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自噬流的检测方法

自噬流的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23 10:55:15

① 专题一:细胞死亡——自噬

专题一:细胞死亡——自噬

1.分类

①巨自噬:细胞整个区域被包围在双膜小泡的自噬体中→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内容物被其中的酶降解;

②微自噬:由受损细胞器表面信号分子触发,细胞器或内含物的囊泡直接与溶酶体融合、酶降解;

③选择性自噬(伴侣介导的自噬)

2.判断特征

胞浆空泡化,自噬体形成,溶酶体清除物质。

3.涉及经典通路

1)PI3K-AKT-mTOR信号通路;

2)AMPK-TSC1/2-mTOR信号通路;

4.表征方法

①电镜观察,如GFP-mRFP/LC3双荧光系统观察(一种质渗缺和粒或慢病毒过表达带两个融合蛋白的LC3);

②WB/IF/IHC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amp-2/LC3-Ⅰ/Ⅱ/p62等)表达;

5.诱导剂与抑制剂

1)诱导剂

①模拟内质网应激:Bredeldin A/Thapsigargin/Tunicamycin;

②制造饥饿:Earle's平衡盐溶液;

③PI3K通路抑制剂:C2-ceramide;

④mTOR抑制剂:Rapamycin;

2)抑制剂

①自噬体形成抑制剂:主要为PI3K通路抑制剂(3-MA,Wortmannin,LY294002);

②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阻断:巴伐洛霉素A1、长春碱、诺考达唑等;

③自噬溶酶体降解抑制:主要为蛋白酶抑制剂(E64d、Pepstatin A);

6.自噬标志物LC3蛋白

①来去动态过程

第一步:LC3/Atg8被具有蛋白内切酶活性的Atg4在羧基端剪切,得到LC3-Ⅰ,分布于胞质中;

第二步:LC3-Ⅰ与Atg7(E1样酶)、Atg3(E2样酶)发生泛素化反应,耦联磷脂酰乙醇胺,生成脂质化的LC3-Ⅱ;

第三步:LC3-Ⅱ附着于自噬体膜上,作为自噬体结构蛋白;

第四步:位于自噬溶酶体外膜的LC3-Ⅱ被半胱氨酸蛋白酶Atg4B移除后回收,位于自噬溶酶体内膜的LC3-Ⅱ与包裹的内容物一起,被溶酶体降解;

第五步:总之,LC3-Ⅰ和Ⅱ之扮纳间存在的生成-降解动态过程与自噬体的生成-融合-降解的过程(也叫自噬流)息息相关;单时间点LC3Ⅱ表达改变不能体现自噬改变,需使用阻断溶酶丛盯体降解的药物(氯喹、巴弗洛霉素A1等),判断在干预手段下,细胞自噬程度变化。

注:氯喹可升高溶酶体pH值,抑制LC3Ⅱ降解,阻断溶酶体功能;巴弗洛霉素A1作为强效V-ATPase抑制剂,阻断溶酶体依赖的降解。

②LC3 的四个亚型

LC3A、LC3B、LC3B2、LC3C,各自表达因组织或细胞类型而异,需根据使用的细胞系或组织情况选择合适的靶标抗体。

③LC3-Ⅱ积聚变化的含义

LC3-Ⅱ增多代表自噬形成增加,LC3-Ⅰ增多代表自噬减弱。

② 自噬2021-08-03

1、 自噬的定义: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差轿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

2、 自噬的过程: 从一张图片开始:

步骤1:细胞接受自噬诱导信号后,在胞浆的某处形成一个小的类似“脂质体”样的膜结构,然后不断扩张,但它并不呈球形,而是扁平的,就像一个由2层脂双层组成的碗,可在电镜下观察到,被称为Phagophore,是自噬发生的铁证之一。

步骤2:Phagophore不断延伸,将胞浆中的任何成分,包括细胞器,全部揽入“碗”中,然后“收口”,成为密闭的球状的autophagosome,我把它翻译为“自噬体”。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是自噬发生的铁证之二。有2个特征:一是双层膜,二是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碎片等。

步骤3:自噬体形成后,可与细胞内吞的吞噬泡、吞饮泡和内体融合(加了个“可”字,意思是这种情况不是必然要发生的)。

步骤4: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autolysosome,期间自噬体的内膜被溶酶体酶降解,2者的内容物合为一体,自噬体中的“货物”也被降解,产物(氨基酸、脂肪酸等)被输送到胞浆中,供细胞重新利用,而残渣或被排出细胞外或滞留在胞浆中。

3 、自噬的特性:

1)自噬是细胞消化掉自身的一部分,即self-eating,初一看似乎对细胞不利。事实上,细胞正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自噬,除非有诱发因素的存在。这些诱发因素很多,也是研究的热门。既有来自于细胞外的(如外界中的营养成分、缺血缺氧、生长因子的浓度等),也有细胞内的(代谢压力、衰老或破损的细胞器、折叠错误或聚集的蛋白质等)。由于这些因素的经常性存在,因此,细胞保持了一种很低的、基础的自噬活性以维持自稳。

2)自噬过程很快,被诱导后8min即可观察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形成,2h后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基本降解消失。这有利于细胞快速适应恶劣环纯庆粗境。

3)自噬的可诱导特性: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是自噬相关蛋白的快速合成,这是准备阶段。第二是自噬体的快速大量形成,这是执行阶段。

4)批量降解:这是与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显着区别

5)“捕获”胞浆成分的非特异性:由于自噬的速度要快、量要大,因此特异性不是首先考虑的,这与自噬的应急特性是相适应的。

6)自噬的保守性:由于自噬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因此无论是物种间、还是各细胞类型之间(包括肿瘤细胞),自噬都普遍被保留下来(谁不喜欢留一手呢?)。

4 、自噬过程的调控: 从上面总结的自噬特点中可以看出,自噬这一过程一旦启动,必须在度过危机后适时停止,否则,其非特异性捕获胞浆成分的特性将导致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这也提醒我们在研究自噬时一定要动态观察,任何横断面的研究做镇结果都不足以评价自噬的活性。目前,已经报告了很多因素能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如饥饿、生长因子缺乏、微生物感染、细胞器损伤、蛋白质折叠错误或聚集、DNA损伤、放疗、化疗等等,这么多刺激信号如何传递的、哪些自噬蛋白接受信号、又有哪些自噬蛋白去执行等很多问题都还在等待进一步解答中。

关于传递自噬信号的通路目前比较肯定的有:

抑制类

1)Class I PI3K pathway(PI-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肌醇)与IRS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结合,接受胰岛素受体传来的信号(血糖水平高抑制自噬)

2)mTOR pathway(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在人类中的同源基因是FRAP1(FK506 binding protein 12-rapamycin associated protein 1),是一个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能接受多种上游信号,如Class I PI3K、IGF-1/2、MAPK,能感受营养和能量的变化,rapamycin是最典型最常用的自噬激动剂.

激活类

1)Class III PI3K

结构上类似于Class I PI3K,但作用相反。3-MA是Class III PI3K的抑制剂,因此3-MA可以作为自噬的抑制剂.

5 、自噬的研究方法: 正常培养的细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适于观察,因此,必须对自噬进行人工干预和调节,经报道的工具药有:

(一)自噬诱导剂

   1)Bredeldin A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  模拟内质网应激

2

)Carbamazepine/L-690,330/ LithiumChloride(氯化锂): IMPase  抑制剂 (即Inositolmonophosphatase,肌醇单磷酸酶)

3

)Earle's平衡盐溶液:  制造饥饿

4

)N-Acetyl-D-sphingosine(C2-ceramide):Class I PI3KPathway抑制剂

5

)Rapamycin:mTOR抑制剂

6

)Xestospongin B/C:IP3R阻滞剂

(二)自噬抑制剂

1

)3-Methyladenine(3-MA):(Class III PI3K) hVps34 抑制剂

2

)Bafilomycin A1:质子泵抑制剂

3

)Hydroxychloroquine(羟氯喹):Lysosomal lumenalkalizer(溶酶体腔碱化剂)除了选用上述工具药外,一般还需结合遗传学技术对自噬相关基因进行干预:包括反义RNA干扰技术(Knockdown)、突变株筛选、外源基因导入等。

细胞经诱导或抑制后,需对自噬过程进行观察和检测,常用的策略和技术有:

1)观察自噬体的形成

由于自噬体属于亚细胞结构,普通光镜下看不到,因此,直接观察自噬体需在透射电镜下。Phagophore的特征为:新月状或杯状,双层或多层膜,有包绕胞浆成分的趋势。自噬体(AV1)的特征为:双层或多层膜的液泡状结构,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自噬溶酶体(AV2)的特征为:单层膜,胞浆成分已降解。(autophagic vacuole,AV)

2)在荧光显微镜下采用GFP-LC3等融合蛋白来示踪自噬形成:(常用)

GFP-LC3单荧光指示体系:由于电镜耗时长,不利于监测(Monitoring)自噬形成。我们利用LC3在自噬形成过程中发生聚集的现象开发出了GFP-LC3指示技术:无自噬时,GFP-LC3融合蛋白弥散在胞浆中;自噬形成时,GFP-LC3融合蛋白转位至自噬体膜,在荧光显微镜下形成多个明亮的绿色荧光斑点,一个斑点相当于一个自噬体,可以通过计数来评价自噬活性的高低。双荧光指示体系:汉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开发出用于表达mRFP-GFP-LC3融合蛋白的病毒产品。mRFP用于标记及追踪LC3,GFP的减弱可指示溶酶体与自噬小体的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即由于GFP荧光蛋白对酸性敏感,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GFP荧光发生淬灭,此时只能检测到红色荧光。

3)利用Western Blot检测LC3-II/I比值的变化以评价自噬形成。

自噬形成时,胞浆型LC3(即LC3-I)会酶解掉一小段多肽,转变为(自噬体)膜型(即LC3-II),因此,LC3-II/I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高低。

(Note:LC3抗体对LC3-II有更高的亲和力,会造成假阳性。方法2和3需结合使用,同时需考虑溶酶体活性的影响)

4)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62蛋白来评价自噬以及自噬流的强弱:起初自噬所降解的底物被认为是随机的,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有些蛋白是选择性降解的,在这些蛋白之中研究的最为透彻的是p62蛋白,p62蛋白水平的多少与自噬流的强弱有着反比例关系。

5)MDC或者Cyto-ID染色:包括自噬体,所有酸性液泡都被染色,故属于非特异性的。

6)Cell Tracker TM Green染色:主要用于双染色,但其能染所有的液泡,故也属于非特异性的。

6、自噬体的发生: 目前认为,自噬体的膜不是直接来源于高尔基体或内质网,而是在胞浆中重新生成的,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当beclin-1被活化后,胞浆中先形成很多个membrane source(自噬体膜发生中心),在它们不断扩展的过程中(phagophore到autolysosome),VMP1蛋白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转位到自噬体膜上(VMP1又叫TMEM49,已知唯一与自噬有关的  跨膜 蛋白),同时,MAP1-LC3由胞浆型(即LC3-I)转位到自噬体膜(即LC3-II),LC3这一转变过程可被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现已成为监测自噬体形成的推荐方法。

7、自噬与细胞死亡的关系:

      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细胞死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研究方便,需进行分类,但我们思考时不要局限于这些 人为的分类,而应注重于现象本身来研究其背后的机制。

      一直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观察细胞的死亡,并把细胞的死亡方式分为2类:坏死和凋亡,因为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坏死细胞的细胞膜丧失了完整性,内容物被释放出来,染料可自由进入细胞,而凋亡细胞保持完整,无内容物释放,染料也被排斥。很多实验亦根据这一原理来设计以区分坏死和凋亡,这将在后面一一介绍,如同刚刚说明的那样,这些实验只能说明细胞膜的通透性(必要条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而不能用来证实坏死细胞或凋亡细胞。一般认为坏死是被动的,不可控的,而凋亡是主动的,可控的。为了强调这一点,凋亡被定义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 celldeath,PCD)。但无论是坏死还是凋亡,都是一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凋亡,从启动到完成,细胞要执行很多反应),而且细胞死亡后都有“尸体”。

在研究自噬与凋亡的关系时,人们发现细胞死亡前胞浆中存在大量的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但这样的细胞缺乏凋亡的典型特点,如核固缩(pyknosis), 核破裂(karyorhexis)、细胞皱缩(shrinkage)、没有凋亡小体的形成等,被称为自噬样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death,ACD),它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为了与凋亡区别,被命名为Type II cell death,相应的,凋亡为Type I cell death,坏死为Type III cell death。尽管这样,但对于自噬是否是细胞死亡的直接原因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到底是Cell death  by  autophagy(自噬引起死亡)还是Cell death  with  autophagy(死亡时有自噬发生,但不是直接原因)?对此,自噬研究领域“大牛”级专家Levine Beth在一篇nature的Review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在形态学上2者无明显区别,但通过阻断自噬,观察细胞的结局可区分开来:Cell death  by  autophagy细胞存活,而Cell death  with  autophagy细胞死亡。

8、自噬与肿瘤的关系:

      与凋亡(在肿瘤细胞中一般都存在缺限)不同,自噬是被优先保留的。无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保持一种基础、低水平的自噬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细胞中随时产生的“垃圾”(破损或衰老的细胞器、长寿命蛋白质、错误合成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等等)都需要及时清除,而这主要靠自噬来完成,因此,  自噬具有维持细胞自稳的功能 ;如果将自噬相关基因突变失活,如神经元会发生大量聚集蛋白,并出现神经元退化。同时,自噬的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又可为细胞提供一定的能量和合成底物,可以说,  自噬就是一个 “ 备用仓库 ” 。如Atg-5缺陷的小鼠在出生后喝上第一口奶之前就会饿死。更重要的是,自噬活性可在代谢应激(饥饿、生长因子缺乏、射线、化疗等)时大大增强,表现为胞浆中迅速涌现大量自噬体,这一现象被称为“自噬潮”(autophagic flux),广泛用于自噬形成的监测。自噬潮为细胞度过危机提供了紧急的营养和能量支持,有利于细胞的存活。

鉴于自噬的上述作用,自噬可为肿瘤细胞带来几大好处:

1

)肿瘤细胞本身就具有高代谢的特点,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比正常细胞更高,但肿瘤微环境往往不能如意,如肿瘤发生初始期到血管发生之前、肿瘤长大发生血管崩塌时、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游走时等都会出现营养不足或供应中断,而此时提高自噬活性可以有助于度过这一危机。

2)当化疗、放疗后,肿瘤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破损细胞器、损坏的蛋白质等有害成分,而此时提高自噬活性可及时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并提供应急的底物和能量为修复受损DNA赢得时间和条件。由于自噬减少了肿瘤细胞在代谢应激时发生坏死的机会,而对于肿瘤细胞群体而言,需要一部分细胞发生坏死,以引发适度的炎症(有利于血管的长入、吸引免疫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等)。研究发现,很多类型的肿瘤在代谢应激时会“组成性”活化PI3K信号以抑制自噬(由于凋亡通路已受阻,抑制自噬会促进坏死),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可能是双重的。①对不同的细胞,自噬的作用可能不同。②相同的细胞在不同的外部因素作用时,自噬的作用可能不同。③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噬的作用可能不同。肿瘤生长的早期阶段自噬增强,是由于此时肿瘤的血管化作用不足,癌细胞的营养供给有限,需要通过自噬为自身提供营养。肿瘤进入发展阶段后基因变异积累,使包括 Beclin 1在内的众多抑癌基因失活,自噬活力降低。④对单个细胞和对整个肿瘤阻滞的作用可能不同。自噬功能不全的细胞易于坏死,但是坏死组织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部分生长因子)反而会促进肿瘤的生长。上述各种假设均有待证实。肿瘤为细胞分化障碍性的疾病已得到肯定,但自噬在肿瘤细胞的分化抑制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自噬水平提高是抑制分化甚至导致去分化还是促进分化等问题尚未解决。

9、在研究自噬相关蛋白时,需对其进行定位。由于自噬体与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关系密切,为了区别,常用到一些示踪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来共定位:

Lamp-2:溶酶体膜蛋白,可用于监测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LysoTrackerTM探针:有红或蓝色可选,显示所有酸性液泡。

pDsRed2-mito:载体,转染后表达一个融合蛋白(红色荧光蛋白+线粒体基质定位信号),可用来检测线粒体被自噬掉的程度(Mitophagy)。

MitoTracker探针:特异性显示活的线粒体,荧光在经过固定后还能保留。

Hsp60:定位与线粒体基质,细胞死亡时不会被释放。

Calreticulin(钙网织蛋白):内质网腔  

Note:这些蛋白均为胞浆蛋白,爬片或胰酶消化的细胞在做免疫荧光前需先透膜(permeabilize),可采用0.1%SDS处理

自噬与细胞死亡经常需一起考虑,下面介绍一些检测细胞死亡的方法:

1)△ψmdissipation(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消失):TMRM发红色荧光,DiOC6(3)发绿色荧光。

2)Phosphatidylserine Externalization(磷脂酰丝氨酸外翻):Annexin V-FITC(绿色)染细胞膜。

3)检测线粒体产生的ROS:无荧光的HE(hydroethidine,氢化乙啶)可被ROS氧化为EthBr(ethidium bromide,溴乙啡啶),发红色荧光。NAO(nonylacridine orange,烷化吖啶橙,可发荧光)能与非氧化的cardiolipin(心磷脂,可被ROS氧化)反应而失去荧光。

4)线粒体IMS蛋白的释放:AIF,细胞色素c,分别用荧光二抗染色。

5)Capase 3a 染色:用荧光二抗染色,胞浆弥散分布。

6)细胞膜完整性检测:DAPI(蓝色)、Hoechst 33342或PI(红色)染核。胞膜完整的细胞(活细胞和早中期凋亡细胞)排斥,可联用annexin V。

10、如何用实验区分Cell death by autophagy和Cell death with autophagy?

第一步:利用上述方法证实细胞死亡

第二步:证实细胞死亡前发生了自噬

第三步:在形态学上区别开“自噬样死亡”与凋亡

第四步:利用遗传学手段(反义RNA干扰Knockdown掉Atg基因或hVps34)或工具药抑制自噬

第五步:细胞存活则为Cell death by autophagy,反之,细胞死亡则为Cell death with autophagy。

自噬的抑制根据自噬形成的过程,自噬的抑制也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自噬的起始阶段,自噬泡和溶酶体融合阶段,以及溶酶体内的降解阶段。目前常用的一些抑制药物如下:

    1)对自噬体形成的抑制:主要是PI3K通路的抑制剂(如3-MA, Wortmannin,LY294002等),这些药物均可干扰或阻断自噬体形成。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抑制剂,可特异性阻断Autophagy中自噬体的形成,被广泛用作Autophagy的抑制剂。另外,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LY294002 也可用作Autophagy的抑制剂。    

       2)对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抑制:对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过程进行阻断也能起着抑制自噬的作用,这些药物有巴伐洛霉素A1、长春碱、诺考达唑等。巴伐洛霉素A1(Bafilomycin A1)是一种来源于灰色链霉菌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式C35H58O9,是空泡型H+-ATP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抗菌、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当突触小泡经历胞外分泌时,巴伐洛霉素A1可以避免小泡重新酸化。有研究表明,在已发生自噬的肿瘤细胞中加入巴伐洛霉素A1,可使蛋白降解被抑制,自噬体增多而自噬溶酶体数目减少,并且自噬体中的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明显降低,从而证明其阻断了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这种阻断是可逆的,在去除了药物作用后,自噬体仍可以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继续自噬进程。

    3)对溶酶体降解的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最终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水解,它首先经过囊泡酸化,达到所需的PH值后经多种蛋白酶作用使囊内容物降解,降解产物在细胞内再循环利用。对溶酶体的降解进行抑制,使得被降解的囊泡内容物大量蓄积于溶酶体内,而不能释放出来进入细胞内再循环利用,这也同样起着抑制自噬的作用。因此,蛋白酶抑制剂,如E64d、Pepstatin A等,在抑制溶酶体降解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噬抑制剂的作用。E64d和Pepstatin A均属于蛋白酶抑制剂,二者以1:1的比例联用可以抑制自噬。有研究表明,在结肠癌细胞系中联用E64d及Pepstatin A,可明显抑制溶酶体的降解从而阻断自噬的进展,而自噬体的形成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11 、自噬领域的大牛们:

   1)YoshinoriOhsumi博士。日本科学家,克隆了第一个酵母自噬基因Atg1以及LC3,主要成果在酵母模型下自噬研究;

2

)Daniel J. Klionsky博士。美国科学家,主要成果在酵母模型的自噬研究。最早在《Science》上发表综述介绍自噬,2005年创办了第一本自噬杂志《Autophagy》;2007年举办了第一次自噬国际会议,为自噬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

3

)Noboru Mizushima博士。日本科学家,2001年主要报道了Atg5的功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分子机制研究的第一环,以及参与克隆自噬标志物LC3,而且制备了一些ATG基因敲除老鼠以及LC3转基因老鼠;

4

)Beth Levine博士。美国科学家,首先克隆了第一个哺乳动物自噬基因Beclin 1;

5

)Guido Kroemer博士。法国科学家,是细胞凋亡和死亡领域中引用率第一的科学家。在细胞凋亡研究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涉猎及其广泛。目前也从事自噬研究,例如p53,Bcl2家族与细胞自噬。

6

)Tamotsu Yoshimori博士。日本科学家,2000年克隆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噬标志物LC3文章的通讯作者,而且也参与了2010年ATG5机制研究,是通讯作者之一。在方法学上也有关键贡献。目前主要研究ATG14和ATG16。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位日本科学家合作紧密,克隆了目前大部分的ATG基因,经常共享文章通讯作者。

7

)Patrice Codogno博士。法国科学家,2000年首先证实了PI3K信号通路在自噬的作用,I型抗自噬,III型促自噬,是自噬信号通路的开拓者。

8

)Ana Maria Cuervo博士。美国科学家,是分子伴侣自噬的开拓者。

9

)David Rubinsztein博士。英国科学家,2004年首次报道了mTOR与自噬的关系,抑制mTOR促进自噬。目前利用rapamycin诱导自噬成为经典模型之一。2010年Nature的报道首次证实了自噬对mTOR的负反馈调节。

12 、自噬信号通路:

   1 ) KEGG

   2 ) Abcam

   3 ) CST

   4) Enzo

13、我在做自噬课题中的一些心得:

自噬小体的增多有两种可能:一是形成增加即自噬被诱导;另外一种是自噬体成熟受抑即自噬体不能和溶酶体结合。该怎么来判断呢?

自噬体增多,也就是“自噬潮”出现的原因一是形成增多,二是与溶酶体融合受阻(如使用了氢化氯喹或氯喹,另外,溶酶体的酶抑制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亦有可能影响溶酶体与自噬体或异噬泡的融合),使自噬体不能降解而积聚,这种积聚造成的自噬体增多的效应要大于自噬体诱导剂效应的数倍之多。

鉴于这样的原因,单纯的GFP-LC3荧光斑点增多不足以作为自噬激活的证据,可联用多个方法来判断:

  1

)加用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抑制剂,如氯喹,观察自噬潮的变化。

  2

)或加用LC3和溶酶体示踪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共定位情况。

  3

)或Knockdown掉LAMP-2基因(溶酶体膜蛋白)。

  4

)检测胞浆长寿蛋白的降解。

 WesternBlot

检测LC3时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几个需考虑到的地方:

1

)抗体的亲和力:有报道认为LC3抗体对II型LC3的亲和力较高

2

)结合于自噬体内层膜的LC3-II在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

3

)自噬过程很快,一个自噬体从产生到降解仅需2~3个小时或更短,其中自噬体形成阶段更迅速,数分钟即可完成,而溶酶体降解阶段耗时相对较长。因此,设置多个检测时间点(time frame)是非常重要的。

③ 细胞自噬

自噬(autophagy)被认为是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过程,也是对等压力源的反应,如营养缺乏,这可能会危及细胞的生存。当细胞接触到这些压力源时,原本在低水平发生以平衡生物分子的恒定合成的自噬,就会被大幅度上调。 这种上调会增加了细胞的吸收和降解,将大分子释放回胞质中以驱动必须的代谢反应并产生能量。

在正常和压力条件下,自噬对细胞健康的贡献,意味着这种严格调控和精确协调过程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作用。事实上, 自噬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被发现是有用的。 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自噬是各种疾病和病症的重要调节器。探索自噬在发育和疾病中的参与,对于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途径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可能对保持健康或治疗疾病有影响。

自噬的研究已经成为如今医学研究的常客,发文量也十分巨大,成为常规生物学现象来研究,但是有一些实验上的技巧值得探讨一二,例如一些试剂的使用等等

1、自噬相关试剂的使用。

①MDC: 取12 mg粉末溶于720 nl DMSO使其浓度为50 mmol/L,分装后-20冰箱保存。临用前用MEM稀释到终浓度50 umol/L;

②Rapamycin: 用MEM培养基配成终浓度为1 umol/L,现用现配;

400ng/ml喹乙醇:称取4 mg喹乙醇,DMSO预溶(体积<0.1%)后加入10 ml MEM培养液至完全溶解,现用现配,避光保存;

③3-MA: 首先用PBS溶解粉末,临用前加热至完全溶解后再加入MEM培养基至终浓度10mmol/L;PI3K抑制剂(3-MA,Wortmannin)可干扰或阻断自噬体的形成;

用RAPAMYCIN诱导自噬我也查过一部分文献,有用无血清的,也有用,一般培养基的,浓度从25nM到100nM都有,用的型裂是50nM的雷帕霉素,加入一般的培养基中,目的是排除无血清所诱导出来的自噬。

文献说饥饿初期激活的是大分子自噬,在4-6小时活力达到最大,24h后以CMA途径为主

④Earle's balanced salts solution (EBSS) for 48 h

sigma的EBSS,货号E2888,有碳酸氢钠,有酚红的,酚卜运闭红到不是很必须,只是一个PH指示作用,好看些

⑤无血清诱导自噬:EBSS 诱导6个小时就可以了。

EBSS一定可以诱导出来,只是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点的设置,因为从饥饿诱导开始半个小时就可能开始自噬了,一直到24小时都持续,所以应该设置不同的时间点观察这个作用。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饥饿诱导的一个很大的弊端是细胞死亡,这也是我面临的问题,就是在细胞收养的时候蛋白浓度太小了。24小时就很少了,更不要说48小时和72小时了。

⑥Hank's诱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饥饿诱导,细胞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后以Hank's替代常规完全培养基,3h后就可诱导出自噬。我用Hank's诱导了3h后电镜观察有30%细胞都有自噬这种现象,但不如国外报道的高。

⑦sigma的氯喹的货号C6628。用氯喹做自噬抑制剂,293T细胞50uM就可以。1. 可以用双蒸水配制2. 配制后4度保存

不同的自噬抑制剂机制不同。抑制的步骤也不同。有的不能抑制lc3的剪切,但能抑制后续的步骤,Chloroquine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autophgy不能完成,所以lc3才悄桥会累积。因此加了抑制剂lc3之后会比不加的要高。氯喹能提高溶酶体中的pH值,使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丧失活性,从而导致“自噬溶酶体”不能降解,因此,位于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膜上的LC3不能按时降解,表现为LC3荧光长时间的保留或WB中LC3条带变粗。

⑧Z-VAD-FMK(caspase-3 抑制剂)抑制EV71感染所引起的细胞凋亡,观察细胞的自噬情况。研究发现,抑制细胞凋亡能增加LC3-I转化为LC3-II以及p62的降解。

1. 雷帕霉素:作为以mTOR 为靶点最经典的诱导剂已经被广为应用,推荐工作浓度为1μmol-10μmol;

2. 氯喹:氯喹(Chloroquine)作为溶酶体的抑制剂,可以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可以用来作为自噬以及自噬流的抑制剂用于实验研究,推荐使用浓度:10umol-50umol。

2、自噬诱导剂

正常培养的细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适于观察,因此,必须对自噬进行人工干预和调节,经报道的药物有:

(1) 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拟内质网应激

(2) 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loride(氯化锂):IMPase抑制剂(即Inositol monophosphatase,肌醇单磷酸酶)

(3) Earle's平衡盐溶液:制造饥饿

(4) N-Acetyl-D-sphingosine(C2-ceramide):Class I PI3K Pathway抑制剂

(5) Rapamycin:mTOR抑制剂

(6) Xestospongin B/C:IP3R阻滞剂

3、自噬抑制剂

(1) 3-Methyladenine(3-MA):(Class III PI3K)hVps34 抑制剂

(2) Bafilomycin A1:质子泵抑制剂

(3) Hydroxychloroquine(羟氯喹):Lysosomal lumen alkalizer(溶酶体腔碱化剂)

衣霉素(tunicamycin from Slreptomyces sp., TM). Sigma-Aldrich 公司产品,货号:T7765 ;溶于DMSO中配成储存液,使用时DMSO终体积浓度不超过1/1000。

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 Sigma-Aldrich 公司产品,货号:M9281;溶于灭菌超纯水制成储存液。

氯喹二磷酸盐(chloroquine diphosphate salt,CQ) sigma-Aldrich 公司产品,货号:C6628;溶于灭菌超纯水中制成存液。

雷帕霉素(rapamycin), 2.5mg/ml in DMSO, Sigma-Aldrich 公司产品,货号:R8781;

4、MDC染色焚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自睡

单丹黄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是一种突光染料,被用作自吞泡的示踪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按常规方法消化后接种于6孔板,每孔接种1x106个细胞;

(2)细胞密度达到60%-70%时,弃去培养液,小心用PBS洗1遍,分别用含TG浓度为0、0.5、1 nM的培养基及含Rapamycin (终浓度1 pM)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

(3)弃上清PBS洗2遍,每孔加入含MDC(终浓度50 nM)的培养基于37 V、5% CCh的恒温培养箱中避光温育20 min;

(4)取出六孔板置于劳光显微镜下,Ih内观察细胞自唾发生情况并拍照。

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发生率

(1)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24h之后,分别用含TG浓度为0、1、2、4、8uM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和0.5uM的TG作用不同时间(0、24、36、48、60h)后,取出六孔板,将上清收集到4 ml的离心管中;

(2)每孔加入2ml含MDC(终浓度50nM)的MEM培养基,于37°C、5%0?的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孵育30 min;

(3)将收集的上清2000rpm,离心5min;

(4)弃掉上清,每管加入500ul含MDC(终浓度50 uM)的MEM培养基,吹打混句,37 °C避光解育30 min;

(5)取出六孔板,PBS洗2次,0.25%的胰酶消化2min, 1 ml的PBS吹打混匀收集到1.5ml的离心管中,2000 rpm.离心5 min;

(6)弃掉上清,加1ml的PBS重悬,2000rpm,离心5 min;

(7)吸出800ul上清,剩余的200 ul吹打混勾;

(8)鲜育完的上清,2000rpm,离心5 min;

(9)弃掉上清,1ml的PBS吹打混勾收集到1.5 ml的离心管中,2000 rpm,离心5 min;

(10)重复步骤(6)和(7);

(11)将上述两个相同浓度或相同时间点的两管混勾,过300目铜网上机检测。流式细胞

仪以488nm激发波长测定MDC染色的荧光强度。

LC3B WB: 1:2000

条件是15% SDS-PAGE, 正常跑胶至下沿0.5cm即可,200mA 湿转45min 正常0.45的PVDF,5%牛奶封闭1h,4C过夜摇动孵育,洗抗体3*5min即可

LC3B的Western-blot检测,配置的15%的分离胶,湿转250mA,60min

转自科研者言公众号
基金知识##细胞自噬的相关实验和方法,对实验很有用

④ 检测自噬的方法有哪些

正常培养的细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适于观察,因此,必须对自噬进行人工干预和调节,经报道的工具药有:
(一)自噬诱导剂
1)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拟内质网应激
2)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loride(氯化锂):impase
抑制剂(即inositol
monophosphatase,肌醇单磷酸酶)
3)earle's平衡盐溶液:制造饥饿
4)n-acetyl-d-sphingosine(c2-ceramide):class
i
pi3k
pathway抑制剂
5)rapamycin:mtor抑制剂
(最常用)
6)xestospongin
b/c:ip3r阻滞剂
(二)自噬抑制剂
1)3-methyladenine(3-ma):(class
iii
pi3k)
hvps34
抑制剂
2)bafilomycin
a1:质子泵抑制剂
3)hydroxychloroquine(羟氯喹)
除了选用上述工具药外,一般还需结合遗传学技术对自噬相关基因进行干预:包括反义rna干扰技术(knockdown)、突变株筛选、外源基因导入等。
(三)自噬检测方法
细胞经诱导或抑制后,需对自噬过程进行观察和检测,常用的策略和技术有:
1)western
blot检测lc3的切割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lc3-ii/i比值的变化以评价自噬形成。自噬形成时,胞浆型lc3会酶解掉一小段多肽形成lc3-i,lc3-i跟pe结合转变为(自噬体)膜型(即lc3-ii),因此,lc3-ii/i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高低。
2)在荧光显微镜下采用gfp-lc3单荧光体系/mrfp-gfp-lc3双荧光体系等融合蛋白来示踪自噬形成:
gfp-lc3
单荧光自噬指示体系:
利用lc3在自噬形成过程中发生聚集的原理,开发出gfp-lc3指示技术:无自噬时,gfp-lc3融合蛋白弥散在胞浆中;自噬形成时,gfp-lc3融合蛋白转位至自噬体膜,在荧光显微镜下形成多个明亮的绿色荧光斑点,一个斑点相当于一个自噬体,可以通过计数来评价自噬活性的高低。但是绿色斑点增多并不一定代表自噬活性增强,也有可能是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受阻,可以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游离的gfp、p62来验证。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mrfp-gfp-lc3

mrfp-gfp-lc3
双荧光自噬指示体系: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在已经诞生了mrfp-gfp-lc3
双荧光自噬指示体系,用于标记及追踪lc3以及自噬流的变化。其中gfp是酸敏感型gfp蛋白,而mrfp是稳定的荧光表达基团,不受外界影响。由于自噬小体进入第二阶段后,与溶酶体进行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由于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可以导致ph下降,gfp淬灭,因此,gfp的减弱可指示自噬溶酶体形成的顺利程度,gfp越少,则从自噬小体到自噬溶酶体阶段流通得越顺畅。反之,自噬小体和溶酶体融合被抑制,自噬溶酶体进程受阻。mrfp是一直稳定表达的,因而可以通过gfp与mrfp的亮点比例来评价自噬流进程。
mrfp-gfp-lc3
双荧光自噬指示体系的出现,把自噬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噬不再只是指标,而是一种机制,自噬流的顺畅与否,对于细胞生理功能的稳定非常关键。
3)透射电镜下观察自噬体的形成:
自噬经历了:吞噬泡(phagophore)--自噬小体(autophagosome)--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
透射电镜下吞噬泡(phagophore)的特征为:新月状或杯状,双层或多层膜,有包绕胞浆成分的趋势。自噬小体(autophagosome)的特征为:双层或多层膜的液泡状结构,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的特征为:单层膜,胞浆成分已降解。

阅读全文

与自噬流的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防止蹭网最简单方法 浏览:503
散装苦荞的食用方法 浏览:883
治疗hpv有什么好方法吗 浏览:954
方差分析数据变换方法 浏览:65
和田玉籽料玉器鉴别方法 浏览:381
导线计算方法 浏览:319
票房的计算方法 浏览:570
少儿象棋教学方法探讨 浏览:891
口腔黏液囊肿治疗方法 浏览:412
什么是密度测量方法 浏览:588
卫生间做防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551
快速认识圈子的方法 浏览:255
前臂肌肉锻炼方法 浏览:627
爆炸挂钩正确挂饵方法 浏览:160
儿童过敏了起包怎么办最快方法 浏览:547
避之宝的使用方法 浏览:1006
hvlp喷枪使用方法 浏览:269
狗吃糖果的正确方法 浏览:495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474
生肖位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