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论语分享第76篇: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lǚ)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11.19)
孔子说颜回的德行修养已经到达了极高的境界,可惜的是两手空空,家里一贫如洗。
子贡爱折腾,整天做买卖。每次一猜就能中。
打工的时候要想创业,最好的方法是不停地折腾。
只有闲不下来,遇到事情喜欢反着想,创新而不守旧,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人,才是比较适合创业的。
子贡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者。
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1、有意识地训练创新创业的能力,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坚持觉察身边的人和事,从细节处发现不协调的地方,这些就是创新的方向和思路。
就好像你去一个地方,会有好几条路可以走,至于你想走那条,那就得你自己选择了。出现问题,会有几种或者多种解决的方法,这也得你自自去生之选择了!
3. 为什么对待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政治
依法解决和协调解决是常用的一个问题用两种不同办法解决的手法,用法律解决最公平,但有时侯会留下社会矛盾,协调解决法律尊严打了折扣,但人民比较满意,所以两种方法都有人支持,但形成了执法的复杂性和给腐败留下了空间。
4. 数学建模中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时,将所有的方法都写上比较好还是只写一个比较好
建议楼主着重写一个较优的解决方法。
因为建模的题目一般都是开放的,解决方法肯定是多样化,但是不要忘记建模的初衷,就是要一份最优的方案。当然也有可能殊途同归,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最终最优的结果。
如果你有多种不同解决方法时,建议你通过运算复杂程度、运算结果、处理手段都多方面分析选出自己的最好方法。实在不愿意舍弃某个方法的话,你可以写在模型评价里。
从读者的角度说,肯定是想看你的主要思想,如果你写多个方法,你让读者如何适从呢。
更重要的是,建模都是有难度的,你能知道自己能得到两个或者更多的解决方法?很多参赛队伍三天都未必能拿出一个结果的额。
纯手打,个人之见,经验之谈,满意请采纳哦,谢谢。
5. 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是创新吗
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当然是创新了。可见这个人应该是才思敏捷,刻苦钻研。,而且能达到举一反三。所以才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6. 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有多种多样。
同中求异法
这是一种与求同式相对应的思维方法。即指对同一问题可不依常规,而从多方寻求答案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它鼓励人们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力求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它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使思维起点和过程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从而摆脱传统的窠臼,提出新的见解。如以“时间就是财富”为题作文,除审视时间与财富之外,还思考时间与纪律、胜利的关系,审查时间与知识、智慧的关系,考查时间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关系,审视时间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等等。这样就可能拓宽思路,写出文章也自然不会流于模式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02f0890100d2z3.html
仅供参考
7. 生活与哲学课本中为什么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解方法
1、看待问题的标准不一样;
2、生活中的解决方法都是表面,哲学是分析问题原因,告诉你根本解决方案。
8. 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带来不同的结果。
1、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大白圈,然后指着黑板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一块回答:一个白点。老师惊讶地说:只有一个白点么?连这么大的一块黑板都没看到吗?
2、有一天,短跑冠军小兔在跑到河边时遭到了狼的袭击,因不会游泳险些被狼吃掉,但最终脱险。动物协会因此举办了一个“游泳”培训班,鸭子当教练,来培养小动物们的游泳本领。可小兔子和小松鼠却怎么也学不会。评论员青蛙说:“逃生的本领有很多种,小兔可以学钻洞,而小松鼠则可以学上树呀!”
3、观察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一枚硬币,正面看的人,看见的是字。背面看的人,看见的是人头。
4、半杯水。积极角度:至少还剩半杯水,可以喝。消极角度:就剩半杯水,不够喝。
5、一家公司的推销员先后到一个落后的地区考察市场,第一个去的人看后摇头叹息,给公司回复:这儿的人都是赤脚,根本不穿鞋,怎么可能卖的出去呢?于是空手而回;
第二个去的人一看,大喜过望,给公司回复:太好了,这儿的人还赤脚,市场很大,大家都有买鞋的潜力,于是建议公司给人们免费赠送一部分鞋,等当地的人们有穿鞋的习惯,感觉赤脚的不便时,卖鞋就顺理成章了,结果满载而归。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带来不同的结果。
9. 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用什么法寻找最优方案
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用列举法选择最优方案。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建议: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10. 学生解决问题出现了不同方法结论,教师应该怎么做
一、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的区别:
对于应用题教学,我们都熟悉它的结构、类型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等。新课程改革以来,把“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应用题”也不再单独的安排一些单元,而是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四个学习领域之中。那么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到底有何区别呢?我引用吴正宪老师的一段文字和大家分享一下。1. 重视过程的教学:应用题更多的强调尽快获得答案;而解决问题是强调一个过程,就是寻求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过程。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获得一个结论本身来的更重要。2.不仅仅依附一个知识点:应用题往往是结合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例如今天讲加法,就是加法应用题,明天学乘法是乘法应用题,应用题常常是依附在某一个知识点的背景下;而解决问题是强调针对具体的一个真实的情景,它更多的强调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今天讲完加法后,解决问题的情景它可能不局限于用加法,也不局限于用减法,它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它是不仅仅依附于某一个知识点的。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题教学把应用题归成类,集中一类问题进行思考,强调速度和技巧;而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换句话说就是在一种新的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可能一个问题跟着一个问题。学生面临具体情境不同,问题就不同,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它更具有挑战性,更具有新意。4.问题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解决问题强调广泛性,即从生活中来、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从现在的科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炼问题。问题本身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也是其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这是吴老师对应用题与解决问题之间区别的一段解读。搞清楚他们的区别后,针对目前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小专题: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前“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为教师,如何教学解决问题的内容?受老教材“应用题”教学的影响,对“解决问题”如何处理存在疑惑,现在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了,不单纯局限在文字叙述题了;不再去抓题型教育,不再完全按照应用题的结构来进行分析,条件和问题都开放了。作为教师如何去引导孩子,如何教学这部分知识,很难把握。
2、作为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存在问题:题目的呈现方式大多是都是图文并茂,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众多的信息,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提取出来,不能够准确地把图画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有的孩子就把图画的信息遗漏了。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教材中没有给学生清晰的分析,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学生中出现了会写不会说的现象,如何处理?
三、对本内容的理解:
新课程中对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给孩子和老师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间!现在的解决问题不在是单纯的计算技巧的教学,而是更具有实战性、挑战性、更接近实际生活。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过程中,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整理信息、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等等,他都是横亘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坎,然而在跨越这到坎的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提高和锻炼。另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留给教师的空间更大了,只要教师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里都有可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在三年级上册有一道有关买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后,我又追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买集体票比较省钱,什么情况下需要各买各的,为什么?这样,这类型题目的解题模型已经在孩子脑海中有了记忆,更为值得珍惜的是,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积累了生活经验。以上是我对解决问题的浅显理解。
四、具体的做法: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首先,以例题中提供的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学校开运动会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教学例题时,我采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反思——比较异同”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同一问题由于观察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得的出答案后,我并没有满足,而是让学生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经历的同时,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从已知信息入手,先选取两个相关联的信息提出问题,算出中间量,再把中间量当作已知信息和余下的信息经过运算得出答案。如:学生根据“每行有10人,每个方阵有8行,”可以算出一个方阵有几人这个中间量,然后再乘3就可以得到答案。选找两个相关联的信息,可以算出一个中间量,然后和另一个信息经过运算得出结论,这也是这类问题解决时比较快捷、简便的方法。另外我在收集信息时,每出示一题都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由于观察不深入,没有发现3个方阵这个信息,学生补充后,我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完整的叙述信息,,又如第3题中信息过多导致学生选取信息混乱,也就是说学生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我就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发挥集体的力量,交流筛选收集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有与同伴交流的体验。这样做既然让学生经历了,又有所收获,而不是停留在解题的表面现象上,即解题技巧上,我想这也是《课标》中将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的目标吧。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我在每一个问题中都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说:例题中可以先算一个方阵的,也可以先算3个方阵有多少行,还可以横着看先算一行共多少人…做一做中可以…(举例)另外,练习中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算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做一做中,学生可以先算一盘有多少个鸡蛋,也可以先算有多少行,甚至还可以把8盘鸡蛋分成好几个部分来算,这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出示例题后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方法,通过在组内和班内交流,使学生能将所想与所做统一起来,达到心、手、口的统一。
4、重视让学生说思考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在汇报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和同桌、在小组里说说思考过程,达到让学生能写出来就能说出来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本堂课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我还有许多的困惑,提出来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1、解决问题还用象以前应用题那样分类吗?如果不分类,那么学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孩子依然对解决问题一塌糊涂,这该如何解决?
2、解决问题还要不要给孩子分析数量关系?
3、解决问题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问题的出现也以图文形式出现,该学的知识例题不出现,使学生主线不清晰,比如说今天的连乘应用题,孩子连最基本的叙述题意,也就是收集信息都存在很大困难。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4、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写算式不会说思考过程,出现了说、想分家的现象,那么还需不需要让学生写以前所说的小标题?
5、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有效的分析方法还给学生讲吗?讲,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不讲,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降?如何处理这两者的矛盾?
6、新理念强调过程,而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叙述,单从算式看,存在一定偏差,而家长教师都感觉学生能力下降,如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9年4月24日“两地”“五校”教学研讨会)
(附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
1、公园举行花卉展览,摆了6排菊花,每排5盆,一共摆了多少盆?
2、学校运动会上,三年级6个班举行跳绳比赛,每班选10加,一共要选多少加?
3、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同学们站成8行,每行10人,()
4、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同学们站成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学生收集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主列式解决,再小组交流方法。汇报。
1、3个方阵有多少行?
8×3=24(行)
2、3个方阵有多少人?
24×10=240(人)
综合: 8×3×10
=24×10
=240(行)
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8×10=80(人)
2、3个方阵有多少人?
80 ×3=240(人)
综合: 8×10×3
=80×3
=240(人)
1、3个方阵一行共有多
少人?
3×10=30(人)
2、3个方阵有多少人?
30 ×8=240(人)
综合: 3×10×8
=30×8
=240(人)
学生汇报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教师课件演示每种思考方法。
3、比较异同:
比较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相同:都是乘法解决的问题。不同点:先求的问题不同。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