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社会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也不断冲击着社会各个阶层,对物欲的追求而弄虚作假、欺诈舞弊等现象在社会上蔓延滋长,当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社会生产领域:一方面是这些年虚假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毒大米”、地沟油、“黑心月饼”、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假烟假酒……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制假售假手法花样百出。
二是在商业金融领域:坑蒙拐骗行为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法宝”,假发票在社会上盛行,银行套现、三角债、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手段花样翻新,屡见不鲜。2009年度国家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
1.42
亿元;2010年广州市立案查处假冒、虚开发票案件376宗12519份,挽回经济损失18519万元。
三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在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搞欺骗和弄虚作假,诸如“政绩工程”、“升迁工程”和类似“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屡见不鲜。还有2004年阜阳特大劣质奶粉事件、2007年陕西周正龙虎照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政府的诚信力正在不断遭受人民群众的质疑。
四是在个人生活领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各种形形色色的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等假公务人员,假新闻、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这些不诚信社会现象的空前泛滥,使得社会信用正面临严峻的危机考验。
对策:
诚信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诚信体系建设放在重要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引导。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系列宣传活动,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制定公民诚实守信行为守则。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介,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正气和传统美德,使信用成为公民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通行证”。
二是发挥政府示范激励职能。政府既是市场和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市场和社会规则的执行者,政府的所作所为,会对社会信用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诚信缺失责任追究机制,增加政府透明度;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责任,避免和防止政府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发生。
三是加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大社会信用的监管力度,加快个人、企业甚至是政府机构等信息登记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的登记、传播和使用,增加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利用率。
四是加快信用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建立完善信用法制体系,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法》,提升诚信的法律地位,明确信用机构、诚信管理体制模式和失信惩戒法律机制
㈡ 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我们做到诚信呢
1、懂得诚信的重要性
要做一个守信的人,必须对守信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懂得守信的重要性和意义,懂得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与人交往取得他人信任的通行证,更是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2、不轻易随便的承诺
要做到诚信,就要努力做到不轻易的答应别人,承诺他人,尤其是爱情方面的诺言,轻诺必寡信,很多事情要经过自己的大脑好好考虑一下,所答应的事情是什么事情,要不要答应,考虑一下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时间和能力,不要轻易的答应了而做不到伤害了别人。
3、守时最重要
要做到诚信,遵守约定的时间是关键,特别是约会,开会,洽谈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到一会儿,而不是迟到,让别人等待自己,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项礼仪,更可以看出你的人品,看出你对事情的重视程度,守时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4、答应的事情用心去办
要做到诚信,就是答应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并且要用心尽心的去办,不要答应的时候很爽快,过后就抛之脑后了,别人催促,还找各种理由加以搪塞,说自己太忙了,忘了,这样都会让人感觉你不想帮助别人,你是个不守信的人。
5、办不到及时告知请求谅解
要做到诚信,就要说到做到,如果因为某种原因确实无法做到,就要及时的告知对方,说明情况,向对方道歉,请求对方谅解,而不能感觉不好意思,感觉没有面子,就采取逃避的方式,逃避会让事情更恶化,别人指望着你,因为你的拖沓,可能会给人带来精神困扰或者经济上的损失。
1、经济领域中的不诚信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商业信用危机。
其次是金融信用危机。
再次是产品信用危机。
2、政治生活中的不诚信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主要表现为:政策反复、浮夸造假、官员违法、政令不行、政府不作为、与民争利等。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社会生活中不讲信用行为的泛滥,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诚信失范、无所作为乃至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信用仿佛一条细丝线,一旦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
3、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诚和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其实也是整个人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客观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
信誉和信用危机的产生,决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表现为:
1、理想和信念动摇。
2、官德失范。
3、法制不健全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弱化。
1、在诚信教育中要树立榜样进行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任何说服教育的作用都明显。全社会应达到共识,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信用缺失的国家必然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行政、报纸、电视、网络、社会舆论等各种手段广泛进行诚信宣传和教育。要营造一种态势和氛围,把不讲法律,不讲诚信,不讲游戏规则,不讲道德的丑恶现象从市场上清除出去,使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获得方便,让失信者失利,付出高额成本。
3、建立失信约束惩治机制。
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和推行“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惩治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使守信的企业不吃亏,并得到奖励。将失信者永远“淘汰出局,直至名誉扫地,寸步难行。建立这样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才能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平台上实现契约方的双赢。
4、加快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量——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引导个人守信意识的提高,从而建立起信用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机制。
其次要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评分机制,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评分登记,成为终生评判一个人的依据,并作为升学、就业、升迁等重要依据,并上网公布,伴随终生。