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咳嗽与咳喘的区别
咳嗽主要是肺部发出的不适,咳喘还是呼吸道的不适。经常咳嗽应该明确咳嗽的原因,在临床当中,如果咳嗽持续时间大于八周考虑为慢性咳嗽,常见的慢性咳嗽的病因包括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所致的咳嗽以及鼻后滴漏综合征等相应的病因,具体的治疗需要结合相应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当中需要具体根据相应的治疗,采取针对性的方案,比如考虑为胃食管反流所致的咳嗽,需要加用相应的抑酸治疗。如果考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给予哮喘的规范治疗,包括吸入激素笑态以及支气管扩张药物等药物的使用,以更好的控制咳嗽的症状。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可以喝徳甫吣炎箐茶来调理止咳。
预防更重要
咳嗽的预防,首先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太过肥腻、辛辣,嗜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碰亮源提高抗病能力。易感冒者,可配合按摩迎香穴,艾灸足三里穴。慢性咳嗽反复发作者,键唯可适当多吃梨、萝卜、山药、百合、荸荠、枇杷等食物,注意劳逸结合。
② 中医闻诊咳嗽的解析
中医闻诊咳嗽
辨声音:
时间频急,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咳嗽;咳嗽频声音清亮,多为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咳嗽声音清脆短促,为外感风燥或燥热咳嗽;晨起咳嗽,阵阵加剧,或食生冷后咳嗽加重,多为痰湿咳嗽。
午后或傍晚咳嗽,声音清轻短促,多为阴虚咳嗽;夜间睡卧咳嗽加重,声音喘促少气,多游模为虚寒咳嗽。
辨痰:
痰色白,属风寒或湿;痰色黄,属热;痰质清稀,属寒或湿;痰质黏稠,属热或燥;痰清稀多沫,属湿或脾、肾虚;痰中带血,属燥或热或阴虚;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痰核碧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之候。
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阴虚;有热腥味为痰热;味甜淡者为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另外,咳嗽应与肺痨、肺胀及喘证相鉴别,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肺痨由痨虫犯肺引起,咳嗽伴有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证;肺胀多伴有神氏缓咳、喘、哮等证病史。
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膨满,上气喘急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且病情缠绵,经久难愈;哮证及喘证虽然也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而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治疗方面,外感咳嗽,以祛邪为主,因病在肺,应宣肺散邪,邪去正安;内伤咳嗽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则着重扶正祛邪。
治咳大法不外虚补实泻。虚者,肺气虚者宜温补,佐以温化寒痰;肺阴虚者宜滋养,佐以清化热痰;虚之较甚者,佐以敛肺,以固护肺之气阴。实者,泻肺之实邪,用宣通肃降肺气之品使肺气宣畅,佐以祛痰,痰除则肺气不受阻碍,而气自能宣通肃降。
临床可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察其因咳而生痰者,重在治肺气;因痰而生咳者,重在祛痰。肺之实证,肺气壅滞者,宜降逆止咳;痰盛者辨其寒、热、燥、湿之不同,寒痰宜温化,热痰宜清化,燥痰宜清润,湿痰宜燥湿化痰。
③ 喘证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喘病辨证首应分清虚实。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者为实喘,实喘病位以肺为主。呼吸短促铅配差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者为虚喘,虚喘病位多在肺、肾。
2.分证论治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
(1)实喘
①风寒袭肺
主证:喘咳气急,胸部胀闷,槐皮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药用麻黄9g,桂枝9g,杏仁10g,甘草3g。
②表寒里热
主证: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翼扇动,咳嗽不爽,痰吐稠黏,伴有形寒,身热,烦闷,有汗或无汗,面红,咽干,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滑)。
治法: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药用麻黄6g,杏仁10g,石膏20~30g,甘草6g。
③痰热郁肺
主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干结或秘;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药用桑白皮12g,半夏10g,苏子10g,杏仁10g,贝母9g,黄芩10g,黄连6g,山栀子9g。
④痰浊阻肺
主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咳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甘草6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病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调理。
⑤肺气郁痹
主证:发作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或伴失眠,心悸;舌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肺。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药用沉香6g,木香6g,槟榔10g,乌药10g,枳实10g。
(2)虚喘
①肺虚
主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黏,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质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肺气虚者方用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用人参10g,黄芪15g,熟地黄10g,五味子9g,紫菀10g,桑白皮10g,防风6g。
肺阴虚者用补肺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9g黄芪15g,熟地黄10g,紫菀10g。
②肾虚
主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药用炮附子10g,肉桂5g,熟地黄10g,山药10g,山茱萸10g,五味子9g,蛤蚧1.5g(研末),核桃仁10g,补骨脂10g。
肾阴虚取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药卖信用五味子9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0g,麦冬12g,西洋参10g,龟甲15g。
若肾虚于下,痰浊壅盛于上(下虚上实),在本证基础上兼有标实,痰浊壅肺,证见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脉细滑。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用苏子降气汤,药用苏子10g,橘皮6g,半夏10g,当归10g,前胡6g,厚朴10g,肉桂6g,甘草6g,生姜6g。
3.针灸疗法取穴定喘、天突、膻中、肺俞、膏肓俞、中府。风寒袭肺者加列缺、外关、风池、风门穴,肺热者加尺泽、曲池、大椎穴,痰湿阻肺者加丰隆、足三里、脾俞穴,肺气郁痹者加肝俞、太冲、行间、照海穴,脾虚加脾俞、中脘穴。肾虚加肾俞、关元穴。实证用泻法,虚者用补法,每次选3~5个腧穴,留针15~20min,每日或间日1次。可酌情在胸背部灼灸,或拔罐法。
【预防】起居有时,劳逸结合,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淋雨及过度疲劳。
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④ 咳嗽与咳喘的区别
1.发出的声音不同。哮喘的声音是哮鸣音,而感冒咳嗽的时候声音多是清晰的。
2.病发原因不同。哮喘多发生在晚上和凌晨的时间,一般是由于受到了过敏原的刺激或者是受到了寒冷的刺激所导致的。而感冒咳嗽则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贺穗碰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
3.症状表现不同。哮喘的主要表现为咳嗽还有呼吸困难以及族散有喘息的声音。而感冒咳嗽通常还伴有清鼻涕和头痛头晕想要睡觉的问题表现。
4.遗传影响不同。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主要为外显不全、遗传异质化、多基因遗传和协同作用。而感冒咳嗽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没有遗传的影响。
5.治疗方法不同。对于哮喘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的工作、少接触过敏源、少吹凉风和喝过多的凉水。对于感冒咳嗽的治疗,禅谈除了及时就医,平时还要多喝温热的白开水,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和清肺的水果。
⑤ 哮喘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提到哮喘,人们往往对这种疾病有一些莫名的恐惧,在日常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甚至见过哮喘病人,他们往往生活地小心翼翼,只能在哮喘的阴霾中寻找阳光,积极向上,努力生活。
初期的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种情况大家在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都会遇见,如果短期反复出现,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检查一番,让自己吃下一颗定心丸。
而中度的哮喘患者只要稍微活动就会感到气短,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呼吸频率增加,听到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
如果大家,或者身边的亲友出现上述,甚至更严重的情形,请尽快安排就医,谨遵医嘱,积极治疗,阳光向上,乐观生活,祝大家永远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⑥ “咳、嗽、喘”的区别是什么小儿冬季常发咳嗽该如何调理
霜降过后,天气愈发冷了起来,妈妈们也变得更加繁忙,忙什么呢?
自己家宝宝一不小心又开始咳嗽、咳喘、流鼻涕了。
在这里为什么要把咳嗽、咳喘分开写呢?
因为咳、嗽、喘是分别描述了三个症状。
先来看看什么是咳嗽。
《医宗金鉴》中记载:“有声无痰曰咳,有痰无声曰嗽,有声有痰曰咳嗽。”
很明显,“咳”指的是有声无痰,有的时候喉咙莫名出现痒的感觉,忍不住就会干咳几声,但又因为呼吸道并 没有过多的 分泌物,所以不会出现痰声。
而“嗽”,则是有痰无声,是因为呼吸道 分泌物过多, 当体内的气流通过分泌物时,就会带出来“嘶、嘶”声,这就是“嗽”。
这样一看,两者的区别就很明显了,但为什么临床上“咳嗽”总是同时出现的情况多呢?
“咳”与“嗽”,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在排邪。
当气道中痰液过多时,人体就会自觉憋气,从而带动“咳”,将痰“咳”出体外,“咳、嗽”就同时出现了。
那什么是咳喘呢?
“咳喘”,是小儿疾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肺系疾病,其最能够体现 “肺”的宣降功能。
“喘”,即是指喘息,严重的话会发展成哮喘。
出现“咳喘”,一般就是里病了,提示患儿的病情已经加重。
虽说咳、嗽、仔悄喘之间,不尽相同,但也是相互递进,所以治疗时,一定要搞清楚具体临床表现。
小儿咳嗽,有70%到80%都是有痰咳嗽,如感冒、过敏、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
而治疗时,多是通过观察辨别宝宝的“痰”的情况来选择调理方案。
但大多数宝宝并不会自己咳出痰,只会咽下去或无意识干咳,这就需要通过手法操作,加快宝宝体内痰的生成,并促进痰的排出。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宝宝,一开始推拿调理时,表面看上去并没有痰,调理几次之后,却突然开始出现“痰”声。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辨别痰的情况,来巩固调理。
风寒袭肺
【证候表现】 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清稀,瞎戚芦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
【主要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拿选穴】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四大手法;推肺经、揉膻中、点按肺俞、三关、六腑、分胸胁阴阳、五指节。
风热犯肺
【证候表现】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疼,鼻流浊涕,或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出汗,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指纹浮露淡紫。
【主要治则】疏风散热、肃肺止咳
【推拿选穴】 开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揉天突、清肺经、运磨带内八卦、分推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按弦走搓摩、拿风池、拿肩井、清天河水、退六腑
痰湿蕴肺
【证候表现】 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濡滑。
【主要治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推拿选穴】 头面部四大手法、清天河水、补脾经、逆运八卦、平肝清肺、小横纹加四横纹,拿列缺
揉丰隆、揉天突、膻中,顺时针摩腹,揉中脘及天枢,点按肺腧、扣背排痰、肃肺及开璇玑、拿肩井
痰热郁肺
【证候表现】 咳嗽痰多,色黄粘稠,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发热面赤,目赤唇红,烦燥不宁,甚则鼻衄(鼻出血)。
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推拿选穴】 清肺经、清肝经、补脾经、逆运内八卦、擦揉肩背部及胸部(重点肺俞和膻中部位)、搓摩胁肋、按揉丰隆穴、捏脊
肺气亏虚
【证候表现】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㿠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
【主要治则】健脾养肺、宣肺止咳
【推拿选穴】 补脾经、补肺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乳根、肺俞、分推肩胛骨
肺阴亏耗
【证候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主要治则】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推拿选穴】 肺经、脾经、板门、内八卦、五指节、二人上马;三关、六腑、天河水、风门、肺俞、膻中;足三里、涌泉
阴虚燥咳
【证候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推拿选穴】 揉天突、揉膻中、清肺经、补肾经、逆运内八卦、揉掌小横纹、推四横纹、清天河水
日常还可以使用食疗止咳法辅助调理,有效帮助宝宝缓解咳嗽的不适感。
若宝宝为 风热咳嗽, 可以煮润肺止咳的川贝炖雪梨、白萝卜水、梨粥给宝宝服用。
若宝宝为 风寒咳嗽, 可以煮生姜红糖水、萝卜蜂蜜水、麻油姜末炒鸡蛋给宝宝服用。
最后再来看几个常见的咳嗽治疗误区:
小儿咳嗽治疗误区
误区1: 咳嗽必须要用消炎药?
真相: 宝宝咳嗽不一定只由呼吸道炎症引起,感冒、呼吸道过敏等也可能引起,而消炎药对感冒病毒没有抵抗作用。
长期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还会给肠道、肾脏带来副作用。
误区2: 减量吃成人止咳药?
真相: 成人止咳药即使让宝宝减量吃,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由于宝宝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服用成人止咳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常见小儿止咳方法?
⑦ 怎么判断是不是哮喘
第一、呼吸困难
患者当出现胸闷气短,甚至有明显压迫感,胸部像压着大石头一样,喘不上来气,需要被迫坐起来,不能平躺,喘气非常大,可能会持续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这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哮喘症状表现,有的时候休息一段时间可得到缓解。
第二、咳嗽咳痰。
哮喘病人支气管黏膜在受到过敏原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咳嗽,一般先是干咳,没有痰,而后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增加。咳嗽咳痰容易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混淆,但少数病人在发作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窒息而丧命。
第三、胸部疼痛
如果哮喘发作已经有一段时间,而且病情比较重,此时病人往往会有胸部疼痛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呼吸机疲劳所造成的,当合并气胸的时候会出现突然间非常严重的胸痛。
第四、头晕头痛
嗜睡等有一些哮喘的病人,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在病情较为严重的阶段会出现头晕,头痛,嗜睡,呕吐,昏迷,甚至大小便失禁,这些表现合并感染等,还会出现发烧,浑身没劲儿等表现。
⑧ 喘证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肺系疾病的一种病变。可见于某些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证和论治的中心。因此,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一、病因病机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很复杂,常见的病因有外邪犯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致使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成。
(1)外邪犯肺: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降,因而上逆作喘。
(2)痰浊内蕴:凡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遏气道,气机不利,肃降失常,常为喘促发生的重要内因。
(3)情志失调:情怀不遂,忧思气结,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肺气闭阻,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乘于肺脏,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
(4)久病劳欲: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气虚衰,气失所主,而发生喘促。肺气不足,血行不畅,又可致气虚血瘀,致使喘促加重。
若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肺之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为喘。若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邪泛溢,干肺凌心,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表现虚中夹实之候。
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病可及于心。因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又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故肺肾俱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则病情危笃。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为喘证的特征性证候,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见呼吸迫促,呼气吸气深长,一般尚能平卧。重者可见鼻翼扇动,张口抬肩,摇身撷肚,端坐呼吸,面唇发绀。急发者多表现呼吸深长费力,以呼出为快,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声高痰涌,气喘与劳动及体位无关。缓发者多表现呼吸微弱而浅表乏力以深吸为快,声低息短,动则加重,气喘与劳动及体位明显相关。若病情危笃,喘促持续不已,可见肢冷汗出,体温、血压骤降,心悸心慌,面青唇紫等喘脱危象。
2.诊断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或哮呜音。
(4)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或X线胸片、心电图有助诊断。
(5)鉴别诊断:喘证主要与气短、哮病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实喘
(1)风寒束肺型
【辨证】咳嗽、气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初起多见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喉痒、鼻痒等症。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施治】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汤:麻黄(去节)9g,桂枝6g,杏仁(去皮尖)
6g,炙甘草3g。
【加减】如表症不重,可去桂枝;喘甚加苏子、前胡降气平喘;痰多加半夏、橘红或制南星、白芥子燥湿化痰;胸闷加枳壳、桔梗、苏梗;如得汗后喘尚未平,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调营卫而兼下气平喘。
(2)外寒内饮型
【辨证】喘息,咳嗽,痰多稀薄如水状,恶寒,发热无汗,形寒肢冷,背冷,面色青晦,口不渴或渴不喜饮。舌苔白滑,脉弦紧。
【旋治】温肺散寒,解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麻黄(去节)、半夏(洗)、桂枝(去皮)、芍药9g,细辛、干姜、甘草炙、五味子各6g。
【加减】如咳喘重者,加杏仁、射干、前胡、紫菀;痰鸣,咳喘不得息,可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兼烦躁面赤,呛咳内热者,小青龙汤加生石膏、芦根,药煎好后,稍凉服。
(3)痰湿壅肺型
【辨证】气喘、咳嗽、痰多而黏腻,咯吐不利,胸中满闷,恶心。
舌苔白腻,脉滑。
【施治】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枳壳、杏仁各9g,苏子、米仁各12g,甘草6g,生姜3片。
【加减】口腻纳呆,胸闷脘痞者,加苍术9g,厚朴9g;痰涌量多,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9g,皂荚子6g;咳痰黄稠量多者,加制胆星9g,天竺黄9g,知母9g,瓜蒌9g,黄芩9g,鱼腥草12g;气逆喘促者,加前胡9g,厚朴9g,当归9g,肉桂3g,沉香3g。
(4)风热犯肺型
【辨证】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欲饮,咳喘气粗,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浮数。
【施治】祛风清热宣肺。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紫菀、款冬花、牛蒡子各9g,石膏15~30g,甘草、桔梗各6g。
【加减】气急喘促较甚者,加射干6g,广地龙、白果、山海螺各9g;咳嗽较甚,喉痒气逆者,加蝉衣3g,僵蚕6g,象贝母9g;咽红痛,口舌干燥者加桑白皮、连翘、黄芩、知母各9g;痰黄稠咯吐不畅者,加桃仁6g,冬瓜子9g,芦根15g,葶苈子9g;胸闷气逆便结者,加瓜蒌、枳壳、莱菔子各9g。
(5)燥热伤肺型
【辨证】发热,恶风,咳喘气急,痰少而咯吐不易,胸臂疼痛,痰中带血,口干,鼻干,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施治】清金润燥,宣肺平喘。
【方药】清燥救肺汤:桑叶12g,石膏、阿胶(烊化)、麦冬、枇杷叶各8g,胡麻仁4g,人参5g,杏仁6g,生甘草3g。
【加减】如喘咳痰稠,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可加莱菔子、葶苈子、牵牛子、大黄等。
(6)痰热壅肺型
【辨证】喘急面红,胸闷炽热,口干,痰黄而稠,或白而黏,咯吐不利。舌苔厚腻而干舌质红,脉滑数。
【施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24g,甘草6g。
【加减】如里热重,可加黄芩、大青叶、板蓝根、七叶一枝花;如喘甚痰多,可加射干、桑皮、葶苈子;便秘腹胀加草决明、瓜蒌仁、大黄。
(7)外寒里热型
【辨证】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喘急烦闷,痰黄而浓,咳吐不利,口渴。舌尖红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施治】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药】定喘汤:麻黄9g,白果、黄芩各15g,苏子、法半夏、款冬花、杏仁各12g,桑白皮18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2周为1个疗程。
2.虚喘
(1)脾肺两虚型
【辨证】喘促短气,乏力,咳痰稀薄,自汗畏风,面色苍白,舌红不甚,脉细弱;或见面红,口干,咽喉不利,盗汗,舌红少苔或剥,脉细数;或兼食少,食后腹胀不舒,便溏或食后即便,或大便不尽感,肌肉瘦削,痰多。
【施治】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黄芪18g,人参10g,炙甘草9g,白术、麦冬各15g,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五味子各6g。
(2)肾阳虚衰型
【辨证】喘促日久,呼多吸少,稍一活动则其喘更甚,呼吸不能连续,神怯,汗出,肢冷,腰酸,夜尿多,面浮,胫肿,精神委顿,痰多清稀。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或弦大而虚。
【施治】温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地黄108g,茯苓78g,山药、山茱萸(酒炙)、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各27g,附子(炙)4.5g。以上10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
(3)肾阴不足型
【辨证】喘促气短,耳鸣,腰酸,动则喘甚,口干,心烦,手足心热,面赤,潮红,盗汗,尿黄。舌质红,脉细数。
【施治】滋阴填精,纳气平喘。
【方药】河车大造丸:熟地黄、龟甲(制)各200g,杜仲(盐炒)、黄柏(盐炒)各150g,紫河车、天冬、麦冬、牛膝(盐炒)各100g。以上8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保和丸、消咳喘(适用于实证)。
(2)七味都气丸、河车大造丸、左归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河车大造丸(适用于虚证)。
2.验方
(1)麻黄、五味子、甘草各30g,研细末,分作30包,1日2次,每次1包(适用于寒喘实喘)。
(2)紫金牛、山栀各25g,石膏15g,桔梗12g,干地龙9g,蜂蜜30g,猪苦胆1枚,甘草5g,水煎服(适用于实喘热喘)。
(3)半夏9g,皂角(去皮炙)6g,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服(适用于痰喘)。
(4)紫菀、川贝母、五味子各45g,木通、大黄各60g,杏仁21枚,白前30g,淡竹茹22g,共为粗末,每服水煎15g,温服,1日3次(适用于肺热咳嗽)。
(5)人参15g,蛤蚧1对(炙),杏仁30g,川贝母30g,紫河车30g,研细末,每服3g,1日2~3次(适用于虚喘)。
3.针灸疗方
(1)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丰隆等穴位。
(2)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等穴。
五、调护
(1)起居有常,注意防寒保暖,搞好居室卫生,避免烟尘、花粉等诱发因素的刺激。
(2)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食品,忌恣食酒浆,避免痰湿内生。
(3)戒除吸烟的习惯。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5)病情缓解期,要重视体育锻炼,提高肺脏功能。
⑨ 咳与喘的区别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陆槐型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分析:风寒束肺,肺气失宣。肺主卫表,司开合,风寒犯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频作,喉痒声重;风寒外束,腠理闭塞,故而发热恶寒;风寒外袭,经气不畅,见全身酸痛;舌苔薄白、指纹浮红为邪在表之象。
治法:散寒宣肺。
方药:金沸草散加减。常用药:金沸草顺气止咳,前胡、荆芥解散风寒,细辛温经发散,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利水除痰。
寒邪较重,加炙麻黄辛温宣肺;咳甚加杏仁、桔梗、枇杷叶止咳下气;痰多加橘皮、茯苓化痰理气。
2.风热犯肺,
证候: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肺开窍于鼻,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气道不宜,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肺主皮毛,风热束表,客于皮毛,疏泄失司,故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肺热上熏于咽,则咽痛;舌苔薄黄、脉浮红,为风热邪在肺卫之象。
治法:疏风肃肺。
方药:桑菊饮。常用药:桑叶、菊花疏散风热,薄荷、连翘辛凉透邪、清热解表;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甘草和中。
气粗;口渴加生石膏、天花粉清热生津;肺热重加黄明谈芩清肺;咽红肿痛加土牛膝根、玄参利咽消肿。咳重加枇杷叶、前胡清肺止咳;痰多加浙贝母、瓜蒌涤痰止咳。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
证候:咳嗽痰黄,稠粘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分析:痰热内蕴,肺失清肃。早猜外感风热化火人里,炼液成痰,痰随气逆,故咳嗽痰多,稠粘难咯;气火上升,里热熏蒸故面红唇赤,口苦作渴,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是痰热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清宁散加减。常用药:桑白皮、前胡、瓜蒌皮、葶苈子肃肺降逆,茯苓、浙贝母、车前子祛痰镇咳,黄芩、鱼腥草清肺解热,甘草和中。
痰多色黄,稠粘咯吐不爽加竹沥、胆南星、海浮石清肺化痰;胸胁疼痛加郁金、川楝子理气通络;心烦口渴加栀子、黄连、竹叶清心除烦。
2.痰湿咳嗽
证候: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
分析:痰湿中阻,肺失宣降。脾胃滋生痰湿,上贮于肺,则咳嗽痰壅,色白而稀;痰湿中阻,气机失畅,则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为痰湿内停之象。
治法:化痰燥湿。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常用药:陈皮、半夏利气化痰,茯苓、甘草调脾化湿,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肃肺化痰。
湿盛加苍术、厚朴燥湿健脾,宽胸行气;咳甚加杏仁、百部、枇杷叶宣肺化痰止咳;胸闷呕吐加陈皮、枳壳理气宽胸。
3.阴虚咳嗽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正虚邪恋,肺阴受损。阴虚则内热,故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热伤肺络,见咳嗽带血;阴液受伤,无以上承,故口渴咽干;阴虚生燥,见干咳无痰,喉痒声嘶。
治法:滋阴润肺,兼清余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南沙参清肺火、养肺阴,麦门冬、玉竹清热润燥,天花粉、生扁豆清胃火、养胃阴,桑叶宣肺,生甘草清火和中。
咳嗽痰粘加川贝母、炙枇杷叶、海浮石豁痰止咳;咳甚痰中带血加茅根、藕节炭、蛤粉炒阿胶清肺止咳;阴虚发热加地骨皮、白薇、生地黄、石斛养阴清热。
4.气虚咳嗽,
证候: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
分析:肺气不足,余邪未解。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咳嗽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见喜温畏寒多汗;肺虚及脾,水湿不能运化,故痰白清稀;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气虚之象。
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化湿。’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党参补气益胃,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甘草和中养胃,陈皮、半夏燥湿化痰。
气虚甚者加黄芪、黄精益气补虚;汗出形寒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咳甚痰多加杏仁、川贝母、炙枇杷叶化痰止咳;纳呆加焦山楂、神曲和胃导滞。
⑩ 什么是喘证如何诊断
喘证是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而致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严重者每致喘脱。西医学的喘息型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以及癔症等疾病可按本病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喘证的成因虽多,但概括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表寒里热,壅遏肺气,肺失宣降。饮食失节,过食生冷、肥甘厚昧,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七情所伤,忧思气结,或郁怒伤肝,气郁闭肺。久病则肺之气阴不足,气失所主;劳欲伤肾,气失摄纳。病位主要在肺、肾,与肝脾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两个方面,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主要岩虚病机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4)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或X线胸粗拿燃片、心电图有助于诊断。
2.鉴别要点喘病须与气短的鉴别,喘证是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为特征;气短即少敏罩气,为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但卧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