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方法
阅读使人进步。阅读使人的思维活跃。而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 方法 ,才能将方法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方法
第一、带着疑问去阅读
在阅读语文课文时要带着疑问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索问题,做到课文基础性的理解为佳。
第二、补充阅读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当前学期课文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是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
第三、标注重点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们会遇到生字、生词是再正常不过的。可用标注的方法标记,并针对标记的生字、生词进行注音或注解,已达到提升记忆的作用。标注,不仅是标注生字生词,还可以标记词句重点、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欢的语句。必要时可将这些标记的语句进行记录,作为写作时的素材,还可以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第四、默读的方式更适合
默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优点:阅读速度快,不易疲劳;更便于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课文内容;在默读时做到边看边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课文都要看懂。读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么,然后将每段课文大意串连起来, 总结 全文体现的重要内容。
2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方法
一、引趣激兴,创设情境
德国 教育 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 经验 、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 热点 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 语文教材 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
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中小男孩捡鱼这一片段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为小男孩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
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
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3.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朱熹也曾说过:“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好汉查理》一文中,查理的变化和杰西的言行是两条主要线索,为了让学生明确“查理有哪些变化?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让学生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提问: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 句子 ?然后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c.“当然可以。”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
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通过这几句关键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守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 自我评价 。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儿童 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 拓展训练 :1.出示海底世界画面, 说说 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2.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
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3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方法
1、 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有一定的培养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广义地说,读、述、唱、画、演、问、比、思都是阅读的形式。把他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即把朗读、默读、速读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相结合。
读唱结合(把指导阅读理解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朗读能力。
读画结合(把读与美术绘画结合起来,在读中或学生自画,或师生共画,或展现现成图画。
读演结合(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中,或教师独演,或学生自演,或师生共演。
读问结合(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
读思结合(把阅读和思考、联想、讨论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生活阅历加深认识,于思接千载、钩前联后中拓宽视野,在师生共议、争鸣辩驳中交流心得。
读比结合把阅读和比较相结合,在阅读中或换词比较,或缩写后与原段相比较,或数篇课文相比较;或比较课文内容的相似点,或比较课文艺术手段的不同点。
读写结合(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或仿写,或续写,或扩写,或补写,通过写句成段来实现读写迁移。)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创造性地阅读。
3、 让学生广泛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大工程,同样需要学校与老师的帮助指导。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中国儿童大量阅读的时间也比西方儿童儿童整整晚了四年,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
利用学校的资源,自主开发资源,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不仅是对阅读教学的补充,更是阅读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积累的有效途径。方法有:
(1)、学校应该尽可能开放图书阅览场馆,班级成立读书角。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 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
(2)、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3)、成立阅读小组,组织阅读测试等。
4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方法
一、阅读方法是关键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学习的方法对一个人的学习以及生活是多么重要。在教三年级读懂自然段的方法时,学生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须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这是总分、因果、并列、转折等关系,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领悟了阅读方法,也为下一步阅读应用打下基础,效果十分明显。
一篇 文章 有几个自然段构成,在内容上有着内在联系的可划分为一个结构段。如果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是独立的就独立划分一个结构段,这是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来划分的。分段的阅读教学还可以根据文章的表现形式划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怎样运用这两种方法来概括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选用概括方法,进而掌握 学习方法 。
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段落。课堂上请几位同学上台讲他们是怎样分的,采用了什么方式,一共分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内容,然后集体参与到其中来分析这样分对不对,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说说他的分法和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扮演观众的角色,及时点拨、正确引导,形散而神不散。整个课堂都是学生的天下,他们可以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想法,这不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吗?
课本上的课文是有限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巩固、加强的作用。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弱,看枯燥的文章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中午时间或课后我都会精心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带有图片或有卡通人物出现的小文章发给他们看,加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间还可以认识到很多生词,遇到难理解的字句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二、创设开放型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思维会更加敏捷,思路会更加开阔。开放师生关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平等、商讨的口吻跟学生对话,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课上老师讲解不对的地方,或有更好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疑惑的地方大胆提出来集体讨论、分析原因。
打破以往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呆板而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如“要不,试一试?”“我相信你能行的!”
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时,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了解课文讲的内容,自己看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讲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在生活中看见过大熊猫?能跟我们讲讲你见到的大熊猫长什么样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吱吱喳喳地讲起自己在哪见过大熊猫,大熊猫有多大,长的什么样。
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把学生们的思路拉到了课堂中,再联系到《在大熊猫的故乡》这课,学起就轻松多了,学生们听得也认真,发言踊跃,“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保护大熊猫,爱护动物”。
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敢于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感知、理解,从而懂得总结。
2. 班级阅读规划
班级阅读规划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就是一个攀登的过程,能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亦能感悟人生智慧,通向自己未来的彼岸。读书是最简单的事也是最困难的事,简单在于其形式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愿意即可。难则难于坚持,一个好的读书习惯固然可以使人成长,但是这个习惯的养成过程确是难于上青天。为了更好的将阅读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为了更好的落实阅读的时效性。特拟定班级阅读规划以开展下一届学生的阅读工作。
一、 阅读时间规划
在这里对阅读进行一个具体时间安排,主要分三个时期:在校时间、周末时间、寒暑假时间,而在校期间是最具有效率的时期。则重点主要是放在在校期间。由于考虑到刚上中学的孩子对于新的增加的学科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所以阅读就不能与学习的时间相冲。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学生作息时间的存在几个空挡时间。现将具体方案规划如下:
(一)在校时间规划
结合我们学校的体制来看每天晚修前的30分钟刚好适合阅读。这个时间段学生是处于放空状态,自己没有目标只有极个别自律性强的学生会找一些任务来做,但是对于刚上中学的学生来讲,不存在什么尖子生的慨念,全班同学都要一起抓,虽然有打扫卫生的同学,但那也是极个别的不影响整体阅读。在下课五分钟后集中全班学生进行共读五分钟去洗手间足够了,这个不同于我们平日的阅读,这个主要是对于学生具备教育作用的,既然是教育性质的那就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有目的性的去阅读,不然难以监测阅读的质量。
第二个时间便是晚餐后的时间,这个时间比较长有50分钟的时间,为了给其他科任老师让出时间布置任务,所以我只用10分钟的时间用来阅读——上课前的十分钟,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只有阅读是最简单的事,因为人在吃饱饭的那段时间是什么都不想做的唯有看书听歌,在以前我有发现吃完饭后学生都把时间用在了听歌上,既然有这个时间为何不利用起来看书了,做点更有意义的事。第二个好处就是能将全班同学集中起来课前收心,不然晚饭后的那节晚修是很难上的,上课铃响了半天还有个别同学总是有理由迟到,所以这段时间的利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一个可用时间是每周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周五就要准备放假了所以这最后一节课是最没有质量的一节课,这里就需要自己去找到相关老师商量换课的问题,当然提前要与教导处申请,这个应该不成问题。这节课换来干什么了?肯定不是用来阅读书籍,之前也提到说这节课是最没有质量的课既然主课都上不了就不要上课了,顺着学生的心理走,进行阅读交流会这样模冲学生也会感兴趣,因为我们是共读的同一芦正类书目所以每周可以按照学号顺序轮流每次安排5人左右进行分享。在分享前老师也要进行分享总要有人教嘛,不然哪有人上台了,所以前期老师也要跟着参与,等到形成一定气候了便可以坐上观戏了。
这是第一阶段在校的阶段那么确定了具体的时间第二步就是书目的确定了,对于他们的情况我暂时确定为三类书籍:人文、学科知识、中学旦哗歼推荐书目。重点放在第三类因为要考试所以要重点落实。每学期的两本名着阅读是一定要的,在课本中也会有导读,但是这个导读上的内容是不足以支撑知识的,就像今年东莞的中考,附加题考了《儒林外史》而刚好考的内容书本上是没有呈现的,只有完整阅读了这本书的同学才能拿到分,而且每一届学生在阅读时,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才拿出来翻一翻,这种走马观花的阅读是没有用的。所以确定阅读书籍很重要。这是在校时间的安排,除了在校读书其他的时间都在家里有人可能会反对,而以我的经验来看(只是以我们学校目前情况来看)家长反馈回来的是只要放假在家几乎是手机不离身,这个也是我们控制不了的。那么怎么安排假期的时间了,我准备分两步走。
(二)假期阅读规划
我们假期分为两部分:周末假期和寒暑假期,这两个时间都要利用起来,因为阅读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过程,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而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有老师布置的任务才会做,当然这个工作我们一直都在做,特别是寒暑假每个学校都会要求学生阅读可是真的读了吗,有没有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结合这两个时间我们将其具体化。首先是周末时间,周末时间由于考虑到作业方面的问题,阅读量不要求太多,我之前谈到书目规划为三类,那么周末我们可以让孩子进行人文类书籍阅读,每周1章,一学期也基本能完成两本的阅读任务。
那么对于寒暑假的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就学校的作业是完全没有压力的(以我们学校为参照看)这个时间就用来阅读学科类的书籍,那么多的科目就不要求共读了因为毕竟学科有优劣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语文就可以不用了在校期间已经完成了名着的阅读任务,所以重点就用在其他学科自己比较弱势的学科上。
这样把阅读的时间具体化,一学期写下来就能阅读5本书籍,一学年就有10本了这也是不少的阅读量了,只要有了这个开始一旦养成了习惯到第二年就会轻松很多了,只是第一学期老师会比较累,都要亲力亲为。不过只要对学生的阅读教育能起到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那么有了确切的时间安排接下来就是具体的阅读方式和检测质量方案了。所以接下来谈谈我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方式规划
(一) 如何吸收精华
常言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着重于心到,心到了还愁眼不到吗?既然是阅读便不同于课本的知识阅读,所以我自己改了一到。我称之为:眼到、心到、笔到。这个想法最初是来自于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怎样训练知性阅读能力>一章中的一句话他说到:“读书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也一直在用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种笔记的做法魏老师也说了,用不同的色彩进行侧重点的标记。这种记忆方式更加深刻。
基于魏老师的方式我进一步进行了加工,做了笔记后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两次时间进行总结,举行两次大型的“读书分享会”,将笔记以书籍为单位的形式制作成思维导图进行分享展示,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的制作也是教学中的一项任务,恰好进行了无缝衔接。我自己目前也在对自己所阅读的书目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这样可以更直观的对书本内容进行记忆,最主要的是速度快不要慢慢找。这是对文本阅读的方案。第二方面就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很重要。
(二)与文本对话书写感悟
这个也是原自于魏老师的《教书阅读地图》一书中的启发,我后面经行了一些细化和改善,魏老师说最好的吸的方式就是和作者进行对话,对作者提出的观点进行思考。我对此句做了三部分的改良:
第一部分:写出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和感受,该书对于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对于里面的情节和人物有什么疑问和看法,是否和作者产生共鸣?把具体的感受用文字呈现出来,参照对比再读文章。
第二部分:换位思考剧情的发展,如果把自己与书本中的人物对换你会怎么做,你的故事会怎么发展?比如《骆驼祥子》一书中的祥子,文中提到他的三起三落很悲惨,在课堂阅读时有同学提出他卖完骆驼后如果不去拉车去做其他的生意不就不会发生这些悲惨的故事了吗,那么如果你是祥子你会怎么做,不去拉车你将会做什么?前提是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将祥子的另一番人生用文字呈现出来,与之对比结局是否相似。引起自己的的反思。
第三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结合文本思考自己和文本有何联系,读完此书对自己有么启示?从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让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以达到阅读教育的目的。
三、 检测形式
阅读的质量如何,决定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阅读的检测形式前面也大致有提到一些,像交流会,思维导图,写自己的感悟心得都是检测的方式,那么这里主要规划寒暑假时间的检测,因为在校的阅读老师可以随时把控,只有在家才是不可控因素。
对于寒暑假我准备主要采用两种检测形式,第一种微信或qq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建群经行打卡,以前我也做过我将分为三个群组,一是全班的班群,主要用来对做的好的同学给与肯定与表扬。第二个群组是以组长和班长为主建的群,这里主要是对小组的整体情况经行说明。第三个群组便是班委群,主要是将各班委划分到小组里面去协助组长,主要起带头示范作用。每天一次汇报这三个群组也是我在近一年带班所产生的想法,效果也还可以。
第二种检测形式就是通过钉钉群以班会的形式开展,这个也是上次疫情网课而得来的启发,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模拟在校时的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发言,而这种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会紧张,也不会影响纪律。全程由老师控制,不管其他同学有没有认真听至少发言的同学是认真在做的。经过这几种的反馈形式,我想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
阅读入班级的形式我想将会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那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校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有老师陪同因为老师要做到示范的作用,等开学我将把本次阅读规划实行到班级中去,坚持一年再看其成效,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不断创新不断的进行试验,也希望此套方案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3. 课外阅读的检测标准是什么
实际上,目前学校老师所采用的方式,其实就是用考试的方式,也就是用成绩来判断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
然而,我认为,考试可以做为判断的一个标准,但是不能成为唯一的标准。
这是显而易见的,检测标准必须有。否则,我们也无法掌握孩子对于课外阅读的情况。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本身阅读就是一个长效的,在孩子的未来生活和学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短时间内的顠标准,或许不能掌握孩子的阅读所得到的实际效果,然而,短期内的检测也有短期内的好处,长期的效果,只能依据孩子个人而言了。
考试成绩来得最直接,实际上,是,也不是。实际上,除了考试的方式,我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标准,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就根据课外阅读的某本书进行课内探讨,讨论,然后讲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的哪些精神值得同学们喜欢,这本书的哪些段落或者是章节能够鼓舞到阅读者。还有,可以进行舞台剧的表演,让孩子们亲身切意地进入到角色中去,去感受当时角色的各种各样的心情和体会,让他们也明白,如果换成是自己,将会是什么样的。这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和检测的方式。其实对于不同的老师来讲,或者是对于思想活跃的老师来说,检测的方式是多样的,老师们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
父母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分数,成绩。其实对于孩子来讲,他的课外阅读的质量好不好,与家长也有很大的关系。常常父母做,孩子在看。因此,如果要让孩子更多地从课外阅读里得到好处,家长就要以身作责,让孩子们更多地懂得,其实知识来源于自我主动学习,来自于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父母最好在某些特殊的时候,陪着孩子进行阅读是必要和必须的。
结论:检测标准并不能用成绩来衡量,而是需要多测评转化的多少。
4. 如何开展班级阅读活动
俗话说“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为了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培养阅读兴趣,从1995年起,唤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拿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阅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班级应该如何开展阅读活动呢,下面就结合在暑假参加的“互加计划”兴成长培训的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在新学期中如何开展班级阅读的想法计划。
1、进行阅读指导 重点做好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强化精读、略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读书技能的训练,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或是新书的导读,或是阅读交流,有文章诵读,有情境表演,也有经典赏析......更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
2、利用晨会、班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介绍一些同龄儿童读书受益的先进事迹,并定期开展古诗词小小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坚持召开每月一次的有关读书方面的主题队会,如故事会、朗诵诗词大赛、科学知识竞赛、精品故事大赛等等,给学生架设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提供进行互相交流,彼此学习的机会,同时增长知识,增进了解和友谊。
4、充分发挥班干部、小小读书迷的模范作用,经常召开小干部座谈会森链搭,商讨、研究班级特色工作,肯定长处,指出不足,逐步带动整体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活动中,涌现一批故事大王和小小读书迷。学生在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5、利用家庭的力量,亲子读书收益颇丰。班级的读书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热情地为孩子选书买书,还一起参与活动,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书,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孩子更有信心和兴趣把书一一读好读完。
5. 幼儿的阅读方法有哪些
1、讲述提问法
父亲(母亲)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父亲(母亲)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 作用:促进母(父)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2、朗读法
成人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把图书中的文字一字一句的念给儿童听的方法。这是一种旨在使儿童通过语言接受图书信息的、具有传递关系的指导方法。
朗读图书是最简单、最方便的一种指导方法,而且通过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图书朗读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讲故事法
成人以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儿童听。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听成人讲故事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讲故事是用一种交谈或对话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这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猜猜、认认法
方法:在阅读指导中让孩才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猜标准、符号等。 作用: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5、改编情节法
方法: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 作用:拓宽孩子思路,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6.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1、带着疑问去阅读
在阅读语文课文时要带着疑问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索问题,做到课文基础性的理解为佳。
2、补充阅读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当前学期课文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是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
3、标注重点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们会遇到生字、生词是再正常不过的。可用标注的方法标记,并针对标记的生字、生词进行注音或注解,已达到提升记忆的作用。标注,不仅是标注生字生词,还可以标记词句重点、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欢的语句。必要时可将这些标记的语句进行记录,作为写作时的素材,还可以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4、默读的方式更适合
默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优点:阅读速度快,不易疲劳;更便于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课文内容;在默读时做到边看边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课文都要看懂。读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么,然后将每段课文大意串连起来,总结全文体现的重要内容。
拓展资料:
如何科学阅读是复习应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时只是抱着课本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到考试时仍然发现有太多的知识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见却又似是而非。这是典型的复习时没有做到科学阅读的问题,而不像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是考生记忆力不好。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
7. 有哪些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指导
有哪些阅读方法,我们都知道当小学生学习知识还在启蒙阶段的时候,应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正确的阅读方法吗,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方法指导吧。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出色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
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 兴趣 ,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
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 读书方法 ,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我辑”……。
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出色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阅读要求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摘抄评比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进行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读的指导,应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集资购买阅读图书和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四,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
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学习《景阳冈》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
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监督并要求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不良书刊。
第五,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8. 班级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兴成长”班级阅读为指导,以“读书伴我行”为读书活动主题,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之中走近名家,阅读名着,享受经典,快乐成长。
二、阅读目的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我们特别推出了“经典诵读”活动。新课标也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迹汪袜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三陵铅、要求与措施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3、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4、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好读书笔记,也可以结合主题班会开展读书活动。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
四、具体安排
(一)阅读安排:
①阅读时间:每天晨读时间及中午为自由读。单周一节课为阅读指导课。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②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练习写读后感、学习体会等。
③背诵古诗: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尤其重视要记忆名句 。
④背诵教材中的好片断及优秀散文。
(二)检查形式:
1、课外知识积累竞赛
2、古诗词大赛
3、手抄报比赛
4、读书姿激笔记展览
5、习作展示,出好一期作文集
(三)阅读书目:
1、必读书目:
《中华上下五千年》
《小学生语文同步阅读》
《鲁宾迅漂流记》
《小学生阅读文选》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2、 选读书目:
《世界儿童文学丛书》
《熟读名言300句》
《居里夫人》
《会飞的教室》
《冰心儿童图书获奖丛书》
《小学生阅读文库》
《中国少年网络全书》
《台湾儿童诗精选》
《童年》
《爱的教育》
《中外探险故事》
《海底两万里》
《格列佛游记》
《三剑客》
《哈利玻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