、胸鳍基部发红,严重时头部溃烂、脊柱扭曲,鱼苗集群在水面缓慢游动,腹部隆起,腹水特别明显,腹部外观金黄或白亮反光状,胃中充满气泡,常伴有车轮虫寄生。 预防及治疗方法: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例如海联科102,每亩使用2L,全池泼洒;阴雨天气后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池水,降低水体细菌含量。定期内服恩诺沙星,最好每15天内服一个疗程。第一天,海联科201用量200~300 ml/亩*米加水稀释全池泼洒;第二天,10%聚维酮碘200~300 ml/亩*米加水稀释全池泼洒;第三天,二氧化氯300~350g/亩*米加水稀释全池泼洒;停食1天,同时内服保肝宁(每1kg饲料添加4.0~6.0g)+恩诺沙星(每1kg饲料添加4~6g);3天后用海联科105用量200~300ml/亩*米+红糖浸泡1个小时后全池泼洒。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各种鱼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可能失效,也有可能毒性增加,用量要准确,特别是杀虫药,用药过量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亡,有些药物对某种鱼特别敏感,不能使用,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时间使用,其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用药时一定要咨询有关技术人员,力求做到所用药物种类正确,浓度合适,用量准确,用药时间恰当,用药方式科学。病急乱投医、频繁用药。养殖户发现有鱼死亡,心急,天天下药,听说什么药有效就下什么药,结果造成养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反而死鱼加剧。四、日常管理 在病害防治上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方针,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消除病原传播源,切断病原传播途经,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以及提高黄颡鱼自身免疫力方面。为此提出如下几点措施与建议: 1、选择放养无病、健康的优质良种种苗,建议到区级良种场购买。 2、清淤消毒。放养前必须彻底清理淤泥,严格消毒,充分曝晒池底。常用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溴氯海因等。 3、合理的放养密度。如鱼塘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常在1.5万尾/亩左右。若鱼塘条件较差,放养密度通常在1万尾/亩以下。适当配搭一定数量鲢、鳙、鲫等食水鱼。
2. 禾棠花黄骨鱼养殖怎么预防疾病
1、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天然水体当中,是一种经济型鱼类,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不良环境下生活,主要以水生昆虫和虾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肉质鲜美,备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黄颡鱼需求的日益增长,人工养殖黄颡鱼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择,但是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会严重影响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下面主要对黄颡鱼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2、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措施
2.1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入秋、清明等换季时期是黄颡鱼疾病的多发期,必须要做好黄颡鱼疾病防治工作,减少黄颡鱼养殖的损失。首先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及时清理病鱼用过的工具,消毒处理捕捞网、水桶等,避免将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交叉感染,并使用漂白粉液进行消毒。然后,需要做好鱼塘的消毒工作,在鱼苗进入养殖池之前进行池塘的全体消毒,通过硫酸铜杀灭池塘中的有害微生物以及致病细菌。在鱼苗进入鱼塘之后,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此外,黄颡鱼的饲养过程需要采用优质的饲料,提高黄颡鱼自身的抗病能力并及时进行黄颡鱼养殖水环境的管理,避免水环境被污染,减少水环境中的病菌与病原体含量。
2.2 细菌性疾病病害防治
2.2.1 肠炎病
黄颡鱼肠炎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的,患有肠炎病的病鱼肛门红肿,腹部变大,轻轻按压病鱼的腹部会有黄色粘液从病鱼的肛门流出,病鱼的肠道发炎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相比于健康鱼来说较为缓慢,喜欢离开鱼群独自活动。
肠炎病的防治首先要对养殖池塘进行系统全面的消毒,投喂优质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并用3% 左右的氯化钠溶液对活饵进行消毒,在饲料中可以适当添加一定量的食盐投喂鱼群,缓解病鱼的脱水症状。通过将5 克/ 米3 的二溴海因泼洒到池塘中进行药物治疗。
2.2.2 “一点红”病
“一点红”病主要是因池塘环境引起的,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之后表现出头顶部出血与充血的症状,严重的出现头顶裂开和穿孔,“一点红”在亚硝酸盐与氨氮含量较高以及水质不佳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一点红”疾病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进行。
黄颡鱼“一点红”疾病的防治首先要从养殖池塘的水质调节入手,对池塘水质环境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明确池塘中主要的盐类物质,并合理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以改善养殖环境。工作人员在前一天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苯扎溴铵溶液以及戊二醛溶液进行全吃喷洒,第二天喷洒增氧宁、底净宁以及降氨宁,第三天喷洒EM 原露、高效复合芽孢杆菌以及益水宁,并将氟苯尼考粉或者恩诺沙星粉拌和到饲料中进行投喂,一周为一个疗程。
2.2.3 细菌性烂鳃病
黄颡鱼细菌性烂鳃病通常因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菌引发,患有该疾病的黄颡鱼鳃部苍白,有粘液,鳃丝腐烂,头部乌黑,严重的鳃盖骨灰腐蚀脱落。
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如下,使用水稀释400 倍的聚维酮碘进行整个池塘泼洒,每两日用一次,连续使用三次左右;用恩诺沙星粉拌和饲料,根据黄颡鱼数量合理选择投喂的饲料量和药剂拌和量;使用水稀释一千倍的溴氯海因粉进行全池泼洒,连续使用两天。
2.3 车轮虫病
黄颡鱼车轮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是因车轮虫寄生造成的。
被车轮虫寄生的黄颡鱼表现为焦躁不安的状态,寄生严重的病鱼会沿着池塘边疯狂游动,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病鱼皮肤粘液与鳃丝中会寄生大量的车轮虫。
车轮虫病的防治可以通过硫酸亚铁铁合剂与硫酸铜联用全池泼洒进行防治,并使用水稀释三千倍之后的中水车轮净进行全池泼洒。
2.4 黏孢子虫病
黏孢子虫病是因黏孢子虫感染造成的,患病的黄颡鱼体表出现一定数量和形状的小白点,皮肤出现溃烂,严重时病鱼会慢慢死亡。
黏孢子虫病使用90% 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进行防治,每两天使用一次,一个疗程为三次;也可以使用灭孢灵全池泼洒来防治,并根据池塘水深合理确定药物的用量。
2.5 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饲料营养结构失衡所造成的,饲料中的营养过多或者过少都会造成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失调,影响黄颡鱼的产量。黄颡鱼营养性疾病表现为维生素缺乏和脂肪肝病,患病的与肝脏变色,胆汁发黑,胆囊变大。
营养性疾病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变原有饲料配比来实现,结合黄颡鱼的生长习性和养殖特点科学合理的确定饲料的配方,保证饲料质量满足黄颡鱼生长发育的要求。
3、综上所述,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黄颡鱼各种疾病会严重降低黄颡鱼的产量,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所以,一定要做好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在日常中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养殖方针,定期进行鱼池的清洁与消毒,投喂优质饲料,保证鱼种的强壮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