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法律分析:1.2016版新标准解读 1、GB4789.2-2016菌落总数测定 2、GB4789.15-2016霉菌和酵母计数 3、GB4789.3-2016大肠菌群计数 4、GB...
2.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品及水中致病菌(示范操作) 2...
3.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4.生产环境监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Ⅱ 食品包装材的微生物标准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食品包装国家是没有微生物标准的,只检查一下6项 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持食品新鲜并安全卫生地提供给消费者,必须对食品包装进行安全检查。我们对食品包装性能要求有: (1)溶剂残留 包装成型一般需经过吹塑、印刷、复合等工序,为提高适印性加快印刷速度,一般都会加入一些溶剂,"兰州事件"后溶剂残留问题日益成为包装安全性的焦点。国家标准规定溶剂残留要小于10mg/m2,企业标准一般都要高于国家标准总量小于7mg/m2,对于溶剂残留问题可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控制。 (2)阻隔性能 阻隔性包括对气体的阻隔和对水份的阻隔,食品变质有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所选材料的阻隔性能不合适。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被包物、保质期、存储条件等选择合适的阻隔材料。2005年底出台的GB19741-2005(液体食品包装塑料复合膜、包装袋标准)对包装膜阻隔性就提出采用GB/T1038(塑料薄膜透气性测试方法)和GB/T1037(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因为材料阻隔性测试技术难度较大,国内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仅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3)拉伸性能 包装过程中薄膜受到机械拉力,运输过程中又会受到挤压等外力,这就要求薄膜必须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对于复合膜来说应保证膜层间不分层,这就要求复合膜有较高的剥离强度,以免材料分层。可选择电子拉力机对拉伸性能和剥离性能进行控制。 (4)薄膜爽滑性 薄膜表面应具有良好的爽滑性,以确保其能够顺利进行高速包装,应根据GB10006(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测定,一般要求薄膜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在0.2-0.4之间。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表面性能会有较大变化,可使用FPT-F1摩擦系数/剥离试验机来测定非常温下(室温-99.9℃)材料的动静摩擦系数。 (5)热封性能 现代灌装机的罐装速度越来越高,封口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漏封、虚封、粘封头、拉丝、封口破裂等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自动包装之前对热封机的热封温度、热封时间、热封压力进行必要的试验确认,提高效率,避免浪费。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灌装生产线从封口到实现灌装整个过程时间较短,此时的封口温度尚未降到室温,强度较低,极易发生泄漏。因此对热粘强度(高温下的封口强度)的预知对于整个灌装过程尤为重要,可选用HTT-T1热封拉力试验机解决上述问题。 (6)油墨性能 食品包装膜对油墨的要求除了具有一般的和基材结合力、耐磨性外,还要能够耐杀菌和水煮处理要求,及耐冻性、耐热性等以保证在运输、存储过程中不会发生油墨脱落、凝结等现象。可根据GB7707使用印刷结合牢度试验机进行测试。 对于食品安全性,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对食品包装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即3C认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放市场。因此,笔者建议包装制品和食品生产厂家来说,食品包装材料的检测必须进行,而且选择一家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专业生产包装检测仪器的知名企。
希望采纳
Ⅲ 车间微生物的检测标准
直接接触物料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uf/cm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表面≤10cuf/cm2.空爆实验我们是≤15cuf/皿(洁净间是30万级的),包材涂抹细菌总数≤1cuf/cm2,手涂抹我们不做细菌总数,做大肠菌群﹤1,
Ⅳ 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检测有哪些国家标准
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6‐201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空肠弯曲菌检验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GB 4789.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GB/T 4789.1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与肉制品检验
GB 4789.1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GB/T 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蛋与蛋制品检验
GB/T 4789.2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水产食品检验
GB/T 4789.2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
GB/T 4789.2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调味品检验
GB/T 4789.2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食菜、豆制品检验
GB/T 4789.2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糖果、糕点、蜜饯检验
GB/T 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酒类检验
GB 4789.26‐201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GB/T 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GB 4789.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
肠杆菌科噬体检验方法
GB/T 4789.32‐200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GB 478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的鉴定
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GB 4789.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检验
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粪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
GB 4789.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检验
GB 4789.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GB 4789.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
Ⅳ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食品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是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折叠编辑本段范围
①生产环境的检验:车间用水、空气、地面、墙壁等。
②原辅料检验:包括食用动物、谷物、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
③食品加工、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加工工具、运输车辆、包装材料的检验等。
④食品的检验:对出厂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检验。
折叠编辑本段范围
国内外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食品种类较多,食品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涉及微生物检验的食品种类主要有:奶制品、预烹煮食品、饮用水、蛋制品、水果、谷物、婴幼儿食品、肉及肉制品、软体动物、禽肉、贝类、白明胶、香草(药)、即食食品、罐头食品、调味品,粉类制品、豆制品、冷冻饮品、糖果、海鲜、甜点、蔬菜、藻类、食疗食品、米面制品等。
我国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重点食品种类为:奶制品、罐头食品、调味品、蛋制品、淀粉类制品、发酵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冷冻饮品、糖果、饮用天然矿泉水等,其中食糖以及保健品的微生物检验为我国所独有。
折叠编辑本段指标
目前,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3项。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后,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上,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肠杆菌科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统称为大肠菌群。它们均来自人或温血动物肠道,不形成芽孢,在35-37℃条件下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些细菌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常居菌,它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故以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卫生指标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具有广泛的意义。
致病菌
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大肠菌群检验呈阳性,并怀疑食品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时可进行致病菌检验。在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中,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四种,致病菌不允许在食品中检出。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如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考菌群,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米、面类食品以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霉菌等作为参考菌群,罐头食品以耐热性芽孢菌作为参考菌群等。
Ⅵ 请问纸制品包装企业如何检测微生物及大肠杆菌
可以引用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产品初始污染菌与细菌菌落总数(以下统称为细菌菌落总数)检测。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至少3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10 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 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液体产品用原液直接做样液。
(如被检样品含有大量吸水树脂材料而导致不能吸出足够样液时,稀释液量可按每次50mL递增,直到能吸出足够测试用样液。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时应调整稀释度。)
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 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 ~20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2℃ 培养48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B3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操作步骤
取样液5mL接种50mL乳糖胆盐发酵管,置35℃±2℃ 培养24 h,如不产酸也不产气,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
如产酸产气,则划线接种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35℃±2℃培养18~24 h,观察平板上菌落形态。典型的大肠菌落为黑紫色或红紫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红色,中心较深的菌落。
取疑似大肠菌落1~2个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5℃±2℃培养24 h,观察产气情况。
B3.2 结果报告
凡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产气,乳糖发酵管产酸产气,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典型大肠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胞杆菌,可报告被检样品检出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