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怎么能简单找到如下四个穴位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肝俞穴
自上而下,肺、脾、肝、肾的顺序。肺为华盖,在最上,肾为水在最下,中间肝胆脾胃。肺俞穴在大椎往下,数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与腹部肚脐齐平往后画线到腰椎就是第二腰椎,旁开1.5寸就是肾俞穴。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肩胛骨下缘连线相交的就是第七胸椎,往下数两个就是第九胸椎,旁开1.5寸就是肝俞穴。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肚脐对应背部是第2腰椎,往上数3个椎体就是第11胸椎(整个脊柱分为7颈椎,12胸椎,5腰椎,尾椎和骶椎),旁开1.5寸就是脾俞穴。
2. 脾虚怎样调理
慢慢来 不要慌,调理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
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脾胃虚的人则特别容易患感冒,表现面色萎黄,眼带青暗,鼻梁有“青筋”,身体瘦小,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常有腹泻。进入夏季后,对脾胃虚的人来说,更应注意保健。
饮食:杂粮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的人,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品。最好每天喝两杯德甫长谓寳茶,健脾益胃,内部调理胃部根本,使胃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烹调采用汤、粥、羹、膏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要注意食有节制,防止过饱伤及脾胃。另外,还要多吃一些豆类或豆类制品,如黄豆也有健脾益气作用,豆浆等对脾胃虚弱的小儿颇有益;赤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人。脾胃虚弱的保健:推拿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每日按摩足三里穴5~10分钟,可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
3. 脾湿怎么办
首先,夏季多湿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阴阳转化的一种正常偏性。“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指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以在暑湿季节,只要规律生活,湿邪不会给人造成多大的问题,随着季节的变化,湿邪自然就会消退。
其次,部分人需要通过食疗来去除体内的湿邪。对于湿热邪气如舌红苔黄腻,头脑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可以喝生薏米和绿豆粥,或吃西瓜;湿气重的人则需要注意不要简单祛湿,还有注意同时调理肠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对于湿邪严重的如舌淡苔白腻,头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胀、四肢困倦重浊、大便溏泄等症状可以用葛奕汤,不但能去除湿热和湿邪而且对健脾胃都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的湿邪通过食疗不能缓解的话,需要到医院就诊。尤其是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湿邪阻遏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后,如果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更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3)找脾俞的最简单的方法扩展阅读
脾湿病因: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
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应适当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以祛痰湿。每天用艾条熏足三里、天枢和神阙(肚脐部位)、中脘等穴位,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半小时左右。此方法若持之以恒,效果将十分显着。
4. 脾虚的调理方法是什么
饮食规律: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忌寒凉: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饮食清淡: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按摩: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作息规律: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长时间脾虚的人易得结石、囊肿,所以平常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好的生活方式,小病小治,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治疗,防患于未然。此外可以试试得铺常渭保茶,温和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人群饮用。
5. 脾俞穴怎么找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6. 脾腧怎么找
脾腧定位是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6)找脾俞的最简单的方法扩展阅读:
中医理论中穴位来源与发展: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医典《黄帝内经》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名作《针灸甲乙经》。
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着《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 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
没有。多练习吧。会准的,我就是练出来的。
8. 简单的穴位
我给你一个《气血两虚的点穴疗法》,内关你自己就可以点按,心俞和脾俞虽然在背部,让别人点按也可以,不过你要是怕点按不准确的话,你可以在这两个穴位上面拔罐。点穴位,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拔罐,2-3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 一 脾俞 本穴内应于脾,额为之俞,又主治脾脏疾患,故名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处。 主治:气血两虚、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脾胃虚弱、腹胀、呕吐、贫血、水肿等。 二 心俞 穴靠近心脏,为心脉经气转输之处,主治心脏疾患,故名心俞。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半取之。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虚弱、心绞痛、心烦、心悸、心律不齐、健忘、失眠、梦遗。 三 内关 “内”手之内侧,此为经气出入之处,似关隘,故名内关。 位置:腕横纹上2寸,当两条大筋之间就是本穴。 主治:气血虚弱、心脾两虚、失眠、心痛、呕吐、胃痛、癫痫、精神病、急性肠胃炎、胸胁胀痛、肘臂腿、呃逆等。
9. 谁能告诉我脾俞穴,肺俞穴怎样简单取穴呢
后椎骨,低头在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下面就是第一胸椎,肺腧穴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双侧)。脾俞穴在十一椎骨旁开一指(双侧)
10. 脾虚如何调理
很多人一段时间都看起来气色不好,其实,这有可能就是脾虚了。脾脏是人体运送营养物质,水分以及滤过血液的脏器,与身体健康有很大关系。正因为你脾虚了,你的血液,水分,营养物质的输送受到影响,气色肯定就不好了。
脾虚的人首要的就是要注意饮食,因为饮食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有效地调理脾虚症状。
下面,小编说说脾虚的人要如何注意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