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识别酸性还是碱性土壤
识别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方法:
土壤酸碱性的强弱,常以酸碱度来衡量。土壤酸碱度又以PH值来表示。测定土壤的PH值,多采用电极法或石蕊试纸比色法。
石蕊试纸比色法测定土壤的PH值,方法简便。测定土壤、苗床及营养土的PH值时,可先取样土一份,放入碗底,然后加入蒸馏水2.5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1分钟,待其静止澄清后,将一段试纸浸入清液中,试纸即变色,马上用变色的试纸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直接得出PH值。
(1)微酸性土壤的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我国土壤pH大多在4.5~8.5范围内,由南向北pH值递增,长江(北纬33°)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间。
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pH值一般在7.5~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高达10.5。
一、酸性土壤改良培肥方法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数,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
4、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5、物理化学法:使用土壤电消毒灭虫机。阴极聚水降酸。
6、微生物方法:用耐酸性的土壤微生物菌(大部分真菌类)+腐殖酸、寡糖等产品。
二、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1、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铅、硫酸亚铁、硫磺粉、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
2、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粪肥、泥炭、锯木屑、食用菌的土等。
3、微生物方法:用耐碱性的土壤微生物菌(大部分细菌类)+腐殖酸、寡糖等产品。
2. 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区分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基本特性,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酸碱性适宜的土壤,高于或低于适宜的界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所以,春耕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的酸碱性及作物对土壤的要求进行正确施肥。 判断土壤酸碱性,除用化学试剂测定之外,还可用以下简便方法识别: 一、 看土壤颜色:酸性土壤大多呈黑色、褐色、棕黑色、红色或黄色。呈白色、黄白色的多为碱性土壤。 二、 看土壤干湿区别:一般酸性过大的土壤潮湿时糊烂,干时则结成较大硬块,放少许入口有苦涩味。碱性过大的土壤雨后地表结皮,干时松散。将松散土壤放入水中搅混浊,澄清后取澄清液煮干,底层有少许霜状物。 三、 看浇水情况。土壤浇水后立即下渗,水比较浑,多是酸性土壤;浇水时冒出白泡,起白沫,多为碱性土壤。浇水后土壤松软为酸性;浇水后土壤板结且干得快,土壤表面有一层白粉状物为碱性。 四、 看指示植物判断:铁芒箕、马尾松、杨梅、算盘子、映山红喜欢生长在酸性黄壤土中,被确认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蜈绝桐蚣草、园叶乌柏,喜欢在带碱性的石灰性土壤上生长,被确认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喜欢在强碱性的碱土上生长的碱蓬,被确认为碱土的指示植物. 五、 看土壤团粒。酸性土壤团粒结构多,抓起一把土仔细观看,有米粒似的一般为酸性土壤;碱性土呈白沙状,团粒结构少或没有。 我国农业生产所依靠的土壤,绝大部分呈中性、微并手坦酸性和微碱性反应,pH值多在5.5~8.5之间。由于我国南北方天气的差异,南方湿润多雨,土壤多呈酸性,北方干旱少雨,土壤多呈碱性。 由于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磷易与铁、铝化合,形成磷酸铁、磷酸铝,土壤中的钾、钙、镁薯宽等易被氢离子置换出来,遇到雨水,就会流失。所以,对酸性土壤应增施石灰中和土壤酸度,以消除铝的毒害,并可进一步养分的有效性。酸性土壤宜施用氨水、碳铵、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 在碱性土壤中,尤其是石灰性土壤,可溶性磷易与钙结合,天生难溶性磷钙盐类,降低磷滴有效性。还有,在石灰性土壤上,硼、锰、钼、锌、铁滴有效性大大降低,作物经常感到这些营养元素不足。因此,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较好。但在盐碱土上不宜施用氯化铵肥料。在施肥技术上铵态氮肥应深施覆土,防止氨滴挥发损失,磷肥可集中施用或与厩肥、堆肥混合使用,以减少磷滴固定。
3. 怎样检验土壤的酸碱度
要知道土壤的酸碱性,首先我们要知道土壤的来源,一般一些特定的土壤本身就是具有自己的属性的,我们要知道这些土壤是不是某些特定的土壤,然后来判断土壤是什么属性。
其实,有些植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特性的,有些喜欢酸性土壤,有些则喜欢碱性土壤。像是长有大片杜鹃花的地方,一般就是酸性土壤,生长着樱轮改蚂蚱菜等植物的,都是酸性土壤。长有豆类、谷类的植物,土壤一般都是偏碱性,生长小白的土壤脊判一般是偏酸性的。
4. 如何辨别土壤的酸碱性
1.看土的来源。在自然界中,山川的腐殖土属酸性土壤;森林地带的腐叶土属酸性或微酸性;草炭土、泥炭土属酸性土。
2.看土的颜色和团粒。微酸性的土壤,一般都呈团备黑色、褐色、棕黑色、黄红色;碱性土壤大多呈灰白色、黄白色。酸性土壤的团粒结构较多,而碱性土壤团粒结构少或没有,多呈沙状。
3.看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凡植豆类、甜菜、高粱、棉花、梨、葡萄等植物的地区塌衡毁,一般为中性或偏碱性土壤;盛产小麦、番薯等的土壤,大多偏碱性。
4.看水情。土壤板结,浇水后干得快,且表面会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的为碱性土;浇水时冒出白色气泡或起白沫的,大多为碱性土。浇水拦孙后,土壤松软,甚至立即渗出浑浊的水,大多为酸性土。
5. 怎样识别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可以到化学药品店或测量仪器销售部购买PH试纸,测试土壤溶液的酸碱性,土壤PH值小于7的是酸性土壤(数字越小,酸性越强),PH值大于7的是碱性土壤(数字越大,碱性越强)。PH值在6.5-7.5之间(接近中性)的土壤最适宜农作物生长。
一: 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四: 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碱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五: 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六: 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
七: 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碱性,方法为: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小,则为酸性;若pH值>7,则为碱性。
门冬科门冬属文竹 喜温暖溼润半阴通风环境疏松肥沃排水良富 含腐和搏兆殖质砂质壤土栽培楼主要用般泥土栽培面混点 *** 较冬季注意防寒
磷酸酶(phosphatase)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和自由的羟基。磷酸酶的作用与激酶的作用正相反,激酶是磷酸化酶,可以利用能量分子,如ATP,将磷酸基团加到对应底物分子上。在许多生物体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磷酸酶是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这种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磷酸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换成5’-OH末端。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目前已发现有AKP1、AKP2、AKP3、AKP4、AKP5与AKP6六种同功酶。其中第1、2、6种均来自唤租肝脏,第3种来自骨细胞,第4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第5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取样后,用蒸馏水浸泡后过滤,取清澈的液体,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其PH值,如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黑土中性偏酸,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肥沃。
土硝,俗名火硝,化学名称硝酸钾。它既不是酸性也不是碱性,显中性。
酸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
碱性土壤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种类有:碱土、黄绵土、黑垆土、棕钙土、栗钙土等。
土壤的主要型别:
1.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溼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
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覆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银咐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和,盐基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和度也较低,约在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和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2.褐土: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溼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溼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以及河谷阶地平原。
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是粘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和母质层(C层)。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土壤上层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20—40mg当量/100g土,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具有良好的渗水保水效能,但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春旱明显。土壤胶体吸收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氮磷贮量少。褐土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差。由于粘化现象明显,土壤易板结,耕性较差。
3.碱土:分布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西大滩一带的洼地。其主要特征是土壤胶体复合体吸收了大量的交换性钠,土壤呈碱性,PH值大于9,农作物和高等植物均无法生长。
4.娄土:主要分布在潼关以西、宝鸡以东的关中平原地区,在山西的南部,河南的西部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娄土是褐土经人为长期耕种熟化、施肥覆盖所形成的优良农业土壤。其剖面构型大体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娄化土层,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老熟化层所组成,质地中壤,颜色灰棕色,呈粒状结构或团粒结构。下部为自然褐土剖面,由古耕作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组成。粘化层一般呈枝柱状结构,棕褐色,质地粘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土层深厚,适种性广。
5.黄绵土:黄绵土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土壤型别,广泛分布于黄河中游六省区的黄土丘陵土壤侵蚀强烈地区,以陕北分布最多,陇东、陇中和晋西北次之。常和黑垆土交错分布。
黄绵土发育于黄土母质,是以耕种熟化为主的成土过程与以侵蚀为主的地质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成土作用微弱,其性状与母质相似。同时,由于分布区干旱少雨,有机质的积累和淋溶作用弱,自然剖面不明显,只有耕层和底土层,缺乏明显的犁底层和淀积层。土壤质地一般为粉砂质轻壤土。耕层为粒状或不稳定的团粒结构,荒地呈团粒结构,底土层为发育良好的柱状结构,表现为黄土的直立性强。全剖面呈强石灰弱碱性反应,底土即有石灰沉积,呈假菌丝状或粉霜状。土质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但结构性弱,水稳性差,抗蚀力低,易受侵蚀。化学成份也与母质相似,化学成分以SiO2和AL2O3 为主,含量超过60%,还含有3—6%的Fe2O3,盐基代换量低。富含矿质养分,全磷0.1—0.2%,全钾1.8—2.6%,碳酸钙达10%以上,全氮量较低,不及0.1%。有机质分解较快,一般有机质含量0.5%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很少发生分解破坏。通过控制侵蚀和培肥,黄锦土即可培育为上层疏松、下层稍紧实、通气透水、保土保肥、高产稳产的海绵土。在发育较好的黄绵土上,心土层略有粘化现象。整个土体土层深厚,质地以粉砂为主,质地均匀,色泽淡黄,近浅灰黄色,结构性弱,水稳性差,易受侵蚀,整个土体表现疏松,是一种通气透水性良好的土壤。
6.盐土: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晋中盆地及渭河下游的低洼地、湖泊边缘及河滩地。
盐土指土体含盐量超过1%,作物不能生长,并有盐生植被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积盐层,盐分组成中,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氯离子次之;阳离子以钠为主,镁次之。盐土目前主要为荒地。
7.黑垆土:黑垆土是暖温带的古老耕种土壤,广泛分布于陕北、晋西北、陇东、陇中及内蒙古、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分布的地形部位主要为侵蚀较轻的黄土高原塬面,在梁峁顶部或分水鞍部有残存,此外,在丘间盆地、河谷沿岸的川台地也可见到。
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黄土,土壤剖面可分为耕作熟化层、腐殖质层、碳酸盐淀积层和黄土母质层。耕作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耕作层厚20—30cm,呈灰褐色,轻壤质,PH7.5—9,显强石灰反应,团粒--团块状结构,疏松绵软。犁底层暗灰棕色,质地较粘,一般为中壤土,较紧实。腐殖质层厚约100—120cm,呈暗灰带褐色,粘粒含量稍高,质地较粘,多为重壤土或粘土,显棱块状结构,在孔壁、裂隙面上有假菌丝状或霜粉状的碳酸盐淀积。碳酸盐淀积层一般在150cm以下,厚约1m,其下过渡不明显。本层无粘化特征,有少量瘤状或豆状石灰结核和假菌丝状、霜粉状碳酸盐的淀积。土壤自表层开始就有强烈的面对碳酸盐反应。土壤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5%,全氮量约为0.03—0.1%,全磷量为0.15—0.17%,全钾量1.6—2.0%,代换量9—14mg当量/100g土。土壤通透性好,具较强的养分释放效能和较大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
8.灰褐土:灰褐土亦称灰褐色森林土,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垂直带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吕梁山、大青山、乌拉山、贺兰山等地的海拔1200—2600m,即栗钙土或棕钙土之上,亚高山草甸之下。在黄河上游的大通河、洮河等主要支流也有分布。
灰褐土成土母质多样,土壤剖面层次分化明显,由残落物层、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壤有机质分布深且含量高,表土一般为6—13%,钙积层出现部位有高有低,钙积层碳酸钙含量一般是10—16%。土壤酸碱性变化较大,表土微酸一酸性,粘化层中性一碱性,钙积层为碱性。土壤胶体全部为盐基所饱和,代换性阳离子以钙为主,土壤代换量很高,一般是20—50当量/100g土,甚至更高。
9.灰钙土:灰钙土为荒漠草原地带土壤,分布在甘肃、宁夏境内黄河以南,甘肃华家岭以北的黄土丘陵、缓坡平原、平坦台地、高原盆地边缘、山麓平原、河谷阶地。如兰州、榆中、定西、靖远、会宁、临夏、永靖、海原、同心等。
发育于黄土母质,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的积累过程和碳酸盐的淋溶过程,但与栗钙土和黑垆土比较有明显的减弱,土壤剖面分化不太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0.7—1.5%,分布在50cm之上,全剖面的碳酸钙含量都较高(平均为9%),在30cm以下积聚较多,可达20%左右,呈眼状及假菌丝状。剖面底部含大量盐类,主要是CaSO4和MgSO4,剖面上中部(10—20cm)有明显的粘化现象,粘粒含量变于10—20%之间。在区域性地区有盐化和碱化特征。盐基代换量低,约为14mg当量/100g土。土壤结构性差,相应透水透气性差;含氮量低,但富含钾素和其它矿质养料,矽、铁铝率在5—10%之间,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土体呈碱性反应,PH值在8.0—9.5之间。
10.棕钙土:棕钙土为干旱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中西部。
棕钙土的成土母质有洪积-冲积的砂质、砂壤质和砾质,也有黄土状沉积物和各种结晶岩及沉积岩的残积母质。土壤剖面的表层具有结皮和片状结构,腐殖质比较明显,表层有机质含量在0.6—2.0%之间,颜色呈棕色。碳酸钙已接近表层,多在15—40cm深度处积聚,一般含量10—12%,多的可达20%。土壤上部酸碱度中性,下部呈碱性反应(PH8.5左右)。盐基代换量小于10mg当量/100g土。腐殖质层的结构性较差,土层较紧实。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次为蒙脱石,并有铁的氧化物出现。
11.栗钙土:栗钙土为干旱草原地带性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和青海海东浅山地区。
成土母质主要为沙黄土和砂砾质洪积物,通过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碳酸钙积累过程形成了栗钙土,与黑钙土比较,腐殖质积累过程已渐减弱,而钙化过程相对较强,形成土层较薄,一般120cm。剖面形态分化比较明显,表层20—30cm为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通常在2—5%,土壤颜色呈栗色,腐殖质层的下部紧实度大,妨碍根的发育。剖面中下部(一般在30—70cm之间)有明显的钙积层,碳酸钙含量可达50%以上。钙积层除了有大量的碳酸钙外,还有碳酸镁的盐层。再下是碱金属(K、Na)的重碳酸盐,同时也含有碱土金属(Ca、Mg)的重碳酸盐,最下层是碱金属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盐层,有时有数量不等的石膏聚积。栗钙土吸收性复合体的代换性阳离子总量一般为15—30mg当量/100g土。土壤一般中上层呈中性到弱碱性反应,下层呈碱性反应,土壤结构性差,团粒不稳定。
12.风沙土:风沙土是风成沙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以及风蚀沙化严重的长城以北风沙区。
风沙土的剖面发育微弱。流动风沙土,除干沙层(厚约5—10cm)和温沙层界限明显外,无分化特征,土壤质地分选良好,细沙(0.25—0.05mm)占90%以上,有机质含量低,在0.012—0.233%之间。半固定风沙土,地面有结皮或稍覆浅沙,结持较紧,剖面有分化,有机质染色层明显,有机质含量0.2—0.8%。按碳酸盐和易溶盐含量可再分为半固定风沙土、碳酸盐半固定风沙土和盐化风沙土三类。固定风沙土,粘粒增多,有机质含量可达1.0%左右,土壤保水保肥性进一步改善,肥力提高。
13.灌淤土:灌淤土是长期利用富含泥沙的河水灌溉,在淤积和耕作施肥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农业土壤,多分布在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及沿黄河的一些地方。
灌淤土由灌溉熟化层和底土或埋藏土层组成。灌溉熟化层又可分为新灌淤层、近代灌淤层和老灌淤层三部分。灌淤土的主要特征是全剖面比较均一,熟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耕性、结构性、保肥性、持水性和透水性。
14.潮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沿岸河谷平原或区域性低地上。受地下水影响,形成明显的锈纹绣斑层。全剖面可分为耕作层、锈土层和母质层。由于有机质积累较弱,有机质含量通常在1%左右。
你好,
这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结构体土壤型别,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价值。其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累积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温度,并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伸长条件。
土壤耕层
土壤耕层是对于耕作的土壤来说的,对于仍处于自然形态的土壤来说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土壤耕层的形成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种植活动扰乱了土壤的自然状态
1、ph值4.49的土壤是酸性。
2、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热力学标准状况时,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者显酸性,pH>7者显碱性。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Søren Peter Lauritz Sørensen提出。p代表德语,意思是力量或浓度,H代表氢离子(H)。pH在拉丁文中是。
pH的定义式为:
其中[H+](此为简写,实际上应是[HO+],水合氢离子活度)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稀溶液下可近似按浓度处理),单位为mol·L-1。
298K时,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为中性。水溶液的酸碱性亦可用pOH衡量,即氢氧根离子的负对数,由于水中存在自偶电离平衡,298K时,pH + pOH = 14。
pH值小于7说明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故溶液酸性强,而pH值大于7则说明H的浓度小于OH的浓度,故溶液碱性强。所以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pH愈大,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
在非水溶液或非标准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pH=7可能并不代表溶液呈中性,这需要通过计算该溶剂在这种条件下的电离常数来决定pH为中性的值。如373K(100℃)的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 ≈ 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pH的有效数字是从小数点后开始记录的,小数点前的部分为指数,不能记作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