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载脂蛋白E的电泳检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西方国家首要的不可逆的致盲眼病,虽然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已发现许多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最近研究结果关于ApoE基因与AMD发病的报道颇多,各持己见。实验发现,ApoE在视网膜组织,特别是RPE和Bruch’s膜上有表达,此位置正是AMD的病变区域。Dithmar等发现膜结合物质在ApoE缺乏鼠的玻璃膜中明显增多,测量玻璃膜厚度,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认为ApoE缺乏或血浆脂质水平增加或RPE水平效应是玻璃膜超微结构改变的直接原因。膜结合物质是基底线沉积物(basal line deposition,BLD)和大玻璃膜疣的主要成分。光镜、电镜检查发现ApoE缺乏鼠的视网膜内、外核层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核周空泡形成,玻璃膜增厚,弹力层不连续甚至结构不清,从而发生AMD的眼底损害。Kliffen等证实携带ApoE3鼠的高脂饮食组,其BLD有不同程度增加;正常饮食组,BLD也有少量沉积;ApoE基因敲除组则未发现BLD存在,证实ApoE功能障碍参与AMD细胞外沉积物形成,对AMD发病起一定作用。
临床上多数研究倾向于ε 4等位基因对AMD有保护作用,而ε 2则可加速疾病发展。Baird等在研究中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晚期AMD的ε 3/4基因型与ε 3/3基因型患者相比,前者患病率降低近一半;将晚期AMD分成萎缩型和新生血管型,则ε 3/4基因型对萎缩型AMD保护作用最强;晚期AMD的男性ε 3/4基因型者患病危险性降低近3倍。而在疾病诊断年龄上,晚期AMD的ε 2/3基因型较ε 3/3基因型者明显提前(3.4a),以女性和新生血管型AMD最明显(分别是3.9a和4.7a)。当将有家族史的萎缩型患者再分类,发现这些患者ApoE ε 4等位基因全部缺失,认为ε 4等位基因在萎缩型AMD的保护作用优于新生血管型,提出ApoE等位基因是AMD发病的一个因素,ε 4等位基因起保护作用,至少可延迟AMD诊断时间,ε 2等位基因在加速疾病进程上起修饰基因的作用。
Zareparsi,Schmidt等也有相关报道。Thakkinstian等对1966/2005年MEDLINE的所有有关基因的报道综合分析表明,ε 2、ε 4等位基因在高加索人群的出现频率为8%和15%。基础等位基因和基础表型相关检测表明ε 2危险作用达20%,ε 4的保护作用达到40%。虽然要排除生存偏倚的可能性,但ε 2和ε 4等位基因在AMD中确实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还有研究认为有吸烟史的ε 2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湿性AMD的危险性高于ApoE4和 ApoE3/3型携带者。而Asensio?Sánchez等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结论,他对西班牙95例AMD患者检测后发现ε 4等位基因使AMD患病风险增加5倍多,且在70~75岁患者中表现明显。 Pang等对研究了98例中国AMD患者后发现在渗出型AMD患者中ApoE4基因产物虽有所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分析中国人ApoE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欧洲人低,因故还不能认为ApoE4与AMD有直接关系。Gotoh等分析了日本82例健康人、58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及85例AMD患者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PCV患者和AMD患者存在ApoE2和ApoE4多态性的较少,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比较亦无显着差异。因此考虑可能存在种族、地域、筛查的人群等因素,使ApoE基因与AMD的关系尚存争议,仍待临床长期大量研究。 有研究发现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 1)潜伏在ApoEε4携带者的颅神经内更易损伤神经系统,促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发生,被视为AD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那么由HSV引起的HSK是否与ApoE有关呢?Lin等对46个HSK患者和238个正常对照组进行ApoE基因检测,结果HSK患者ε 4基因频率占15%,与对照组频率相等,而ε 2基因频率占13%,虽然高于正常对照组(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分析认为ApoE2和其它亚型相比与角膜细胞结合能力较弱,因此病毒易于侵入角膜,使ApoE2携带者角膜损伤更重。或者,角膜细胞膜受体与ApoE和HSV1的结合方式与神经元细胞受体有所不同。
此后临床上未见关于HSV与ApoE基因关系的报道。最近Bhattacharjee等展开了一系列关于ApoE与HSV1的实验研究,并首次报道ApoE4是HSK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起初,Bhattacharjee等采用角膜划痕法对ApoE基因敲除(ApoE/)雌鼠和年龄等大的C57BL/6(ApoE+/+)雌鼠接种HSV1菌株17Syn+,接种5d后发现两组鼠角膜均感染了HSV1病毒,实时PCR数据显示,ApoE(/)鼠的HSV1 DNA数量明显低于ApoE(+/+)对照组,且对照组14只鼠中有7只因感染17Syn+而死亡,ApoE(/)鼠则无一死亡,说明携带ApoE基因的鼠更易感染HSV 1病毒,而ApoE(/)鼠对病毒抵抗力更强,病毒的潜伏时间更短。推测ApoE基因可影响HSV1病毒的活性。随后另一项实验又以10g/L ApoE二聚体肽(ApoEdp)对C57BL/6雌鼠角膜成功接种HSV1菌株KOS GFP 24h后进行治疗,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ApoEdp可显着降低HSK的发病率,抑制病情发展,认为ApoEdp通过大幅下调鼠促炎细胞因子表达,达到抗HSV1和抗炎效果。并在转基因鼠模型实验中发现,ApoE4可上调角膜中VEGF表达,增强蛋白酶解作用,使ApoE4鼠眼部病毒迅速复制,角膜较早就发生混浊,且新生血管化程度高,在三叉神经节和脑中的HSV1 DNA含量亦较ApoE3鼠多。此系列实验使人们对ApoE基因在 HSK的作用机制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白点状视网膜变性临床较少见,也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有研究对一患有白点状视网膜变性的家族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此家族中所有患者均发生视紫红质基因Arg135Trp突变,且均携有ApoE4等位基因,外周/RDS或ROM1基因未发现变异,提示本病发生不只与外周/RDS基因突变有关,ApoE基因也可能起着作用。
ApoE基因与眼病的关系远不止上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关于ApoE基因与眼病的研究成果呈现在眼科学者面前,为眼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依据。
常用,通过免疫的方法检测,即通过一个机器来自动检测这种抗体;通过尿液、唾液、口腔粘膜等分泌液检测(一)抗体检测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ELISA用去污剂裂解HⅣ或感染细胞液提取物作抗原,IFA用感染细胞涂片作抗原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发现阳性标本应重复一次。为防止假阳性,可做Westernblot(WB,蛋白印迹法)进一步确证。
WB法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HⅣ蛋白进行分离,再经传移电泳将不同蛋白条
带转移于硝酸纤维膜上,加入病人血清孵育后,用抗人球蛋白酶标抗体染色,就能测出针对不同结构蛋白抗体,如抗gp120、gp41、P24抗体,特异性较高。
快速检测法,也称为金标法,也是抗体检测的一种方法,根据免疫层析法的原理,用于HⅣ抗体检测的定性检测。
(二)抗原检测
用ELISA检测P24抗原,在HⅣ感染早期尚未出现抗体时,血中就有该抗原存在.由于P24量太少,阳性率通常较低。现有用解离免疫复合物法或浓缩P24抗原,来提高敏感性。
(三)核酸检测
用PCR法检测HⅣ基因,具有快速、高效、敏感和特异等优点,目前该法已被应用于HⅣ感染早期诊断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四)病毒分离
常用方法为共培养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加PHA刺激并培养后,加入病人单个核细胞诊断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五)检测试纸检测
艾滋病检测试纸条是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科技研发的新一代检测试剂。它可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的HⅣ-1/2特有性抗体。所有操作时间若是15分钟,动作简便、迅速、准确、自带质
控对照、无需所有附加药剂。适合个人检测,也适合各大医院,疾控中心检测。
‘叁’ HIV核酸检测的HIV核酸检测方法及程序
1.1 方法和试剂
1.1.1 方法
(1)检测方法为商品化试剂盒和实验室自建方法,商品化试剂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下面介绍的方法是实验室自建方法,供参考。
(2)检测血浆或血清样品使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建议第一轮PCR扩增使用RT-PCR一步法;检测血细胞或组织样品使用PCR方法。一般使用扩增两轮的套式PCR方法。
(3)设立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阳性对照为与待测样品同质、含有目的基因的样品;阴性对照为与待测样品同质、不含有目的基因的样品。阳性和阴性对照样品应与待检样品处理程序一致。阴性对照的设置数量应根据实验样品的数量设置在不同的位置。
1.1.2 试剂
(1)PCR引物:一般使用扩增HIVgag和/或pol和/或env和/或LTR等引物。进行RNA逆转录时可使用下游特异性引物或随机引物。引物设计可参考文献或自行设计,应尽量涵盖常见的HIV流行毒株,也可使用兼并性引物。
(2)主要试剂:包括核酸提取纯化、逆转录、PCR所需的试剂。使用商品化核酸提取纯化试剂、逆转录酶反应试剂和PCR扩增试剂。
(3)抗污染试剂: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可使用抗污染试剂,参考尿嘧啶DNA糖基化酶抗污染方法。
1.2 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1.2.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2.2 核酸提取
可使用硅胶柱离心、磁性硅胶颗粒分离方法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商品化试剂或设备并按说明书操作。提取RNA时应注意防止RNA降解。DNA应置于-20℃保存,RNA和需长期保存的DNA应置于-80℃保存。
1.2.3 逆转录合成cDNA
使用商品化试剂并按说明书操作。逆转录cDNA合成反应需使用逆转录引物、dNTPs、逆转录酶、RNA酶抑制剂、DTT、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的超纯水以及RNA模板。在扩增仪或水浴箱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逆转录反应。建议使用商品化RT-PCR一步法试剂进行第一轮扩增反应。
1.2.4 PCR扩增反应
使用商品化试剂按说明书操作。PCR反应需使用引物、dNTPs、DNA聚合酶(如Taq酶等)、缓冲液、和适量无RNA/DNA酶超纯水、以及模板(DNA或cDNA)。在扩增仪中,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扩增。一般使用二次扩增的套式PCR扩增方法。
1.3 扩增产物分析及结果报告
1.3.1 扩增产物分析
扩增产物常用分析方法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与分子量标准比较,判断扩增片段是否在预期的分子量范围内。其它扩增产物分析方法还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特异性探针杂交分析以及DNA序列分析等。自动化核酸扩增仪使用酶联比色分析或荧光探针杂交等原理测定。
1.3.2 结果判定和报告
(1)实验成立的条件:每一次检测需同时做两个阳性对照、两个阴性对照,只有阳性对照扩增出预期的片段、阴性对照没有扩增出任何片段、双份平行样品结果一致的情况下实验才成立,可以作出核酸阳性或阴性反应结果的判定。
(2)HIV核酸检测阳性:使用商品化检测试剂,发现核酸阳性反应,应该重复采集样品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呈核酸阳性反应则判定为核酸阳性,复测结果为核酸阴性反应则判为不确定结果,需进一步随访检测。
(3)HIV核酸检测阴性:只可报告本次实验结果阴性。
(4)应在完成检测后7个工作日内发出检测报告。 2.1 方法
HIV核酸定量检测主要基于靶核酸扩增RT-PCR和信号放大扩增两种方法。国内常用的方法中,NucliSens Esay Q HIV-1 v1.1采用国际单位(IU/ml),与NASBA的拷贝数关系基本为1:1;Amplicor Cobas 的拷贝数约为1.2~1.5国际单位;bDNA方法的拷贝数约为0.8~1.0国际单位。不同方法的关系与HIV的亚型有关。
2.2 试剂
必须使用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的商品化试剂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2.1 靶核酸扩增试剂和性能
(1)RT-PCR扩增试剂
1)Amplicor HIV-1 Monitor v1.5(RT-PCR微孔板捕获比色分析法),核酸手工提取(异丙醇沉淀),比色分析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gag基因区,可扩增HIV-1M组的A-H基因亚型。标准法的检测线性范围是400~750,000;超敏法的线性范围是50~100,000 RNA拷贝/毫升。
2)COBAS Amplicor HIV-1 Monitor v1.5, 核酸手工提取(异丙醇沉淀),仪器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gag基因区,可扩增HIV-1M组的A-H基因亚型。标准法的检测线性范围是400~750,000;超敏法的线性范围是50~100,000 RNA拷贝/毫升。
3)COBAS AmpliPrep/COBAS Amplicor HIV-1 Monitor v1.5 (COBAS Amplicor 分析仪),仪器提取核酸,仪器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gag基因区,可扩增HIV-1M组的A-H基因亚型。标准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是400~1,000,000;超敏方法的线性范围是50~100,000 RNA拷贝/毫升。
以上三种试剂均采用基于PCR扩增靶核酸检测法,仅在设备的使用、自动化程度和样品制备的方法有所不同。
4)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IV-1 Test(实时荧光探针RT-PCR分析法), 仪器提取核酸,实时荧光探针PCR扩增仪器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gag基因区,可扩增HIV-1M组的A-H基因亚型。检测线性范围是40~10,000,000 RNA拷贝/毫升,比上述三种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要宽,样品可不经稀释一次完成检测。
以上四种试剂均使用一个内部定量标准品,1个阴性、1个弱阳性和1个强阳性外部外部质控品。均使用dUTP/UNG防污染试剂。
5)LCx HIV RNA Quantitative Assay(竞争性RT-PCR微颗粒酶免疫分析法),手工或仪器提取核酸(活化硅胶柱纯化),仪器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pol(整合酶)基因区,可扩增HIV-1基因M组的A-G亚型和0组病毒,尤其可检测M组C基因亚型和一些重组病毒。检测线性范围是50~1,000,000 RNA 拷贝/毫升;使用一个内部定量标准品和六个外部定量标准品。
6)RealTime HIV-1 Assay(实时荧光探针RT-PCR分析法),使用独特的双链荧光探针。手工或仪器提取核酸(磁性颗粒纯化),仪器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pol(整合酶)基因区,扩增HIV-1基因亚型是M组的A-G亚型和0组以及N组病毒。检测线性范围是40~1,000,000 RNA 拷贝/毫升。使用一个内部定量标准品。检测结果与LCx HIV RNA Quantitative Assay结果高度相关。
(2)基于核酸序列扩增试剂(NASBA扩增技术):以等温方式直接扩增HIV-1 RNA。
NucliSens Esay Q HIV-1 v1.1(实时荧光探针分析法), 使用荧光标记的分子信标探针技术检测扩增子。手工或仪器提取核酸(硅胶纯化,异丙醇沉淀),仪器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gag基因区,扩增HIV-1基因亚型是M组的A-G亚型。检测线性范围是50~3,000,000 RNA 国际单位/毫升;使用一个内部定量标准品,没有阴阳性外部外部质控品。每次检测8的整数倍样品,直至48个。检测结果与Versant HIV-1 RNA、和Amplicor HIV-1 Monitor v1.5 方法的结果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国际上已经推荐使用V2.0试剂盒。
2.2.2 信号放大扩增试剂和性能
Versant HIV-1 RNA 3.0.bDNA(分枝状DNA探针杂交微孔板捕获比色分析法), 利用分枝状DNA多级信号放大原理。无需RNA纯化和PCR扩增步骤。离心浓缩病毒子并用去垢剂和蛋白酶K消化病毒释放病毒RNA,仪器测定。扩增靶核酸位置是pol基因区,扩增HIV-1基因亚型是M组的A-H亚型,检测线性范围是50~500,000 RNA 拷贝/毫升;使用六个外部定量标准品,1个阴性、1个弱阳性和1个强阳性外部外部质控品。每次可检测12的整数倍样品。
以上试剂均可使用EDTA和ACD作为样品的抗凝剂,NucliSens HIV-1 QT和NucliSens Esay Q HIV-1 v1.1以及Versant HIV-1 RNA 3.0.bDNA试剂还可以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如果必须使用经肝素处理的血浆样品进行RT-PCR扩增,则必须在样品中直接加肝素酶消化肝素。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表Ct值)。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的实验检测过程可分为:(1)样品制备,抽提和浓缩目标RNA分子,并除去可能存在的抑制因子。(2)Real-time PCR,检测PCR的产物使用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的原理基于荧光信号增长曲线与循环数相关。(3)RT-PCR反应,病毒RNA利用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对特定片段进行扩增。(4)扩增产物的检测,基于检测阈值的设定,当病毒载量高时,低循环数即能检测到荧光信号,当病毒载量低时,高循环数时才能检测到荧光。循环数与样品载量成线性关系。利用标准品制作循环数与载量的标准曲线就能对样品载量进行定量检测。 使用集合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和方法,利用核酸检测方法的高度敏感性,对高度怀疑感染人群且抗体阴性的样品进行集合核酸检测,可及时发现窗口期感染者。该方法较单份样品的核酸检测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3.1 样品集合程序
3.1.1 根据预处理样品量,计算预形成一级和二级集合数量,在登记表格上记录一级和二级集合及对应的原始样品编号。
3.1.2 吸取130mL样品,移入标记二级集合的离心管中;10份样品形成一个1300mL的二级集合样品,充分涡旋震荡混匀。
3.1.3 从5个二级集合管中分别吸取210mL样品,移入标记有一级集合的离心管中,形成由50份样品1050mL体积组成的一级集合样品,充分涡旋震荡混匀。
3.1.4 从每个一、二级集合管中吸取500mL集合样品,分装至另一相应标记的离心管,用超敏感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
3.1.5 制备阴性集合外部质控品:使用50份HIV抗体和核酸阴性样品,按上述步骤,分别集合成5个阴性二级集合外部质控品和1个一级集合外部质控品。
3.1.6 制备阳性集合外部质控品:从9份HIV抗体和核酸阴性样品和一份至少含有HIV RNA10c/ml阳性样品中,分别移取130mL加入离心管中,形成一个1300mL的阳性二级集合外部质控品。再分别从4个已制备好的阴性二级集合外部质控品和上述阳性二级集合外部质控品中,移取210mL至标记为一级阳性集合外部质控品的离心管中,形成一级阳性集合外部质控品。
3.1.7 一级和二级阴、阳性集合外部质控品分别用于RT-PCR中每一轮一级和二级集合样品的检测。
3.2 集合样品的检测和分解路线
使用商品化核酸检测试剂,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按照各商品化核酸试剂集合PCR的方案进行检测,集合样品的数量根据各试剂方案操作。方法简述如下:
3.2.1 用HIV RNA RT-PCR超敏检测方法对一级集合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反应的一级集合样品进入下一检测步骤。
3.2.2 用HIV RNA RT-PCR超敏检测方法对所有组成阳性一级集合的二级集合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反应的二级集合样品进入下一检测步骤。
3.2.3 用HIV RNA RT-PCR标准检测方法检测所有组成阳性二级集合样品的的10份单个样品,确定核酸阳性的单个样品。 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幼儿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可应用HIV核酸(DNA或RNA)检测进行早期HIV感染诊断。尽管HIV RNA检测敏感性在感染早期较高(出生后1个月内),但是HIV DNA检测不受母亲围产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人乳汁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及婴幼儿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干扰而影响早期诊断。另外,考虑母亲血液污染因素,不推荐使用脐带血进行HIV核酸检测。婴幼儿的抗体检测流程和结果判断见第二章(HIV抗体检测)。
4.1 适用范围
未满18个月的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幼儿;未满18个月的婴幼儿,其母亲HIV感染状态不详,儿童出现HIV相关临床表现,临床怀疑HIV感染者。
4.2 检测程序及结果报告
4.2.1 于婴儿出生后6周(42天)采集第一份血样本(血样本可制备成DBS或EDTA抗凝全血),送检。
4.2.2 若第一份血样本检测呈阳性反应,尽快再次采集第二份血样本进行检测。若两份血样本检测均呈阳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诊断儿童HIV感染。及时对HIV感染儿童进行追踪和病情监测,将其转介到儿童抗病毒治疗医疗服务机构,并为其提供机会性感染预防等服务措施;若第二份血样本检测呈阴性反应,待婴儿满3个月再次采集血样本进行检测。若第一份血样本检测呈阴性反应,继续提供儿童保健和随访服务,待婴儿满3个月再次采集血样本进行检测。
4.2.3 若婴儿满3个月再次检测呈阴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儿童保健随访服务;于儿童满12个月时,按照“HIV感染产妇所生儿童HIV抗体检测流程”(图4),开始HIV抗体检测,最终确定儿童感染状态。若婴儿满3个月再次检测呈阳性反应,尽快再次采集血样本进行检测。第三份血样本检测呈阳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若第三份血样本检测呈阴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分别按照前述流程提供相应服务。
4.2.4 不同时间“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均呈阴性反应的喂哺母乳的儿童,应在完全停止喂哺母乳后的6周和3个月(若6周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可尽快)再次采血进行核酸定性检测,进行早期诊断。儿童满18个月后则可直接进行抗体检测。
4.2.5 如果婴儿第一次采血时已满3个月,但未满12个月,则应尽快在不同时间采集两份血样本;同时将两份血样本送检,按照前述流程进行检测。如果儿童第一次采血时已满12个月,则应首先按照“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HIV抗体检测流程”( 图4)进行HIV抗体检测。若两种不同原理或厂家生产的HIV抗体检测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排除儿童感染;若HIV抗体检测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不能通过抗体检测确定儿童感染状态,则可在不同时间采集两份血样本,按照前述流程进行“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如果儿童第一次采血时已满18个月,则应按照HIV抗体检测流程(图1)进行HIV抗体检测,无需进行“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