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检验,APTT、T T、PT、分别是用什么检测的
APTT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是检测身体血液中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T T是血浆凝血酶时间;指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
PT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通过检测PT可以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
(1)凝血因子检测方法学扩展阅读
APTT时间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T T延长见于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
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这几项属于凝血功能测定,可以在术前了解患者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有效防止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不止等意外情况,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2. 凝血检验的知识
凝血检验的知识
你知道应该如何检验凝血吗?你知道凝血检验的技巧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凝血检验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PT和/或APTT延长
1. 了解患者有否家族出血史、个人出血史、肝病史、病人服药情况(医疗史)。病人如有瘀点、紫癜、黏膜出血多提示血管或血小板异常;若为关节出血、胃肠道出血常提示单个因子缺乏。若病史阳性,必须请检验科做混合试验等项目以便进一步查明原因。
2. 若家族出血史、个人出血史、肝病史、病人服药情况(医疗史)等均阴性,第一步就是重新采集标本。因为标本凝固,或放置时间太长,或从用肝素的静脉采血均可影响凝血试验结果。若重新采集标本不影响结果,应进一步做混合试验。
(二)凝血酶时间(TT)延长 TT延长,除以上两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纤维蛋白原结果:因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或低,或有异常纤维蛋白原均可直接导致凝血酶时间延长,所以需做纤维蛋白原定量试验。
2. FDP/fdp测定:血液中出现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因FDP/fdp具有凝血酶抑制物样作用,使TT延长,所以需做FDP/fdp半定量试验。
3. 排除肝素:若标本为肝素污染,或病人体内存在肝素,凝血酶试验结果异常。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再做TT将正常。
问:什么是混合试验
混合试验是将病人血浆和正常人血浆做50:50混合进一步试验。混合血浆试验有助于鉴别PT与APTT结果异常的原因。
1. 若50:50混合试验纠正了异常结果,说明病人多数为因子缺乏,应进一步检测是哪个因子缺乏。但也不能排除出现低浓度抑制物。
2. 若50:50混合试验不能纠正或仅部分纠正APTT结果,可能出现抑制物。若抑制物为抗体,通常是输血、药物、或某些疾病所致,有时无明显原因。在大多数病例中,这些抗体只抗单个因子。
问:卫生部[2000]412号文件规定,停止使用出血时间测定项目的Duke法,必要时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检测出血时间(BT)。请对后者进行介绍。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检测BT是用一次性的出血时间测定器在前臂皮肤造成一“标准”创口(成人切口通常长5mm,深1mm),记录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BT。该法为有创性检查,不作为手术前的常规,仅在怀疑有毛细血管和血小板方面的疾病,需用此项目进行鉴别诊断时才考虑进行。
BT的临床意义:
1. 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质量缺陷如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病和血小板无力症等;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vWD)、低(无)纤维蛋白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血管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阿斯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及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抗菌素如青莓素和头孢类药物等也可使BT延长。
2. 出血时间缩短: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3. 凝血四项包括哪些检查项目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滑颤握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凝血酶时间(TT)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洞销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信庆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3)凝血因子检测方法学扩展阅读:
其他缩写:
1、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
2、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l/l)
3、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
4、碱性磷酸酶(ALP)
5、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6、胆固醇(CHO)
7、甘油三脂(TG)
8、H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9、SOS——临时备用医嘱
10、AD——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11、LV——亚叶酸钙(Leucovorin Folinate,LV)
12、cp——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4. 第八因子的测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 附录X N 人凝血因子VIII测定法(一期法)
本法系用人凝血因子VIII缺乏血浆为基质血浆,采用一期法测定供试品人凝血因子VIII效价。
试剂
⑴3.8%枸橼酸钠9.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
⑵咪唑缓冲液(pH7.3)取咪唑0.68g和氯化钠1.17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加入0.1mol/L盐酸溶液42.2ml,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⑶稀释液 取一体积的3.8%的枸橼酸钠加入5体积咪唑缓冲液混合,加适量20%人血白蛋白至终浓度为1%
⑷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APTT)试剂
⑸人凝血因子VIII缺乏血浆 为人凝血因子VIII含量低于1%的人血浆或人工基质血浆
⑹0.05mol/L氯化钙溶液 取氯化钙(CaCl2·2H2O)147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配制成1mol/L的氯化钙贮存液,用前用水稀释20倍,配制成0.05mol/L氯化钙溶液。
标准液的制备
用人凝血因子VIII缺乏血浆将标准品稀释成每1ml含1IU凝血因子VIII,再用稀释液分别进行10倍、20倍、40倍和80倍稀释,置冰浴待用。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用人凝血因子Ⅷ 缺乏血浆将标枝皮准品稀释成每1ml含1IU凝血因子Ⅷ,再用稀释伍猛液进行10倍和20倍或40倍稀释,置冰浴待用。 取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试剂0.1ml,置37℃水浴保温一定时间(一般4min),加入凝血因子Ⅷ缺乏血浆0.1ml、供试品溶液0.1ml,混匀,置37℃水浴保温一定时间(一般5min),加已预热至37℃ 0.05mol/L氯化钙溶液0.1ml,记录凝固时间。
用不同稀释度的人凝血因子Ⅷ标准猛橘差溶液0.1ml替代供试品溶液,同法操作。
将标准溶液人凝血因子Ⅷ效价(IU/ml)的对数对其相应的凝固时间(秒)的对数进行直线回归处理,求出直线回归方程。计算供试品溶液人凝血因子Ⅷ效价,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供试品人凝血因子Ⅷ效价(IU/ml)。
5. 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原理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血凝仪采用的原理也不同,目前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由于在血栓/止血检验中最常用的参数,均可用凝固法测量,故目前半自动血凝仪基本上以凝固法测量为主,在全自动血凝仪中,也一定包括凝固法测量方式。
凝固法(生物物理法)
凝固法是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作用下的一系列物理量 (光、电、机械运动等)的变化,再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数据并将之换算成最终结果,所以也可将其称作生物物理法。
a.电流法
电流法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样品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但由于电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单一性,所以很快被更灵敏、更易扩展的光学法所淘汰。
b. 光学法(比浊法)
光学法血凝仪是根据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功能。
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着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光强度逐步增加,仪器把这种光学变化描绘成凝固曲线,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 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描出凝固曲线。
光学法凝血测试的优点在于灵敏度高、仪器结构简单、易于自动化 ; 缺点是样品的光学异常、测试杯的光洁度、加样中的气泡等都会成为测量的干扰因素。
c.磁珠法
早期的磁珠法是在检测杯中放入一粒磁珠,与杯外一根铁磁金属杆紧贴呈直线状,标本凝固后,由于纤维蛋白的形成,使磁珠移位而偏离金属杆,仪器据此检测出凝固终点,这类仪器也可称为平面磁珠法。早期平面磁珠法能有效克服光学法中样品本底干扰问题,但存在灵敏度低等缺点。
现代磁珠法出现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商品化。现代磁珠法被称为双磁路磁珠法。双磁路磁珠法的测试原理如下: 测试杯的两侧有一组驱动线圈,它们产生恒定的交变电磁场,使测试杯内特制的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血浆的粘稠度增加,小钢珠的运动振幅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另一组测量线圈感应到小钢珠运动的变化,当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
底物显色法(生物化学法)
底物显色法是通过测定产色底物的吸光度变化来推测所测物质的含量和活性的,该方法又可称为生物化学法。检测通道由一个卤素灯为检测光源,波长一般为 405nm。探测器与光源呈直线,与比色计相仿。
血凝仪使用产色底物检测血栓与止血指标的原理是 : 通过人工合成与天然凝血因子有相似的一段氨基酸排列顺序、并还有特定作用位点的小肽,并将可水解产色的化学基因与作用位点的氨基酸相连。测定时由于凝血因子具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它不仅能作用于天然蛋白质肽链,也能作用于人工合成的肽链底物,从而释放出产色基因,使溶液呈色。产生颜色的深浅与凝血因子活性成比例关系,故可进行精确的定量。目前人工合成的多肽底物有几十种,而最常用的是对硝基苯胺(PNA),呈黄色,可用405mm波长进行测定。
免疫学方法
在免疫学方法中以纯化的被检物质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然后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常用方法有 :
a.免疫扩散法。将被检物与相应抗体在一定介质中结合,测定其沉淀环大小,与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待测物浓度。此法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但耗时过长,灵敏度不高,仅适于含量较高凝血因子检测。
b.箭电泳。在一定电场中,凝胶支持物内的被检物与其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一个个“火箭峰”,火箭峰的高度与其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峰高并与标准比较进行定量测定。此法操作复杂,临床应用较少。
c.双向免疫电泳。 通过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进行电泳可将某些分子结构异常的凝血因子进行分离。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用酶标抗原或抗体和被检物进行抗原结合反应,经过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或抗体及标本中的干扰物质,留下固定在管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加入酶的底物和色原性物质,反应产生有色物质,用酶标仪进行测定,颜色深浅与被检物浓度呈比例关系。该法灵敏度高,特异强,目前已用于许多止血、血栓成分检测。
e.免疫比浊法。 将被检物与其相应抗体混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产生足够大的沉淀颗粒,通过透射比浊或散射比浊进行测定。此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便于自动化。
6. 抗凝血因子活性是什么意思如何检测
从医学上讲就是凝血指绝因子抑制物,通俗说猛哗就是抗体。如果使用了足量的凝血因子止枝逗行血效果不好,就应当做抗体检测了。检测的方法挺多的,不用担心。应当担心的是后期的抗体治疗,方案众多,效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需要选择对自己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