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养结合目的及意义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医养结合”概念的提出相对比较具有中国特色,也是在进行国际交流中养老界同仁较为困惑与纠结的问题。其实,“医养结合”具有整合照料的含义,近似于美国的管理性医疗服务,基于资源整合理论。医养结合也不是简单的医疗与养老职责的相加,需要满足资源利用合理化基本原则,包括:
> 精准合理的服务定位
> 政策配套与顶层设计
> 医疗和养老服务模式有机整合
> 按供需平衡需要合理配置资源
> 资源共享避免重置与浪费
1、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色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一张图来归纳和总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在养老服务中重点解决以下医疗保健问题,包括:
> 基本医疗保障,如老人药物管理、慢病管理
>健康管理与维护,如健康档案、康复护理、心理慰藉、营养支持
>日常协助就医和紧急医疗援助
>……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刚需来源于自我照顾能力不足的老人,或家庭功能或照顾者能力不足的老人,而这其中如果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需求作为两个需要维度的话,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
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两大类型6种情况:
第一大类型:突出“医+养”方式,主要针对疾病或残障导致的独立生活能力受损者,需要以医疗为主,同时还需要配合中、长生活照料,如蓝圈部分。
第二大类型:突出“养+医”方式,主要针对高龄导致的身心功能的障碍或不足者,需要社会化养老服务,但同时伴有卫生、医疗保健需要,如红圈部分。它区别于传统生活照料为主的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
‘贰’ 如何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精准化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客户“从出生到死亡”为全周期,集医疗、健康、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云存储动态健康档案,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首先,以老人健康档案CRM为核心。养老机构可以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采用会员制管理,CRM系统中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能够自动分析客户价值,将老人划分成高价值客户、中价值客户和低价值客户。
对于高价值客户,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老人电子健康档案,主动了解他们的养老需求和偏好,如果老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话,满足老年人从入住到退住一个完整的流程管理,包括咨询预约、登记入住、评估管理、费用缴纳、档案建立、护理实施、护理记录、老年人请假、登记退住等功能,还实现了通过移动端与家属进行亲情互动,提高老人对养老机构内养老的优质体验。如果老人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内养老,养老机构可以通过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及精神慰藉等服务。养老机构必须持续不断地向他们提供超预期的价值,对他们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甚至是一对一的客户保持策略,千方百计地保持高价值客户,决不能让他们转向竞争对手。
对于中低价值客户,养老机构可以通过微信APP、电话等方式定期回访他们,询问他们对养老服务的要求,把主动权把握在养老机构手中,通过不断地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价值的信息、人性化的关怀甚至个性化的养老方案等,让客户持续满意,赢得他们对养老机构的高度信任和忠诚,不断地引导,直至他们主动转化成“高价值客户”。
其次,以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为主线。医养结合管理系统为养老机构提供医护工作站、药房管理、EMR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理疗管理系统和评估系统。结合EHR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全面的长者健康档案管理,全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提供全面、方便的医护系统,极大提高了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更好的服务长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包括医嘱管理、医嘱查询、EMR电子病历、护嘱管理、医嘱查对、医嘱执行、退药申请、记账管理、外出登记、排班管理,请假管理、护理记录、理疗执行等模块。此外,通过健康检测设备、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并上传健康数据,形成健康档案,系统以图表形式简洁明了的展示健康数据变化情况,从而为长者及家属提供入住和护理健康等信息依据。
最后,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创新点。养老健康管理云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养老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做技术支柱,实现养老机构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合理配合,使得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全面保证养老机构各项运营数据和老年人数据的安全采集,安全传输,安全存储,海量数据与分析,快速检索与分析的数据管理平台,与合作的医疗健康机构对老人健康信息数据的共享与实时管理,真正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叁’ 人民时评: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是进一步提高医疗养老服务质量。首先要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患有慢性病、高龄、残疾、半残疾等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老人也集中在社区。现阶段以提高居家和社区医疗养老服务质量为重点,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乡镇)设立医疗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服务,将现场医疗服务扩大到养老机构。
要知道的是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结合,不仅需要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要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医养结合,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必将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优质化、低成本化、多元化、可持续化,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以及老年人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帮助他们在晚年过上更好的生活。
‘肆’ 医养结合管理平台中的难点有哪些
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着力统合体制机制。受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传统惯性影响,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养老、医疗、 医保等管理碎片化、 权责不清以及部门之间利益冲突是目前医养结合实践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现有政府治理框架下,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导:其一,成立跨部门的领导机构。督促各部门联手制定医养结合政策、整合部门目标、调适部门分歧、约束部门本位主义、促进信息流通与共享、降低部门之间沟通成本,为分立的各部门提供沟通合作的平台;其二,建立部门之间正式的、制度化的协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医养结合”业务上的职责范围,明确协同的规则、程序、方式、时效、激励与问责,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职权法定,边界清晰;其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责任倒查机制和问责机制,避免医养结合跨部门协作中的不予合作或消极推诿行为。
着力整合政策制度。尽管目前出台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扶持政策,但较为原则、模糊,缺乏刚性,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难以落到实处。对此,一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细化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基本设备购置与税费优惠、床位补助、运营补贴、融资信贷、开展人才培训等相关政策,增强操作性;二要构建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议省级层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资质审批、日常监管、行政执法,要从法规政策上明确其权责归属,避免医养结合机构的举办或运营主体无所适从;三要探索建立独立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尽快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资金筹集、支付和管理系统,破解当前医养结合运营中的收费过高、医保报销不通畅、老人经济负担较重等问题,保障医养结合平稳健康发展。
着力聚合人才力量。由于身份、待遇、职称等方面原因,人才流失严重,加之部分养老护理员由家政服务转岗而来,年龄偏大、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不同老年人护理需求。为此,一要以激活存量、放大增量的基本思路壮大医护养队伍,通过多点执业、兼职兼业、外包服务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激活和整合现有医护养的存量人力资源;二要加大对医养护服务人员的培养和招收力度,不断提升提高医养结合型养老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三要不断提升医养结合型养老队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在薪酬、职称评定等方面,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稳定性。
着力融合资源平台。针对医养结合面临准入门槛偏高,导致相关主体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一要着力推动医养护资源的深度对接。从老人生命周期出发,整合“家庭+社区+机构”医疗和照护资源,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的“医通、财通、人通、物通”,为全体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干预+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全过程服务,整体解决老人的医疗和照护需求,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二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建立远程医疗和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将“医养融合”服务体中涉及大量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检测结果、养护管理、费用支付等数据,集中整合到“医疗云”、“养老云”和“社保云”等信息共享平台,彻底改变信息资源分散格局,提高信息交互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程度的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