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拜求吹牛秘诀
转(zhuǎn)帖(tiē),公(gōng)开(kāi)的(de)秘(mì)诀(jué):吹牛(chuīniú)是(shì)怎(zěn)样(yàng)练(liàn)成(chéng)的(de)台湾(táiwān)同胞(tóngbāo)的(de)作品(zuòpǐn),
我(wǒ)在(zài)局(jú)裏(lǐ)负(fù)责(zé)宣(xuān)传(chuán)报(bào)导工作。大家通常将撰写宣传报导稿件这项工作叫做编花篮,编花篮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裏面的学问太大了,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编花篮已有十年历史。不谦虚地说,我编花篮的水准比较高,年年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我的宣传稿件遍地开花,经常有作品荣登大报大刊的重要位置。我们局也由此名声远扬,颇受社会各方关注。为此,局长对我十分满意。我连连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宣传报导工作突出贡献奖。更让我高兴的是,我被提拔为宣传科长。
大家都说,我们局几任局长都升迁了,与我的工作开展得好是分不开的。我嘴上说,实在不敢当呀,是局长领导有方、政绩突出。其实我心裏明白,宣传对于领导的意义非同小可。
每任局长都很重视宣传工作,我的贡献他们心裏是清楚的。在每次欢送局长升迁的宴会上,局长总是特意敬我一杯酒。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它充分表达了局长对我的理解和赞赏之情。我写宣传稿件时很善于拔高。写宣传报导稿件不仅要做到文通字顺,事实清楚,更重要稿件要有高度。稿件有了高度才会有震撼力,才会感人,人家媒体才愿意刊登,这是常理。你写得东西疲疲遝遝,平平常常,人家媒体才看不上眼呢。
所以,我写传宣稿件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在高度方面下功夫,有一种〝语不惊人不甘休〞的精神。高度是哪来的,当然是总结出来的,是提练出来的,也是编出来的。有道是资料是死的,人是活的。稿件有没有高度,就是要看你是否敢于往上拔高。这不仅需要胆量,更需要经验和技巧。
宣传稿件最忌讳的是平淡无奇,稀松平常。所以,局裏每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在我的笔下变得十分重要,我总会使它变得很有高度,并闪闪发光。 比如,有一次,我陪局长去医院看病。医生发现他患了严重的高血压。局长问如何才能治这病。医生说,除了吃药以外,必须多活动、多锻,否则,病情发展下去会有生命危险。我看到局长的汗立马就流下来了。医生还嘱咐他,最好是不乘专车上班,改为步行。说步行可以锻炼身体,降低血压。局长听从了医生的忠告,在第二天就采取了步行的办法上班。他家离单位不太远,走路大概需要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不错,血压明显地下来了。局长非常高兴。
我对局长说:我发现了一条非常好的新闻,肯定会一炮打响。局长感到莫名其妙。我说,就凭你走路上班这件事,就可以做一篇大文章。局长说,瞎说,咱们局工作很落后,刚刚让市里领导点名批评了一通。我得了高血压,医生嘱咐走路上班就成了新闻,打死我也不信。我说,你不信你就等着瞧好吧。
于是,我就把局长的看病过程给省略了。我写的是局长为了转变工作作风,带头不坐专车上班,改为步行,雷打不动。并说这是我们局成立以来第一个步行上班的局长,被大家称为〝平民局长〞。还说,这对于转变机关作风是一个破天荒的变革和推动,标志着我们局从根本上改变了衙门作风,转向了为基层服务、为社会服务。
不久各大小报刊以《二十年的旧习一朝改》为题,报导了我们局长的事迹。很快,上级派来了采访团,以此为切入点,对我们局长的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并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于是我们局长很快便名扬天下,荣誉好处纷至遝来。与此同时,我这个大手笔的名字也广为传播,家喻户晓。我写宣传报导稿件时总是挖空心思地找角度。我认为,一件事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一件事可以从一百个角度看,就看你如何选择。不论好事坏事,大事小事,成绩不足,只要找好了角度,没有不值得宣传的。
比如,一次我们局出了事故,死了几个人。这事一般人都认为不是什么好事,不值得宣传,有的单位总是千方百地对事故进行隐瞒。我不那么认为。我想,局裏死了人不假,可如何对待死人这件事却反映了一个领导觉悟的高低,素质的优劣。
于是,我就写了由于客观原因发生了事故,我们局长如何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故、事故扩大,减少了多少多少损失。我说,我们局长处理善后事宜,安慰死者家属,忙得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人瘦了十多斤等。宣传报导稿件写出后,很快就被多家媒体发表了。我们局长为此成了爱护群众、关心群众的典型。
局长说:我原以为出了事故脸上无光,是很丢人的事。没想到,坏事竟然变成了好事。看来,宣传这东西确实非常重要呀。你这个大笔杆子确实有学问,看事物就是能够看到本质,看到关键,真是天才呀。我赶紧说,是局长工作做到家了,我只不过耍耍笔头而已。
再比如,我们局下属的一个企业年年亏损,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我们局长让我为他们宣传一下,给他们打打气。我去了以后,经过瞭解,发现企业今年由于投入减少、产量下降,亏损由原来的每年五百万减少到四百万。于是我就从企业减亏这一百万元做起了文章。于是就写了一篇《减亏一百万:一个企业创造的奇迹》,写了这家企业从加强领导到转变机制,从精打细算到扩大市场,从技术进步到引入先进理念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不久稿子就发表了,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大家都说写得好,真是妙笔生花,功劳很大。其实,我编花篮的功夫远远不止于此。我还将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旁征博引、借梯登高、东拉西扯等多种技巧运用得驾轻就熟,炉火纯青。
比如,写宣传报导稿件需要用一些数位。一开始,我写报导时,坚持一是、二是二,效果不好。常常由于一个数字不先进,不漂亮,影响了我的稿子发表。后来,渐渐明白,数位这东西最具有灵活性了。后来,我干脆放开了。对于数字,我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凭我的感觉和需要。我就是统计员,我就是会计,我就是保管员。一般来讲,读得对于数字不会校真的,因为虚假的东西太多了,大家已无从计较了。
当然可能有〝死脑筋〞去较真,我会找一百个理由说明数字就是如此。有趣的是,我编的有些数字竟成了官方的公开承认的数位,你说宣传报导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呀。因为有了精彩的数字,使我的稿件插上了翅膀,上稿率大大提高,影响越来越广。我深深体会到,宣传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资讯化社会,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名气就没有竞争力。
有人说,宣传工作是吹牛的把戏。这是缺乏常识的想法。其实,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吹牛是最重要的本事了。
想想看,让单位的成绩变得灿烂辉煌,让领导的形象变得闪闪发光,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为此,我心裏常常升腾起一种神圣感和自豪感。
B. 酒桌上3个骰子的吹牛怎么玩!详细点
吹牛骰子的其基本玩法为:每人各摇一次,看清自己盅内的点数,猜测对方的点数,然后从庄家开始吆喝所有参与者骰盅内共有多少个某点数的骰子,叫法为M 个N(如2个3点,2个6点,3个4点等);
对方分析判断此叫法真实与否,信之为真则下家接着叫,叫法同样为M个N,但M和N中至少有一个数要大于上家所叫之数(如,上家叫2个5,下家叫2个6、3个4、4个5等均属合法);
若下家不信则开盅验证,合计所有人的骰盅内的有该点数的骰子个数之和,若确至少有 M个N点,则上家赢,反之则下家赢(如上家叫5个6,开盅时若只有4个6点,则上家输,若有5个或更多个6点,则下家输)。
一般地,吹牛还有些附属的规则:如1点可变作任意点数,但一旦被叫过便只能作回自己;单骰(即自己的5粒骰子里没有重复的点数)可以重摇等等。
(2)简单的吹牛方法扩展阅读:
相传,骰子的发明人是三国时代的文学家曹植。最初用做占卜工具,后来演变成后宫嫔妃的游戏,掷骰子点数赌酒或赌丝绸香袋等物,最终逐渐演变为赌博用具。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神州大地,骰子的迷信和赌博属性作为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已经被取缔消灭了。但在酒桌上,骰子作为自唐代以来就盛行的饮酒行令的工具之一,中国酒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广为流传。而吹牛就作为流传在各地的酒吧和各种娱乐场所里,最为人喜闻乐见的智力游戏。
C. 吹牛有什么技巧吗
人们称呼说大话叫吹牛皮。吹牛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时候,往里面吹气,扎好口后,作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
所谓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气,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技巧的。
宋朝有一个人,叫杨璞,很爱吹牛,自称是东野遗民。宋真宗求贤,人家就把他举荐了上去。他什么也不会,在皇帝面前把屁给憋了出来也没有作出诗来。宋真宗看他为难,可怜他年纪大,让他第二天交一首诗。
杨璞一晚上没睡着,辗转反侧,饿死很多跳蚤,天亮时想起了从家里出来时老婆子的临别赠言,第二天,他就把老婆子的临别赠言献了上去:更休落魄贪酒杯,亦莫猖狂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宋真宗看完他的诗后,感到好笑,问是谁写的。他交待说是出门时老婆子的话。宋真宗说:看在你老婆的份上,这次放过你这个吹牛大王,要不真要了你的老头皮。
【另说】源于屠夫。从前(现在也还有),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
但宰牛的时候,屠夫极少用这种方法,因为牛体形庞大,皮又很坚韧,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头牛吹胀起来,非有极为强健的横膈肌和巨大的肺活量不可,断非常人所能为。谁要是说他能吹牛,那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是在“吹牛”!
“吹牛”又叫“吹牛皮”,但不明其来源的人,为了进一步强化其贬义,将它连谐带讹地说成“吹牛B”或略作“牛B”;由于这最后一个字在书面上常用“×”来代替,所以,现在又有人把“吹牛”说成“牛叉”。
人在“吹牛”的时候,常常会显得气势夺人。依据这一点,人们又把运势走旺的人和事形容为“真牛”(真棒)。股市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并不来源于此。股市上涨,走势曲线便向上扬起,形状恰似昂头立角的公牛的轮廓;下跌,曲线便呈下弯的弧形,与弓背垂首的熊相似。
不过,“牛市”之“牛”,与“真牛”之“牛”来源虽不相同,但在“运势走旺”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