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24 02:11:23

A.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注意手卫生可以从手消毒和七步洗手法等方面注意。

1、手消毒:人们应当在洗手之后,使用酒精消毒液涂抹在手上,以达到给手部消毒的目的。

2、七步洗手法:总结为内、外、夹、弓、大、立、腕七个字。内指的是洗手掌,需要用流动的水冲洗双手,再将洗手液涂在手心,之后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反复揉搓即可。

洗手注意事项

1、在洗手时用流动的水洗比较好。

2、注意清洁到位,洗手时对于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在内的每个部位都要认真清洁到位。

3、洗手时,不仅吃饭前后要洗手,在看望病人前后也要洗手。

4、手部清洁后,还要用一次性纸巾擦干,避免水分残留,否则更容易沾染上一些细菌。

B.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篇1

1、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 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 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 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 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 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进,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6、缩短住院时间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应嘱其尽快出院继续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

总之,做好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是关键。只要严格遵循以上规则,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另外,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从这几年的各项监测指标可以看出,以上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篇2

院内感染是自医院产生就存在,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变化的。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侵袭性操作破坏了病人的防御屏障,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各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问题,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给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护理带来很大的困难。院内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影响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和治愈率,降低了医疗质量。控制院内感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也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

1、造成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

1.1病人自身因素

1.1.1早产儿、新生儿、老年人及有严重疾病者。如患恶性肿瘤、免疫功能异常症、代谢障碍性疾病、重症血液疾病、胶原组织疾病、营养障碍等。

1.1.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剂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1.1.3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易产生菌群失调即导致自身感染。

1.1.4接受各种损伤性(侵入性)诊断、治疗,如:手术、内镜、注射、血管及脏器内导管置入。

1.2医务人员的因素

1.2.1接诊条件不够完善。某些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合就诊,入院后卫生处置不健全,病人入院时未经过更衣、清洁等就直接进入病房,从而增加感染机会。

1.2.2空气污染。病房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病床的间距不足,密度增加,通风设施不足或通风时间不够。病房清洁消毒不及时,不彻底。

1.2.3没有严格执行探视及陪护制度。病区的人流量增多,尤其是患上呼吸道感染或传染病带菌者进入探视,通过空气、飞沫或手的接触,易造成院内感染。

1.2.4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洗手不及时、不认真或洗手后用污染的毛巾擦手,因而双手成为传播细菌的工具,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1.2.5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或操作用物清洁消毒不符合要求。如血压计袖带、止血带未经常规消毒处理就直接使用。

2、防止院内感染的措施

2.1医院建筑要求设置布局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教育,提高各级护理人员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熟练掌握常用消毒隔离技术。

2.3加强病人病区管理

2.3.1保证病床的`间距符合要求,通风设施保持良好,保证通风时间每天两小时以上,定期紫外线消毒,保证空气质量。

2.3.2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最低限度减少陪护人员。

2.3.3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灭菌制度是切断传染途径,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1)对科室各类物品和房间有固定的清洁消毒时间。重视病人床单元的管理及消毒,注意病人物品的摆放,地面清洁及卫生管理,如一床一扫、一桌一巾,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做好特殊病人的隔离工作。 隔离包括传染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传染性隔离以防止传染病人在传染期间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为目的。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是防止医院内一些对感染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多种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3)供应室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无菌物品经严格检查后方可发放、下送。保证无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

2.4对感染病例要早作药敏试验,首选敏感窄谱的抗生素,严格适应症,谨防二重感染,保证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敏感性。

2.5手卫生:在注射、输液、发药、吸氧、诊疗等操作前要认真洗手。处置两个以上患者时要洗手或手消毒。

2.6尿路感染及预防。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尿路感染,其发病率与导尿操作不当和留置导尿时间长短有关。预防方法如下:

(1)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症,能用尿液储存袋的就不用导管。

(2)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尤其应注意洗手、手消毒及无菌器具的使用。耻骨上膀胱造瘘者,尤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做好尿管、尿袋的护理和管理。

(3)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应用清毒棉球擦洗1—2次,做好会阴部的护理。

(4)导尿系统应保证密闭、引流通畅,无逆流,注意各连接处不被污染,根据病情及早停止留置导尿。

(5)对具有传染性或患有其他感染症状的特殊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应施行隔离,必要时可安排隔离室。

2.7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提高对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认识,熟练掌握防治环节及技术。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呼吸道医院感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加强呼吸治疗装置的管理。

2.8外科切口感染的预防。

(1) 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日,按规定做好清洁及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做好胃肠道手术病人的肠道准备工作。

(2)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手术室环境、人员、药品和器械的管理。

(3)手术后的预防,加强换药室的管理。在进行切口的治疗前后及处理不同切口之间,必须进行手消毒。直接接触开放或新的切口,应戴无菌手套。每天观察切口,及时更换敷料。切口分泌物不得浸透外层敷料,有感染征兆应换药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严禁局部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患有可传播感染的切口或皮肤感染的病人应实行相应的隔离。患有单纯疱疹、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的工作人员,治愈前不能接触病人手术切口。

2.9做好病人健康教育:管理好病人与病房秩序施,控制病人陪住率,以减少病房的人流量和空气中的染菌数,对保护住院病人安全和减少感染机会都能收到良好效果。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宣传预防疾病及医院感染知识。对于传染病人,特别要讲明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不随意乱串病房。使他们主动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使之顺利度过隔离期。

控制院内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临床的许多工作,都需要护理人员去实施,而消毒、灭菌和隔离就是切断微生物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基础。严格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控制院内感染,加强医护人员操作的无菌意识具有关键的作用。控制院内感染不仅是医疗任务,也是社会责任,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实现。

C. 台湾亚东医院发生院内感染,一确诊者死亡,院内感染该如何避免

台湾亚东医院发生院内感染,一确诊者死亡,院内感染这种情况是非常的危险的,为了杜绝这种院内感染的情况出现,我们一定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比如说设置完善的接诊流程,制定合理的分诊制度,还要完善病种的管理,只有把工作做细,把责任落实到位,把握住每一个流程,管控好每一个细节,就能杜绝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

三、细节管控要到位。

除了分诊制度和消毒措施要做到位之外,还要采取一些开放式的治疗形式,比如说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减少了医院的人流量,就能有限避免人们的交叉感染,此外,还有注意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要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入院天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D. 怎样预防院内感染

1. 医院领导重视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医院领导重视对医院感染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由院感科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检测,每季度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使供应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控制了院内感染。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 加强供应室各区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

供应室独立,环境清洁,内部划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天花板光洁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设回收间、洗涤间、清洁物品包装间、敷料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办公室、储蓄室,布局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污染路线与无菌路线不交叉,不逆行,同时在供应室各区域内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便掌握消毒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操作规程,使各区域责任明确,保证了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1,2〕,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2.2 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2.3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2.4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2.5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2.6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

E. 预防院内感染最基础的环节

预防院内感染最基础的环节就是消毒。杀菌。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F. 护士在医院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一、消毒的程序:
1、凡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污染后危险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2、凡是严格保护性隔离病人拟用的物品均需灭菌。
3、凡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
二、各类物品的清洗与消毒方法:
1、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
(1)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250-500mg∕L含溴或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3)腋下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或500-1000mg∕L含溴或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过氧乙酸浸泡10-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
(1)最好一次使用,用后焚烧。
(2)耐高温的器具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保存备用。
(3)不耐高温的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500-1000mg∕L含溴或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过氧乙酸等浸泡10-30分钟后,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
(1)耐高温的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高温的可清洁后浸泡在500-1000mg∕L的含氯或含溴消毒剂中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存保存备用。
(3)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清洗消毒机(80-90℃)或超声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洗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相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使用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消毒灭菌箱必须有良好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汽化装置,甲醛消毒和灭菌箱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消毒、灭菌过程中,不得有甲醛气体漏出。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并规定甲醛自然挥发熏蒸法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保存。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空气消毒。
4、支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如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肝炎病毒、艾滋病等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用1000-2000mg∕L的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后:
(1)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最好使用一次用品)。
(2)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预处理后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含氯或含溴消毒剂中30-6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3)有条件的医院可直接放置在洗净的灭菌装置内清洗、消毒、灭菌依次完成,可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医务人员。
5、其他类器具:
(1)热水袋、冰袋:无血液、体液污染时,浸泡于250mg∕L含氯或含溴或1000mg∕L过氧乙酸中30分钟,皂水洗净晾干备用(每周消毒1次),有污染随时消毒,用500-1000mg∕L含氯或含溴或2000mg∕L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皂水洗净晾干备用。
(2)治疗车、换药车等:每日用250-5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擦拭1-2次。

G.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洗手。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手卫生管理制度

1.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 全院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重点部门要求使用洗手液洗手,其他提倡使用。

3. 全院特别是监护室、透析室、供应室、治疗室等重点部门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院门诊、检查等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 洗手后的干手物品(纸巾或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 手卫生设施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洗手液及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 每季度对医务人员特别是重点部门及临床科室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7.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洗手及手消毒指征,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8.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股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H.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1)避免扰乱宿主的防御系统:首先要保护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防止细菌侵入。
(2)避免扰乱宿主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可通过细菌的生物拮抗作用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皮肤粘膜上定植。如鼻腔正常菌群可抵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口腔菌群抵制链球菌定植,肠道菌群抵制肠杆菌定植等,抗生素可扰乱正常菌群组成。
(3)对潜在性感染进行治疗:凡接受细胞毒药物或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均应先行全面检查有无感染灶,包括龋齿、副鼻窦炎、复发性疖、肛门裂和无症状泌尿系感染等。还需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肺炎球菌、粪类圆线虫、溶组织阿米巴的带菌状态以及有无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弓形体等潜在性感染。有以上情况在进行降低免疫功能治疗前应尽快治愈。
(4)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一种方法,不仅控制空气源的污染,还必须注意接触污染及食物污染等,力争做到全面隔离。病人可处于单独房间或空气层流室或塑料帐篷中。
(5)采取去污染措施:这是减少自身感染的方法,最常见的是选择性去污染,如对肠道进行去污染时,只消除肠道内的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而使对病原菌定植有拮抗作用的厌氧菌不受影响。在选择去污染的药物时,应考虑其效果、适应证、药理特性、耐药程度、与细胞毒药物合用的毒性以及价格等因素。

I. 医院内感染怎样预防和控制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医院感染是可预防的。 (一)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三)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制。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五)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使用抗菌药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六)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与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如烧伤、泌尿科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菌株抗药性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传染源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对感染的记录要求详细具体,并以病房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 (八)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

麻烦采纳,谢谢!

J. 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
根据
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
隔离衣、
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
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
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
、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伤口敷料等之后;


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
)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
、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
、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
接触污染物品时。

2

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
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
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
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
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
手,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
应及时更换。
戴无
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

一般诊疗活动、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
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
应戴医用防护口
罩或外科口罩。

2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
应使用全面
型防护面罩。

3

口罩潮湿后、
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后,
应及时更换;
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阅读全文

与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活鱼袋安装方法 浏览:523
治疗股骨头康复的方法 浏览:409
如何diy宝宝棉鞋方法图解 浏览:358
海竿连接鱼钩方法 浏览:411
姜汁沉淀问题解决方法 浏览:508
居住用地土壤检测方法和标准 浏览:7
受贿罪的研究方法 浏览:609
美安钙粉使用方法儿童 浏览:306
水平安装接地体的方法 浏览:961
用绳子做电梯简单方法 浏览:303
魅蓝6手机usb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79
审计的技术方法内容是什么意思 浏览:993
假性分手的最佳方法 浏览:274
膝盖长骨刺治疗方法 浏览:430
妇科念珠菌治疗方法 浏览:479
手机360清理缓存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74
谐波治理方法有哪些 浏览:52
查找问题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浏览:360
千层南瓜馒头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浏览:872
髋关节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