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方法提要
利用正己烷-液-液萃取、固相萃取C18柱-二氯甲烷淋洗等提取水样中苯并[a]芘,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浓缩、定容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检测器串联分离检测,外标法定量。
方法适用于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及污水等水样中苯并[a]芘的分析,其中固相萃取适用于洁净水分析。方法检出限随仪器灵敏度和样品基质而定。当取样量为1.0L洁净水时,本方法检出限为0.50ng/L。
仪器与装置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固相萃取装置。
旋转蒸发仪。
恒温水浴氮吹仪。
振荡器。
带聚四氟乙烯活塞的1L分液漏斗。
固相萃取C18柱1000mg,6mL。
硅胶净化柱1000mg,6mL。
分析柱WastersPAHsC18液相色谱专用柱,250mm×4.6mm,粒径5μm;或性质相似的液相色谱柱,250mm×4.6mm,粒径5μm。
离心机。
试剂与材料
无水硫酸钠、氯化钠优级纯,在600℃高温炉中灼烧4h放置在干燥器中备用。
正己烷、二氯甲烷、丙酮等均为农残级。
甲醇HPLC级。
替代物标准p-三联苯称取固体三联苯替代物标准,以甲醇溶液溶解、定容,并用甲醇逐级稀释为10.0μg/mL储备液。替代物标准1-氟萘100.0μg/mL,有证标准物质。替代物标准均在-18℃下保存备用。
标准储备溶液苯并[a]芘,-18℃下避光保存,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1L棕色样品瓶。
针头过滤器及注射器针头过滤器型号孔径0.45μm,直径4mm,聚四氟乙烯滤膜。
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样前不能用水样预洗采样瓶,采集时样品要充满整个样品瓶,不留气泡。样品采满后迅速放置在低温冷藏箱中并尽快送实验室检测,到达实验室后样品应尽快转移至4℃冷藏设备中保存。7d天内完成样品提取、40d内完成检测。苯并(a)芘对光敏感。在样品采集、运输、储存以及分析全过程应尽可能避光操作,防止光解。
分析步骤
1)试样提取。
a.液-液萃取。将1.0L水样倒入预先加有30gNaCl的1L分液漏斗中,待NaCl溶解后加入50mL正己烷、5μL10.0μg/mL的p-三联苯替代物标准溶液;并用20mL丙酮淋洗样品瓶,淋洗液转入分液漏斗,振荡5min。静置10~20min,将水相转移至原样品瓶,正己烷相转入150mL平底烧瓶中。原样品再进行第二次萃取,萃取方法同第一次,正己烷量减少为30mL。合并正己烷相,并加入3g无水硫酸钠,稍稍摇动,观察有无结块现象,如有结块,需补加无水硫酸钠至沙状,继续放置20min,之后过滤至另一150mL平底烧瓶中,滤液旋转蒸发浓缩至约3mL。如果是洁净地下水,样品可以不净化,直接转移至KD浓缩瓶中,氮气吹扫至0.3mL,加入甲醇0.5mL,氮气吹扫至0.3mL,再加甲醇0.50mL,氮气吹扫至0.3mL,最后甲醇定容1.0mL,0.45μm滤膜过滤,HPLC测定。如污染较重,则需净化。净化方法见2)样品净化。
b.固相萃取(适用于洁净水样)。将固相萃取C18柱(1000mg,6mL),安放在固相萃取装置上,用10mL二氯甲烷淋洗C18柱,再用10mL甲醇分两次淋洗C18柱(第二次甲醇浸泡5min),最后用10mL空白水分两次淋洗,等待上样。在活化过程中不要让柱子流干。在要富集的1.0L水样中加入5g氯化钠、40ng替代物标准p-三联苯、30mL甲醇等混匀后样品以5mL/min的流速流过已活化的C18柱。样品流完后真空干燥3min后取下C18柱,以3000r/min离心10min除水。除水后的C18柱安装回固相萃取装置,用5mL二氯甲烷浸泡C18柱5min后自然流下,收集洗脱液。用4mL二氯甲烷洗涤样品瓶并与样品洗脱液合并。洗脱液中加入1g无水Na2SO4,振摇后放置15min,用滴管将洗脱液转移至25mLKD浓缩瓶中,用2mL二氯甲烷洗涤Na2SO4相后并入KD浓缩瓶,加入0.5mL甲醇,氮气吹扫至0.5mL,再入甲醇1.0mL,氮气吹扫到0.5mL,最后甲醇定容至1.0mL,过滤HPLC测定。
2)试样净化。净化硅胶柱预先用10mL10%丙酮-正己烷溶液、10mL正己烷活化后,待正己烷接近硅胶顶层时迅速将待净化样品提取液转入柱中,先用5mL正己烷淋洗,弃之,再用25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淋洗,淋洗液用KD浓缩瓶承接,氮气浓缩,甲醇换相、最后定容至1.0mL,过滤HPLC测定。
3)校准曲线。用甲醇分别稀释1.93μg/mL苯并[a]芘二级标准溶液,配制成0ng/mL、1.93ng/mL、9.65ng/mL、19.3ng/mL、28.9ng/mL、38.6ng/mL标准系列,每个标准系列点加入4μL的10.0μg/mL三联苯替代物标准溶液。通过浓度与对应峰面积建立标准曲线。
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溶液,流速1.2mL/min(恒流方式),柱温40℃。紫外检测器(UV):波长254nm。荧光检测器(FLD):0~6min,激发波长(Ex)250nm,发射波长(Em)370nm;6~15min,激发波长294nm,发射波长430nm.。
5)定性及定量分析。
a.定性分析。采用试样中待测目标物保留时间与标准目标物保留时间相比较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和紫外串联检测的方式。特别当有干扰存在时,应仔细分析荧光和紫外色谱图排除干扰。如果试样中待测目标物含量达到方法检出限5倍以上,需GC-MS确证。
b.定量分析。采用荧光和紫外串联检测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以荧光检测定量为主,对有干扰存在应结合紫外检测情况综合确定。外标法定量。再根据试样测定浓度、称样量计算出试样中浓度。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和定量校准曲线可以由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站自动完成,定量校准曲线也可由EXCEL工作软件完成。对自动积分的峰面积应逐一检查各峰基线,对不合理基线进行必要修正。
对含量接近检出限水平的试样,可以采用与其浓度相近的标准单点校正。对于含量超过校准曲线上限的试样应稀释或减小取样量,使其峰面积保持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重新测定。
6)方法性能指标。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19.3ng/L的苯并[a]芘、40ng/L三联苯的空白加标试液1L,按试样分析步骤进行分析,获得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2.07%和81.1%~93.0%(n=6)。
上述苯并[a]芘校准曲线的线性方程是y=55947x-5570.5,相关系数R2=0.9999。
将质量为3.86ng的苯并[a]芘标准分别加入到1.0L空白水样中,余下同试样分析,以3倍信噪比对应浓度作为方法检出限,其方法检出限为1.00ng/L。
色谱图的考察(图82.9):
图82.9苯并[a]芘标准高效液相色谱图(荧光检测)
质量控制
每批试样或至多20个试样必须至少进行一个全流程试剂空白、一个平行双样和基体加标分析,以监测分析流程中玻璃器皿、试剂、溶剂和其他硬件带来的干扰和与之相关的试样分析精度,加标浓度不得低于原始试样的背景浓度。
当分析超过 8h 或每分析 10 个试样后,应用标准曲线中等浓度的确证标准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确证标准与最初标准相比偏离大于 20%,需重新测定标准系列; 若偏离仍大于 20%,需重新配制标准曲线和分析试样。
替代物标准三联苯 (或 1-氟萘) 回收率: 应为 65%~130%; 若不在限值之内,需要重新检查并确认计算、替代标物准、仪器是否问题。
注意事项
苯并 (a) 芘是强致癌物,提取液浓缩及净化过程应在通风柜中进行,必要时戴防毒面具、手套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②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水中的多环芳烃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中的多环芳烃;此方法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水中的多环芳烃的检测
取样;取1000mL水样(富集时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减),加入5g氯化钠和10mL甲醇待净化。净化;SPE柱:WelchromCI8E(500mg/6ml)活化:10ml二氧甲烷、10ml甲醇以及10ml水上样:将处理好的水样加入到SPE柱洗脱:10ml正已烷分三次洗脱,收集洗脱液,60°CN浓缩近干,用乙睛定容至1ml,供HPLC分析色谱条件;试验仪器:APS80-16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APS-C18(250mmx4.6mm,5μm)柱温:20°C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流动相:甲醇-水采用梯度洗脱:如表1所示
③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含量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遵照下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HPLC法外标、内标两种,检测器一般UV即可.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 分析方法验证 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望采纳,谢谢
④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健食品中肉碱的含量要怎么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健食品中肉碱的含量
1范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肉碱含量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以肉碱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中肉碱的测定。
2原理
用0.5mmol/l盐酸溶液超声提取样品中的肉碱,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是定性的,外部标准方法是定量的。
3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磷酸氢二钾(K2HPO4)。
3.1.2辛烷磺酸钠(C8H19NaO3S)。
3.1.3 盐酸(HCl)。
3.1.4磷酸(H3PO4)。
3.1.5硅藻土(SiO2):化学纯。
3.1.6乙腈(C2H3N):色谱纯度。
3.2 试剂配制
3.2.1盐酸溶液(0.50 mmol/L):吸收4.2 ml盐酸,用水稀释,体积为100 ml。然后取1mL上述溶液,用水稀释,定容至1L·L~(-1)。
3.2.2缓冲液:分别称取磷酸氢二钾8.7g,辛烷磺酸钠0.4325g,溶于水,稀释至1L,用磷酸调节至pH 2.5。
3.3 标准品
肉碱(C7H15NO3):纯度≥98%或经国家认证认可的标准物质..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肉碱标准储备液(1.0 mg/ml):肉碱标准品25 mg(精确至0.1 mg)精密称取25 ml容量瓶中,溶于盐酸溶液中,定容至刻度,摇匀。
3.4.2肉碱标准工作液:标准肉碱标准保留液在5 mL瓶中,用盐酸稀释至规模化,经0.50 mL、1.0 mL、2.0 mL、3.0 mL、4.0 mL、5.0 mL准确吸收,得到0.10 mg/mL、0.20 mg/mL、0.40 mg/mL、0.60 mg/mL、0.80 mg/mL、1.0mg/mL的标准工作液。
4仪器
4.1高效液相色谱法:配备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4.2平衡:灵敏度为0.1mg和0.01mg
4.3 超声波提取器。
5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5.1.1 试样处理
5.1.1.1 固体试样
样品粉碎混合均匀称取0.1g~2g(精确至0.001g)(含待测组分约5mg~50mg)。将盐酸溶液加入50ml容量瓶中,超声提取10min,冷却,用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过滤,计数一次滤液毫升数,收集滤液,经0.45um水相膜过滤,取连续滤液进行检测。
5.1.1.2 软胶囊试样
样品被切开、挤压和混合,重量为0.1g≤2g(精确到0.001g),加入相同量的硅藻土,进行均匀分散研究,并说其中一部分(精确到0.001g,约5 mg~50 mg),被测组分用塞状三角瓶转移到250 ml,吸收盐酸溶液50 ml,加入三角瓶,称重,填充超声萃取10 min,冷却,与盐酸溶液混合,在毫升中丢弃初始滤液,收集滤液,经过0.45μm的水相滤膜,取滤液进行测量。
5.1.1.3 液体试样
精密测量:1毫升~5毫升(含约5毫克~50毫克的待测组分),35毫升盐酸溶液加入50毫升容量瓶,超声提取10分钟,冷却,用盐酸溶液稀释,混合,过滤,丢弃一级滤液毫升,收集滤液,通过0.45微米水相滤膜,取连续滤液进行测定。
5.1.2 稀释
根据样品中肉碱的含量,将溶液中的肉碱稀释至0.10mg/mL~1.0mg/mL。用盐酸溶液。
5.2 色谱参考条件
5.2.1柱:C18柱:4.6*250 mm,5微米或同性能柱。
5.2.2流动相:缓冲溶液90 10。
5.2.3流量:0.8ml/min。
5.2.4 检测波长:210nm。
5.2.5 进样量:20μL。
5.3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肉碱标准工作液(3.4.2)分别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注入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并测定相应的峰面积。以标准工作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4待测溶液的测定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将待测液(5.1.1.1,5.1.1.2,5.1.1.3,5.2.1)注入高效液相色谱法按保留时间定性测定峰面积,按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溶液中肉碱的浓度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肉碱含量按式(1)计算:
X—固体样品中肉碱含量为g/100g,液体样品中肉碱含量为g/100ml。
根据每毫升毫克标准曲线(毫克/毫升)计算待测溶液中肉碱的浓度。
V—试样的稀释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L-取样质量,以克(G)为单位;抽样量,以毫升(毫升)为单位;
F——稀释倍数;
100——单位转换;
1000——单位转换。
⑤ 高效液相色谱有几种定量方法其中那种是比较精确的定量方法并简述
峰面积法、峰高法、归一法、外标法。峰面积法是比较精确的定量方法
⑥ 如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摘要 本文就如何建立T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进行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薄层色谱法各条件确定的原理,并列举了质量标准制订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TLC法) 有关物质 方法建立
有关物质是研究药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它可能是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试剂、降解物、副产物、聚合体、异构体以及不同晶型、旋光异构的物质,也可能是制剂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等[1]。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反映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药品申报的质量研究资料中需建立其检测方法,并根据生产、稳定性考核等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质量标准中制订该检查项,规定其限度。目前,有关物质的常用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的特点是快速、简便,尤其是对无紫外吸收的杂质测定,更具有其应用价值。如能将TLC法与HPLC法有机地结合、或彼此间进行比对研究,便可得到更多、更为准确的有关杂质信息,做到两方法间的相辅相成,相益得彰!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1.测定方法类型
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和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一般杂质检查,杂质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杂质对照品)。目前国内由于难以获得杂质对照品、故一般均采用自身对照法。
2.展开剂的确定(即专属性试验)
专属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该点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采用在被分析物的对照品或精制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证明色谱条件可将各杂质与被分析物分离[1]。这里的关键是:将多少量的杂质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确的作法是将1%(w/w)浓度量的各杂质加入到100%浓度的主成分中,配制这样的溶液来
验证系统适用性。之所以如此配制,目的是模仿样品中有可能存在的状态,即有少量(1%左右)杂质存在时是否能与主成分达到完全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样品中实际存在情况的(见图1);而不应把该溶液配制成:主成分与中间体相同浓度的。因为一者实际检测时样品中不可能存在此种情况;二者该浓度不易确定,目前国内申报资料中一般的作法均是配制成较低的一致浓度,这样各斑点当然易于完全分离了(见图2),但在实际测定时,由于主斑点急剧增大,很易将相邻杂质包含于主成分斑点中。同样,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的配制方法亦如此。
(1,3,4为杂质,2为主成分)
图1 图2 (杂质浓度均为供试品溶液浓度的1%)
3.检出条件的确定
其基本出发点是:主成分与相关杂质均应在该条件下显色,且在相同浓度下,斑点大小应基本一致。薄层板的类型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来选用,测定有紫外吸收的物质通常选用GF254或GF365板;测定无紫外吸收、需喷显色剂的,常选用硅胶G板或H板,选用该类薄层板时,显色方法根据被测物质的结构式选取,但当有多个显色方法时,应分别进行试验,选取灵敏度最高的显色方法。如醋酸氢化可的松有关物质的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碱性四氮唑蓝试液显色,美国药典26版采用硫酸-乙醇(10:90)溶液显色,两者均为激素类药物的显色方法。醋酸氢化可的松属于激素类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四氮唑法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重要显色方法;而硫酸-乙醇显色法则主要是针对激素类中的雌激素的显色反应,对于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醋酸氢化可的松则反应活性不强,结果两法的灵敏度相差10倍以上。因此,检出条件的确定,一定要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4.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灵敏度试验——最低检出限的测定)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设定在有关物质检测中是至关重要的,浓度越高、越能反映样品中杂质存在的情况,但若设定得过高,则会产生主斑点严重拖尾、“断腰”等超载现象的发生,产生错误结论;若设定太低,又将达不到检测杂质的目的,观测不到杂质量的变化。其设定是根据最低点样量和最大点样量来综合考虑的。
最低检出限虽然是个绝对值,但真正的意义却是其相对值,即相对于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多少而言,所以测定结果不仅要罗列出其绝对值又应列出其相对值,这样最低检出限才有意义!最大点样量则是通过不断加大供试品溶液浓度,直至主斑点严重拖尾、“断腰”等情况出现时来得到的。然后根据最低检出限,采用“上推法”来确定:如一般设定杂质斑点小于1.0%对照斑点,对照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最低检出浓度(即最低检出限)的20~50倍,则供试品溶液浓度是最低检出浓度的2000~5000倍;反过来,最低检出浓度应至少达到供试品溶液浓度的0.02%~0.05%。应注意的是:由于最低检出量和最大点样量因试验环境、薄层板质量以及即时试验时其他各因素的不同而改变(即耐受性因数),故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在保证小于最大进样量的情况下,可在此基础上设定得再高一些,以保证该浓度可适用于各种条件下。举例说明见表1(规定杂质限度为1.0%)。
表1 最低检出量、最大点样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最大点样量
供试品溶液
对照溶液
最低检出量 浓 度 8mg/ml 3mg/ml 30μg/ml 1μg/ml 点样量 10μl 10μl 10μl 10μl 绝对量 30μg 0.3μg 10ng 相对于样品测定浓度的 100% 1.0% 0.02% 倍 数 关 系 5000倍 30倍 “基准点”
供试品溶液浓度也可设定得再高些,但不可超过最大点样量。
5.加样回收试验(即准确性试验)
准确性试验可采用在预经有关物质测定后的样品中,加入已知量杂质的方法来评价。准确称取各杂质,将含有1%(w/w)浓度的各杂质加入到样品溶液中,以验证所采用的薄层测定条件是否可分离检测出相应的各杂质以及样品中已存在的杂质是否累加,斑点是否加深。该原理同前面所述的专属性研究是一致的。
6.强力破坏试验
该项研究是为了揭示原料药内在稳定性的特性,它是开发研究的一部分。这些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剧烈的条件下进行的,其能够包含药品在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剧烈条件。可取一批样品通过强光、高温、高湿、氧化破坏、以及酸碱破坏来证明该展开条件能分离检测出杂质。
7.展开距离
测定时一定要采用25cm、长薄层板,展开距离应尽可能长一些,以使杂质与主成分尽量分离。如用短板,易造成临近主斑点的杂质斑点“躲进”主斑点中。但同时又应注意,距离拉大,斑点分散,会损失最低检出限,降低灵敏度,故应综合考虑。
8.其它的因素
展开温度应尽量控制在20~25℃之间,尤其在冬季,应注意环境的温度,如太低,将严重影响展开效果。另层析缸的盖儿,应涂抹凡士林油,以保证整个试验过程中,层析缸的密封,避免展开剂挥发;并应在展开前,预先倾入展开剂,以使层析缸内的空气饱和,达到最佳的展开效果。薄层板由于有自制、市售,质量不一也应注意。
二.讨论
1. 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最好能将最难分离的杂质订入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的配制,将此杂质的浓度配制为主成分浓度的1%,或0.5%,或0.2%(依据杂质限度而定)进行试验,验证分离度后,再进行样品的测定,以确保试验的准确进行。
2. 质量标准中,应配制系列浓度的对照溶液(即梯度对照),以对杂质有“半定量”的概念,这可更好地评价杂质存在的情况;并应规定杂质的个数及最大杂质斑点的限度,使质量标准更完善、科学。经查阅,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有70个品种,仅有2个品种采用了梯度对照,绝大部分品种仅是制定了对照溶液,均未规定杂质个数,和最大杂质斑点限度,如有若干个杂质斑点也无法判定;而英国药典和美国药典则几乎每个品种均采用梯度对照,并规定杂质个数和最大杂质斑点限度,这一点值得学习和推广。
3. 错误的一种误区,认为HPLC法完全替代了TLC法,这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论证、相互参考才是最客观、最科学的!
本文是在参阅了日本《分析方法验证》一书和大量日本国内新药申报资料中质量研究部
分的内容所写而成。
⑦ 液相色谱怎么选择检测方法
简单说9个字“出得来”、“分得开”、“跑得快”
出得来:所要检测的物质要能被检测到。要针对物质的特性要考虑检测器的选用及参数设定,以及流动洗脱力的强弱。
分得开:所有的检测组份要能完全分离,之间不相互干扰。要考虑流动相溶剂的选择;比例的优化;流动相PH的控制,是否要加离子对试剂;色谱柱的选型等凡是影响色谱分离因素都要考虑到。以进行优化。
跑得快:在满足可检测性与完全分离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各项条件,以达到快速检测,降低分析运行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你所说的“10——90,
5——35,60——100,45——95等”应该是指的梯度洗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